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混動崛起史(上):豐田向左,本田帶著全世界向右?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混動崛起史(上):豐田向左,本田帶著全世界向右?

這兩年到底發生了什么事?以致于國產混動一夜之間打通了任督二脈呢?之前比亞迪與本田的混動技術專利侵權之爭又是怎么樣的呢?

文|車聚網

最近關于比亞迪全面停產燃油車的消息非常火。

作為全球首個正式停產燃油車的傳統車企,比亞迪以后就只專注純電動和插電混動業務了,確實有開創性的意義。不過比亞迪之前的燃油車銷量就已經趨近于清零,做出這樣的決定倒并不令人意外,不過是早晚的問題。

更令車聚君關注的,倒是另外一條信息,那就是廣汽最近頻頻宣傳的新車EMKOO。不僅是傳祺宣傳,連廣汽集團也下場站臺。新車將主打混動版本,但采用的卻不是廣汽之前花大力氣引進的豐田THS系統,而是廣汽自研的混動系統。

圖片來源:廣汽集團官網

在比亞迪DM-i系統上市之后,長城DHT與吉利的雷神混動也先后上市,馬上傳祺和五菱的新混動系統也要出來了。似乎一夜之間,國產混動就實現了千樹萬樹梨花開,而且基本都用的是全新的架構。

這兩年到底發生了什么事?以致于國產混動一夜之間打通了任督二脈呢?之前比亞迪與本田的混動技術專利侵權之爭又是怎么樣的呢?車聚君打算分兩期,給大家掰一掰混動技術的發展史。

天降猛人,自成混動領域一極

1978年,一位叫Alex Severinsky的前蘇聯烏克蘭人移民到了美國。這位老哥本來是無線電博士,與國內早期去美國的技術移民一樣,指望著到燈塔國謀求一份穩定的工作,從此過上幸福和快樂的生活。

但很不巧,他到美國的第二年,因為伊朗和伊拉克的開戰,爆發了第二次石油危機。當時石油的價格從每桶14美元漲到了35美元,產量則銳減到之前的三分之一還不到,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主要工業國都出現了經濟衰退,預計Alex Severinsky也不好過。

據說Alex Severinsky本人對于油價上漲是深惡痛疾的,他受夠了排隊加油的日子,發誓要開發出一種更為省油的技術方案,拯救萬民于水火。于是從80年代開始,他憑借著自己聰明的才智,申請了一大堆關于混合動力技術的專利。

按照以往的邏輯,接下來他應該自己成立汽車公司,與大眾、福特這些車企一較長短,就像特斯拉;或者是將技術授予給這些汽車巨頭,自己變現,順便改變人們的生活,就像大多數工程師一樣。但實際上都不是,他只是成立了Paice公司,申請了一大堆外圍專利,把自己能想到的技術型式都想到了,組成一張錯綜復雜的混動“專利網”,然后等著各大車企“自投羅網”。

圖片來源:豐田中國官網

到了90年代,混合動力的技術路線開始受到各大車企的重視。比較突出的就是豐田和通用,兩家的解決方式差不多,都是采用行星齒輪組作為動力分流結構,決定什么時候用油,什么時候用電,什么時候油電混用。

控制邏輯也基本一致,那就是以發動機驅動為主,電機補足發動機效率不足的部分,比如怠速,或者在市區低速走走停停。除此之外,在高負荷工況下,電機也能與發動機并聯發力,實現更強的性能。豐田官方稱之為“削峰填谷”,就是削掉發動機過剩的性能用于充電,然后將儲存的電力用于車輛驅動,填補發動機效率不足的部分。

1997年,豐田首款混動車型普銳斯正式上市,2004年推出第二代車型,以不錯的駕駛體驗和出眾的省油效果大獲成功。同一時間,通用推出了多行星齒輪組方案,在性能方面比豐田的THS系統更加出色,而且也非常省油,但因為體積和成本的原因,主要是用于公交車等大型商用車。

這個時候Alex Severinsky的Paice公司就找上門了,它起訴豐田侵犯了它的混合動力技術的專利權,因為它在1992年申請的US5343970專利,就提出了發動機和電機向汽車車輪提供轉矩的方法。豐田也很委屈,表示自己的架構完全是創新的,壓根沒用過Paice公司的專利。雙方扯皮拉鋸了五六年,最終達成和解(豐田賠了一筆錢)。

隨后豐田將這套混動技術越做越好,并且自己搞起了“專利網”。屠龍勇士終成惡龍,可以說極大地阻礙了混動技術的發展。

“電混”崛起,本田實現換道超車

基于行星齒輪組的動力分流技術被豐田設立了大量專利壁壘,讓其他車企苦不堪言。畢竟Paice公司這種,就是訛點錢,它的執行力非常有限。而豐田可不缺錢,它要的就是一家獨大。

