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樊旭
周三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為助力外貿企業緩解困難、促進進出口平穩發展,要更好發揮出口退稅這一普惠公平、符合國際規則政策的效用,并從多方面優化外貿營商環境。
會議提出,一是對加工貿易企業在國家實行出口產品征退稅率一致政策后應退未退的稅額,允許轉入進項稅額抵扣增值稅。將外貿企業取得的出口信保賠款視為收匯,予以辦理退稅。擴大離境退稅政策覆蓋范圍,推行“即買即退”等便利措施。
二是加快退稅進度。強化部門數據共享,精簡退稅所需資料,做到申報、審核、反饋全程網上辦,今年將正常退稅辦理時間由平均7個工作日進一步壓縮至6個工作日內。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集中代辦退稅。
三是持續優化外貿營商環境。提高出口貨物退運通關效率。研究制定支持海外倉發展、便利跨境電商退換貨的政策。對守信企業在通關、退稅等方面予以更多便利,對虛假出口、騙取退稅等行為依法嚴懲。
近期深圳、上海、廣州等主要城市新冠疫情出現反彈,原材料價格上漲、物流受阻,給外貿企業造成不小的沖擊。
海關總署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以美元計,3月,我國出口金額同比增長14.7%,增速較1-2月回落1.6個百分點。進口同比下降0.1%,增速較前兩個月下降15.6個百分點,為2020年9月來首次負增長。
分析師認為,隨著海外疫情緩解,疊加去年高基數等因素,我國出口增速大概率將繼續回落。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稱,出口同比增速已由2021年第四季度峰值的20%放緩至2022年一季度的15.8%,不排除到年底出口增速回落至零附近的可能性。
為穩定外貿形勢、紓困相關企業,從中央到地方都在積極采取措施。
對企業來說,減輕資金壓力是最直接的紓困方式。據財政部公布的數據,1-2月,全國出口退稅3191億元,同比增長40.4%。去年全年出口退稅18158億元,同比增長33.2%。出口退稅持續保持較高增長。
此外,商務部3月印發通知提出,各地商務部門要結合外向型企業特點,用好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基金等直接融資手段,推動金融信保機構與服貿基金合作開展金融服務創新,積極為外向型中小企業融資紓困解難。
著力推動疏導物流運輸瓶頸是穩外貿的另一大方向。疫情下,物流受到嚴重沖擊。3月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3332.65,環比下降4.9%,已連續兩個月下降。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周三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以來,海關在堅決守牢外防輸入關口的同時,為促進外貿平穩發展做了多項工作。
他表示,針對上海、深圳受疫情影響地區,海關圍繞企業反映突出的物流受阻、訂單減少和快速反應等訴求,積極推動口岸升級改造,推進物流一體化改革、健全“一站式”通關機制、完善“問題清零”等服務跨周期調節系列措施,助力打通供應鏈堵點。
國務院周一印發通知強調,要充分發揮區域統籌協調機制作用,加快推進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東北三省、成渝等重點區域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協同聯動。要確保涉疫地區港口碼頭、鐵路車站、航空機場的集疏運暢通。
地方政府也在不斷出臺穩外貿措施。上海市商務委為支持上海市企業抗疫并穩定本市外貿發展,推出十項服務舉措,包括強化金融科技對線上服務的支持、強化“單一窗口”對居家辦公的服務支持、放寬承保受理限制,推動“應保盡保”、放寬理賠受理限制,確保企業權益、建立保費緩繳機制、建立快賠先賠機制等。
廣東省提出支持拓展“灣區一港通”“灣區組合港”項目覆蓋范圍,并探索延伸至粵東和粵西港口,推動外貿貨物可在支線港口完成通關手續。東莞市加大對跨境運輸“陸路改水運”貨主或訂艙人的支持,安排5000萬元財政資金,對東莞企業使用跨境運輸“陸路改水運”方式的貨物,給予貨主或訂艙人每噸貨物50元補貼。
遼寧省在去年籌措外經貿專項資金6.2億元的基礎上,今年增加安排外經貿領域扶持資金8500萬元,用于穩外貿、穩外資。相關資金將用于支持開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貿易合作行動、外貿發展平臺提效行動,支持實施外貿新業態提升行動、多元化開拓國際市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