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佛系迷笛,搞事摩登:中國獨立音樂的時代分野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佛系迷笛,搞事摩登:中國獨立音樂的時代分野

瞬息萬變的音樂市場,誰又能料到下一個風口落在誰的肩頭?

文|音樂先聲 呂六七

編輯|范志輝

4月8日,摩登天空搞了一場線上直播,帶領數萬人重溫了2007年的第一屆摩登天空音樂節。

那一年,摩登天空音樂節初出茅廬,而迷笛音樂節則風頭正勁。如今15年過去,兩家音樂節領域的先行者似乎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除了每年的固定節目迷笛音樂節和中國搖滾迷笛獎,迷笛很少在公眾面前露面,低調多年。相比之下,摩登天空卻頻頻搞事,從前兩年跟現象級綜藝《樂隊的夏天》深度合作,到去年版權重回網易云音樂,再到今年推出虛擬藝人,一直話題不斷。

一邊是似乎越來越佛系的迷笛,十年如一日地做音樂節、做學校,與世無爭;另一邊是四處搞事,啥都想嘗試的摩登天空,現在的目標是進軍元宇宙。

接下來,我們就來梳理一下迷笛和摩登那些年的愛恨情仇。

“北迷笛,南摩登”

時間回到29年前,迷笛校長張帆當時還是個無所事事的待業青年,畢業后做了兩年海外影視引進工作,覺得沒勁就辭了職。那時候,北京有一個迷笛演藝器材高技術中心,經營一些音樂設備,張帆成天就混在店里蹭設備玩,很快就和公司的人混熟了。

技術中心賣設備的時候,還得給顧客做培訓,眼看學生越來越多,干脆就開培訓班,讓正在賦閑又頗有熱情的張帆來當校長。于是在1993年,北京迷笛音樂學校就這樣成立了,成為經北京市海淀區教委批準注冊的中國第一所現代音樂學校。

如今回頭來看,張帆的經歷頗有些搖滾青年的理想主義色彩。而迷笛音樂學校,也為中國無數的搖滾青年提供了樂土,當時的學員包括痛仰樂隊的高虎、木馬樂隊的謝強、夜叉樂隊的胡松等。

2000年5月1日至2日,張帆用5萬元在學校禮堂辦了個校內匯報演出,而這場演出正是后來備受中國搖滾樂迷推崇的第一屆“迷笛音樂節”,也是廣義上被大家認可的中國第一場音樂節。

早期的迷笛音樂節帶有強烈的烏托邦色彩。所有的樂隊一律義務演出,觀眾一律免票,自由出入,每天的演出從下午一直持續到凌晨,張帆則會在現場給大家發免費的啤酒和烤串。

直到2004年,迷笛音樂節才開始收取10元門票(公園門票、水電費,演出免費),2007年才實現盈利。這些特質讓樂迷們很自然地把迷笛音樂節看作中國的“伍德斯托克”,也奠定了迷笛的樂迷基礎、品牌特質,以及行業地位。

之后的幾年,迷笛音樂節的規模越來越大,2005年時就已經突破3萬人,已然成為中國最大的露天搖滾盛事,迷笛也成了與中國搖滾樂、與音樂節深度綁定的標簽。

早年迷笛音樂節的主題,來源:迷笛官方公眾號

到了2007年,行業開始有了一些變化。當時已經成立10年的音樂公司摩登天空,因為互聯網對傳統唱片業的沖擊,不再滿足于簽樂隊、發唱片,也準備進軍音樂節市場,開拓新的業務。

和張帆的理想主義不同,沈黎暉一開始就表現出了商業頭腦。在成立摩登天空之前,他甚至還開了幾年印刷廠,積累經驗,籌措資金,而他對市場的敏銳也體現在了對音樂節的運作上。