其他車企想了很多方法繞過豐田的技術封鎖,但效果都不算好。

圖片來源:比亞迪官網

比較典型的就有比亞迪,它在2008推出了一款量產的插電式混動汽車F3DM,首次用上了串并混聯的結構。多數時候是采用串聯結構,即發動機發電,電機驅動。少部分時候是并聯結構,發動機與電機同步驅動。簡言之就是電驅為主,發動機直驅為輔。

F3DM的技術架構與現在DM-i系統最大的不同,大概是離合器的位置處于發電機之后,高速直驅的時候發電機空轉。當時大家都不知道這條路線能不能走通,控制方面太過復雜,比亞迪用著就問題不斷。再加上比亞迪缺乏開發高效率發動機的技術,每個環節都差幾分功力,最后組合起來的產品就基本沒有競爭力了。

于是比亞迪很快放棄了這條路線,轉而采用德系車普遍用的并聯路線。優點是結構簡單,性能出色,缺點是有電的時候是龍,沒電的時候是蟲。比亞迪著名的“5 4 2”戰略,就是在這個時期提出來的,強調車輛加速可以突破5秒,用的就是并聯混動架構。

在比亞迪轉舵的同時期,本田也很苦惱。作為豐田的老對手,它在上世紀90年代就介入了混動技術的研發,用的也是“削峰填谷”的思路,但一方面要繞開豐田的技術封鎖,一方面又受限于自身的執行力,與豐田越差越遠。豐田混動車型銷量破百萬的時候,本田混動的累計銷量還只有20萬輛左右。

作為技術宅的本田,果斷決定開辟新的技術路線,那就是電混。豐田是通過電機輔助發動機,用少用油的方式實現省油,那本田就用電機驅動為主,發動機直驅為輔解決電機高速效率不足的部分,用多用電的方式實現省油。

圖片來源:本田中國官網

豐田THS系統將駕駛切割成了十多種工況(還有說法是二十多種),每種工況決定油、電“分配”的比例。本田2013年推出的i-MMD系統,則只有三種工況。EV模式不解釋,就是純電驅動,然后是混動模式,發動機發電帶動電機驅動,多余的電量充電,再就是發動機直驅模式。市區基本就是發動機只發電,只在85km/h以上發動機才會介入直驅。

由于弱化了發動機的直驅作用,i-MMD用上了更小排量的發動機,以及更大的電機。以雅閣混動為例,它用的是2.0L自吸的發動機,凱美瑞混動則是2.5L的發動機。它們最后產出的綜合油耗相差無幾,但因為雅閣混動用上了更大的電機,比后者起步更快,更接近純電車型,駕駛感受更加出色。

雖然推出比豐田晚了16年,但本田i-MMD系統的進步非常快,在2019年的時候已經有部分車型銷量正面擊敗豐田的同級車型,還是非常令人吃驚的。

圖片來源:本田中國官網

這時候Paice公司也找到了本田,表示本田侵犯了自己的USP6209672專利,該專利提出了含離合器的雙電機串并聯混動結構。雙方又是幾年的拉鋸,最后達成了和解(本田賠了一筆錢)。

但不管怎么說,“電混”的技術路線確實是被走通了。

到底誰抄誰,本田與比亞迪的恩怨情仇

到了2020年,比亞迪推出了DM-i系統,最初宣傳的是DM4.0。但大家很快發現,這套系統與之前的DM3.0系統幾乎沒有瓜葛,取消了變速箱,用上了更小排量的發動機,而且是一套混聯結構。

圖片來源:比亞迪官網

再往后,大家發現比亞迪DM-i的工作原理,與本田i-MMD幾乎是一樣的,都是中低速以串聯發電機驅動為主,高速以發動機、電機并聯驅動為主,關于雙方的口水仗也被提上了日程。

不少人站本田,覺得i-MMD系統早已如雷貫耳,也有不少人站比亞迪,覺得DM-i繼承的是十多年前F3DM的技術,與本田根本沒有瓜葛,倒是本田i-MMD先抄了比亞迪。

圖片來源:比亞迪官網

在車聚君看來,這樣的論戰是很難有結果的。我們倒不如捋一捋大家對于混動技術發展的貢獻,首先是Paice公司,這家公司其實基本就是負貢獻,它只是憑借一位天才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早早申報了一堆專利,狠狠薅了一波資本主義的羊毛。大家都知道,在工程領域,實現往往比想法更加重要。各大車企每年申報的專利一大堆,其實用上的少之又少。在Paice公司申報專利的年代,其實它壓根不知道它那些專利能否實現。

