文|氨基財經
近期,美國知名醫藥網站FiercePharma根據2021年營收數據,對全球排名前20名的藥企做了一個全面梳理。氨基君進行了編譯,以供大家參考。
對于藥企而言,2021年是整體向好的一年,全球營收最高的20家公司,均實現了同比增長。其中有12家公司的增長超過10%,5家公司的增長超過40%。
尤其是推出針對新冠產品的公司,簡直是贏麻了。輝瑞是受益新冠產品最多的公司,在疫苗的推動下,輝瑞收入同比大漲94%。Moderna和BioNTech也憑借COVID-19疫苗的成功,第一次躋身到這一榜單之中。
具體來看,強生、輝瑞、羅氏居于前三名,首次進入這份名單的BioNTech、Moderna和仿制藥巨頭暉致,分別位列第18名、19名和20名。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藥企銷售全面爆發,這也導致20強門檻大幅提高。
2020年,日本安斯泰來以115億美元,排在全球第20名;而2021年第20名的公司是暉致,其營收飆升至178億美元。
但即便如此,日本依然有藥企躋身全球20強。武田制藥以315.5億美元的營收,位居全球第11位。
從這一點來看,國內藥企的崛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01 /TOP 1強生——937.7億美元
2021年收入937.7億美元,較2020年收入825.8億美元同比增長13.6%。
強生公司多年來一直是頂級制藥公司中的佼佼者,其營收主要來自于三大核心部門:消費保健、制藥和醫療器械。
制藥業務是強生的營收支柱,去年營收520億美元,約占公司總營收的55%。多發性骨髓瘤藥物Darzalex 、免疫學藥物Stelara以及COVID-19疫苗是核心產品。
具體來看,Darzalex營收60億美元,同比增長44%;Stelara營收90億美元,同比增長18.5%。雖然強生的COVID-19疫苗沒有輝瑞疫苗那樣耀眼,但其也依然為公司創造了24億美元的收入。
除制藥業務,醫療器械是強生的另一支柱產業,去年創造270億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長17%;消費者保健業務則增長最少,僅為146.4億美元,同比增長4%。
/ 02 /TOP2輝瑞——812.9億美元
2021年收入812.9億美元,較2020年收入419億美元同比增長94%。
輝瑞是為有可能沖擊強生營收冠軍地位的藥企,因為其擁有COVID-19疫苗Comirnaty和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兩款新冠產品,為公司創造了接近翻倍的營收增長。
具體來看,COVID-19疫苗Comirnaty創造營收370億美元,占輝瑞總營收的45.5%;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將在2022年開始放量,成為輝瑞新的增長點。
憑借對新冠病毒的精準布局,讓輝瑞極有可能在未來兩年超越強生,成為全球營收最高的制藥公司。
除新冠產品,輝瑞其他產品在2021年共創造營收444億美元,同比增長約6%。當然,這一增速是受到抑制的,由于新冠疫情的爆發,導致很多輝瑞的傳統疫苗銷量放緩,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營收增長。
盡管有新冠產品這個搖錢樹,但輝瑞也極有可能在2025年遇到專利懸崖,Inlyta、 Xeljanz 、 Eliquis、Ibrance和Xtandi的專利介時都將集中到期,這或許將是輝瑞中期成長中最大的挑戰。
/ 03 /TOP3羅氏——687億美元
2021年收入687億美元,較2020年收入633.6億美元同比增長8.4%。
2021年,羅氏因仿制藥影響,遭受了約49億美元的損失,羅氏預計今年這一數據可能會增加至約70億美元。飽受仿制藥侵蝕的羅氏,正將更多精力放到創新藥之上。
以固定匯率計算,羅氏藥品整體增長了3%,主要來自于多發性硬化癥藥物Ocrevus、血友病藥物Hemlibra、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Actemra和PD-L1抑制劑Tecentriq。
具體來看,為了維持對新冠的免疫,部分患者延緩了B細胞耗竭療法的治療,導致Ocrevus僅同比增長19%至55億美元,這一數據并未達到公司在疫情前的預期。
禍兮福所倚,由于獲得了治療重癥COVID住院患者的授權,Actemra這一成熟的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在2021年同比增長27%至38.6億美元;與Regeneron合作的針對新冠的抗體雞尾酒Ronapreve為羅氏帶來17.1億美元的收入。
