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撿破爛一年賺800億,21世紀“最后一桶金”在哪?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撿破爛一年賺800億,21世紀“最后一桶金”在哪?

廢品江湖里藏著多少財富密碼?

文 | 文化產業評論 梁鑫(文化產業評論作者團、三川匯文旅體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 | 半島

世界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位置的寶藏。

意大利詩人但丁或許沒想到,他幾百年前寫下的這句至理名言,在“垃圾分類的后時代”里,一度被有識之士奉為圭臬,轉化出了巨大能量。

近期,河南許昌大周鎮憑借#靠撿破爛一年賺800億#的新聞,空降微博話題熱搜榜。要知道,在我國中西部地區,有的貧困縣一年GDP至多200億。如果湖北一個縣級市年GDP能達800億,已經可以排上全國百強縣了。

據報道,該鎮經過40年的發展,現有4萬多人從事著廢舊金屬回收業務;已擁有不銹鋼、再生鋁、再生銅、再生鎂4個產業集群,各類經濟實體1000余家;年主營業務收入800多億元。

不得不感嘆,河南不僅文旅玩得溜兒,在“撿漏”這件事情上也毫不含糊。

顯然,大周鎮廢舊金屬回收行業的迅猛發展,揭示了當下“廢品回收業”的巨大潛能——實際遠遠超出人們的認知。

傳說般的存在“含金量”極高的廢品回收業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國廢品江湖的開拓史,由來已久。

2001到2011年,被稱為廢品行業崛起的“黃金十年”。《北京日報》在2006年曾報道《“扒拉族”一年扒走30個億》。文中記錄了“北京社科院調查估計,大約有10萬人在撿破爛,另外還有20萬人從事廢品回收。每年,這些‘扒拉族’能從北京撿走30億元”。

可見,日常生活中被我們棄如敝履的廢品,卻在別處撐起了另一番不同的天地。

據商務部發布的《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我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約10萬家,回收行業從業人員約1500萬人。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回收了中國30%的鋁制品,60%~80%的電子廢棄物,90%以上的家庭廢品,從業者們為循環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每年為財政節省幾十億垃圾處理開支。

艾媒咨詢指出,隨著再生資源行業趨向規范化,頭部企業正加快發展,達到規模以上的企業數量也在不斷增多,行業市場集中度持續提高。在早期發家的一批入局者里,最有代表性的要屬孔夫子舊書網。

孔夫子舊書網成立于2002年,比淘寶還大一歲。該平臺業務主力軍的第一梯隊,是駐守在各個大院或高校和主要社區的拾荒者,他們負責從垃圾堆里把書或者手稿分揀出來。

就這樣,孔網在巨頭林立的互聯網世界里,靠著“回收舊書”另辟蹊徑,站穩了腳跟。其本身恰恰就在力證,廢品回收行業是一個“傳說般的存在”。

孔網顯示的主營業務覆蓋面十分廣泛

近年來,不只是閑魚、轉轉、愛回收等電商平臺,許多互聯網企業也在瓜分二手回收市場。抖音和快手兩大流量平臺的下場動作引人注目,兩者都有望在綠色循環經濟背景下,實現更多元化的業務探索。

化腐朽為神奇文化產業也能“變廢為寶”

巴菲特有一個著名的“煙蒂”論在金融領域廣泛流傳,“你滿地找雪茄煙蒂,終于你找到一個濕透了的、令人討厭的煙蒂,看上去還能抽上一口。那一口可是免費的。你把它撿起來,抽上最后一口,然后扔了,接著找下一個。這聽上去一點都不優雅,但是如果你找的是一口免費的雪茄煙,這方法還值得做。”

此前,有數據預測,垃圾分類將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發展,產業鏈規模可達2000億元。

