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螺旋實驗室 Kinki
編輯丨堅果
上線不到半個月,注冊總用戶超過900萬,累計超8900萬人次參與享約,這是茅臺電商平臺"i茅臺"交出的試運行成績單。
“搶茅臺”對很多人來說并不是一件新鮮事,畢竟如果能夠在天貓、蘇寧等平臺上成功搶購,就能以1499元的單價買到飛天茅臺,而在二手市場上,這款酒的收購價至少得3000元。
在i茅臺上線之后,消費者搶購的渠道又多了一個,而且還是最為靠譜的官方正品渠道,在“搶到就是賺到”的驅動力下,i茅臺的火爆已經是預料之中。
1、申購中簽率僅1%
3月31日,“i茅臺”正式上線試運行,根據規(guī)則,平臺于每天上午9至10時接受用戶預約申購,下午6點統(tǒng)一公示結果,預約申購僅要求實名認證,不過,在可售產品中,并沒有市場上最熱銷的飛天茅臺的身影,盡管如此,茅臺的名氣還是吸引了不少用戶前往申購。
在平臺上線第一天,僅一個小時就有600多萬人次在平臺進行申購,用戶熱情高漲,但中簽率卻需要一點“中彩票般的運氣”,數據顯示,此次投放的四款產品中,中簽率最高的也僅約為1%左右。
盡管如此,但用戶對于搶茅臺的熱情依然未減,“i茅臺”APP剛上線的首日,就登上了蘋果App Store免費榜第一,十多天過去之后,“i茅臺”仍雄踞在免費榜的前20位。
在4月8日時, “i茅臺”曾曬出上線一周的成績單,累計有超過1664萬人、4541萬人次參與預約申購,超17萬人預約申購成功,根據這份數據算下來,中簽率仍舊低得可憐,只有1%左右。
盡管中簽幾率渺茫,但“i茅臺”的推出還是讓不少消費者激動了一番,主要原因也不難理解,本身正品茅臺是有錢也未必能買到,畢竟市面上太多水貨假貨,不是業(yè)內人士根本難以鑒別。
另外,雖然此次上架的單品沒有飛天茅臺,但茅臺系列產品均存在“價格倒掛”,搶到就是賺到,自己不喝的話,馬上轉給線下經銷商也能“小賺一筆”,何樂而不為呢?難怪有人說,茅臺此次推出電商平臺,是準備要搶黃牛的飯碗了。
2、茅臺時隔八年重啟電商
事實上,“i茅臺”并非貴州茅臺首次推出的電商平臺。早于2014年,茅臺就曾成立電子商務公司,推出“茅臺云商”平臺,同時積極籌建茅臺在淘寶等平臺的官方旗艦店。
但最終,茅臺電商公司在2019年宣告解散,原因是電商平臺難以避免地成為了黃牛囤貨牟利的地盤,在一手二手價格嚴重倒掛的情況下,誰能在茅臺自營的平臺上搶到酒,當中涉及的利益鏈實在太長。
如今“i茅臺”卷土重來,難道就不怕歷史重演?從抽簽規(guī)則來看,茅臺表示將會利用區(qū)塊鏈技術來保證搖號公平,技術層面似乎是升級了,但關鍵還是看茅臺自身對“i茅臺”寄予了什么期望,才能判斷其會不會“重走舊路”。
從茅臺最新公布的2021年年報來看,茅臺的營收和利潤雖然實現了“雙增”,但拉長時間來看,茅臺的凈利潤增速呈持續(xù)下滑的狀態(tài),從2017年的62%,下滑至2021年的12.3%,創(chuàng)下5年新低,不難看出,茅臺面對的收入壓力正在加大。
但茅臺是沒有辦法貿然加大產能的,對白酒特別是茅臺這種工藝復雜的醬酒來說,投多少料,用多少時間,創(chuàng)造多少產出,這些都是固定的,茅臺酒廠是沒有辦法憑空讓產能多出多少噸來的。