在腫瘤學方面,Tecentriq新適應癥拓展遇阻,但即使如此,其仍是第一個被批準作為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手術后輔助治療的免疫療法。
/ 04 /TOP 4艾伯維——562億美元
2021年收入562億美元,較2020年收入458億美元同比增長22.7%。
盡管修美樂這款明星產品2021年的銷售額超過207億美元,但在未來兩年內,它就有可能遇到生物仿制藥的競爭。它已經在歐洲面臨生物仿制藥的挑戰,這導致歐洲銷售額下降10% 至33億美元。
因此,艾伯維開始將注意力放在Rinvoq和 Skyrizi身上,這兩款產品已經獲得FDA用于銀屑病關節炎、特應性皮炎、潰瘍性結腸炎和斑塊狀銀屑病的批準,預計到2025年將產生150 億美元的收入。
同時,艾伯維在2019年斥資630億美元收購艾爾建。通過這筆交易,艾伯維加強了在多個疾病領域的影響力。
除免疫學藥物的布局,艾伯維還在發力血液腫瘤業務,Imbruvica和 Venclexta去年創造了18.2億美元的收入,預計在未來十年仍將是公司重要的收入貢獻者。
/ 05 /TOP 5諾華——516.3億美元
2021年收入516.3億美元,較2020年收入486.6億美元同比增長6.1%。
抗炎生物 Cosentyx和心臟藥物 Entresto分別貢獻47.2 億美元和35.5億美元的銷售額,仍然是諾華主要的增長動力。
具體來看,由于適應癥擴展至心力衰竭,Entresto的銷售額增長了40%,未來極有可能達到50億美元的銷售峰值。但同時,投資者也必須警惕,Entresto將在2025年失去專利保護。
脊髓性肌萎縮基因療法 Zolgensma的銷售額攀升46%至13.5億美元,目前諾華正在開展Zolgensma針對于老年患者的臨床試驗,寄希望于將其拓展至老年市場。
腫瘤業務方面,諾華旗下產品的經營可謂喜憂參半。
Kisqali成為第一個CDK4/6抑制劑,在HR陽性、HER2陰性乳腺癌的絕經后婦女的一線治療中顯示出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延長壽命益處。
另一方面,諾華的CAR-T療法Kymriah去年出人意料的失敗了,從而喪失了先機。目前,諾華已經總結Kymriah失敗的原因,并轉向下一代CAR-T 技術的研發。
聚焦新的一年,誰會成為諾華下一個并購對象無疑是市場關注的重點。在207億美元出售羅氏的股份后,諾華有充足的資金去并購其他公司。
/ 06 /TOP 6默沙東——487億美元
2021 年收入487億美元,較2020年收入480億美元同比增長1.5%。
雖然默克較去年僅僅增長了7億美元,但這卻是在剝離歐加農而損失63億美元的基礎上實現的,這樣的成績已經能夠讓市場滿意了。
默克彌補收入損失的法寶為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物Molnupiravir,雖然這款藥物在去年12月23日才在美國獲批,但預售協議依然幫助其在第四季度獲得了9.52億美元的銷售額。
同時,默克還擁有龐大的藥物組合矩陣。明星藥物Keytruda的銷售額由144億增長至172億美元;HPV疫苗Gardasil的收入由39億增長至57億美元;肌肉松弛劑Bridion的銷售額增長28%至15億美元;卵巢癌治療藥物 Lynparza的銷售額增長36%至9.89億美元。
如果加上剝離的歐加農65億美元的營收,那么默克2021年的收入比2020年同比增長了17%。
盡管如此,默克身上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過分依賴明星藥物Keytruda。如果COVID-19疫苗降溫,那么Keytruda無疑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藥品之一。然而這款藥物卻將在2028年失去專利保護。
雖然Molnupiravir有著較為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其在未來面臨來自于輝瑞Paxlovid的直接競爭。這些因素導致,默克必須為公司未來的增長想辦法了。
/ 07 /TOP 7百時美施貴寶——464億美元
2021年收入464億美元,較2020年收入425億美元同比增長9.2%。
BMS正處于轉型之中,公司在去年完成了對新基公司的收購并表,現在正在為其銷量最大的藥品面臨的競爭做準備。