其實,對于文化產業領域來說,“雪茄煙蒂論”也十分行之有效。通過對廢品的二度加工,“化腐朽為神奇”正在成為一種特別的價值轉化方式。

在“廢品+直播”方面,得益于短視頻平臺眼球經濟的火熱,“拾荒系網紅”橫空出世。

一位“90后”up主劉阿楠因拍攝自己收廢品的日常火了。視頻里,他幽默地自稱是“再生資源大中華地區執行總裁”,常常一邊教網友怎么鑒別各類廢品,一邊上演“脫口秀”。短短一年多時間,他在抖音的粉絲體量達到了千萬級。

大家熟知的“手工耿”也是“拾荒系”代表人物。其獨樹一幟的手工品屬性,收獲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粉絲買家。最初讓他火起來的,是一只用廢管鉗做的螞蚱。就是這只硬核的節肢動物,讓手工耿確定了出品風格——不求最叼,但求最“廢”。“廢”不僅是他所追求的“無用之用”風格,也包涵著他對廢品再利用的一種創造性思維。

在“廢品+文旅”方面,不少城市正在開展有益探索,“廢品藝術展”“廢品文創中心”紛紛落地。

2020年1月,《“故宮零廢棄”垃圾分類項目合作備忘錄》誕生,故宮博物院計劃在兩年時間里,逐步推進“零廢棄辦公”和“零廢棄游覽”舉措,將自身打造成為國際領先的零廢棄博物館。

據統計,故宮垃圾分類回收率平均值達到45%,人均垃圾減量率達到89.2%,每年總碳減排量相當于7719棵樹一年吸收的碳匯量。這場綠色行動直接帶動了約3000位故宮工作人員、1100萬人次觀眾和4萬名導游加入。人們從藝術實踐中參與公共議題,從觀念上重新思考并探索“垃圾”的意義。

當代環保裝置藝術家史玉龍和他的團隊,利用從故宮博物院內收集到的廢棄紙箱和廢棄瓶蓋,通過拼接繪色的方式制作出了一件“零廢棄”版的《千里江山圖》。

2021年,“拾尚創新嘉+”文創中心環保時尚文創館啟用。作為上海首家開在垃圾場里的文創中心,這里不僅整潔明亮無異味,還處處藏著驚喜。館內設置了分揀區、展覽區、二手置換區、閱覽室等。游客們在體驗垃圾分類的同時,還能進行舊物二次交換,通過可回收物得到的積分可以兌換其他日用品。

由600個牛奶紙盒所制成的座椅

不難看出,與廢品回收行業那種硬核、直觀的經濟回報率所不同的是,文化產業更加注重在后端,尋找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產業鏈延鏈的可能性。

21世紀“最后一桶金”文化創意讓存量變增量

誠然,現代工業發展加速了消費和生產的速度。物品需要被更快地拋棄,生產才能實現更快的更新換代。

法國著名哲學家讓·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開篇點明,“消費邏輯建立起人與商品之間短暫而瞬息、永遠無法滿足的欲望關系,物的廢棄、死亡成為必然”。

有人曾經將文化產業喻為21世紀“最后一桶金”,即其作為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的集中體現,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發展潛力大。對此,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分析,結合“雙碳”發展戰略,文化產業的含義和特征在逐步深化,文化產業的內涵及外延都將發生改變。其背后的意義,對于廢品回收行業來說,至少會起到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首先,文化創意產業思維的加入,有助于解決部分廢品回收行業的痛點,優化行業生態。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2020)》指出,廢品回收行業存在產業鏈條短、產品單一、體系簡陋等問題。大多數企業仍采取粗放式經營管理方式,生產工藝質量低、同質化現象嚴重,競爭力差。

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廢品回收網絡已初具雛形。一批龍頭企業迅速發展壯大,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銜接模式、“互聯網+回收”模式和有關平臺服務模式逐步成熟。

借鑒文化創意產業的“破壁”經驗,廢品回收行業將進一步增強風險抗壓力、市場競爭力及品牌影響力。尤其是第一批垃圾分類試點城市,其生態文化產業的示范帶動作用也會得到凸顯。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集回收、分揀、集散、再生設計、創意營銷為一體的資源回收體系,或將逐步成型。

