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達財經 李亦輝
編輯|深海
運營6年后,企鵝電競迎來了謝幕時刻。
4月7日,企鵝電競在官網發布《退市公告》,稱因業務發展策略變更,將于6月7日23時59分終止運營。
雷達財經注意到,此前在3月初,陸續有知名企鵝電競主播在社交網絡平臺發布消息,宣告將離開企鵝電競。也有業內人士透露,企鵝電競正在陸續跟主播解約。不過當時企鵝電競方面回應稱,在正常運營。
時間撥回2020年10月,騰訊撮合國內兩大游戲直播平臺斗魚和虎牙合并,虎牙將斗魚私有化,同時騰訊將企鵝電競作價5億美元轉讓給斗魚,并將在此基礎上加強企鵝電競與虎牙、斗魚合并后公司的聯動。
這一方案最終被監管叫停。在互聯網產業分析師張書樂看來,在合并叫停之后,企鵝電競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是否可以通過自行停運來變相達成一種“合并”,去減少左右互搏,成為了一種可選擇的方向。
而企鵝電競經過多年發展,在流量、主播等方面始終遠不及競爭對手,又難以通過騰訊扶持進行流量轉化,最終淪為減輕內耗的犧牲品。
實際上,在快手、抖音、B站等發力游戲直播的今天,游戲直播行業僅存的虎牙、斗魚以及網易CC等平臺生存艱難。最新財報顯示,虎牙2021年盈利減少、增速放緩,斗魚錄得虧損。
運營6年終成“棄子”
從官方公布的計劃來看,企鵝電競的退市分為四步走。
2022年4月7日13時30分,停止新用戶注冊、新主播及新公會入駐,關閉充值。
2022年6月7日23時59分,企鵝電競相關產品的所有功能停止(專屬客服除外),企鵝電競相關產品于各應用商店下架,企鵝電競相關產品服務器關閉,正式停止運營,屆時用戶將無法登錄企鵝電競相關產品。
2022年6月7日23時59分,主播的開播功能停止;2022年12月30日23時59分,企鵝電競相關產品的專屬客服關閉。
企鵝電競同時宣布了對用戶的補償方案,用戶賬號內未消耗完的鉆石和禮物將可以限時兌換成Q幣或者《英雄聯盟》游戲點券。
雷達財經發現,目前在蘋果的App Store以及華為的應用商店均無法下載企鵝電競的客戶端。
而熟悉游戲直播的用戶,對企鵝電競停運并不意外。
3月初,社交平臺上不少企鵝電競主播發表離別感言。擁有百萬粉絲的主播韓跑跑發文稱,“5年4個月22天1972個日夜,人生雖有離別日,山水應有相逢時。江湖再見,最好的企鵝電競。”
3月9日,在企鵝電競擁有371萬粉絲數、連續數年拿下最佳主播的一線吃雞主播“沫子”,官宣加入虎牙,并在3月11日完成首秀。
在沫子之前,企鵝電競的大主播陣容就已經紛紛跑路,若風等去了斗魚,德云色入駐b站,小智等停播,還有很多主播去了抖音和快手。
彼時,有業內人士預測,從這些大主播們的動向就可以看到,企鵝電競的業務或許已步入尾聲階段。
有自媒體稱,目前從企鵝電競離開的游戲主播,大多選擇去B站發展,因為相較于成熟的虎牙、斗魚競爭激烈,B站業務處于上升期,資源支持會更好一些。
公開資料顯示,企鵝電競成立于2016年7月,業務包含手游賽事、直播、視頻內容等,涵蓋QGC、KPL、CF手游超級聯賽、LPL等手游、端游電競職業賽事。
企鵝電競的三位創始人,分別是騰訊OMG事業群(已分拆并入其他BU)的馬立、IEG市場部副總經理侯淼以及SNG增值產品部總經理劉憲凱,三方分別代表網絡媒體、互動娛樂和社交網絡對企鵝電競的支持。
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企鵝電競,擁有《王者榮耀》、《和平精英》、《英雄聯盟》等騰訊系游戲的直播版權,同時又有騰訊幾大社交產品為其引流。
然而,消耗大量資源的企鵝電競,并沒有跑到行業最前面。據速途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游戲直播行業研究報告》數據,當年企鵝電競在國內游戲直播平臺下載量為5949萬,排行第六,當時的虎牙和斗魚的下載量分別為4億、3.6億。
但作為手游領域的巨頭,游戲直播是騰訊無法割舍的業務。于是,2018年3月8日,騰訊分別向斗魚和虎牙投資了6.3億和4.6億美金。企鵝電競的這兩個主要對手身上,都打上了騰訊的標簽。
與此同時,企鵝電競在騰訊的內部調整中也失去了靠山。2018年9月,騰訊內部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原有七個事業群重組整合為新的六個事業群。
曾經的OMG、SNG兩大事業群在這次調整中消失,馬立在年底的中層裁員中離職,劉憲凱調去騰訊音樂,侯淼升任騰訊電競總經理。
隨著一系列人事變動和失去靠山,企鵝電競的“棄子”地位越來越明顯。
5億美金賣身斗魚失敗