Revlimid是一款繼承自新基公司的核心藥物,2021年共產生營收128.2億美元,占BMS營收的27.6%,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然而,從今年三月份開始,其將逐漸面臨首仿藥的競爭,預計今年營收將降至100億美元左右,并且此后每年將以20-25億的幅度降低,這顯然已經成為BMS必須解決的問題。為了彌補核心藥物下降所帶來的影響,BMS希望通過新產品來補缺。
除了Revlimid,血液稀釋劑 Eliquis同比增長17%,為BMS貢獻了107.6 億美元的營收;PD-1抑制劑Opdivo同比增長8%,貢獻了75.2億美元的營收;ctla-4抑制劑Yervoy同比增長20%。
/ 08 /TOP 8葛蘭素史克——459.8億美元
2021年收入459.8億美元,較2020年收入437.8 億美元同比增長5.1%。
GS是另外一家受益于COVID-19抗體治療藥物的藥企,2021年其憑借與Vir Biotechnology合作的藥物sotrovimab獲得了12.6億美元的營收,其中89%的營收來自于第四季度。顯而易見,這款抗體治療藥物尚未發揮出其全部潛能。
除了sotrovimab,GSK還擁有兩種重要藥物:治療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Trelegy、治療哮喘的Nucala。這兩款藥物在2021年的營收合計31億美元,分別錄得16億美元和15億美元。
這些增長幫助GSK克服了疫苗業務表現不佳的問題。由于疫情影響,非COVID-19疫苗支出受到抑制,帶狀皰疹疫苗Shingrix的營收同比下降13.3%至22.7億美元。
對于未來,GSK預計sotrovimab的銷售額在2022年有望達到18.3億美元,而帶狀皰疹疫苗Shingrix也有望在疫情恢復后出現反彈。
目前,GSK正在分拆其消費者健康部門,這一部門去年營收達130億美元,這將影響公司未來幾年的營收增長。但管理層卻認為,通過加緊開發新的疫苗和創新藥產品,公司營收有望在2031年重回460億美元規模。
/ 09 /TOP 9賽諾菲——446.7億美元
2021年收入446.7億美元,較2020年收入393億美元同比增長13.7%。
營收增長主要來自于針對特應性皮炎的Dupixent。得益于對特應性皮炎領域的控制,Dupixent成為公司的營收擔當,同時這款藥物還獲批哮喘、慢性鼻竇炎、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結節性癢疹等適應癥。賽諾菲樂觀的將Dupixent的銷售目標上調30%至144億美元。
流感疫苗是賽諾菲另一個重要的營收來源,但同樣受到COVID-19疫苗的影響,收入受到抑制。
此外,賽諾菲是最急于開啟并購的藥企之一,公司CEO直言:“要在型制藥公司中建立最強大的免疫學特許經營權。”
2021年中,賽諾菲并購了 Kymab、Tidal Therapeutics、Translate Bio、Kadmon Holdings、Origimm Biotechnology 和 Amunix,這些并購增強了其在免疫學和疫苗領域的影響力。未來兩年,賽諾菲仍將保持擴張步伐。
/ 10 /TOP 10阿斯利康——374.2億美元
2021年收入374.2億美元,較2020年收入266.2億美元同比增長40.6%。
阿斯利康的增長主要來自于對Alexion的收購,并由此獲得罕見病藥物Soliris和Ultomiris的專營權,為公司增加了31億美元的收入。
同時,阿斯利康的四款腫瘤EGFR抑制劑Tagrisso、PD-L1阻滯劑Imfinzi、PARP抑制劑 Lynparza和BTK血癌藥物Calquence均取得了兩位數的營收增長。
腫瘤學之外,SGLT2藥物Farxiga增長了49%達到30億美元營收;COVID-19疫苗 Vaxzevria也為阿斯利康帶來了39億美元的營收。
雖然整體營收強勁,但中國市場卻是阿斯利康最為明顯的弱點。受集采影響,阿斯利康中國區的營收增長僅為4%,甚至在第四季度還出現9%的下滑,僅為13億美元。阿斯利康預計,這種影響可能延續至2022年。
/ 11 /TOP 11 武田——315.5億美元
2021年收入315.5億美元,較2020年收入292.5 億美元同比增長7.9%。
武田將2021年稱為“拐點年”。這一年中,武田進一步聚焦主業,剝離了很多“非核心”資產,并償還了大規模收購夏爾公司所產生的負債。
炎癥性腸病藥物Entyvio仍然是武田的主要增長引擎,2021財年前三季度,該藥的銷售同比增長23.8%。同時,多發性骨髓瘤藥物Velcade銷售額同比增長11.3%,新型口服骨髓瘤藥物Ninlaro增長了4.2%。
