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媒匯財經 藍妹兒
編輯|齊秋實
如今,萌寵們被人們寄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愛護。對于很多女生來說,與男朋友分手了可以另尋一位,但是如若萌寵離世了,那么內心的悲痛將是無以復加的,尤其是因意外而死去。
今天午后,一條題為#近百只貓咪疑似因食用某品牌貓糧后死亡#的微博話題迅速沖上了熱搜榜第一的位置。具體情況是:近日有網友反映,其今年2月上旬在淘寶上的信元旗艦店購買了“饕餮成貓糧”,結果貓咪在食用后不久就出現了食欲不振、精神不好等狀況,后于就醫路上不幸逝去。
類似的情況不止一例,據了解,近期信元這個批次的貓糧產品已導致了近百只貓咪死亡。事實上,2021年年底,相關信息就已爆出,信元發育寶在4月10日通過官方微博發了致歉聲明,稱已積極收集關聯產品回樣,送至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且已聯系國內獸醫高校與多家貓科診療權威機構、專家,以便盡快找到真實原因。
信元發育寶在致歉聲明中稱信元是一家擁有50余年歷史的企業,但集中出現了這么多寵物死亡案例,此次信元發育寶無疑在產品質量方面是出了嚴重安全問題的。
近幾年,貓糧以及背后的寵物食品市場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2019年雙11期間,天貓上的貓糧銷量超越嬰幼兒奶粉躍居天貓國際進口商品第一,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第二母嬰用品”;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寵物電商市場規模為294.6億元,同比增長了29.40%。日漸增長的寵物市場規模也先后催生了數家上市公司及正在沖刺上市的企業,如中寵股份、佩蒂股份、福貝寵物和乖寶寵物等。
但也正因為發展迅猛、且起步較晚,當下的國內寵物市場充滿種種亂象:相關的監管環節存在空白、國內不少貓糧品牌為了壓縮成本會大量添加并不符合貓咪營養需求的成分……
從某個角度來看,信元發育寶的這次事件背后有著必然的因素,國內貓糧品牌可能也將經歷一場持久的消費者信任危機。
1信元尚能“信”否?
事實上,這個如今陷入負面輿情的品牌此前在天貓上的人氣和銷量均表現不俗。
截止發稿前,“singen信元旗艦店”的訂閱數已經達到了31萬,店內銷量最高的信元發育寶成貓糧·基礎活力營養系列10kg規格的產品總銷量有6萬+。從用戶評價上來看,信元看起來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天貓上的旗艦店在描述、物流和服務三個方面的動態評分都達到了4.9,銷量最好的那款商品的評價也有4.9分之高。
在信元發育寶官微所發的致歉聲明下方的評論區,拋開是否有相關利益方可能做出的控評行為,也有人表示自家貓咪吃了信元的其他款式的貓糧情況正常、不能以偏概全等。
通過天眼查可知,信元在涉及到寵物飼料生產和加工等方面的主體為“上海信元寵物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元食品”)”,其成立于2013年12月;信元在涉及到獸藥生產、飼料生產和飼料添加劑等方面的主體是“上海信元動物藥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元藥品”)”,其成立于2016年9月。這兩家公司的法人都是施軍輝。
信元藥品是信元食品的全資控股公司,一家名為“卓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卓冠”)”的企業則是信元藥品的大股東,持股比例高達83.07%。不過從天眼查上并未能查看到關于卓冠的股東持股信息。
相關資料顯示,施軍輝是位臺灣人,信元發育寶也是家來自臺灣的品牌,其母公司信元集團成立于1970年,所以至今有50多年的歷史。信元以生產寵物藥品的業務起家,后專門成立了寵物部門;1998年,信元進入中國大陸市場;2011年后,信元開啟了在大陸投資建廠的步伐;2019年,信元藥品拿到了國內的獸藥生產許可證,通過了獸藥GMP認證。