其次,文化創意創新能力是廢品回收行業將存量轉為增量,有效提高行業天花板的途徑之一。

城市垃圾分類時代已經到來,觸發行業突破瓶頸的關鍵,在于重新認識垃圾與廢品再生之間的關系。創意創新能力相對廢品回收行業來講,不僅僅是一種新的生產方式,更代表了一種關乎發展的價值導向。

深圳華僑城創意文化園主辦的公共藝術展覽《余物新秩序Trash New Order》的展品

文化產業的邏輯核心是文化異質性消費,供應的文化產品差異越顯著則溢價越高。這實質上是廢品廢料等生產資料的重新分配,通過資源的優化配置來實現低碳經濟。

在市場逐漸飽和、競爭壓力日趨激烈的當下,廢品回收行業的下半場悄然開啟。文化產業作為一個有賦能屬性的“中轉集散站”,將賦予“廢品+”市場別樣的新價值。

結語

事實上,“廢品回收”不僅是指收廢品人的業務行為,更是指我們所有人的,與廢品息息相關的社會日常。

在豆瓣,有一個“撿垃圾即是藝術”小組,在那里聚集了59525名熱愛撿拾“無用良品”的豆友們,他們以人文主義的溫暖視角,來重新審視這個戀物欲泛濫的時代,重構人、物品、環境三者之間的紐帶。

由此,應當反思,廢品的再生,的確應該離產業近一點,但同時,更需要離我們的生活近一點。

參考資料

1.房煜,十億消費者,《孔夫子,一朵二手奇葩》

2.王燦,瀟湘晨報,《90后小伙邊撿廢品邊說脫口秀1000萬粉絲“云監工”》

3.李鳳亮、古珍晶,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雙碳”視野下中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機遇、路徑與價值》

編審 | 時光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撿破爛一年賺800億,21世紀“最后一桶金”在哪?

廢品江湖里藏著多少財富密碼?

文 | 文化產業評論 梁鑫(文化產業評論作者團、三川匯文旅體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 | 半島

世界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位置的寶藏。

意大利詩人但丁或許沒想到,他幾百年前寫下的這句至理名言,在“垃圾分類的后時代”里,一度被有識之士奉為圭臬,轉化出了巨大能量。

近期,河南許昌大周鎮憑借#靠撿破爛一年賺800億#的新聞,空降微博話題熱搜榜。要知道,在我國中西部地區,有的貧困縣一年GDP至多200億。如果湖北一個縣級市年GDP能達800億,已經可以排上全國百強縣了。

據報道,該鎮經過40年的發展,現有4萬多人從事著廢舊金屬回收業務;已擁有不銹鋼、再生鋁、再生銅、再生鎂4個產業集群,各類經濟實體1000余家;年主營業務收入800多億元。

不得不感嘆,河南不僅文旅玩得溜兒,在“撿漏”這件事情上也毫不含糊。

顯然,大周鎮廢舊金屬回收行業的迅猛發展,揭示了當下“廢品回收業”的巨大潛能——實際遠遠超出人們的認知。

傳說般的存在“含金量”極高的廢品回收業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國廢品江湖的開拓史,由來已久。

2001到2011年,被稱為廢品行業崛起的“黃金十年”。《北京日報》在2006年曾報道《“扒拉族”一年扒走30個億》。文中記錄了“北京社科院調查估計,大約有10萬人在撿破爛,另外還有20萬人從事廢品回收。每年,這些‘扒拉族’能從北京撿走30億元”。

可見,日常生活中被我們棄如敝履的廢品,卻在別處撐起了另一番不同的天地。

據商務部發布的《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我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約10萬家,回收行業從業人員約1500萬人。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回收了中國30%的鋁制品,60%~80%的電子廢棄物,90%以上的家庭廢品,從業者們為循環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每年為財政節省幾十億垃圾處理開支。

艾媒咨詢指出,隨著再生資源行業趨向規范化,頭部企業正加快發展,達到規模以上的企業數量也在不斷增多,行業市場集中度持續提高。在早期發家的一批入局者里,最有代表性的要屬孔夫子舊書網。