2007年,第一屆摩登天空音樂節于10月份在北京海淀公園舉辦,而張帆作為行業前輩,還擔任了本屆音樂節的執行顧問。

2007年第一屆摩登天空音樂節海報

起初的幾年,迷笛音樂節和摩登天空音樂節更多的是互補的關系,檔期岔開,風格不同,行業向好,共同賺錢。然而2009年,市場格局又變了。

這一年,迷笛移師鎮江,嘗試跨區域連鎖模式。也是在這一年,摩登天空創辦草莓音樂節,開始沖擊原本專屬迷笛的五一假期。不僅如此,市場環境也在變化,之前幾年,每年音樂節的總場次大約是十幾二十幾場,到了2009年就達到了44場,2010年迅速增長到92場,之后也持續保持著迅猛增長的趨勢,音樂節市場呈現井噴態勢,整個市場的競爭日趨白熱化。

2010年的鎮江長江迷笛音樂節,因為SOULFLY等四支國外大牌金屬樂隊的加盟,反響非常好,被《紐約時報》評為中國最好的音樂現場。2011年,準備趁熱打鐵的迷笛,卻接到通知,原本的長江迷笛音樂節被改為摩登天空舉辦的長江草莓音樂節。

這一事件,讓原本暗流涌動的迷笛與摩登天空之爭,擺到了明面上。同時,鎮江市政府的這一操作,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場的選擇,迷笛雖然憤慨,但也難以阻擋市場的流動。

迷笛曾針對“鎮江長江迷笛音樂節”事件舉行媒體見面會

之后,迷笛和摩登勢均力敵地較勁了幾年。而這樣的互相“攻擊”,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迷笛對搖滾市場的堅持,以及摩登對行業趨勢的捕捉。在迷笛還在堅持不懈地死磕音樂培訓和音樂節的時候,摩登天空已經開始布局新的細分市場了。

2011年,摩登天空完成1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開始更多資本化的嘗試,加速發力獨立音樂市場。2015年,迷笛一手培養出來的痛仰樂隊,轉頭加入了摩登,引起一片嘩然;而就在前一年的愚人節,痛仰還在用這個梗來開玩笑,大家還覺得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來源:2014年的迷笛早報

再后來,摩登天空開始拓展業務版圖,陸續嘗試音樂制作、版權、藝人經紀、場地運營、演出和音樂節、線上直播和票務、媒體運營等業務。盡管也有不少爭議的聲音,但確實實打實地推動了獨立音樂人走向大眾,推動了行業發展進程。

“佛系迷笛,搞事摩登”

從地下一路死磕至今,如今的迷笛和摩登天空其實也代表了中國獨立音樂在時代下的不同選擇。

迷笛音樂節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了。這么多年來,迷笛依然穩穩地維持著自己的節奏,每年舉辦的場次維持在兩至三場以內,而且在音樂節方面從未接受過外部投資,從商業角度來看,這顯然是一種不夠劃算的選擇。

目前,迷笛音樂節的收入主要是門票、商業合作和周邊衍生品,這三部分的比例大致在6:3:1。而這幾年受到疫情的影響,收入大幅度削減,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近幾年的音樂節基本保本,略有盈利。

在這種情況下,迷笛甚至不得不調低薪水來保證公司維系。但張帆依然堅持:“線上教育與考級培訓接受融資與擴張,但音樂節除外,繼續以其他業務收入來支持運作。”

近幾年的迷笛音樂節每年場次均在5場以內

但就是這樣不怎么賺錢的操作,也最大限度保證了迷笛對音樂節的控制,保持了當初舉辦音樂節的初心。時至今日,“去迷笛”還被不少樂迷稱呼為“回迷笛”。

而在音樂節之外的業務上,迷笛也在努力嘗試更多的商業化。2018年,迷笛傳媒宣布完成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宋城演藝,將主要在迷笛校園計劃、藝人經紀業務及音樂類網生內容等業務發力,這是迷笛近30年發展史里接受的為數不多的一筆融資。

成都、北京兩地的迷笛音樂學校依然在持續招生中,還開拓了考級、認證等音樂培訓相關的衍生業務。作為老牌業務,音樂培訓是迷笛最為穩定的收益來源,也是支撐音樂節業務發展的一大主力。

