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鄭小琳
4月11日晚間,公牛集團(603195.SH)向資本市場交出過去一年的業績。
財報顯示,2021年公牛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23.85億元,同比增長23.2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80億元,同比增長20.18%,營收、凈利均呈現增長態勢。
公牛集團創立于1995年,專注于電連接、智能電工照明、數碼配件三大業務板塊,產品主要為轉換器,智能電工照明產品以及數碼配件等。
2021年公司電連接業務實現收入64.13億元,同比增長15.58%;智能電工照明業務實現收入55.51億元,同比增長36.90%。其中,墻壁開關插座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9.55%,LED照明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8.53%。
然而,盡管業績整體呈增長態勢,但公牛集團主營業務毛利率卻在逐年下滑。財報顯示,公司主營產品毛利率36.85%,同比減少3.21個百分點。
其中,2021年電連接業務毛利率32.95%,同比減少6.18個百分點;智能電工照明產品毛利率42.02%,同比減少1.13個百分點;數碼配件產品毛利率約27%,同比增加4.63個百分點。
對于毛利率下滑的原因,公司在年報中并未具體展開解釋。
興業證券指出,主要系原材料上漲、產品結構變化所致。包括公司原材料主要為塑料、銅等大宗商品,2021年Q4成本環比有所提升,套保未能完全對沖;新產品處于推廣初期,利潤率相對傳統優勢品類較低,對整體利潤有所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一年,照明行業原材料確實出現了大幅上漲。
以銅為例,數據顯示,銅價從去年年初每噸3.6萬元漲到現在的每噸7萬多元,2021年價創十年新高,鋁價亦是如此,去年12月底以來,全球鋁價一路走高。
上游原材料漲價,企業成本端也相應呈增長趨勢。財報顯示,公牛集團核心業務的營業成本增速均高過營收增速。
具體來看,2021年公司電連接產品主業收入同比增長15.58%,營業成本同比增長27.33%;智能電工照明產品主業收入同比增長36.9%,營業成本同比增長39.62%。
同時,成本方面,公牛集團在財報中提到,成本上漲主要系大宗材料價格上漲影響。
2021年公牛集團直接材料金額約6.4億元,同比增長39.35%;直接材料占總成本比例從2020年的76.79%上升到2021年的82.48%,;直接電工、制造費用金額分別為4.95億元、8.55億元,同比增長9.54%、-8.35%。
渠道方面,在C端裝飾渠道,公牛集團目前已成功開發18000余家終端網點。根據情報通數據顯示,2021年公司轉換器、墻壁開關插座兩個品類天貓市場占有率繼續保持第一。
然而,正是在業內被譽為“插座一哥”的公牛集團,去年卻陷入反壟斷調查。5月12日,公牛集團對外披露公告稱,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決定對公牛集團涉嫌與交易相對人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行為進行立案調查。
隨后,9月27日,因違反反壟斷法公牛集團被處2020年度中國境內銷售額3%的罰款約2.95億元。不過,情況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糟糕。財報顯示,第三季度,公牛集團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達3.36億元,與去年同期的0.41億元同比大幅增加。
在資本市場,較2021年初相比,公牛集團股價接近腰斬。截至4月11日收盤,公牛集團報收127.30元/股,跌幅1.85%,與2021年年初股價一度達256.21元/股相比,公司股價大幅下跌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