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悅然
隨著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的重視,光伏產業成為炙手可熱的賽道,新增裝機大幅增長。
在硅料、硅片、電池、組件這四大光伏產業鏈環節中,硅料是目前最搶手的投資環節。因投產時間長、技術有一定壁壘等原因,當前硅料仍供不應求,價格一路飆升。
改良西門子法是當前硅料制備的主流工藝,2020年采用該技術生產出的棒狀硅約占全國總產量的97.2%。
去年,昔日多晶硅及硅片大王保利協鑫(03800.HK)帶著“顆粒硅”技術高調亮相,號稱為顛覆主流技術的“黑科技”產品。
近日,保利協鑫又聯手硅片龍頭中環股份(002129.SZ),將投建10萬噸顆粒硅。顆粒硅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多。
光伏為技術密集型行業,過去幾年經歷了單晶、金剛線、PERC電池及大尺寸硅片等革命性技術變遷。可以說,企業對最新技術的掌握程度,決定了它們未來的市場地位。
此次兩大巨頭押注的顆粒硅,能掀起新一輪光伏產業革命嗎?都有哪些公司在布局這一技術?未來發展前景到底如何?
優勢在哪里?
1955年,西門子公司開發了利用氫氣還原三氯硅烷在硅芯發熱體上沉積硅的工藝技術,并于兩年后開始量產,因此被稱為西門子法。
之后,硅料企業們在西門子法基礎上,通過增加還原尾氣干法回收系統、SiCl4氫氣工藝,實現了閉路循環,形成了改良西門子法。
顆粒硅則由硅烷流化床法(FBR)制備而成。硅烷流化床法以四氯化硅、氫氣、氯化氫和工業硅為原料,在流化床內高溫高壓下最終生成硅烷氣,將硅烷氣通入加有小顆粒硅籽晶的流化床反應爐內進行連續熱分解,生成粒狀多晶硅。
光大證券指出,改良西門子法工藝存在的缺陷主要是高耗能。該公司生產1噸多晶硅料,約需耗費5萬-6萬度電。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能源消耗將占到改良西門子法生產成本的 31%-42%。
顆粒硅主打的優勢則是低碳和低耗能。根據保利協鑫公布的數據,相較于棒狀硅,顆粒硅能使投資強度下降30%,生產電耗降低約65%,項目人員需求降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