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NBS新品略 吳文武
近日,“38000多元的天價殯葬費”上了熱搜。
據北京新聞廣播報道,市民鄧先生的愛人2月中旬在家中離世,親屬將她的遺體送到了家附近的北醫三院太平間暫時存放。
等待3天后要火化,然而當鄧先生去交費用時卻發現,總費用居然高達38000多元。
其中有一個600塊錢的“吃飯錢”,但是他不知道600塊錢給死人吃的是什么?還有給死者淋浴SPA費用為5990元。
不止鄧先生一人有此遭遇,南方都市報報道,一位鄭女士3月底為自己的婆婆進行喪葬時也遇到同樣的情況,而且還是同一家醫院。鄧女士的費用清單中有:5990元的感恩致孝費,800元的鮮花引路費,3000元的綜合服務費等。
NBS新品略曾在刷短視頻時,刷到過一部老電視劇中有類似于上述情節,沒想到,電視劇中的情節如今在現實世界中上演了。
民政部新聞辦官微回應北醫三院太平間承包公司涉嫌價格違法,北醫三院也在4月11日表示配合調查,按要求堅決整改。
天價殯葬費的出現,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殯葬這個特殊行業的關注和熱議。
暴利殯葬行業
很多人認為殯葬服務不是一個很風光,是一個看似不起眼的行業,但殯葬行業總給人們一個印象:暴利。
據人壽保險機構SunLife數據顯示,中國人平均在喪葬上的花費約為37375元,約占年平均工資的45.4%,占比排名世界第二,僅次于日本。
僅殯儀基礎服務的收費就不低了。太平間及殯葬服務企業大多會提供“一條龍服務”,包括給逝者“供飯”、淋浴SPA、起靈金光大道、“墊背錢”、“鮮花費”等一系列,被冠以奇葩的名目和花樣繁多的服務項目。
比如一個裹尸袋的成本只有十幾塊錢,太平間可以賣到幾百元,一件壽衣的價格也會翻倍,更貴的有幾千及上萬元。骨灰盒的價格也會翻倍,一個成本為兩三千元的骨灰盒,售價可以高達數萬元。
一些殯葬單位還會我行我素,隨意抬高殯葬服務及殯葬用品的價格。
有行業統計數據顯示,殯葬行業利潤率竟然高達2000%,有的甚至更高。
港股“殯葬第一股”福壽園的毛利率超過80%,利潤打敗九成上市公司。
殯葬用品有特殊性,去世通常是突發性,時間緊,殯儀館的選擇相對較少,人們通常對殯葬用品的了解也不多,更沒有議價空間。
還有一點很特殊,殯葬用品通常是一次性消費,殯葬服務機構通常也會抓住人們對逝者尊重的心理,極力推銷全套服務及用品。
萬億殯葬市場
中國有傳統的殯葬文化和習俗,尊重死者為大,殯葬服務是一項民生需求,正在催生出一個幾千億,未來或可達萬億的殯葬產業。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全年出生人口106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7.52‰;死亡人口1014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8‰。
簡單算一下,約每分鐘有19人死亡,每秒鐘0.3人死亡。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測算,即使按照每年1000萬死亡人數,平均消費支出增長8%保守計算,2020年中國殯葬行業的市場規模就已經達到了5000億元,預計到2026年我國殯葬行業市場規模達到4114億元。
而中國殯葬行業協會專家測算產業數據更為驚人,預計到2023年中國殯葬產業規模將達到10000億元。
殯葬產業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包括“殯、葬、祭”等環節,有殯儀服務、遺體處理、墓地服務、其他產品銷售及服務四大部分服務。
除了前文所述的殯儀服務及用品外,殯葬產業中的“藏”是產業一大核心環節,其中最火的是墓地,也被市場稱為是墳地產。
比如在上海浦東新區的福壽園海港陵園,以最便宜的花壇葬價格測算,墓地價格達到25.8萬元/平方米。
在北京六環外的某陵園,在售墓地中最便宜的是單穴壁葬,0.2平方米售價3.2萬元,折算約16萬元/平方米。若是想有獨立占地墓穴,最少得花8.9萬元才能買到0.4平方米的雙穴臥碑,折算約22.25萬元/平方米。
