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 馮雨晨
4月8日,艾美疫苗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主板上市,高盛、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國際及麥格理為聯席保薦人。
這并非艾美疫苗首次赴港上市。2021年6月30日及2021年9月12日,艾美疫苗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均以無果告終。此前2020年12月,公司還計劃科創板上市,但在2021年6月24日終止上市輔導聘任協議。
業績表現上,2021年,艾美疫苗總收入為15.7億元,同比下降4.14%,凈利潤-6.76億元,由盈利轉大虧。對比同行業,沃森生物、成大生物2021年營業收入分別為34.63億元、20.8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28億元、8.93億元。
這次帶“傷”赴港上市,艾美疫苗能成功嗎?
盈利轉虧損6.76億
招股書中,艾美疫苗表示是國內最大的全產業鏈民營疫苗集團,擁有5種技術平臺,即細菌疫苗、病毒疫苗、基因工程疫苗、聯合疫苗和mRNA疫苗。
目前,艾美疫苗已經商業化八款針對六個疫苗領域的疫苗產品。其中包括狂犬病、乙型肝炎、甲型肝炎、腮腺炎、腎綜合征出血熱和腦膜炎球菌病6種最常見的疫苗可預防病,另外還有包括COVID-19、HPV、流感等在內13種疾病領域的22種疫苗在研。
據披露,2019年至2021年,艾美疫苗分別實現營業收入9.52億元、16.38億元、15.7億元,凈利潤1.2億元、4億元、-6.76億元,2021年艾美疫苗凈利潤由盈利轉大虧。艾美疫苗對此解釋,原因在于公司的報酬開支和研發開支拉升。其中報酬開支合計952.1百萬元,包括一次性股份報酬開支896.9百萬元、其他股份報酬開支55.2百萬元,以及307.4百萬元的研發開支,以支持開發22款在研疫苗的管線。
22款在研產品中,包括三種新冠疫苗產品,分別是mRNA新冠疫苗、滅活新冠疫苗以及廣譜新冠疫苗。其他在研疫苗還包括HPV疫苗、手足口病疫苗、肺炎球菌病疫苗、DTP(白喉、破傷風及百日咳)疫苗、Hib(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狂犬病疫苗等。
艾美疫苗表示,正加快并優先開發mRNA新冠疫苗,以便在龐大的新冠疫苗市場中獲得快速上市的先發優勢,計劃首先于2022年第四季度獲得藥品注冊證書批準或推出針對原始毒株的mRNA疫苗。
產品線熱鬧,艾美疫苗的研發費用也大幅度提升。2019年至2021年,艾美疫苗研發成本分別為98.9百萬元、157.8百萬元、307.4百萬元,分別占同期收入的0.4%、9.6%及19.6%。
九成收入來自老產品
一批疫苗產品處于在研階段,艾美疫苗可以說正以老產品“養成”新產品。乙型肝炎疫苗和人用狂犬病疫苗是艾美疫苗兩大的營收主力,艾美疫苗稱,目前是全球及中國最大的乙型肝炎疫苗供應商,以及第二大的人用狂犬疫苗供應商。
在中國,所有的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都必須接種乙型肝炎疫苗。艾美疫苗表示,2021年,中國約有75%的新生兒接種了艾美疫苗的重組乙型肝炎疫苗。據統計,2021年,重組乙型肝炎疫苗銷量3438.2萬件,銷售收入5.23億元,占據艾美疫苗的年總收入33%。
需要說明的是,我國疫苗分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一類疫苗為政府向公民免費提供,公民按規定受種的疫苗,二類疫苗為公民自費且自愿受種的其他疫苗。艾美疫苗銷售的大部分重組乙型肝炎疫苗屬于一類疫苗,而艾美疫苗的另一主心骨產品人類狂犬病疫苗則屬于二類疫苗。
