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Q1劇集:6分都算高,10+億流量都算好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Q1劇集:6分都算高,10+億流量都算好

高口碑、高熱度、受眾廣的劇正在減少。

文|毒眸 符瓊尹 張嘉琦

編輯 | 張友發

今年一季度,豆瓣8分以上且評分人數過萬的劇集,僅有《超越》(8.2)和《人世間》(8.1),6分以上的僅9部。去年同期,高分榜上不僅有2部9分劇集《山海情》《覺醒年代》,7分以上的劇也達13部。

豆瓣用戶在一季度對國劇打分近乎嚴苛,幾部現實題材劇被質疑“懸浮”,比如5.7分、以時尚行業為背景的《盛裝》,和5.8分、以上海買房為背景的《心居》。為年輕人拍的劇似乎也不似去年受歡迎,黑馬劇《獵罪圖鑒》7.4,時間循環題材的《開端》7.8分,有網友調侃:“如果《開端》是韓劇是不是至少8.5啊。”

與口碑一同下滑的,還有流量。在云合數據統計中,Q1上新劇流量第一是34.86億的《人世間》,在TOP5之后的劇,流量均在10億以下,5億流量的作品都能躋身TOP20,是近三年統計以來最低的一次。

流量和口碑雖不盡如人意,但從IP的視角看,一季度有百花齊放的跡象。網文IP里跑出了《開端》這樣的創新作品,原創劇本中有打磨多年的《盛裝》以及少有的原創懸疑劇本《獵罪圖鑒》,《人世間》這樣展現中國50年變遷的厚重作品也被搬上了熒幕。

視頻平臺的策略也在轉向。燒錢搶大IP的時代已然遠去,如何用好手頭現有的作品,在開發中找“巧”而非圖“大”是更重要的事。臺網的融合愈發緊密,未來像《人世間》這樣臺網渠道均覆蓋,共同聯動的作品會越來越多。

有些變化將從一季度開始,一去不回頭。

懸疑回暖,古裝遇冷,IP不止《鏡·雙城》

雖然劇集大盤流量下滑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仍然有些內容實現了熱度和口碑的雙重突圍。

在短短幾年內經歷了潮起又潮落的懸疑題材,在今年Q1迎來了第二個小高潮。云合數據顯示,在全網有效播放榜前20里,有包括《獵罪圖鑒》《開端》《一閃一閃亮星星》在內的3部懸疑劇,其中前兩部分列集均播放榜單的第一、第二名,《一閃一閃亮星星》作為小成本分賬劇,以7700萬的分賬成績刷新了平臺紀錄。

懸疑劇在口碑方面的表現更加突出。在Q1整體豆瓣評分較去年同期有小幅度“縮水”的情況下,9部過6分的國產劇中,有5部為懸疑題材。除了上述三部之外,《淘金》《江照黎明》也都超過6分。

懸疑劇的發展,在國內經過了幾次轉向。最明顯的表現在于范圍的擴大,創作者們試圖擺脫傳統的警匪對立主題,將觸角伸向更多維度的表達。特別是在“迷霧劇場”播出之后,不同于本格推理的社會派推理興起,懸疑也成為了被各類劇集靈活挪用的標簽。

從今年表現亮眼的幾部懸疑劇來看,一個基本的準則正在被確立:通過與社會議題的有機結合,來增加懸疑的合理性。《開端》之所以引發極高的討論度,離不開其對現實的觀照,劇中花費較大篇幅描述的“公交車群像”,就對復雜人性的刻畫和對小人物的呈現上有所側重,此外還涉及到代際隔閡、短視頻行業亂象、農民工生存現狀等具備現實價值的社會議題。《獵罪圖鑒》的幾個單元,也同樣圍繞校園暴力、容貌焦慮等熱門話題而展開。

現實議題為懸疑劇構建了底座,在此基礎上采用各種懸疑手法來增強劇集的可看性,最終再落到大眾對這些議題的關注與討論當中,才能讓懸疑劇擺脫“故弄玄虛”的窠臼。

另外,創新的外延也更加寬廣,新元素的呈現是懸疑劇突破固定圈層的方式之一。《一閃一閃亮星星》是懸疑和甜寵兩大網劇熱門題材的結合,同時融入了“時間循環”的奇幻設定;《獵罪圖鑒》雖然是較為傳統的刑偵故事,但以“畫像師”作為職業切口,帶來了新鮮感。