再就是豐田,它搞了一套只有它能玩得轉的復雜技術,還設立壁壘不讓大家玩,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以它的完成度來說,確實對于混動技術的發展有推動作用,畢竟是從豐田的混動開始,大家覺得混動車能買。一方面是真的極致省油,另一方面確實比普通的燃油車更好開。

圖片來源:東風本田官網

再就是本田了,個人傾向于它是電混技術的開創者。哪怕Paice公司先申報的專利,哪怕比亞迪先做了“雛形”,但本田基本定義了電混應該怎樣玩,怎樣提升駕駛感受,怎樣實現極致節油,以及怎樣賣出車賺到錢,搞定了這套技術最難的部分。至于比亞迪,它的DM-i系統在過去兩年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它將混動的價格大大拉低了,讓很多用戶得到了實惠。

值得一提的是,最早申報專利的Paice公司,它的專利申報日期是1999年,在2019年的時候已經過了20年保護期。再往后,就是大家看到的,國產混動技術迅速崛起,似乎家家都在一夜之間打通了任督二脈。

小結

口水戰歸口水戰,現在的情況是,以豐田為主的“油混”系統,已經基本被市場邊緣化了。哪怕豐田已經放開專利,加工難度高,控制復雜這些天然的壁壘,同樣也阻礙了大家進入。

而以本田和比亞迪為首的“電驅”派,正在逐漸占據市場的主流,并且不斷有新的廠家入局,聲勢正在不斷壯大。當然目前來說本田的技術更加成熟,比亞迪的價格更低并且能插電,還有更多新廠家的進入帶來了新的思路。

以一家之力VS整個混動世界,倒是應了那句老話,世界上只有兩種混動,一種是豐田,一種是其他,只是這次多了一些諷刺意味。

至于如今雨后春筍般出現的電混,它們互相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車聚君下一期來給大家講解。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本田

4.5k
  • 本田中國3月終端汽車銷量55130輛
  • 廣汽本田全新純電P7下線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混動崛起史(上):豐田向左,本田帶著全世界向右?

這兩年到底發生了什么事?以致于國產混動一夜之間打通了任督二脈呢?之前比亞迪與本田的混動技術專利侵權之爭又是怎么樣的呢?

文|車聚網

最近關于比亞迪全面停產燃油車的消息非常火。

作為全球首個正式停產燃油車的傳統車企,比亞迪以后就只專注純電動和插電混動業務了,確實有開創性的意義。不過比亞迪之前的燃油車銷量就已經趨近于清零,做出這樣的決定倒并不令人意外,不過是早晚的問題。

更令車聚君關注的,倒是另外一條信息,那就是廣汽最近頻頻宣傳的新車EMKOO。不僅是傳祺宣傳,連廣汽集團也下場站臺。新車將主打混動版本,但采用的卻不是廣汽之前花大力氣引進的豐田THS系統,而是廣汽自研的混動系統。

圖片來源:廣汽集團官網

在比亞迪DM-i系統上市之后,長城DHT與吉利的雷神混動也先后上市,馬上傳祺和五菱的新混動系統也要出來了。似乎一夜之間,國產混動就實現了千樹萬樹梨花開,而且基本都用的是全新的架構。

這兩年到底發生了什么事?以致于國產混動一夜之間打通了任督二脈呢?之前比亞迪與本田的混動技術專利侵權之爭又是怎么樣的呢?車聚君打算分兩期,給大家掰一掰混動技術的發展史。

天降猛人,自成混動領域一極

1978年,一位叫Alex Severinsky的前蘇聯烏克蘭人移民到了美國。這位老哥本來是無線電博士,與國內早期去美國的技術移民一樣,指望著到燈塔國謀求一份穩定的工作,從此過上幸福和快樂的生活。

但很不巧,他到美國的第二年,因為伊朗和伊拉克的開戰,爆發了第二次石油危機。當時石油的價格從每桶14美元漲到了35美元,產量則銳減到之前的三分之一還不到,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主要工業國都出現了經濟衰退,預計Alex Severinsky也不好過。

據說Alex Severinsky本人對于油價上漲是深惡痛疾的,他受夠了排隊加油的日子,發誓要開發出一種更為省油的技術方案,拯救萬民于水火。于是從80年代開始,他憑借著自己聰明的才智,申請了一大堆關于混合動力技術的專利。

