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中美10年期國債收益率周一盤中出現倒掛,為2010年來首次。分析師指出,本輪中美國債利差倒掛,主要源于新冠疫情后兩國經濟基本面及通脹預期的差異。
他們表示,當前人民幣匯率較為堅挺,因此中美國債收益率暫時倒掛不會引起資本外流和匯率風險,也難以對我國貨幣寬松形成明顯掣肘。
周一早盤,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5.5個基點至2.7640%,中國10年期國債活躍券220003收益率報2.7525%。截至下午15:15,10年期中美利差已轉正,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比美國同期限國債收益率高出6.2個基點。
在此之前,其他期限中美利差早已出現倒掛。3月25日,美國3年期國債收益率高出中國同期限國債收益率8個基點,這是自2009年6月以來首次倒掛;4月1日,2年期中美利差倒掛16個基點。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分析師白雪對界面新聞表示,由于中債利率保持穩定,中美利差出現倒掛的直接原因在于美債利率在政策加速收緊預期的催化下再次沖高,根本原因在于新冠疫情后中美兩國經濟復蘇節奏與貨幣政策的分化。
“美聯儲3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釋放的鷹派收緊信號,疊加上周發布的3月非農就業數據保持強勁,令市場對美聯儲貨幣政策加速收緊的預期進一步升溫,從而推升10年期美債利率突破高位。”她說。
上周三公布的美聯儲3月會議紀要顯示,在本次會議上,決策者認真考慮了加息50個基點的提議,同時也釋放出比市場預期更加鷹派的縮表信號。比如,最早將在5月開啟縮表,將在3個月或更長一些的時間內將縮表規模增加至每月950億美元的上限,和上一輪縮表相比,本輪縮表上限規模幾乎翻倍,速度也明顯加快。
白雪進一步表示,本輪中美利差出現倒掛帶來的資本外流壓力可控。她指出,近期債市、股市資金出現凈流出,很大程度上是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影響,國際資本普遍流出新興市場所致,不必從中美利差收窄角度過度解讀。
“展望未來,考慮到我國經濟將保持中高速增長水平,金融市場會進一步對外開放,以及人民幣資產正在展現出一定避險屬性,在經歷短期波動后,未來海外證券投資持續流入仍是大方向。”她說。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董琦也表示,雖然中美名義利差出現倒掛,但兩國實際利差仍然具有吸引力,對境外機構而言,在中國通脹未明顯上行、而美國通脹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即便中美名義利差倒掛,外匯對沖后,中美實際利差仍厚。
國家統計局周一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5%,雖然創3個月新高,但依然徘徊在較低水平。與此同時,經濟學家普遍預期,美國3月CPI同比漲幅或達8.4%,較2月7.9%進一步上升。
“結合當前國內通脹未明顯上行,且美國通脹居高不下的情況,中美利差收窄或暫時倒掛不會明顯掣肘國內貨幣政策寬松,后續貨幣政策寬松仍有空間。”董琦說。
“再往后,2023年,隨著(中美)通脹差彌合,若名義利差在(我國)降息后持續倒掛,實際利差也可能倒掛,匯率調整壓力將加大,屆時才會對國內政策進一步產生掣肘。”他補充道。
白雪表示,考慮到近期國內疫情大幅反彈、房地產投資尚未企穩這一背景下,國內經濟在短期內尤其是二季度將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寬信用的推進仍需寬貨幣“保駕護航”,央行進一步降準降息的可能性較大,中債利率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間。
上海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鄭嘉偉也表達了相似觀點。他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進一步下行壓力較大,特別是疫情對餐飲、旅游、住宿、航空等領域市場主體沖擊很大,無風險利率有進一步下行的需求。
“雖然受供應鏈影響,蔬菜水果價格上漲帶動(3月)CPI重回1.5%,但2022年全年我國CPI依然將保持溫和。央行短期將會采用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長期也存在根據市場需求降息降準,甚至通過LPR等形式下調存貸款利率。”他說。
對于人民幣匯率,分析師表示,中美利差變化與人民幣對美元匯價波動之間的相關性很低,相比中美利差,我國出口形勢、中美關系對人民幣匯率更具影響力。因此,中美利差倒掛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較為有限。
董琦認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至多將貶值至6.6-6.8。白雪表示:“今年只要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幅度控制在5%左右,國內貨幣政策就有充分條件‘以我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