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酒網
“中原酒業大商A公司,開始裁員了”。
日前,有業內人士向云酒頭條(微信號:云酒頭條)爆料,稱中原大商A公司開始裁減事業部,人數優化或達到100-200人。
2022年,春節酒市滯銷疊加節后多地疫情突發,讓市場充滿不確定性。如果該中原大商大量裁員屬實,將會對市場信心造成沖擊。云酒頭條多方進行調研,了解到更多經銷商和市場的看法。
經營不善還是項目變更
“A公司前一段時間確實在精簡機構、減少人員,其中還有人到我公司應聘。”一家鄭州白酒品牌運營機構向云酒頭條(微信號:云酒頭條)表示。
對于A公司精簡機構減少人員的原因,業內人士也提出了不同意見。
酒商張衛(化名)表示,A公司在河南代理多家名酒,2021年下半年就開始經營調整,并對事業部進行優化,據說有的事業部整體取消人員分流,涉及人數確實不少。原因可能是酒商和廠家談判沒有達成一致,或者公司經營方向調整,未必代表公司經營不善,實際上該公司代理的醬香名酒,利潤依然十分可觀。
也有酒商分析,A公司曾經是多家名酒省級平臺商,得到廠家授權后在省內再招商,此次調整也可能是廠家要求其渠道扁平,雙方沒有談攏最后一拍兩散,導致原有事業部被裁撤。
由此看來,A公司裁撤部門人員優化確有其事,但說法不一也可能是主動為之。
大包制日落西山
A公司裁員之所以受到關注,更多是因為這與其當年發展頂峰時期的成就形成鮮明對比。彼時,其曾在中原市場拿下多家名酒省級代理權,是酒類流通大包制的“模范生”。
張衛透露,5年前A公司打著名酒省代旗號全省招商,自己希望代理一款名酒成為其地級市代理商,在打完30萬首單貨款后,公司業務員就很少上門服務,合作一年后只能選擇退出,因為部分市場遺留問題還和對方扯皮,最終多方努力才解決了問題。
2018年以后,名酒加快下沉渠道搶占終端,類似A公司依靠名酒牌子在省內招商日子更加難過。近年來,酒企紛紛開展“名酒進名企”活動,同時積極鏈接消費者,A公司也因勢利導在中原部分地級市設立分公司精耕細作市場,但效果有待觀察。有業內人士表示,有三線醬酒品牌也在考慮與其取消省代合作。
河南原酒公社酒業有限公司創始人王大慶表示,如今名酒利潤越來越薄,價格非常透明,傳統大商靠價格差賺取利潤,背靠名酒資源“躺賺”時代成為歷史,A公司如果轉型不成功,精簡人員是遲早之事,這是大包制這種商業模式決定的。
大商模式面臨考驗
改革開放以來,酒類流通行業涌現了諸多體量過億甚至10億的大商,他們艱苦拼搏,為繁榮市場、滿足消費者需求做出了巨大貢獻。
但不可否認,很多大商由小到大,都是在產品相對短缺、依靠名酒廠支持快速成長起來的,自身打造品牌、培育市場、精耕細作的能力并不是很強。
近年來,酒類市場由增量競爭變為存量競爭,廠家不僅搶占終端,也在加緊直連消費者,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抖音、直播讓廠家直接鏈接消費者成為可能。
云酒·中國酒業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觀峰咨詢首席戰略專家、中國人民大學企業重構與重生理論課題組組長楊永華表示,通過“一物一碼”等技術,廠家可以清楚知道每一箱貨流到哪個終端,通過開瓶掃碼,可以準確獲取消費者信息并將其發展成會員。在此背景下,大商還想通過批發業務大進大出賺取差價,十分困難。
正因為如此,近年來酒企紛紛取消省代和大包模式。河南某大商經營某知名白酒多年,渠道實力雄厚,卻也只能成為鄭州經銷商,依靠把市場做深做透才能賺錢。
對于A公司被曝裁員一事,多位酒商表示,公司裁員可能是廠家原因,也可能是酒商自我“斷臂求生”。但通過此事說明,以名酒省代模式為代表的大包制已經脫離市場實際,在酒企直撲終端和消費者的今天,酒商只有積極轉型甚至自我革命,才能穿越周期不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