按照以往的邏輯,接下來他應該自己成立汽車公司,與大眾、福特這些車企一較長短,就像特斯拉;或者是將技術授予給這些汽車巨頭,自己變現,順便改變人們的生活,就像大多數工程師一樣。但實際上都不是,他只是成立了Paice公司,申請了一大堆外圍專利,把自己能想到的技術型式都想到了,組成一張錯綜復雜的混動“專利網”,然后等著各大車企“自投羅網”。

圖片來源:豐田中國官網

到了90年代,混合動力的技術路線開始受到各大車企的重視。比較突出的就是豐田和通用,兩家的解決方式差不多,都是采用行星齒輪組作為動力分流結構,決定什么時候用油,什么時候用電,什么時候油電混用。

控制邏輯也基本一致,那就是以發動機驅動為主,電機補足發動機效率不足的部分,比如怠速,或者在市區低速走走停停。除此之外,在高負荷工況下,電機也能與發動機并聯發力,實現更強的性能。豐田官方稱之為“削峰填谷”,就是削掉發動機過剩的性能用于充電,然后將儲存的電力用于車輛驅動,填補發動機效率不足的部分。

1997年,豐田首款混動車型普銳斯正式上市,2004年推出第二代車型,以不錯的駕駛體驗和出眾的省油效果大獲成功。同一時間,通用推出了多行星齒輪組方案,在性能方面比豐田的THS系統更加出色,而且也非常省油,但因為體積和成本的原因,主要是用于公交車等大型商用車。

這個時候Alex Severinsky的Paice公司就找上門了,它起訴豐田侵犯了它的混合動力技術的專利權,因為它在1992年申請的US5343970專利,就提出了發動機和電機向汽車車輪提供轉矩的方法。豐田也很委屈,表示自己的架構完全是創新的,壓根沒用過Paice公司的專利。雙方扯皮拉鋸了五六年,最終達成和解(豐田賠了一筆錢)。

隨后豐田將這套混動技術越做越好,并且自己搞起了“專利網”。屠龍勇士終成惡龍,可以說極大地阻礙了混動技術的發展。

“電混”崛起,本田實現換道超車

基于行星齒輪組的動力分流技術被豐田設立了大量專利壁壘,讓其他車企苦不堪言。畢竟Paice公司這種,就是訛點錢,它的執行力非常有限。而豐田可不缺錢,它要的就是一家獨大。

其他車企想了很多方法繞過豐田的技術封鎖,但效果都不算好。

圖片來源:比亞迪官網

比較典型的就有比亞迪,它在2008推出了一款量產的插電式混動汽車F3DM,首次用上了串并混聯的結構。多數時候是采用串聯結構,即發動機發電,電機驅動。少部分時候是并聯結構,發動機與電機同步驅動。簡言之就是電驅為主,發動機直驅為輔。

F3DM的技術架構與現在DM-i系統最大的不同,大概是離合器的位置處于發電機之后,高速直驅的時候發電機空轉。當時大家都不知道這條路線能不能走通,控制方面太過復雜,比亞迪用著就問題不斷。再加上比亞迪缺乏開發高效率發動機的技術,每個環節都差幾分功力,最后組合起來的產品就基本沒有競爭力了。

于是比亞迪很快放棄了這條路線,轉而采用德系車普遍用的并聯路線。優點是結構簡單,性能出色,缺點是有電的時候是龍,沒電的時候是蟲。比亞迪著名的“5 4 2”戰略,就是在這個時期提出來的,強調車輛加速可以突破5秒,用的就是并聯混動架構。

在比亞迪轉舵的同時期,本田也很苦惱。作為豐田的老對手,它在上世紀90年代就介入了混動技術的研發,用的也是“削峰填谷”的思路,但一方面要繞開豐田的技術封鎖,一方面又受限于自身的執行力,與豐田越差越遠。豐田混動車型銷量破百萬的時候,本田混動的累計銷量還只有20萬輛左右。

作為技術宅的本田,果斷決定開辟新的技術路線,那就是電混。豐田是通過電機輔助發動機,用少用油的方式實現省油,那本田就用電機驅動為主,發動機直驅為輔解決電機高速效率不足的部分,用多用電的方式實現省油。

圖片來源:本田中國官網

豐田THS系統將駕駛切割成了十多種工況(還有說法是二十多種),每種工況決定油、電“分配”的比例。本田2013年推出的i-MMD系統,則只有三種工況。EV模式不解釋,就是純電驅動,然后是混動模式,發動機發電帶動電機驅動,多余的電量充電,再就是發動機直驅模式。市區基本就是發動機只發電,只在85km/h以上發動機才會介入直驅。