武田在其研發管線中制定了Wave1和Wave2計劃,即五年計劃和十年計劃。2021年推出的十幾種“Wave 1”新藥中,部分藥品已經進入市場。如FDA 批準了武田的Exkivity用于具有EGFR外顯子20插入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和Livtencity用于移植后患者的難治性巨細胞病毒感染。
此外,武田還獲得了Moderna的COVID-19疫苗 Spikevax以及Novavax的COVID疫苗的日本分銷權。
/ 12 /TOP 12禮來公司——283.2億美元
2021年收入283.2億美元,較2020年收入245.4億美元同比增長15.4%。
禮來的營收增長主要來自于三方面:COVID-19抗體、糖尿病產品和腫瘤產品。
COVID-19抗體為禮來增長帶來了直接的增量。這一產品為禮來貢獻了19.78億美元的銷售額,帶動禮來美國業務營收增長18%至168.11億美元,如果刨除COVID-19抗體的影響,那么禮來美國業務的增長僅為11%。
糖尿病領域,GLP-1受體激動劑Trulicity是禮來的王牌產品,全年營收達64.72億美元,占公司總營收的22.9%。不過,傳統胰島素方面,禮來的注射液 Humalog卻下滑7%至24.53億美元;注射液Humulin下滑3%至12.23億美元。
腫瘤領域方面,Alimta銷售額20.61億美元、Verzenio銷售額13.5億美元、Cyramza銷售額10.33億美元。
/ 13 /TOP 13拜耳——282.3億美元
2021年收入282.3億美元,較2020年收入257.1 億美元同比增長9.8%。
收購孟都山或是拜耳做過最錯誤的決定。在收購之前的2016-2018年,每年的營收都能超過278億美元。然而在2018年收購孟都山后,越來越多的農藥官司正在困擾著拜耳。迫于無奈,拜耳只能選擇在多個行業剝離資產,從而導致拜耳收入大幅下降。
在經歷兩年的蟄伏后,拜耳終于憑借黃斑變性藥物Eylea的帶動,在2021年取得了營收10%的增長。由再生元在美國銷售的Eylea為拜耳帶來了32億美元的營收,比2020年增長了19%。
Eylea的增長很好的彌補了公司最暢銷藥物Xarelto增長放緩的情況。由于Xarelto在美國以外的很多市場失去排他性,最終它收獲51億美元的營收,僅同比增長6%。
除這兩款核心藥物,拜耳還擁有處于上升期的產品矩陣。在其2021年暢銷的15款產品中,有8款營收增速超過了10%。具體來看,降壓藥 Adalat和Adempas分別錄得營收8.34億美元和8.07億美元、X光劑Ultravist錄得3.9億美元,生育控制產品合計錄得20.93億美元營收。
目前拜耳的兩款產品Xarelto和Eylea可能都將會面臨對手的競爭,公司預計今年的營收增長將僅為3%-4%。放眼未來,拜耳希望通過潛在的重磅炸彈 Kerendia和Nubeqa來逆襲。
/ 14 /TOP 14吉利德科學——273億美元
2021年收入273億美元,較2020年收入247億美元同比增長10.5%。
COVID-19抗病毒藥物Veklury的暢銷,為吉利德貢獻了56億美元的營收,成為公司增長的主要動力。尤其是去年底,Veklury被證明是少數對奧密克戎保持有效的效法之一,進一步推動了該藥物的營收增長。
如果沒有Veklury的成功,那么吉利德的營收很有可能出現下滑,因此吉利德也在財報中警示投資者,由于疫情“住院率下降”,Veklury的銷售額可能在今年下降至20億美元。
當然Veklury拐點向下,這并非吉利德營收滯緩的唯一原因。HIV產品在COVID-19的沖擊下,關注度有多下降,吉利德HIV產品的營收由2020年的169億美元下降至163億美元。
其他藥物方面,乳腺癌藥物Troveldy被寄予厚望,該藥物去年的銷售額為3.8億美元;CAR-T 治療Yescarta同樣值得期待,其去年營收增長23.4%至6.95億美元;白血病療法Tecartus 的銷售額從2020年的4400萬美元增加到去年的1.76億美元。
/ 15 /TOP 15安進——259.8億美元
2021年收入259.8億美元,較2020年收入254.2億美元同比增長2.2%。
安進是TOP 20藥企中,營收增速最慢的一家,營收的增長主要來自于與禮來合作研發的COVID-19抗體。其他藥物方面,阿達木單抗實現銷售收入4.39億美元,同比增長33%,貝伐珠單抗實現銷售收入11.66億美元,同比增長46%。
為了適應COVID-19疫情下的營銷策略,安進推動數字化轉型,對旗下銷售部門進行了500人的大裁員,一度引發行業震動。
在完成裁員后,安進又以19億美元收購癌癥藥物開發商Five Prime Therapeutics,獲得了其抗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 2b (FGFR2b) 抗體。