懸疑劇頻出佳作,古裝劇的Q1卻仍然是寒冬。在Q1上線的80部劇集中,古裝劇的占比不足10%,能引發觀眾關注和討論的,大多是有大IP或熱門演員陣容加持的作品,熱度雖然尚可,但口碑表現卻是一片慘淡,播出表現最好的《雪中悍刀行》豆瓣僅有5.8分。

與古裝劇一起“啞火”的 ,還有大IP。改編自滄月同名小說《鏡·雙城》豆瓣只開出3.9分,回歸“老本行”的李易峰交出了自己仙俠劇生涯中的最低分答卷。同樣“叫座不叫好”的還有《風起洛陽》和《與君初相識》,充分體現了熱度與口碑兩個維度的對撞。

在今年的片單里,還有《風起隴西》《且試天下》《玉骨遙》等一系列古裝IP劇待播。幾年前“拍一部火一部”的IP劇好時代已成往事,想要擺脫“魔咒”,還得是足夠能打的內容。

國內的IP儲備量極為豐富,不僅有廣闊的、尚未被完全開發的網文市場,還有大量已經經過主流市場驗證的嚴肅文學IP。縱觀整個Q1的劇集市場,IP的多元化為劇集內容的創新打開了新的局面。

其一是來源的多元化。嚴肅文學方面,改編自梁曉聲同名小說的《人世間》和改編自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滕肖瀾同名小說的《心居》都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網文領域,延續去年的趨勢,除了晉江、起點等儲備較大的網文平臺之外,豆瓣閱讀、Lofter等都成為了可供挖掘的IP來源地,去年播出的《小敏家》原作IP就來自豆瓣閱讀。

其二則是題材的多元化,《開端》的成功就側面印證了大IP對于劇集熱度的加成并不如想象中大,也意味著劇集市場在選擇IP時,不再簡單地依據IP本身的影響力,而是側重于選擇更適合開發的、題材上更有市場空間的IP。

具體到網文平臺上,則是挖掘那些非頭部、非熱門標簽的中小型IP的潛力。如閱文在去年提出的“作家生態2.0”戰略,正是通過定向服務,扶持更多中腰部作家并運營其IP。

題材風口永遠在變化,“跟風”在任何時代都不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好選擇,雖然劇集內容每年都“卷”,但最終能成功突圍的,往往不是那些樂于走捷徑、期望復刻爆款的流水線產品,而是始終堅持尊重內容、表達先行的作品。

平臺不撒幣

向平臺提案的劇集項目公司,多數都過了一個忐忑的開年。

年初,騰訊在線視頻副總裁韓志杰在朋友圈發文稱:“今天開了史上最慘烈的項目決策會!70余個項目過會,最終只通過了2個!”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謝穎也在不久后表示:“年前最后一次立項會,53個劇集項目過綠燈會,最后只鎖了一個IP……”

與“過會慘案”一同變得頻繁出現在平臺話術中的,是一個詞“降本增效”。

在年初一次對話中,謝穎坦言:“接下來平臺一定會降本增效,劇集市場的非理性開機項目一定會減少,中腰部公司會迎來優勝劣汰的分化。”韓志杰也在4月8日的早春分享會上表示,騰訊視頻也將進一步在內容開發上“降本增效”,接下來將對平臺旗下自制、定制、版權等類型的內容生產要素成本進一步規范化、合理化,抑制生產鏈條上不合理的虛高價格。

愛奇藝創始人兼CEO龔宇也在3月的電話會議上表示,2022年整體長視頻行業進入一個新篇章,更多的注重效率方面,減少經營虧損增加盈利能力。畢竟,三家平臺的會員并沒有因燒錢而增加。從2021年四季度會員數來看,愛奇藝會員數下降至9700萬,而騰訊視頻的1.24億會員,對比第三季度也減少了500萬。

“降本增效”的直接作用,已經體現了上新數目上。據云合數據,2022年Q1上新國產連續劇80部,同比減少了24部,優愛騰芒四家平臺的上新數均有減少,是自2020年至今第三年持續走低。

上新的類型也有所變化, 愛奇藝專業內容業務群(PCG)總裁兼首席內容官王曉暉強調要“消滅偽腰部”:“以前我們認為,特別小的垂類是有人看的,是能算過來帳的。現在看來機會成本太高了。有這個精力和時間,不如去研發更多受眾更廣泛、題材更創新的A+級和S級。”