由于弱化了發動機的直驅作用,i-MMD用上了更小排量的發動機,以及更大的電機。以雅閣混動為例,它用的是2.0L自吸的發動機,凱美瑞混動則是2.5L的發動機。它們最后產出的綜合油耗相差無幾,但因為雅閣混動用上了更大的電機,比后者起步更快,更接近純電車型,駕駛感受更加出色。

雖然推出比豐田晚了16年,但本田i-MMD系統的進步非常快,在2019年的時候已經有部分車型銷量正面擊敗豐田的同級車型,還是非常令人吃驚的。

圖片來源:本田中國官網

這時候Paice公司也找到了本田,表示本田侵犯了自己的USP6209672專利,該專利提出了含離合器的雙電機串并聯混動結構。雙方又是幾年的拉鋸,最后達成了和解(本田賠了一筆錢)。

但不管怎么說,“電混”的技術路線確實是被走通了。

到底誰抄誰,本田與比亞迪的恩怨情仇

到了2020年,比亞迪推出了DM-i系統,最初宣傳的是DM4.0。但大家很快發現,這套系統與之前的DM3.0系統幾乎沒有瓜葛,取消了變速箱,用上了更小排量的發動機,而且是一套混聯結構。

圖片來源:比亞迪官網

再往后,大家發現比亞迪DM-i的工作原理,與本田i-MMD幾乎是一樣的,都是中低速以串聯發電機驅動為主,高速以發動機、電機并聯驅動為主,關于雙方的口水仗也被提上了日程。

不少人站本田,覺得i-MMD系統早已如雷貫耳,也有不少人站比亞迪,覺得DM-i繼承的是十多年前F3DM的技術,與本田根本沒有瓜葛,倒是本田i-MMD先抄了比亞迪。

圖片來源:比亞迪官網

在車聚君看來,這樣的論戰是很難有結果的。我們倒不如捋一捋大家對于混動技術發展的貢獻,首先是Paice公司,這家公司其實基本就是負貢獻,它只是憑借一位天才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早早申報了一堆專利,狠狠薅了一波資本主義的羊毛。大家都知道,在工程領域,實現往往比想法更加重要。各大車企每年申報的專利一大堆,其實用上的少之又少。在Paice公司申報專利的年代,其實它壓根不知道它那些專利能否實現。

再就是豐田,它搞了一套只有它能玩得轉的復雜技術,還設立壁壘不讓大家玩,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以它的完成度來說,確實對于混動技術的發展有推動作用,畢竟是從豐田的混動開始,大家覺得混動車能買。一方面是真的極致省油,另一方面確實比普通的燃油車更好開。

圖片來源:東風本田官網

再就是本田了,個人傾向于它是電混技術的開創者。哪怕Paice公司先申報的專利,哪怕比亞迪先做了“雛形”,但本田基本定義了電混應該怎樣玩,怎樣提升駕駛感受,怎樣實現極致節油,以及怎樣賣出車賺到錢,搞定了這套技術最難的部分。至于比亞迪,它的DM-i系統在過去兩年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它將混動的價格大大拉低了,讓很多用戶得到了實惠。

值得一提的是,最早申報專利的Paice公司,它的專利申報日期是1999年,在2019年的時候已經過了20年保護期。再往后,就是大家看到的,國產混動技術迅速崛起,似乎家家都在一夜之間打通了任督二脈。

小結

口水戰歸口水戰,現在的情況是,以豐田為主的“油混”系統,已經基本被市場邊緣化了。哪怕豐田已經放開專利,加工難度高,控制復雜這些天然的壁壘,同樣也阻礙了大家進入。

而以本田和比亞迪為首的“電驅”派,正在逐漸占據市場的主流,并且不斷有新的廠家入局,聲勢正在不斷壯大。當然目前來說本田的技術更加成熟,比亞迪的價格更低并且能插電,還有更多新廠家的進入帶來了新的思路。

以一家之力VS整個混動世界,倒是應了那句老話,世界上只有兩種混動,一種是豐田,一種是其他,只是這次多了一些諷刺意味。

至于如今雨后春筍般出現的電混,它們互相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車聚君下一期來給大家講解。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乃县| 玉门市| 黑水县| 沧州市| 池州市| 沾化县| 基隆市| 平定县| 南靖县| 建阳市| 西城区| 呼图壁县| 澎湖县| 阿瓦提县| 镇坪县| 大兴区| 兰州市| 金乡县| 方城县| 含山县| 宝山区| 大兴区| 永新县| 环江| 阿瓦提县| 秦安县| 买车| 高尔夫| 珠海市| 贵溪市| 深州市| 琼结县| 衡东县| 晋江市| 特克斯县| 南京市| 钦州市| 南开区| 潮州市| 海城市| 剑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