迷笛的培訓和認證業務

此外,迷笛還在深圳、成都、山東設置了迷笛中心,開展線下演出、教學活動、展覽等業務。 總體而言,迷笛更多處于一個“圈地自萌”的狀態,始終圍繞搖滾樂的核心來深耕,不斷強化自己的核心業務與品牌。

對比來看,摩登天空的發展則開放與多元化了許多:開發“正在現場”App,連通售票、直播、社交功能;投資英國音響品牌Orange,涉足電子消費行業;開創創意視覺設計廠牌MVM,涉足視覺設計市場;聯合北汽推出新品牌IP,進軍汽車行業;推出設計酒店(Modern Sky House)項目,殺入行業紅海;開創Modern Sky Sports運動廠牌,進軍潮流運動市場……

在1月19日舉辦的2022年度發布會上,摩登天空宣布將在升級傳統業務的同時,加速布局虛擬形態業務,包括但不限于虛擬偶像、AR、數字藏品等,向“音樂元宇宙”狂奔。

很明顯,這些業務,有很多已經突破了音樂公司的界限,但其實核心依然圍繞著音樂在展開:成立MVM是因為音樂和視覺存在強關聯;酒店選址會與摩登音樂節的舉辦地聯動,空間也會進行二次利用;運動廠牌也與演出服裝、時尚潮牌等密切相關。

如此“狂飆突進”式的跨界業務拓展,讓我們很難再用單純的音樂公司去定義摩登天空。在許多青年文化潮流生活方式領域中,似乎都能找到摩登天空的影子。這體驗了摩登天空對品類擴張的野心,也反映了對主要依靠音樂節的單一收益模式的不安。

當然,這些也離不開資金的支持。據公開資料顯示,摩登天空的融資已達F輪,投資方包括復娛文化、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君聯資本等等。

來源:IT桔子

2008年,摩登天空的利潤約在100萬元左右。2019年,沈黎暉透露:“摩登天空的音樂版權業務,營收占比與藝人經紀業務類似,現場音樂占比最高,盤子在5億元左右。”可想而知,這十余年間,摩登天空的營收數據增長了多少倍。 在摩登天空大量業務的包圍之下,迷笛似乎顯得更加佛系了。

兩種道路,孰優孰劣?

盡管發展道路不同,但故事還沒有結束。 商業上來說,當前的摩登毫無疑問走在前列,但同時也遭受了很多質疑。

對能否保持音樂純粹性的質疑,對“過度”逐利的質疑,對業務分散化的質疑,對“粉圈”式運作的質疑……這幾年其實從來沒離開過摩登天空。

然而無論如何質疑,無法否認的是商業上的成功代表了市場需求,而如何平衡商業化與不斷的質疑,或許需要摩登天空用時間來說話。

對于迷笛來說,如今死忠粉依然為數不少,對專一領域的持續深耕,獨一無二的品牌屬性及影響力,更像是“愛惜羽毛”的操作。同時,迷笛也在做一些新的發力點,比如經營抖音號、開拓文創市場等。深耕之下,也或許會有另一片土壤,迎來新的轉機,現在這兩條路孰優孰劣,還為時過早。

迷笛抖音的評論區

然而,時代從來不會為誰停下,生存的問題時刻在緊迫追隨著。疫情之下,新一代樂迷甚至可能感受音樂現場氛圍的機會都很少,僅靠曾經的情懷,如何去抓住新的市場?這也許是迷笛需要在三十而立之時需要想明白的事情。 無論是迷笛還是摩登,需要時代造就,也需要契機把握,需要迎合市場,也需要放歸需求。

瞬息萬變的音樂市場,誰又能料到下一個風口落在誰的肩頭?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音乐先声
界面财经号
IP属地:北京市
解读音乐产业,见证黄金年代

下載界面新聞

佛系迷笛,搞事摩登:中國獨立音樂的時代分野

瞬息萬變的音樂市場,誰又能料到下一個風口落在誰的肩頭?