從Q1各平臺的片單來看,兩條腿走路已經較為明顯。在臺網聯動,意圖吸引更多高年齡層用戶的劇種方面,騰訊、優酷各有一部婚姻劇,同時也有許多過往并未出現的題材類型。

芒果TV則與其他三家的邏輯不同,在內容上與湖南衛視有深度綁定,在“降本增效”方面并不那么急迫,在頭部IP的爭奪上也稍顯佛系,善用巧勁。

去年通過《獵狼者》《裝臺》等劇吸引了一批男性用戶后,這一季度仍是在平穩地延續一向來的強項,突出青春與宮廷愛情。云合數據稱,芒果TV一季度在《尚食》《冰球少年》等頭部劇集帶動下,有效播放同比增長45%,在四家平臺中唯一一個實現了大幅度增長。

過往認知里的“腰部”概念,可以交給分賬劇消化。

在一季度,無論是口碑還是流量都不輸陣的《一閃一閃亮星星》就是一部分賬劇。在“降本增效”的大趨勢下,平臺也推出了一系列的分賬劇計劃,呼吁廣大制作者以分賬的形式,與平臺風險共擔,同時創作出更多元的類型題材。優酷在2021年上線的分賬劇中,已經包括科幻、農村喜劇、都市家庭等多種題材。分賬劇在平臺內部的戰略地位也在提高,今年初播放的《瀟灑佳人淡淡妝》,愛奇藝首次給分賬劇提供了劇集頻道的banner位。

在待開發作品上開源節流之外,盤活手頭上的老劇資源讓其“物超所值”,也是一種“增效”方式。老劇的流量不容小覷,2022Q1老劇有效播放累計414億,在全網劇集中的有效播放占比達54%,同比上漲7個百分點,片庫內容相對價值提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至今仍能躋身2022Q1連續劇有效播放TOP20。

過去一年中,想必不少劇迷已經發現,微博熱衷于給各種劇集過“周年慶”。每個劇中還有能細分的拆解出來的點,比如具體到人物的生日(如“甄嬛誕生300周年”),或者提煉出劇人人物的某種特色(如“仙俠劇顏值天花板”),這些都是盤活老劇流量的一種方式。

行至2022年,平臺不撒幣了,都得學著勒緊腰帶過日子。擠掉泡沫的長視頻,究竟是有效瘦身,還是無效放水?且看一年后的Q1表現。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Q1劇集:6分都算高,10+億流量都算好

高口碑、高熱度、受眾廣的劇正在減少。

文|毒眸 符瓊尹 張嘉琦

編輯 | 張友發

今年一季度,豆瓣8分以上且評分人數過萬的劇集,僅有《超越》(8.2)和《人世間》(8.1),6分以上的僅9部。去年同期,高分榜上不僅有2部9分劇集《山海情》《覺醒年代》,7分以上的劇也達13部。

豆瓣用戶在一季度對國劇打分近乎嚴苛,幾部現實題材劇被質疑“懸浮”,比如5.7分、以時尚行業為背景的《盛裝》,和5.8分、以上海買房為背景的《心居》。為年輕人拍的劇似乎也不似去年受歡迎,黑馬劇《獵罪圖鑒》7.4,時間循環題材的《開端》7.8分,有網友調侃:“如果《開端》是韓劇是不是至少8.5啊。”

與口碑一同下滑的,還有流量。在云合數據統計中,Q1上新劇流量第一是34.86億的《人世間》,在TOP5之后的劇,流量均在10億以下,5億流量的作品都能躋身TOP20,是近三年統計以來最低的一次。

流量和口碑雖不盡如人意,但從IP的視角看,一季度有百花齊放的跡象。網文IP里跑出了《開端》這樣的創新作品,原創劇本中有打磨多年的《盛裝》以及少有的原創懸疑劇本《獵罪圖鑒》,《人世間》這樣展現中國50年變遷的厚重作品也被搬上了熒幕。

視頻平臺的策略也在轉向。燒錢搶大IP的時代已然遠去,如何用好手頭現有的作品,在開發中找“巧”而非圖“大”是更重要的事。臺網的融合愈發緊密,未來像《人世間》這樣臺網渠道均覆蓋,共同聯動的作品會越來越多。

有些變化將從一季度開始,一去不回頭。

懸疑回暖,古裝遇冷,IP不止《鏡·雙城》

雖然劇集大盤流量下滑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仍然有些內容實現了熱度和口碑的雙重突圍。

在短短幾年內經歷了潮起又潮落的懸疑題材,在今年Q1迎來了第二個小高潮。云合數據顯示,在全網有效播放榜前20里,有包括《獵罪圖鑒》《開端》《一閃一閃亮星星》在內的3部懸疑劇,其中前兩部分列集均播放榜單的第一、第二名,《一閃一閃亮星星》作為小成本分賬劇,以7700萬的分賬成績刷新了平臺紀錄。