不安分的安進的動作不止于此。去年夏天,安進再次成為行業關注焦點,其宣布將在北卡羅來納州建造一座價值5.5億美元的工廠,預計將于2024年完成。
/ 16 /TOP 16勃林格殷格翰——243.6億美元
2021年收入243.6億美元,較2020年收入222.9 億美元同比增長9.3%。
在大多數藥企受益COVID-19產品的時候,勃林格殷格翰是為數不多沒有獲益的藥企。但即使如此,這家德國藥企依然延續了9%的穩定增長。
BI的營收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分別是制藥部門、動物保健部門和合同制造部門。這三個部分均延續了增長勢頭,制藥業增長6%至167.8 億美元;動物保健部分增長4%至47.1億美元;合同制造部門增長10%。
具體藥物方面,糖尿病藥物 Jardiance是BI的增長核心,2021年銷售額達43億美元,同比增長29%。近期Jardiance還獲得FDA批準用于治療心力衰竭,有望延續這款藥物的增長勢頭。
另一款重磅藥物為特發性肺纖維化藥物Ofev,該藥物在2021年的收入為27億美元,同比增長25%。
/ 17 /TOP 17諾和諾德——223.8億美元
2021年收入223.8億美元,較2020年收入202.4億美元同比增長10.6%。
諾和諾德是全球最具有競爭力的糖藥病醫藥公司之一,在2020年其市場份額已經超過30.1%,并有希望在2025年獲得整個市場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與2020年比,諾和諾德的增長動力主要來自Ozempic、Rybelsus和semaglutide三款藥物。尤其是semaglutide在去年6月獲批肥胖適應癥,市場空間得到進一步釋放。
諾和諾德預計2022年的總銷售額將增長6%-10%,僅在肥胖市場,公司在3月份已經將2025年銷售目標提高了一倍以上,并爭取在遠期達到37.2億美元的收入。
/ 18 /TOP 18 BioNTech——224.4億美元
2021年收入224.4億美元,是2020年收入5.49億美元的40倍。
BioNTech是典型依靠COVID-19疫苗崛起的生物制藥公司。僅COVID-19疫苗一項就在2021年為BioNTech帶來了209億美元的營收,占公司總營收的93.1%。
在研發出COVID-19疫苗之前,BioNTech是一家專注于為癌癥患者開發 mRNA 免疫療法的公司,長期處于虧損之中。
能夠順利踩中COVID-19風口,BioNTech必須感謝輝瑞。在2018年的時候,雙方就開始mRNA 流感疫苗的研發,在COVID-19疫情爆發后,輝瑞再次和BioNTech開展COVID-19疫苗的研發。
在依靠COVID-19疫苗實現115億美元的利潤后,BioNTech管理層透露今年研發費用將會翻倍,并將專注于腫瘤學和傳染病研發。
/ 19 /TOP 19 Moderna——184.7億美元
2021年收入184.7億美元,是2020年收入8.03億美元的23倍。
與BioNTech一樣,Moderna也憑借COVID-19疫苗崛起,第一次躋身全球前20藥企之列。
疫情之前,幾乎沒有人知道Moderna,而在疫情后Moderna名聲大噪。疫情讓Moderna得到了翻天地覆的變化,員工數由2019年的830人飆升至2021年底的2700人。
據Moderna透露其COVID-19疫苗2021年全球接種了8.07億劑,共創造營收177億美元。Moderna預計,今年將交付30億劑疫苗,從而推升銷售額至220億美元。
當然除COVID-19疫苗,Moderna還公布了更多的疫苗計劃,包括主要健康風險的病原體的疫苗。截至2月,Moderna總共有44個項目正在開發中。Moderna的雄心壯志已經在臨床管線中展露無遺。
/ 20 /TOP 20暉致——178.1億美元
2021年收入178.1億美元,較2020年收入118.2億美元同比增長50.7%。
其中,“品牌”藥物收入為108.4億美元,“專業仿制藥和生物類似藥”收入13.4億美元,標準“仿制藥”收入56.3億美元。
Viatris是由仿制藥巨頭Mylan和輝瑞Upjohn部門在2020年底合并,并分拆上市的一家公司。2021年是其披露銷售額的第一年,就已經躋身到全球20大藥企之列。
通過整合這兩家企業的優勢,Viatris獲得了1400多種獲批分子,涵蓋多個關鍵治療領域。這足以讓Viatris躋身世界仿制藥企第一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