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達財經 李亦輝
編輯|深海
出行賽道,風云再起。
雷達財經注意到,近期有傳聞稱,滴滴將要收購曹操出行。傳聞的依據是曹操出行頻繁出現高層人員變動,滴滴專車事業部總經理龔昕已在曹操出行擔任CEO。外界認為,滴滴有意在適當時機并購曹操出行。
不過,這一說法被曹操出行相關人士否認,稱公司無任何與此相關的意向或舉動。
與此同時,曹操出行內部管理層也大換血。包括闊別出行市場5年之久的易到用車創始人周航近期加盟曹操,出任董事長兼任法人。
而原董事長、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劉金良在曹操出行的職位從董事長變為董事,吉利控股集團CEO李東輝、曹操出行原總經理董凱楠、董事張毅也已全部退出。
對于曹操出行組織上的變化,資深互聯網觀察家丁道師認為,這或是公司為適配新時期的發展方向而做準備。
因為易到時期的周航,曾因拒絕補貼燒錢、大額融資而使公司在競爭中掉隊,相反他更關注司機群體利益和專業化服務,這些回歸服務行業本質的觀念,或許正是曹操出行所需要的。
但周航時隔近五年再回到出行領域,行業已不復當年。在相關部門對滴滴啟動網絡安全審查之際,美團打車重出江湖,T3、享道出行等加大拉新力度。曹操出行自身,也處在重資產模式轉型的關鍵期。
網約車元老周航出山,是否能帶領曹操突圍并彌補自己在易到時的遺憾?
管理層大規模換血
工商資料顯示,從去年12月中旬開始,曹操出行開啟新一輪人事變更。
根據天眼查資料,2021年12月15日,曹操出行運營公司杭州優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優行科技”)已完成工商登記資料變更,創始人劉金良不再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由曹操出行CEO龔昕接任,同時龔昕“接棒”董凱楠出任總經理一職。
資料顯示,龔昕曾在滴滴工作超過6年時間。2015年3月,龔昕加入滴滴,歷任產品、用戶運營負責人,2016年任代駕事業部負責人。2018年,龔昕被任命滴滴任專車事業部總經理,負責代駕、專車和區域網約車業務,向時任滴滴網約車CEO的付強匯報。
據鳳凰網科技,2020年,龔昕離開滴滴后加入支付寶,又在不久后離職。2021年5月,龔昕出任曹操出行CEO職務。
在2021年9月曹操出行38億元B輪融資發布會上,龔昕作為曹操出行代表和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一起出席,并發表演講。
根據公開資料,曹操出行創始人劉金良1995年加入吉利。2015年,這位吉利元老創建了新能源汽車共享出行服務平臺曹操出行。從此,劉金良在吉利科技集團總裁的身份基礎上多了曹操出行董事長的頭銜。
在卸任曹操出行法人后,劉金良又在吉利集團內部開始了新一輪創業。去年12月,重慶幸福千萬家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劉金良出任董事長。
據悉,該公司主要為網約車司機、出行流量平臺以及運營商服務。同時在線下打造“幸福家園運力服務中心”,為司機提供車輛銷售、車輛租賃、充換電補能服務以及維保服務等。
股權穿透顯示,吉利系企業在其中持股占比為60%。劉金良向媒體透露,公司今年的目標是,希望通過租賃+買賣的方式,向市場推出5萬輛EV Pro汽車。
這意味著在曹操出行之外,吉利希望打造更多自營運力,并對第三方相對優質的合規運力提供商開放。至此,吉利集團在移動出行領域已擁有曹操出行、禮帽出行、耀出行、幸福千萬家4個子品牌。
而對于曹操出行人事更迭的做法,艾媒咨詢CEO張毅認為,這可以看做是曹操出行管理團隊從創始團隊向專業化人員調整的標志。
他表示,對曹操出行而言,現在是個好機會。從理論上來說,如果在這時候用更專業的人去管理企業,搶占市場的成功幾率就會更高。
實際上,除了創始人劉金良離開,同一時間曹操出行原總經理董凱楠、董事張毅也相繼退出,新增陳國平為公司董事。
天眼查顯示,今年3月31日,優行科技再次發生工商變更,董事李東輝、財務負責人臧珞琦退出;新增周航、張權分別為公司董事長和董事,趙軻代替臧珞琦擔任公司財務負責人。
數日之后,曹操出行方面確認了周航已到任董事長。
不過也有分析指出,從人事變動的節奏看,曹操出行的管理層震蕩往往與面臨的危機有關。去年5月份龔昕加入時,曹操出行正面臨市場份額、用戶體量被T3出行超越,以及被傳存在資金鏈斷裂的危機。
而目前,曹操出行走到了重資產模式轉型的緊要關口。
為何是周航?