孔夫子舊書網成立于2002年,比淘寶還大一歲。該平臺業務主力軍的第一梯隊,是駐守在各個大院或高校和主要社區的拾荒者,他們負責從垃圾堆里把書或者手稿分揀出來。

就這樣,孔網在巨頭林立的互聯網世界里,靠著“回收舊書”另辟蹊徑,站穩了腳跟。其本身恰恰就在力證,廢品回收行業是一個“傳說般的存在”。

孔網顯示的主營業務覆蓋面十分廣泛

近年來,不只是閑魚、轉轉、愛回收等電商平臺,許多互聯網企業也在瓜分二手回收市場。抖音和快手兩大流量平臺的下場動作引人注目,兩者都有望在綠色循環經濟背景下,實現更多元化的業務探索。

化腐朽為神奇文化產業也能“變廢為寶”

巴菲特有一個著名的“煙蒂”論在金融領域廣泛流傳,“你滿地找雪茄煙蒂,終于你找到一個濕透了的、令人討厭的煙蒂,看上去還能抽上一口。那一口可是免費的。你把它撿起來,抽上最后一口,然后扔了,接著找下一個。這聽上去一點都不優雅,但是如果你找的是一口免費的雪茄煙,這方法還值得做。”

此前,有數據預測,垃圾分類將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發展,產業鏈規模可達2000億元。

其實,對于文化產業領域來說,“雪茄煙蒂論”也十分行之有效。通過對廢品的二度加工,“化腐朽為神奇”正在成為一種特別的價值轉化方式。

在“廢品+直播”方面,得益于短視頻平臺眼球經濟的火熱,“拾荒系網紅”橫空出世。

一位“90后”up主劉阿楠因拍攝自己收廢品的日常火了。視頻里,他幽默地自稱是“再生資源大中華地區執行總裁”,常常一邊教網友怎么鑒別各類廢品,一邊上演“脫口秀”。短短一年多時間,他在抖音的粉絲體量達到了千萬級。

大家熟知的“手工耿”也是“拾荒系”代表人物。其獨樹一幟的手工品屬性,收獲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粉絲買家。最初讓他火起來的,是一只用廢管鉗做的螞蚱。就是這只硬核的節肢動物,讓手工耿確定了出品風格——不求最叼,但求最“廢”。“廢”不僅是他所追求的“無用之用”風格,也包涵著他對廢品再利用的一種創造性思維。

在“廢品+文旅”方面,不少城市正在開展有益探索,“廢品藝術展”“廢品文創中心”紛紛落地。

2020年1月,《“故宮零廢棄”垃圾分類項目合作備忘錄》誕生,故宮博物院計劃在兩年時間里,逐步推進“零廢棄辦公”和“零廢棄游覽”舉措,將自身打造成為國際領先的零廢棄博物館。

據統計,故宮垃圾分類回收率平均值達到45%,人均垃圾減量率達到89.2%,每年總碳減排量相當于7719棵樹一年吸收的碳匯量。這場綠色行動直接帶動了約3000位故宮工作人員、1100萬人次觀眾和4萬名導游加入。人們從藝術實踐中參與公共議題,從觀念上重新思考并探索“垃圾”的意義。

當代環保裝置藝術家史玉龍和他的團隊,利用從故宮博物院內收集到的廢棄紙箱和廢棄瓶蓋,通過拼接繪色的方式制作出了一件“零廢棄”版的《千里江山圖》。

2021年,“拾尚創新嘉+”文創中心環保時尚文創館啟用。作為上海首家開在垃圾場里的文創中心,這里不僅整潔明亮無異味,還處處藏著驚喜。館內設置了分揀區、展覽區、二手置換區、閱覽室等。游客們在體驗垃圾分類的同時,還能進行舊物二次交換,通過可回收物得到的積分可以兌換其他日用品。

由600個牛奶紙盒所制成的座椅

不難看出,與廢品回收行業那種硬核、直觀的經濟回報率所不同的是,文化產業更加注重在后端,尋找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產業鏈延鏈的可能性。