文|音樂先聲 呂六七

編輯|范志輝

4月8日,摩登天空搞了一場線上直播,帶領數萬人重溫了2007年的第一屆摩登天空音樂節。

那一年,摩登天空音樂節初出茅廬,而迷笛音樂節則風頭正勁。如今15年過去,兩家音樂節領域的先行者似乎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除了每年的固定節目迷笛音樂節和中國搖滾迷笛獎,迷笛很少在公眾面前露面,低調多年。相比之下,摩登天空卻頻頻搞事,從前兩年跟現象級綜藝《樂隊的夏天》深度合作,到去年版權重回網易云音樂,再到今年推出虛擬藝人,一直話題不斷。

一邊是似乎越來越佛系的迷笛,十年如一日地做音樂節、做學校,與世無爭;另一邊是四處搞事,啥都想嘗試的摩登天空,現在的目標是進軍元宇宙。

接下來,我們就來梳理一下迷笛和摩登那些年的愛恨情仇。

“北迷笛,南摩登”

時間回到29年前,迷笛校長張帆當時還是個無所事事的待業青年,畢業后做了兩年海外影視引進工作,覺得沒勁就辭了職。那時候,北京有一個迷笛演藝器材高技術中心,經營一些音樂設備,張帆成天就混在店里蹭設備玩,很快就和公司的人混熟了。

技術中心賣設備的時候,還得給顧客做培訓,眼看學生越來越多,干脆就開培訓班,讓正在賦閑又頗有熱情的張帆來當校長。于是在1993年,北京迷笛音樂學校就這樣成立了,成為經北京市海淀區教委批準注冊的中國第一所現代音樂學校。

如今回頭來看,張帆的經歷頗有些搖滾青年的理想主義色彩。而迷笛音樂學校,也為中國無數的搖滾青年提供了樂土,當時的學員包括痛仰樂隊的高虎、木馬樂隊的謝強、夜叉樂隊的胡松等。

2000年5月1日至2日,張帆用5萬元在學校禮堂辦了個校內匯報演出,而這場演出正是后來備受中國搖滾樂迷推崇的第一屆“迷笛音樂節”,也是廣義上被大家認可的中國第一場音樂節。

早期的迷笛音樂節帶有強烈的烏托邦色彩。所有的樂隊一律義務演出,觀眾一律免票,自由出入,每天的演出從下午一直持續到凌晨,張帆則會在現場給大家發免費的啤酒和烤串。

直到2004年,迷笛音樂節才開始收取10元門票(公園門票、水電費,演出免費),2007年才實現盈利。這些特質讓樂迷們很自然地把迷笛音樂節看作中國的“伍德斯托克”,也奠定了迷笛的樂迷基礎、品牌特質,以及行業地位。

之后的幾年,迷笛音樂節的規模越來越大,2005年時就已經突破3萬人,已然成為中國最大的露天搖滾盛事,迷笛也成了與中國搖滾樂、與音樂節深度綁定的標簽。

早年迷笛音樂節的主題,來源:迷笛官方公眾號

到了2007年,行業開始有了一些變化。當時已經成立10年的音樂公司摩登天空,因為互聯網對傳統唱片業的沖擊,不再滿足于簽樂隊、發唱片,也準備進軍音樂節市場,開拓新的業務。

和張帆的理想主義不同,沈黎暉一開始就表現出了商業頭腦。在成立摩登天空之前,他甚至還開了幾年印刷廠,積累經驗,籌措資金,而他對市場的敏銳也體現在了對音樂節的運作上。

2007年,第一屆摩登天空音樂節于10月份在北京海淀公園舉辦,而張帆作為行業前輩,還擔任了本屆音樂節的執行顧問。

2007年第一屆摩登天空音樂節海報

起初的幾年,迷笛音樂節和摩登天空音樂節更多的是互補的關系,檔期岔開,風格不同,行業向好,共同賺錢。然而2009年,市場格局又變了。

這一年,迷笛移師鎮江,嘗試跨區域連鎖模式。也是在這一年,摩登天空創辦草莓音樂節,開始沖擊原本專屬迷笛的五一假期。不僅如此,市場環境也在變化,之前幾年,每年音樂節的總場次大約是十幾二十幾場,到了2009年就達到了44場,2010年迅速增長到92場,之后也持續保持著迅猛增長的趨勢,音樂節市場呈現井噴態勢,整個市場的競爭日趨白熱化。