懸疑劇在口碑方面的表現更加突出。在Q1整體豆瓣評分較去年同期有小幅度“縮水”的情況下,9部過6分的國產劇中,有5部為懸疑題材。除了上述三部之外,《淘金》《江照黎明》也都超過6分。

懸疑劇的發展,在國內經過了幾次轉向。最明顯的表現在于范圍的擴大,創作者們試圖擺脫傳統的警匪對立主題,將觸角伸向更多維度的表達。特別是在“迷霧劇場”播出之后,不同于本格推理的社會派推理興起,懸疑也成為了被各類劇集靈活挪用的標簽。

從今年表現亮眼的幾部懸疑劇來看,一個基本的準則正在被確立:通過與社會議題的有機結合,來增加懸疑的合理性。《開端》之所以引發極高的討論度,離不開其對現實的觀照,劇中花費較大篇幅描述的“公交車群像”,就對復雜人性的刻畫和對小人物的呈現上有所側重,此外還涉及到代際隔閡、短視頻行業亂象、農民工生存現狀等具備現實價值的社會議題。《獵罪圖鑒》的幾個單元,也同樣圍繞校園暴力、容貌焦慮等熱門話題而展開。

現實議題為懸疑劇構建了底座,在此基礎上采用各種懸疑手法來增強劇集的可看性,最終再落到大眾對這些議題的關注與討論當中,才能讓懸疑劇擺脫“故弄玄虛”的窠臼。

另外,創新的外延也更加寬廣,新元素的呈現是懸疑劇突破固定圈層的方式之一。《一閃一閃亮星星》是懸疑和甜寵兩大網劇熱門題材的結合,同時融入了“時間循環”的奇幻設定;《獵罪圖鑒》雖然是較為傳統的刑偵故事,但以“畫像師”作為職業切口,帶來了新鮮感。

懸疑劇頻出佳作,古裝劇的Q1卻仍然是寒冬。在Q1上線的80部劇集中,古裝劇的占比不足10%,能引發觀眾關注和討論的,大多是有大IP或熱門演員陣容加持的作品,熱度雖然尚可,但口碑表現卻是一片慘淡,播出表現最好的《雪中悍刀行》豆瓣僅有5.8分。

與古裝劇一起“啞火”的 ,還有大IP。改編自滄月同名小說《鏡·雙城》豆瓣只開出3.9分,回歸“老本行”的李易峰交出了自己仙俠劇生涯中的最低分答卷。同樣“叫座不叫好”的還有《風起洛陽》和《與君初相識》,充分體現了熱度與口碑兩個維度的對撞。

在今年的片單里,還有《風起隴西》《且試天下》《玉骨遙》等一系列古裝IP劇待播。幾年前“拍一部火一部”的IP劇好時代已成往事,想要擺脫“魔咒”,還得是足夠能打的內容。

國內的IP儲備量極為豐富,不僅有廣闊的、尚未被完全開發的網文市場,還有大量已經經過主流市場驗證的嚴肅文學IP。縱觀整個Q1的劇集市場,IP的多元化為劇集內容的創新打開了新的局面。

其一是來源的多元化。嚴肅文學方面,改編自梁曉聲同名小說的《人世間》和改編自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滕肖瀾同名小說的《心居》都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網文領域,延續去年的趨勢,除了晉江、起點等儲備較大的網文平臺之外,豆瓣閱讀、Lofter等都成為了可供挖掘的IP來源地,去年播出的《小敏家》原作IP就來自豆瓣閱讀。

其二則是題材的多元化,《開端》的成功就側面印證了大IP對于劇集熱度的加成并不如想象中大,也意味著劇集市場在選擇IP時,不再簡單地依據IP本身的影響力,而是側重于選擇更適合開發的、題材上更有市場空間的IP。

具體到網文平臺上,則是挖掘那些非頭部、非熱門標簽的中小型IP的潛力。如閱文在去年提出的“作家生態2.0”戰略,正是通過定向服務,扶持更多中腰部作家并運營其IP。

題材風口永遠在變化,“跟風”在任何時代都不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好選擇,雖然劇集內容每年都“卷”,但最終能成功突圍的,往往不是那些樂于走捷徑、期望復刻爆款的流水線產品,而是始終堅持尊重內容、表達先行的作品。

平臺不撒幣

向平臺提案的劇集項目公司,多數都過了一個忐忑的開年。

年初,騰訊在線視頻副總裁韓志杰在朋友圈發文稱:“今天開了史上最慘烈的項目決策會!70余個項目過會,最終只通過了2個!”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謝穎也在不久后表示:“年前最后一次立項會,53個劇集項目過綠燈會,最后只鎖了一個IP……”