享受到國內寵物市場高速發展所帶來紅利的信元也在大陸賺得盆滿缽滿。施軍輝曾在2019年的一次采訪中向外透露信元在大陸市場大體的營收狀況:2016年的年營收突破了1億元,2017年達到了1.5億元,2018年又增長至2.5億元,預估2019年將達到3億規模,保持在35%以上的營收增速。
回到這次事件上,很多貓咪病死的案例都可以追溯到信元發育寶“饕餮”于今年1月8日生產批次的貓糧上,說明這款批次的貓糧產品確實是存在很大問題的,但就如同有的網友所言,以偏概全也會顯得偏激和不夠理性。
2寵物愈發“金貴”
信元只是從快速發展的國內寵物市場分得一杯羹的一個玩家,這背后是被眾多競爭者覬覦和分食的巨大市場。
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的數據統計,2020年中國寵物行業的市場規模達到了2065億元,同比增長2.03%,相較于2016年更是近乎兩倍的增長。在國內的寵物行業里,寵物食品又是其中最大的板塊,占比高達40.4%,2020年的市場規模為834億元,同比增長18.5%。
如果再對寵物食品進行細分,寵物主糧的銷售規模又是最大的,其中,貓主糧的市場增速要高于狗主糧。根據《寵物類目電商報告》顯示,貓主糧從2017到2019年的銷售額增長了123%,高于同期狗主糧的35.78%。
人們愈發會為了自家的萌寵花錢,寵物也在變得愈發金貴,這吸引了眾多掘金者的涌入。天眼查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經營范圍含“寵物食品”、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寵物食品相關企業,已經超過了20萬家,其中有超過1300家在業或存續企業從事貓糧生產、銷售。其中還包括受到資本青睞的企業,如豆柴、它贊和高爺家等。
資本層面更是堪稱“熱火朝天”,國內寵物食品領域的融資數量從2019年開始連續兩年穩居寵物市場細分賽道第一。
此外,相較于過往長期被外資品牌壟斷和把持,國內的寵物食品品牌也在逐漸地規模化和品牌化、有了長足的進步。2020年,A股上的中寵股份(002891.SZ)和佩蒂股份(300673.SZ)就曾接著寵物食品國產化的春風迎來過股價的一波大漲。去年年末,證監會發布了福貝寵物預披露更新招股說明書的信息,近期,乖寶寵物也更新了招股書,A股市場有望迎來更多的主做寵物食品業務的企業。
3國產貓糧亂象
雖然近些年來,國產貓糧品牌也在崛起,但目前占領更大市場份額和更多消費者心智的依然還是國外品牌。
從天貓上的貓主糧品牌預售榜單來看,TOP5的品牌分別為渴望、皇家、愛肯拿、網易嚴選和Instinct,其中進口貓糧占據了更多的3個席位。
作為一家來自加拿大的貓糧品牌,渴望以其鮮肉為主的原料和45%的蛋白含量被不少消費者贊譽為“標桿貓糧”,相較之下,國產貓糧則在社交平臺招致了不少吐槽聲,在豆瓣上某擁有數十萬會員的養貓小組里,甚至有人直接將國產貓糧定義為“毒貓糧”。
雖然國外的也有做的不好的,國內的也有做的好的,但國產貓糧整體水平不高卻也是事實,這跟國內寵物行業起步較晚仍處于發展初期、相關監管立法處于空白尚未跟上、執業企業為了逐利壓縮成本使得配方并不夠科學合理等諸多因素有關。
首先,從監管層面來看,雖然國內的農業農村部在2018年發布了包括《寵物飼料管理辦法》和《寵物飼料生產企業許可條件》等在內的6個相關規范性文件,意在規范寵物食品市場,但相較于發展較為成熟的歐美等國,其中的規定還不夠細致。更重要的是,這種規范性文件的法律約束力不夠,最高5萬元的罰款也使得企業的違法成本不夠高。
其次,因為發展時期不長,所以此前的國內寵物行業長時間處于養寵需求不精細、付費意愿較低的階段,這種情況也使得相關企業并無充足動力去生產更為精細和高質的產品,反應在貓糧上,就是大量的植物蛋白、肉骨粉和羽毛粉都會被添加在內。
但從貓咪自身的身體結構和營養需求來看,這些容易刺激到腸胃,進而可能會導致其生病,國外主流的貓糧品牌一般都不會使用植物蛋白、肉骨粉這些成分。此前, 網上還曝光過河北某地的小作坊生產的低價寵物糧致使很多貓咪出現了嘔吐、便血和腎衰竭等癥狀的不良現象。
不過,一個市場的發展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從稚嫩到成熟總不會一蹴而就。國產貓糧品牌在短期內勢必難以與國外主流的貓糧品牌一較高下,但在消費者用腳投票的情況下,優勝劣汰、不進則退,為了不讓自己身陷危機,國產貓糧品牌們也會不斷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