因此,想要“增收”,要么就是通過資本投資來實現收益,要么就是重整渠道,將經銷商手中的部分收益歸攏到自營渠道之上,當前“i茅臺”的推出,對應的也許正是后者。
據國金證券測算指出,如果茅臺可以拿下渠道50%的利潤,對應目前的產量,2022年的凈利潤有超25%的增長空間。
當然,除了為自己重新開辟自營渠道這一新戰(zhàn)場之外,“i茅臺”的推出或還有更多戰(zhàn)略意義。
首先是品牌推廣的意義。此次“i茅臺”帶來的廣告效應估計要比茅臺投放任何一波廣告都要強,這一點從參與申購的人數便可看出。更重要的是,以往大多消費者只知道飛天茅臺,但“i茅臺”卻成功將茅臺的其它系列帶到了消費者眼前。
此外還有對茅臺酒的市場價進行重新錨定的意義。正如上文所言,一直以來飛天茅臺都是茅臺的明星產品,但再往下在1000元左右的價格帶,茅臺便缺乏拳頭產品,通過“i茅臺”,茅臺可以陸續(xù)對消費者輸出更多不同價格區(qū)間的產品,讓消費者,特別是電商平臺觸達的年輕消費者意識到,茅臺不僅只有一款產品。
3、“茅價”能穩(wěn)下來嗎?
雖然“i茅臺”對茅臺來說是重新掌控自營渠道的重要舉措,但這恐怕并不意味著茅臺能夠在短時間內顛覆傳統(tǒng)的經銷渠道,降低茅臺在二級市場被抬了又抬的零售價。
首先,從“i茅臺”的運營方式來看,茅臺并不打算拋下經銷商,平臺申購采取的是線上預訂,線下提貨的模式,消費者中簽后,需要前往渠道商的線下門店自提。
而且,“i茅臺”并未上架飛天茅臺,這也意味著茅臺仍在努力維持傳統(tǒng)線下渠道商的利益,或盡量達至線上線下的平衡,畢竟,在茅臺的崛起歷史中,經銷商和整個分銷體系貢獻了重要的力量。
當前,茅臺批發(fā)代理渠道的銷售額仍高于直銷渠道,代理渠道的產品銷售額占茅臺總銷售額的77%以上,希望通過一個電商平臺來重塑經銷渠道,顯然也不符合現實。
其次,茅臺通過增加自營渠道,或可以對黃牛炒作茅臺的市場氛圍有所改善,但長期來看,也有可能會衍生出另外一條針對“i茅臺”的灰色產業(yè)鏈,只要產品價格倒掛仍然存在,恐怕便難以將黃牛都拔除。
不過,有業(yè)內人士表示,雖然茅臺推出自營渠道也難以在短期內消滅“價格倒掛”,但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能起到“穩(wěn)價”的作用。
對經銷商群體來說,茅臺電商平臺是一個穩(wěn)定器,當市場價格過高時候可以通過增加電商投放量來穩(wěn)定價格;當市場低迷的時候,也可以控制電商的配貨來調整價格。
但茅臺酒背后的“高溢價”,畢竟牽扯到了多方的利益,不僅是廠家和經銷商之間的關系,還有市場對茅臺產品的錨定,茅臺的產品價值,早從單純的消費品向等值交換品轉移,其市場零售價也已經不由廠家說了算。
但不管怎么說,茅臺時隔多年自建電商平臺,即便不能在短時間內平抑產品價格,也至少向市場傳達了重要的信號,茅臺才是那個有權利對所有渠道進行利益再分配的主導者。
未來隨著“i茅臺”電商平臺的日漸成熟,茅臺也有希望橫向完善旗下的各系列產品,對于這些市場認知不深的新品類,茅臺在自營渠道上自然擁有更高的定價權,同時也可以更多面向新一代的年輕消費者,通過擴充自營渠道的單品,來打破飛天茅臺壟斷市場的舊局面。
而茅臺增收的秘密,其實也就藏在了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