2010年的鎮江長江迷笛音樂節,因為SOULFLY等四支國外大牌金屬樂隊的加盟,反響非常好,被《紐約時報》評為中國最好的音樂現場。2011年,準備趁熱打鐵的迷笛,卻接到通知,原本的長江迷笛音樂節被改為摩登天空舉辦的長江草莓音樂節。

這一事件,讓原本暗流涌動的迷笛與摩登天空之爭,擺到了明面上。同時,鎮江市政府的這一操作,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場的選擇,迷笛雖然憤慨,但也難以阻擋市場的流動。

迷笛曾針對“鎮江長江迷笛音樂節”事件舉行媒體見面會

之后,迷笛和摩登勢均力敵地較勁了幾年。而這樣的互相“攻擊”,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迷笛對搖滾市場的堅持,以及摩登對行業趨勢的捕捉。在迷笛還在堅持不懈地死磕音樂培訓和音樂節的時候,摩登天空已經開始布局新的細分市場了。

2011年,摩登天空完成1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開始更多資本化的嘗試,加速發力獨立音樂市場。2015年,迷笛一手培養出來的痛仰樂隊,轉頭加入了摩登,引起一片嘩然;而就在前一年的愚人節,痛仰還在用這個梗來開玩笑,大家還覺得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來源:2014年的迷笛早報

再后來,摩登天空開始拓展業務版圖,陸續嘗試音樂制作、版權、藝人經紀、場地運營、演出和音樂節、線上直播和票務、媒體運營等業務。盡管也有不少爭議的聲音,但確實實打實地推動了獨立音樂人走向大眾,推動了行業發展進程。

“佛系迷笛,搞事摩登”

從地下一路死磕至今,如今的迷笛和摩登天空其實也代表了中國獨立音樂在時代下的不同選擇。

迷笛音樂節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了。這么多年來,迷笛依然穩穩地維持著自己的節奏,每年舉辦的場次維持在兩至三場以內,而且在音樂節方面從未接受過外部投資,從商業角度來看,這顯然是一種不夠劃算的選擇。

目前,迷笛音樂節的收入主要是門票、商業合作和周邊衍生品,這三部分的比例大致在6:3:1。而這幾年受到疫情的影響,收入大幅度削減,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近幾年的音樂節基本保本,略有盈利。

在這種情況下,迷笛甚至不得不調低薪水來保證公司維系。但張帆依然堅持:“線上教育與考級培訓接受融資與擴張,但音樂節除外,繼續以其他業務收入來支持運作。”

近幾年的迷笛音樂節每年場次均在5場以內

但就是這樣不怎么賺錢的操作,也最大限度保證了迷笛對音樂節的控制,保持了當初舉辦音樂節的初心。時至今日,“去迷笛”還被不少樂迷稱呼為“回迷笛”。

而在音樂節之外的業務上,迷笛也在努力嘗試更多的商業化。2018年,迷笛傳媒宣布完成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宋城演藝,將主要在迷笛校園計劃、藝人經紀業務及音樂類網生內容等業務發力,這是迷笛近30年發展史里接受的為數不多的一筆融資。

成都、北京兩地的迷笛音樂學校依然在持續招生中,還開拓了考級、認證等音樂培訓相關的衍生業務。作為老牌業務,音樂培訓是迷笛最為穩定的收益來源,也是支撐音樂節業務發展的一大主力。

迷笛的培訓和認證業務

此外,迷笛還在深圳、成都、山東設置了迷笛中心,開展線下演出、教學活動、展覽等業務。 總體而言,迷笛更多處于一個“圈地自萌”的狀態,始終圍繞搖滾樂的核心來深耕,不斷強化自己的核心業務與品牌。

