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紅周刊記者 劉增祿
上市公司一季報正式披露,不僅首批公司全部實現增長,且發布業績預期的公司中,也有8成預喜。在大類行業中,化工、醫藥板塊的公司因有利好因素刺激,基本面明顯好于預期。
進入4月份,A股公司除了要披露2021年年報,2022年一季報數據也需要在一個月內集中披露。目前來看,除了中環環保、湖南海利、農發種業率先“遞交”首季優秀“成績單”外,另有209家公司提前預披露了一季報業績,其中有8成以上公司一季度業績預喜。
相較于2021年年報業績的滯后,最新的一季報數據對于投資人而言,顯然是了解相關公司最新情況的最好窗口,便于及時動態調整自己的倉位。統計數據顯示,化工板塊仍延續了去年以來的高景氣,而醫藥板塊在諸多利好因素刺激下,基本面也有望進一步向好。
首批季報公司全部實現業績增長
4月2日,2022年一季報的“帷幕”正式被揭開,創業板公司中環環保拔得全A頭籌,首季實現營業收入2.41億元、歸母凈利潤4539.93萬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33.79%和41.42%。4月7日、8日,滬市主板公司湖南海利、農發種業也相繼公布了今年首份“成績單”,其中,湖南海利6.01億元的營業收入較2021年同期增長20.27%,6719.73萬元的凈利潤較2021年同期增長8.4%;農發種業9.69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16%,因上年同比基數偏低,1899.28萬元的凈利潤更是實現了4517.6%的同比大幅增長。
依據滬深北交所的上市公司2022年一季報披露時間表,4月12日,深證主板公司、科創板公司的正式一季報也將陸續與投資者“見面”,其中,深市主板率先亮相的是海大集團、長鷹信質、眾興菌業,而科創板率先亮相的公司則是新風光。相較之下,北證A股的一季報預披露時間最晚,預計在4月20日,板塊內最先亮相的公司是流金歲月。
從時間表安排上看,絕大多數公司的一季報都集中在4月底發布,4月15日之前,只有61家公司披露,而到了4月29日、30日,則預計有1979家公司披露,占全部A股比重的41.66%。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國際、百濟神州-U的一季報披露時間相對偏晚,分別預計在5月13日、14日才會正式發布一季報。
?37家公司2021年度、2022一季度業績持續翻倍增長
雖然披露正式季報的公司只有數家,但截至4月7日,還有209家公司提前預測了今年首季的利潤情況,其中以預增、略增、扭虧、續盈等方式提前發布公告的公司多達179家,占全部預告公司比重的85.65%;以預減、略減、首虧、續虧等方式預憂或不確定的公司合計30家,占比14.35%。
在業績預增公司中,擁有阿里概念、華為概念的“專精特新”公司德馬科技的預增幅度目前最大,預計今年首季實現凈利潤約1034.19萬元~1447.86萬元,同比大幅預增3426.05%~4836.45%。同樣預增幅度不俗的還有新能源概念股南都電源和集鋰電池、軍工于一體的化工股雅化集團,兩家公司均預計今年首季凈利潤將實現超過10倍同比增長。此外,預期首季盈利且凈利潤預計翻倍增長的公司還有盛新鋰能、思林杰、廣聯航空、天際股份、浙江新能等75家公司。
鑒于當前正處在2021年年報、2022年一季報“雙財報”披露期,統計顯示,目前有192家公司在完成年報披露的同時,也提前發布了一季報業績預告。其中,141家公司在2021年實現盈利且增長的同時,今年一季度同樣有望以盈利且增長收官;37家公司預計2021年年度和2022年一季度凈利潤均有望實現同比翻倍增長。代表性公司有雅化集團,其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21年實現凈利潤9.25億元,同比增長185.5%,而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隨著公司民爆業務業績穩步增長,且鋰行業需求不斷攀升,鋰鹽產品價格持續上漲,預計首季實現凈利潤9億元~12億元,同比預增幅度高達1053.67%~1438.22%。
