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杠桿游戲 張銀銀
黑天鵝籠罩下,快遞大佬順豐日子似乎有點難過。
最近其發布了2021年度報告,簡單用一句話來概括大概就是:客單價下滑、增收不增利。
2021年,順豐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071.87億元,同比增長34.55%,其中作為順豐最核心的速運部分,營收增速跌至7%,上年同期是增長36%。歸母凈利潤42.69億元,同比減少41.73%;扣非歸母凈利潤18.34億元,同比減少70.09%。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順豐控股近9年來歸屬凈利潤下滑的最大幅度,最近的一次下滑還要追溯到2018年,同比下滑4.57%。
這直接影響到順豐控股各項核心盈利指標。比如毛利率,2021年為12.37%,也是近9年來最低;凈利率1.89%相比往年更是低到塵埃;總資產收益率(加權)2.44%近7年來最低;凈資產收益率(加權)6.81%近7年來最低……
最讓人意外的是,順豐的凈利潤竟低于中通(47.55億元),這意味著業績下滑并不完全是行業的問題,順豐自身也出了問題。
首先杠桿游戲看到,順豐控股2021年的營業成本增速高于營收增速,同比增長40.94%,為1815.49億元。
細分來看,其中增長較快的是運力成本,商品成本、服務成本,分別同比增長70.91%、40.54%、55.37%。
其中運力成本同比上漲尤為明顯,占收入比也比2020年上升7.47個百分點,達到34.79%。若剔除因合并嘉里物流的影響,較上年同期上升3.04個百分點。
順豐控股說明了原因,主要是該司陸運資源投入增加;在四網融通推進初期,網絡營運模式改造過渡期間會存在部分線路資源重疊投入;增加了直發干線及發車頻次;燃油價格上漲;2020上半年享受到國家抗疫相關的路橋費減免,2021年無相關優惠政策。
其次順豐控股的財務費用同比大幅增加83.38%,為15.63億元。
快遞本身是重資產行業,用戶體驗是由強大的運輸網絡來決定的,順豐的優勢在于飛機多、倉儲和中轉站多,而這些固定資產投資,也將產生巨額的折舊費用。
2021年,順豐賬面固定資產329.26億元,固定資產折舊45.8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億元。
除了以上成本,順豐還計提了5.79億元的壞賬(款收不回來了),占利潤總額的8.12%。
2021年,順豐資產負債率上升4.41個百分點,為53.35%。總負債1120億元,比2020年的544億元翻了1倍左右。
作為一家快遞物流企業,業務量和票均收入是衡量一家企業經營情況的重要指標。2021年報顯示,順豐控股全年業務量達105.5億票,同比增長29.65%,但其票均收入卻從上年的17.77元/件下降至16.25元/件,降幅為8.57%。
對此,順豐控股表示,公司票均收入同比下降,主要受業務結構占比變化的影響,單票收入相對偏低的經濟快遞和同城急送的業務量增長較快,占比提升,帶來整體的票均收入下降。
長期來看,順豐仍可能是口碑最好的那家快遞之一,但短期巨額成本加上無休止的價格戰,也給未來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
順豐控股在年報中提到了2022年的經營計劃,主要提及三點,分別為保持合理增速,不盲目追求擴大規模和份額;調優產品結構,確保盈利較好的時效類產品擁有穩定增速;保持健康的收入質量,增收的同時注重效益回報。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監管趨嚴,快遞行業完全靠單一價格戰的模式已基本告一段落,下一階段拼的是綜合性競爭力。順豐是否能繼續一路向上,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