21世紀“最后一桶金”文化創意讓存量變增量

誠然,現代工業發展加速了消費和生產的速度。物品需要被更快地拋棄,生產才能實現更快的更新換代。

法國著名哲學家讓·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開篇點明,“消費邏輯建立起人與商品之間短暫而瞬息、永遠無法滿足的欲望關系,物的廢棄、死亡成為必然”。

有人曾經將文化產業喻為21世紀“最后一桶金”,即其作為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的集中體現,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發展潛力大。對此,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分析,結合“雙碳”發展戰略,文化產業的含義和特征在逐步深化,文化產業的內涵及外延都將發生改變。其背后的意義,對于廢品回收行業來說,至少會起到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首先,文化創意產業思維的加入,有助于解決部分廢品回收行業的痛點,優化行業生態。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2020)》指出,廢品回收行業存在產業鏈條短、產品單一、體系簡陋等問題。大多數企業仍采取粗放式經營管理方式,生產工藝質量低、同質化現象嚴重,競爭力差。

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廢品回收網絡已初具雛形。一批龍頭企業迅速發展壯大,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銜接模式、“互聯網+回收”模式和有關平臺服務模式逐步成熟。

借鑒文化創意產業的“破壁”經驗,廢品回收行業將進一步增強風險抗壓力、市場競爭力及品牌影響力。尤其是第一批垃圾分類試點城市,其生態文化產業的示范帶動作用也會得到凸顯。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集回收、分揀、集散、再生設計、創意營銷為一體的資源回收體系,或將逐步成型。

其次,文化創意創新能力是廢品回收行業將存量轉為增量,有效提高行業天花板的途徑之一。

城市垃圾分類時代已經到來,觸發行業突破瓶頸的關鍵,在于重新認識垃圾與廢品再生之間的關系。創意創新能力相對廢品回收行業來講,不僅僅是一種新的生產方式,更代表了一種關乎發展的價值導向。

深圳華僑城創意文化園主辦的公共藝術展覽《余物新秩序Trash New Order》的展品

文化產業的邏輯核心是文化異質性消費,供應的文化產品差異越顯著則溢價越高。這實質上是廢品廢料等生產資料的重新分配,通過資源的優化配置來實現低碳經濟。

在市場逐漸飽和、競爭壓力日趨激烈的當下,廢品回收行業的下半場悄然開啟。文化產業作為一個有賦能屬性的“中轉集散站”,將賦予“廢品+”市場別樣的新價值。

結語

事實上,“廢品回收”不僅是指收廢品人的業務行為,更是指我們所有人的,與廢品息息相關的社會日常。

在豆瓣,有一個“撿垃圾即是藝術”小組,在那里聚集了59525名熱愛撿拾“無用良品”的豆友們,他們以人文主義的溫暖視角,來重新審視這個戀物欲泛濫的時代,重構人、物品、環境三者之間的紐帶。

由此,應當反思,廢品的再生,的確應該離產業近一點,但同時,更需要離我們的生活近一點。

參考資料

1.房煜,十億消費者,《孔夫子,一朵二手奇葩》

2.王燦,瀟湘晨報,《90后小伙邊撿廢品邊說脫口秀1000萬粉絲“云監工”》

3.李鳳亮、古珍晶,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雙碳”視野下中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機遇、路徑與價值》

編審 | 時光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谢通门县| 花莲市| 会宁县| 曲周县| 安远县| 兴山县| 陕西省| 遂川县| 霸州市| 合阳县| 汉川市| 临桂县| 和静县| 正蓝旗| 高平市| 宜都市| 平顶山市| 茶陵县| 广饶县| 涞源县| 吉林市| 镇安县| 敦化市| 桐乡市| 朝阳县| 襄垣县| 泾川县| 珠海市| 铁岭市| 英山县| 余庆县| 珠海市| 本溪市| 溆浦县| 富裕县| 达孜县| 福清市| 库尔勒市| 万荣县| 新丰县| 娄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