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巨潮 荊玉
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至今的兩年多時間,跨境電商行業的境遇仿佛坐上了過山車,高度景氣之后又快速陷入到寒冬當中。
疫情剛開始后的2020年,全球大部分國家陷入生產停滯之際,中國制造業“火力全開”,并借由外貿與跨境電商渠道輸血全球。海關數據顯示,2020全年通過海關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平臺驗放進出口清單24.5億票,同比增長63.3%。
這一年跨境電商企業賺得盆滿缽滿。在跨境電商賣家集中的深圳,業內傳聞“深圳灣1號都被做亞馬遜的搶了”。
但步入2021年后,跨境電商行業風云突變——海運費持續上漲、亞馬遜封店潮來襲、原材料成本飛漲、人民幣升值、港口擁堵等等,一系列的負面事件先后出現。
尤其在2020年的高基數下,行業內上市公司如巨星科技、樂歌股份2021年均出現了利潤下滑;更慘的星徽股份、天澤信息都因為旗下店鋪被亞馬遜平臺封禁導致業績巨虧。
行業頂流、“跨境電商一哥”安克創新也已經出現了經營拐點。財報顯示,2021年安克創新營收增長34%,首次突破百億,達125億元;但凈利潤僅同比增長了14.7%,扣非凈利潤則出現了多年來的首次下滑。
拉長周期看,近兩年安克創新的利潤已經進入中低速增長軌道。這背后既有行業共性問題,也有其本身處于企業轉型期的青黃不接。
一直以來,安克創先在業務擴張上遵循一套“淺海戰略”,即拓展新品類時選擇有一定市場規模,且品類仍處于產品生命周期的成長期的細分領域。這套打法曾在當初助力其成功崛起,打造出一個又一個的爆品。
隨著競爭愈發激烈,新品類的機會越來越少,安克創新的擴張也隨之逐漸顯露疲態。
更值得關注的是,安克創新近期發出的兩份公告引人注目:一份是用募集的資金買樓,一份則是用自有資金理財。這與高成長型企業對資金的高需求度、高利用率相悖,意味著其經營上似乎已很難找到新的投入和增長方向。
01 難逃大環境
安克創新躲過了亞馬遜封號潮的沖擊,保持了業績的相對安全穩定。
去年4月30日,在亞馬遜平臺上,大量來自中國的賣家店鋪遭遇到平臺封禁、整頓等處理,商品被下架,資金被平臺凍結。不少賣家血本無歸,一片哀鴻遍野。
安克創新屬于難得的“幸存者”。由于業務運營合規,安克創新躲過了亞馬遜封號潮的沖擊,保持了業績的相對安全穩定。但仍未逃過整體行業大環境的負面影響。
2021年,疫情持續發酵導致海外運力緊張,對跨境企業的物流成本、及時交付、運轉效率帶來多方面的不利影響。安克創新作為消費電子類企業還面臨著芯片供應緊張,原材料價格上漲等挑戰。
由于很難將原材料的漲價全部向下游消費者傳導,多出來的物流成本、原材料成本只能由品牌承擔,因此侵蝕了安克創新的利潤率。財報顯示,2021年其毛利率、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指標均出現明顯下滑。
2022年跨境電商行業的形勢也不樂觀。海關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跨境電商出口3104億元,增長2.6%,低于10.7%的同期外貿平均增速。跨境電商市場或將進入存量競爭的階段。
不過,相比以上外部沖擊,安克創新內部的戰略問題更值得擔憂。
如前文所言,從更長周期來看,安克創新賴以成功的“淺海戰略”正在遭遇挑戰。
安克的“前海戰略”傾向于布局的細分品類,是那些超級巨頭們“不太看得上”、不會輕易部署資源進行“戰略性阻擊”,且仍有一定市場規模和成長性的品類。這保證了安克可以躲避巨頭的炮火直擊,而能夠有所作為。
目前除了Anker(充電類產品),安克創新旗下還有Soundcore(音頻產品)、eufy(智能清潔)、Nebula(智能投影)等自主品牌,涵蓋了充電類產品、音頻產品、掃地機器人、吸塵器、健康秤、智能門鎖、安防攝像頭、智能投影等多個品類的產品。在如此多領域逐一攻城略地后,未被挖掘的新品類、新市場已經不多了。
但與此同時,安克創新的成熟業務卻面臨著增長觸頂的風險。