與“過會慘案”一同變得頻繁出現在平臺話術中的,是一個詞“降本增效”。

在年初一次對話中,謝穎坦言:“接下來平臺一定會降本增效,劇集市場的非理性開機項目一定會減少,中腰部公司會迎來優勝劣汰的分化。”韓志杰也在4月8日的早春分享會上表示,騰訊視頻也將進一步在內容開發上“降本增效”,接下來將對平臺旗下自制、定制、版權等類型的內容生產要素成本進一步規范化、合理化,抑制生產鏈條上不合理的虛高價格。

愛奇藝創始人兼CEO龔宇也在3月的電話會議上表示,2022年整體長視頻行業進入一個新篇章,更多的注重效率方面,減少經營虧損增加盈利能力。畢竟,三家平臺的會員并沒有因燒錢而增加。從2021年四季度會員數來看,愛奇藝會員數下降至9700萬,而騰訊視頻的1.24億會員,對比第三季度也減少了500萬。

“降本增效”的直接作用,已經體現了上新數目上。據云合數據,2022年Q1上新國產連續劇80部,同比減少了24部,優愛騰芒四家平臺的上新數均有減少,是自2020年至今第三年持續走低。

上新的類型也有所變化, 愛奇藝專業內容業務群(PCG)總裁兼首席內容官王曉暉強調要“消滅偽腰部”:“以前我們認為,特別小的垂類是有人看的,是能算過來帳的。現在看來機會成本太高了。有這個精力和時間,不如去研發更多受眾更廣泛、題材更創新的A+級和S級。”

從Q1各平臺的片單來看,兩條腿走路已經較為明顯。在臺網聯動,意圖吸引更多高年齡層用戶的劇種方面,騰訊、優酷各有一部婚姻劇,同時也有許多過往并未出現的題材類型。

芒果TV則與其他三家的邏輯不同,在內容上與湖南衛視有深度綁定,在“降本增效”方面并不那么急迫,在頭部IP的爭奪上也稍顯佛系,善用巧勁。

去年通過《獵狼者》《裝臺》等劇吸引了一批男性用戶后,這一季度仍是在平穩地延續一向來的強項,突出青春與宮廷愛情。云合數據稱,芒果TV一季度在《尚食》《冰球少年》等頭部劇集帶動下,有效播放同比增長45%,在四家平臺中唯一一個實現了大幅度增長。

過往認知里的“腰部”概念,可以交給分賬劇消化。

在一季度,無論是口碑還是流量都不輸陣的《一閃一閃亮星星》就是一部分賬劇。在“降本增效”的大趨勢下,平臺也推出了一系列的分賬劇計劃,呼吁廣大制作者以分賬的形式,與平臺風險共擔,同時創作出更多元的類型題材。優酷在2021年上線的分賬劇中,已經包括科幻、農村喜劇、都市家庭等多種題材。分賬劇在平臺內部的戰略地位也在提高,今年初播放的《瀟灑佳人淡淡妝》,愛奇藝首次給分賬劇提供了劇集頻道的banner位。

在待開發作品上開源節流之外,盤活手頭上的老劇資源讓其“物超所值”,也是一種“增效”方式。老劇的流量不容小覷,2022Q1老劇有效播放累計414億,在全網劇集中的有效播放占比達54%,同比上漲7個百分點,片庫內容相對價值提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至今仍能躋身2022Q1連續劇有效播放TOP20。

過去一年中,想必不少劇迷已經發現,微博熱衷于給各種劇集過“周年慶”。每個劇中還有能細分的拆解出來的點,比如具體到人物的生日(如“甄嬛誕生300周年”),或者提煉出劇人人物的某種特色(如“仙俠劇顏值天花板”),這些都是盤活老劇流量的一種方式。

行至2022年,平臺不撒幣了,都得學著勒緊腰帶過日子。擠掉泡沫的長視頻,究竟是有效瘦身,還是無效放水?且看一年后的Q1表現。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城市| 丰镇市| 区。| 丰县| 界首市| 祁东县| 青海省| 台东市| 鸡东县| 百色市| 达孜县| 长丰县| 寻乌县| 沅陵县| 南江县| 读书| 房山区| 大同县| 闵行区| 涟水县| 吉木萨尔县| 柏乡县| 墨江| 都兰县| 晋宁县| 南溪县| 无棣县| 即墨市| 龙岩市| 广德县| 和顺县| 岳普湖县| 丽江市| 台山市| 宝应县| 鹤庆县| 宝丰县| 南投县| 石泉县| 新安县| 芒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