周航首次進入網約車領域,還是在10多年之前。
根據周航在一篇文章中自述,19歲時他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讀了一年大學就退學,來到舅舅公司打工,銷售音響器材。不過干了一年多之后,他又回學校讀書了。
1994年,21歲的周航和哥哥創辦了佛山天創電子企業有限公司,從廣州向全國各地銷售專業級別的音響。啟動資金來自周航的姨夫,5萬塊錢。
首次創業,周航哥倆第一年就賺了60萬。“覺得賺錢太容易了,就不知天高地厚,大肆擴張。”
擴張的結果是公司陷入了虧損的泥潭,連續虧了三年,“年紀輕輕就背負幾百萬的債務”。最艱難的時候欠著房租水電費,還被債主拉著訓話。
好在后來周航的公司出現轉機,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音響公司。到2000年左右,一年下來凈利潤就兩三千萬,2003年的時候周航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
此后的7年時間,周航都在尋找下一次創業機會。經過多方調查研究,他發現城市公共交通僅僅靠出租車已經滿足不了愈發膨脹的出行需求,而互聯網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不過2010年易到成立時,移動互聯網還沒興起,投資者懷疑易到提供的高端專車服務有沒有市場,同時政策風險也如影隨形。
但易到成立的3個月后,Uber上線運營,彼時國內投資人和創業者習慣于“Copy to China”。易到和Uber模式有相似之處,很快獲得了資本的青睞,2010年至2014年獲得了5輪超10億元融資。
到了2014年,Uber進入中國,滴滴、快的先后推出專車服務,整個行業進入了超級白熱化的狀態。年初時,易到還占據著著市場上80%的份額。
然而,接下來的網約車燒錢大戰中,周航和團隊選擇了謹慎融資,規避燒錢。當時 ,紅杉資本的周逵找到周航談了3個小時,但紅杉的投資被拒絕了。后來這個行業融的錢越來越多,補貼不斷加碼,而易到沒跟上,也就錯失了機會。
媒體曾報道,周航堅持將補貼政策下網約車的市場繁榮稱為泡沫:“如果不發券,用戶就不來了。”而一旦紅包補貼的潮水退卻,裸泳者將顯出身影。
同時周航不看好出租車約車的商業模式,因為覺得沒需求,他還認為補貼導致的出租車價格混亂將會引發監管風險。
因此,一段時間試水之后,易到固守在了客單價及服務質量都高于同行的專車服務領域。
“今年我才想明白一點,共享經濟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得便宜。你光靠品質的提升,聚焦在一個相對小的市場,指望著市場慢慢長大這是不行的。”2017年,周航反思易到戰略上的失誤。
后來,賈躍亭的樂視向易到投入7億美元,樂視汽車獲得了易到70%股權,成為控股股東。但是好景不長,樂視陷入資金鏈困境,直接影響到易到用車資金鏈斷流。再之后,深陷危機的樂視將易到賣給了韜蘊資本。
周航也在與賈躍亭發生一系列糾葛之后黯然出局,并離開網約車行業,選擇加入了雷軍的順為資本擔任投資合伙人。
從2017年離開到現在回歸,闊別行業5年之久的周航,能給曹操出行帶來什么?
在網約車行業分析師盧布看來,周航對于網約車行業有自己的理解,一直堅定地反對低價策略,認為低價專車沒有出路不可持續。周航空降曹操出行之后,內部大概率會有大的變動。
丁道師也表示,周航此前對出行行業的思考與看法,在今天看來反而成為行業追求的方向,比如更注重司機群體利益、專業化服務、賦能傳統出租車等等,相信吉利高層也是看重了這點。
在界面新聞報道中,曹操出行CEO曾表達了類似的反補貼觀點:“補貼不會對市場帶來爆發式增長,我們選擇在已有城市進行深耕。”這樣反對補貼、謹慎擴張的觀點,似乎和周航的想法不謀而合。
曹操出行的焦慮
去年7月份以來,行業龍頭滴滴“失語”后,包括曹操出行在內的網約車平臺掀起了一輪市場爭奪戰。
據悉,去年7月9日,僅在滴滴App下架之后的第五天,下架400多天的“美團打車APP”突然在各大主流應用商店重新上線。與此同時,美團打車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公開招募司機,并提出“新司機首周內3天額外提成20%”的福利。
美團之外,高德打車、曹操出行、陽光出行也在第一時間面向司機和乘客推出優惠。
根據交通運輸部公布的主要網約車平臺數據,去年7月份,曹操出行訂單量環比增長32.2%,8月訂單量略有下滑,但9月繼續恢復增長。
同年9月,已是曹操出行CEO的龔昕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過去三個月,其訂單量已翻了一倍。在一些較大城市,曹操出行的市場占有率已經接近20%。
盡管訂單增加了,但曹操出行的重資產模式,讓盈利變得遙遙無期。
據了解,曹操出行自上線之初就采用“新能源汽車+公車公營+認證司機”的B2C重資產運營模式,車輛采用吉利新能源車,司機統一招募培訓。
這種重資產的自營模式,優勢在于企業對車輛及司機的統一管理,出行的安全性、乘客服務方面有保障。但運營成本的高昂造成了盈利困難,因為曹操出行每年要為每輛車年檢并上交運營險,而以滴滴為代表的C2C模式并不存在這樣的支出。
于是從2019年2月起,更名后的曹操出行開始嘗試擴展順風車、代駕等業務。但在滴滴常年占主導地位的C2C領域,曹操至今沒有存在感。
與此同時,去年3月之后,曹操出行陸續上線了多款換電車型,希望通過這種運營效率更高、運營成本更低的定制車型來搶占市場份額。
但換電模式背后還是高投入風險,尤其目前換電站的建設成本并不低。有業內人士認為,換電服務并沒有改變曹操的重資本投入現狀,甚至還背負了為吉利推銷車型的重任,更難說做到運營端成本的改善。
在業內看來,如何在滴滴留下的窗口期內,找到一條可行的商業模式,這是周航和曹操出行亟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