與一類疫苗相比,二類疫苗具有更大的定價靈活性和更高的利潤率。反映在艾美疫苗的銷售明細上,2021年,人類狂犬病疫苗銷量290.7萬件,銷售收入9.37億元,占據總收入的59.7%。

艾美疫苗的毛利率保持相對穩定,2019年至2021年,分別為77.0%、82.7%、82.5%,離不開重組乙型肝炎疫苗和人類狂犬病疫苗的貢獻。界面新聞注意到,艾美疫苗的兩大核心營收產品重組乙型肝炎疫苗和人類狂犬病疫苗分別于2004年和2007年上市,“年紀”不小。
自2004年起的這十余年,艾美疫苗僅上市了甲型肝炎滅活疫苗、MPSV4,但兩項產品合計收入占總收入比例不足8%。
此外,根據招股書顯示的前十大中國疫苗制造商(不包括COVID-19疫苗),2021年按批簽發量計,艾美疫苗是中國第二大疫苗公司,所占市場份額為7.4%,僅次于國有企業中國醫藥集團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但若按銷售收入計,艾美疫苗的中國市場份額為2.1%,排名居九。而同年按批簽發量計市場占有率為6.4%、5.4%的遼寧成大、康泰生物,按銷售收入計份額為2.7%、4.2%。
兩家公司批簽發量排名不如艾美疫苗,銷售收入排名卻高于艾美疫苗,可見,艾美生物的產品價格相對偏低。
新冠疫苗能否造新血
艾美疫苗在招股書中稱,通過十年的有機增長及外部資源整合,已經成為中國疫苗行業的主要參與者。艾美疫苗多年的收購作業,可以勾勒出“外部資源”整合的草蛇灰線。
據招股書,2015年12月,艾美疫苗收購了主要從事乙型肝炎疫苗制造及商業化的艾美誠信;2016年11月,收購了專注于甲型肝炎滅活疫苗的艾美康淮;2017年11月,收購了主要從事腎綜合征出血熱疫苗、腮腺炎疫苗及MPSV4制造與商業化的艾美衛信,同年11月,艾美疫苗還收購了從事人用狂犬疫苗制造及商業化的榮安生物;2020年10月,收購了艾美探索者,作為支持艾美疫苗創新升級的研究平臺。
收購公司從事的主營業務,構成了艾美疫苗目前主要的商業化疫苗產品。成立于2011年11月的艾美疫苗,已擁有5種技術平臺,8款已商業化疫苗,針對13種疾病的22項在研疫苗產品。
在去年5月,艾美疫苗還斥資3.85億元現金和價值6.58億元的公司股票,收購了珠海麗凡達50.15%的股權。麗凡達生物是國內僅有的3家擁有mRNA新冠疫苗臨床批件的企業之一。這次收購增加了艾美疫苗進入COVID-19疫苗研發隊列的底氣,2021年,艾美疫苗的研發成本較前年幾乎翻倍增長。
COVID-19疫苗業務對艾美疫苗的確有著足夠的吸引力。
全球市場上COVID-19疫苗的短缺曾經為疫苗制造商提供了機會。根據灼識咨詢資料,全球70%左右的COVID-19疫苗供應被分配給少數高收入或中上收入國家,而其他欠發達且人口眾多的國家僅獲分配5%左右。其預計,在中國,疫苗接種人次將從2021年的1150百萬增至2025年的超過1300百萬,并將自2026年至2030年保持穩定在每年1400百萬。
灼識咨詢數據還顯示,目前共有7種COVID-19疫苗已在中國獲得附條件批準或緊急使用批準,中國開發的COVID-19在研疫苗有16種處于臨床階段,其中mRNA疫苗、DNA及基于病毒樣可顆粒疫苗暫時尚未有公司上市。因此,艾美疫苗也在加緊對mRNA疫苗的研究開發。
不過,mRNA疫苗賽道上不缺對手,各家研發火熱。界面新聞據公開資料了解,沃森生物-艾博生物、斯微生物、銳博生物-阿格納生物、國藥中生復諾健、瑞科吉生物、威斯津生物、康希諾、石藥集團、藍鵲生物等企業均在快速推進。目前,斯微生物I期臨床試驗已經結束,即將開啟海外臨床試驗,艾美疫苗目前已進入II/ III期臨床試驗,而復星醫藥和沃森生物都已經進入臨床III期。
此次艾美疫苗三赴港謀求上市,能否成功為其新冠疫苗的研發實力再鉚把勁,擁擠賽道上,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