對比來看,摩登天空的發展則開放與多元化了許多:開發“正在現場”App,連通售票、直播、社交功能;投資英國音響品牌Orange,涉足電子消費行業;開創創意視覺設計廠牌MVM,涉足視覺設計市場;聯合北汽推出新品牌IP,進軍汽車行業;推出設計酒店(Modern Sky House)項目,殺入行業紅海;開創Modern Sky Sports運動廠牌,進軍潮流運動市場……

在1月19日舉辦的2022年度發布會上,摩登天空宣布將在升級傳統業務的同時,加速布局虛擬形態業務,包括但不限于虛擬偶像、AR、數字藏品等,向“音樂元宇宙”狂奔。

很明顯,這些業務,有很多已經突破了音樂公司的界限,但其實核心依然圍繞著音樂在展開:成立MVM是因為音樂和視覺存在強關聯;酒店選址會與摩登音樂節的舉辦地聯動,空間也會進行二次利用;運動廠牌也與演出服裝、時尚潮牌等密切相關。

如此“狂飆突進”式的跨界業務拓展,讓我們很難再用單純的音樂公司去定義摩登天空。在許多青年文化潮流生活方式領域中,似乎都能找到摩登天空的影子。這體驗了摩登天空對品類擴張的野心,也反映了對主要依靠音樂節的單一收益模式的不安。

當然,這些也離不開資金的支持。據公開資料顯示,摩登天空的融資已達F輪,投資方包括復娛文化、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君聯資本等等。

來源:IT桔子

2008年,摩登天空的利潤約在100萬元左右。2019年,沈黎暉透露:“摩登天空的音樂版權業務,營收占比與藝人經紀業務類似,現場音樂占比最高,盤子在5億元左右。”可想而知,這十余年間,摩登天空的營收數據增長了多少倍。 在摩登天空大量業務的包圍之下,迷笛似乎顯得更加佛系了。

兩種道路,孰優孰劣?

盡管發展道路不同,但故事還沒有結束。 商業上來說,當前的摩登毫無疑問走在前列,但同時也遭受了很多質疑。

對能否保持音樂純粹性的質疑,對“過度”逐利的質疑,對業務分散化的質疑,對“粉圈”式運作的質疑……這幾年其實從來沒離開過摩登天空。

然而無論如何質疑,無法否認的是商業上的成功代表了市場需求,而如何平衡商業化與不斷的質疑,或許需要摩登天空用時間來說話。

對于迷笛來說,如今死忠粉依然為數不少,對專一領域的持續深耕,獨一無二的品牌屬性及影響力,更像是“愛惜羽毛”的操作。同時,迷笛也在做一些新的發力點,比如經營抖音號、開拓文創市場等。深耕之下,也或許會有另一片土壤,迎來新的轉機,現在這兩條路孰優孰劣,還為時過早。

迷笛抖音的評論區

然而,時代從來不會為誰停下,生存的問題時刻在緊迫追隨著。疫情之下,新一代樂迷甚至可能感受音樂現場氛圍的機會都很少,僅靠曾經的情懷,如何去抓住新的市場?這也許是迷笛需要在三十而立之時需要想明白的事情。 無論是迷笛還是摩登,需要時代造就,也需要契機把握,需要迎合市場,也需要放歸需求。

瞬息萬變的音樂市場,誰又能料到下一個風口落在誰的肩頭?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阳市| 札达县| 博白县| 西充县| 渭南市| 沈阳市| 龙海市| 綦江县| 中卫市| 库尔勒市| 繁峙县| 光山县| 上高县| 平乡县| 五峰| 松桃| 贵阳市| 长沙市| 凌源市| 杂多县| 汉源县| 德州市| 鄂尔多斯市| 武川县| 班玛县| 贵港市| 金山区| 景宁| 郓城县| 丰原市| 南雄市| 兴安盟| 醴陵市| 佛教| 邵东县| 兖州市| 阿拉善右旗| 周至县| 宁化县| 尼木县| 武乡县|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