從經營殯葬業務的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來看,殯葬服務是一門好生意。財報顯示,2021年福壽園收入23.26億元,同比增加22.9%;歸母凈利潤7.2億元,同比增加16.1%。
A股上市公司福成股份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業績則顯示,靈山寶塔陵園經營業務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610萬元,增長了145%;凈利潤4323萬元,增長了312%,殯葬板塊幾乎回到了疫情前的業績水平,其2020年年報顯示,公司墓位銷售、管理、殯葬服務毛利率為81.01%。
所以,殯葬行業的高利潤率和茅臺相差無幾。
最近幾年市場上還出現了科技殯葬的概念,比如出現了殯葬一體化服務的O2O服務平臺,殯葬行業在2021年還掀起了一陣元宇宙的熱潮。
因為殯葬行業的高毛利率,特別是在墳地產板塊,更是成為了一種投資產品,甚至有人開始囤炒墓地,多地管理部門不得不出臺限制和限購措施。
越來越多的人涌入殯葬服務行業。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在業、在業的“殯葬”相關的企業共有9.5萬家,今年前3個月注冊量是4397家,同比增長30.7%。
隨著中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未來死亡人口會逐年增加,殯葬服務需求將會相應增加。
爭議與亂象并存,行業亟待優化規范
殯葬用品價格越來越貴,墓地連年漲價已經買不起,天價殯葬費屢次出現,更是引發了社會爭議和質疑。
而更讓人們摸不透和憤怒的是,殯葬服務行業亂象叢生,服務項目令人眼花繚亂,費用價格不透明,甚至是肆意妄為地漲價。
可見,爭議與亂象并存的殯葬服務行業亟待加強監管和進一步規范。
在NBS新品略看來,殯葬行業的服務監管規范應該多管齊下,不斷加強常態化監管。
第一,進一步加強規范和監管殯葬行業。
其實殯葬行業是一個特殊行業,相關管理部門有明確的規范和標準。
比如2018年,北京市民政局就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殯葬服務收費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根據該文件,納入定價目錄范圍以內的殯葬服務收費包含九類,其中殯葬基本服務收費有四類,殯葬其他服務收費有五類。
2021年9月湖南省也出臺了進一步規范殯葬服務價格管理,明確政府指導價服務項目最高利潤不超過15%,并對全省殯葬服務機構開展成本監審。
所以行業規范應該進一步規范和透明,在相關場所給予明確公示,殯葬服務機構可以適度提供更為市場化的服務。
第二,殯葬服務行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壟斷現象。
殯葬行業是一個特殊行業,經過多年的市場化改革,但目前還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城市或者地區壟斷現象。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北醫三院涉事公司承接了北京多家醫療機構太平間的殯儀服務,有醫院內部人士透露,此類現象并非出現的一家醫院。
雖然上述涉事公司是通過公開招投標市場獲得,但承接了多家醫院的太平間殯儀服務,就會出現壟斷現象,收費價格自然可以自己定。
所以,要進一步推動殯葬服務行業的市場化和活躍度。
第三,最關鍵還是在于殯葬服務企業。
的確,殯儀服務是一項民生需求,一項社會性需求,地方及相關部門有相應的規范和指引,執行到位還是要看這些殯葬服務企業。
殯葬文化是中國傳統的一種道德文化,更是一種心理尊重,殯葬服務企業需要有社會責任感。殯葬服務企業提供殯葬服務和售賣殯葬用品,自然應該收取合理的費用。
但殯葬服務畢竟是一項情感服務,商業化需有個度,天價殯葬費的出現,就讓“黑色經濟”變成了“黑心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