化工板塊繼續延續高景氣
如果從行業劃分進行統計,目前化工、醫藥生物板塊的一季報預喜公司數量最多,分別有22家和21家。
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以來,受地緣政治及供需格局影響,布倫特油價快速提升,一季度均價達102.39美元/桶,環比提升了28.21%。鑒于海外油氣價格維持高位,同時國內能源價格以穩為主,疊加下游需求的逐步回暖,這讓國內化工行業成本優勢不斷擴大,部分子行業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譬如化肥行業,在海外疫情持續反復影響開工、全球糧價處于高位,俄烏戰爭影響供給疊加海運受阻影響全球供給的背景下,國際化肥價格快速上行,已經與國內化肥價差拉大,這讓國內相關企業有望通過出口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利潤空間。
此外,隨著碳中和、能耗雙控、產能指標各種供給端控制措施的聯合限制,一些資源稟賦布局領先的企業,尤其是地方國企,在煤化工、鹽化工、磷化工等傳統行業或者在工業硅、電石等產能逐漸資源屬性化的行業,也都會展現出更強的競爭優勢。
結合個股可以看到,在22只一季報業績提前預喜的化工股中,除了業績預計大幅增長的雅化集團,磷肥公司興發集團、云天化,純堿公司遠興能源,鈦白粉公司安納達均預計今年首季凈利潤將完成翻倍的增長。其中預增幅度最高的是興發集團,公告表示,行業延續了2021年以來的景氣周期,主營產品草甘膦、黃磷、磷肥等銷售價格繼續維持高位運行,17億元的凈利潤額預計同比大幅增長379.35%。
基本面迎利好,醫藥板塊反彈行情或繼續
醫藥板塊是在3月9日觸階段底部后率先逐步啟動反彈的,截至4月7日,行業累計上漲7.26%,位居全行業漲幅榜第三位,僅次于房地產和煤炭板塊。子行業中,中藥板塊表現最優,其間累計上漲14.65%,醫藥商業、醫療服務也均跑贏了大類行業,其間分別斬獲了9.93%、7.76%的漲幅。可以看到,此輪行業的反彈行情,主要圍繞年報、一季報預告與新冠相關產業鏈和中藥展開。
觀察目前醫藥股發布的一季報業績預告,共有21家公司業績預喜。從預增幅度看,8家公司預計凈利潤翻倍增長,15家公司預增幅度有望超過50%。目前,新冠監測概念公司奧泰生物的業績預增幅度最高,因新冠監測業務訂單持續穩定增長,今年首季13.3億元~11.9億元的盈利額預計同比大幅增長585.4%~691.87%。
今年以來,新冠疫情在國內再度嚴重,新冠產業鏈獲得了進一步發展:多款新冠抗原自測試劑盒獲批,輝瑞Paxlovid被寫入最新版新冠診療方案,輝瑞Paxlovid MPP授權出爐,君實生物VV116臨床進展順利推進,真實生物相繼申請Ⅱ類、Ⅲ類會議的溝通交流,鹽野義S-217622Ⅲ期臨床試驗啟動。而隨著疫情反復、口服藥不斷進展、項目訂單催化,這些都會逐漸落實到對醫藥公司的業績貢獻上,有力提升新冠口服藥及檢測產業鏈相關公司業績。
此外,3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期間中醫藥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重點措施。本次規劃從產業、服務、支付等多個方面做出了政策頂層設計及戰略規劃,明確了中醫藥的未來發展路徑,中醫藥產業在不斷的政策利好推動下,有望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目前來看,康恩貝、萊茵生物、佐力藥業、片仔癀、江中藥業5只中藥公司已相繼提前鎖定一季報業績增長預期,康恩貝的預增幅度最佳,公司持續推進大品牌大品種及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工程,不斷優化業務和產品結構,今年首季預計實現凈利潤9600萬元~10500萬元,預增幅度約為100%~120%。
(本文已刊發于4月9日《紅周刊》,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數據統計截止至4月8日,數據來源: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