充電類產品是安克創新最早推出的品類,目前仍然是其產品銷售收入的主要來源。盡管2020年10月蘋果iPhone取消充電器拉動了該業務的增長,但長期來看,隨著全球智能手機行業增長顯著放緩(Strategy Analytics、DigiTimes Research 等機構都預測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僅同比增長1%),充電類產品的增長必然隨之受限。
02 吃盡紅利之后
品類紅利、渠道紅利都在消失。
回顧安克創新的發家史,可謂是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早起吃到了好幾個紅利——除了中國供應鏈的成本優勢之外,安克趕上了以移動電源為代表的智能手機配件、智能硬件的爆發以及亞馬遜的早期流量紅利。
但如今品類紅利、渠道紅利都在消失:全球智能手機行業增長顯著放緩環境下,消費電子相關行業廠商也在積極尋找新的未來業務增長點;亞馬遜平臺已經殺成紅海,頭部玩家普遍在加快渠道多元化,以降低對亞馬遜的依賴。
在此背景下的安克創新也越來越顯示出增長的疲態。2020、2021兩年,安克的營收增速僅略高于我國跨境電商出口金額的同期增速(分別為40.1%、24.5%)。
考慮到原材料、物流費用上漲導致的產品一定幅度的漲價,評估其“真實”的收入增長可能還要再打一個折扣。
二級市場對安克創新的基本面同樣信心不足。伴隨著跨境電商行業步入寒冬,安克創新的市值已經從巔峰期的近800億元跌到如今不足250億元。雖然當前的資本市場整體低迷,但超過2/3的跌幅明顯比大盤指數的下跌要重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安克創新發出的兩份公告引發了市場對其未來成長性的擔憂。
3月1日,安克創新發布公告稱,擬使用IPO募投資金增加對深圳產品技術研發中心升級項目的投入。但在該項目上,安克創新的房產購置成本就高達4.66億元,占了總投入金額的一半還多——在研發投入的名義里,實際上其中大量資金都用在了買樓上。
4月12日,公司發布公告稱,擬使用不超過人民幣30億元(含)的閑置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
用募集資金買樓,用自有資金理財,如此高超的資本術也引發了部分投資者的質疑:投入的研發資金能有多少真正用于研發?超募的資金選擇買樓,閑置大量資金不投入主業,是不是找不到合適的項目?
03 加大研發是正解?
隨著安克進入的產品領域智能化程度提高,也越來越要求廠商的專注和研發投入。
雖然最近兩年的研發投入比都在6%以上,高于絕大多數同一時期的跨境大賣家。但考慮到安克創新布局的新品類之多,分散在各個細分品類上,目前投入的研發資源還遠遠不夠。
一個有力的證據是,安克創新的智能創新類產品并未表現出很強的成長性。
安克創新的智能創新類產品,包含eufy、Nebula品牌,涵蓋了掃地機器人、吸塵器、健康秤、智能門鎖、安防攝像頭、智能投影等多個新品類。但公開財報顯示,這部分新業務2021年的全部收入為41.04億元,僅同比增長了34.13%,與總營收增速基本保持一致,沒有突出的增長。
歸根結底,安克創新并不是哪一品類智能硬件的開創者,而是利用目前市場上已經成熟的供應鏈、技術,與自身已經建立的渠道優勢結合,布局一個個新品類。因此很難在每個細分品類里都打造出具備優勢的產品。
尤其是隨著安克創新進入的產品領域智能化程度提高,也越來越要求廠商的專注和研發投入,否則很難有產品賣點和競爭優勢可言,也就無法在細分品類市場上站穩腳跟。
以掃地機器人品類為例,安克創新會面臨與石頭科技、科沃斯等專業掃地機器人制造商的競爭,競爭的難度可想而知。
未來幾年的跨境電商市場,研發創新之于品牌出海的作用也將越來越重要。
當下,中國企業出海正在從產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升級過程,越來越多企業致力于研發技術、做好產品,提升品牌勢能。出海消費電子的賽道競爭也將愈發激烈,研發創新的作用將會不斷提高。
身處一片紅海中的安克創新,也需要在研發創新上加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