成為虎牙和斗魚的金主,將企鵝電競和兩者合并,整合騰訊在游戲直播領域的資源,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易觀分析游戲分析師廖旭華表示,按照之前整個互聯網行業發展的態勢來看,三家合并的可能性非常高,這已是業內的共識。
通過合并結束燒錢內卷,這樣的案例在互聯網行業有多起,包括美團和大眾點評、滴滴和優步的合并。
實際上,騰訊對游戲直播行業的整合意愿,在投資虎牙時就有了端倪。據悉,2018年投資時,騰訊給虎牙提出條件,未來第二年、第三年時可以以市場競爭價獲得虎牙控制權。
2020年4月3日,騰訊以2.63億美元的代價,購買了1652.38萬股虎牙B類普通股。交易完成后,騰訊成為虎牙最大股東,投票權提高到50.1%。
2020年10月12日,虎牙與斗魚聯合宣布,雙方已簽訂“合并協議與計劃”,預計于2021年上半年完成合并。根據合并協議,虎牙將通過“以股換股”的方式合并收購斗魚所有已發行股份,斗魚將成為虎牙全資子公司,并從納斯達克退市。
同時,騰訊將以總價5億美元將企鵝電競游戲直播業務轉讓給斗魚,斗魚整合企鵝電競后,再與虎牙合并。而合并后,騰訊將擁有新公司67.5%的投票權,成為公司控股股東。
但這份公告發出一個月之后,《關于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就出爐。隨后騰訊按照意見稿的要求,向市場監管總局提交了合并案的經營者反壟斷集中申報。
2021年7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審查公告。公告稱,審查表明,騰訊在上游網絡游戲運營服務市場份額超過40%,排名第一;虎牙和斗魚在下游游戲直播市場份額分別超過40%和30%,排名第一、第二,合計超過70%。
如果虎牙與斗魚合并,騰訊將進一步強化在游戲直播市場的支配地位,不利于市場公平競爭、可能減損消費者利益。因此,決定依法禁止此項經營者集中。
虎牙與斗魚合并失敗后,騰訊互娛宣布了一系列部門和人員調整,在去年8月中旬成立了企鵝電競產品中心。
該中心將全面負責企鵝電競的產品研發和運營推廣工作,企鵝電競的游戲直播業務部被撤銷,相關組織及團隊平移至企鵝電競產品中心、T產品中心、IEG戰略管理中心。
就在外界以為企鵝電競要在調整后重新出發時,騰訊互娛方面卻表示,企鵝電競一直處于穩定運營中,并非新成立的團隊。
而這次調整的效果,也并不明顯。百度指數顯示,去年下半年至今,企鵝電競一直與頭部的斗魚、虎牙在指數熱度上存在較大差距。
如今企鵝電競主動停運,被認為是騰訊調整游戲直播業務方案的一部分。
張書樂認為,在純粹的游戲直播賽道上,無須三個同質化、同背景的玩家左右互搏,本身此前虎牙、斗魚與企鵝電競的合并就帶有這種目標。
他指出,斗魚、虎牙各有側重的發展方向,合并不成的情況下,原本“親兒子”企鵝電競占據著騰訊的各種資源不妨大方拿出來,特別是一些賽事授權,這樣也有助于虎牙斗魚的后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當然,也有觀點指出,作為一款月活數百萬的“雞肋”應用,在騰訊的產品矩陣中已沒有了企鵝電競的位置,退出市場成了其唯一的出路。
虎牙、斗魚營收增長放緩
即將謝幕的企鵝電競,不是第一家關閉的直播平臺。
資料顯示,虎牙誕生于2012年,斗魚和王思聰的熊貓直播分別在2014年和2015年成立。也就是從2015年開始,“千播大戰”拉開了序幕,國內出現了多款泛娛樂直播APP,大眾熟知的映客直播、花椒直播和全民直播也在此時紛紛入局。
上千款APP相互競爭,但風口來的快去的也快。2016年進入盛世,再到2017年,短短一年間就進入了第一次“寒冬”。據悉,2017年時,加入戰局的直播應用已經有一半都無法使用。
如今再回顧那場“千播大戰”,不少熟悉的身影都已經消失。王思聰旗下的熊貓互娛,由于其創始人的高關注度,熊貓直播一度排到行業前三。
2016年下半年熊貓直播分別完成了兩筆融資,2017年5月又完成一筆A+輪融資和一筆B輪融資,據稱B輪融資之后的估值達到了50億。
但主播天價薪資、重金挖人,以及后續的融資中斷,使得熊貓直播早早出局。
在宣布結束運營的內部信中,熊貓直播方面稱,從2017年5月最后的融資之后,在長達22個月的時間里沒有任何外部的資金注入,管理層極盡努力尋找了至少5個潛在的投資方和多種方案,遺憾的是最終沒有解決掉資金的缺口。
而活下來的斗魚、虎牙也不好受,短視頻的興起再加上監管政策的收緊,給以直播收入為主的該類平臺帶來了持續沖擊。
財報顯示,虎牙2021全年營收113.51億元,2020年同期為109.14億元;歸屬于公司的凈利潤為5.84億元,而2020年同期凈利潤為8.84億元,同比下滑33.9%。
斗魚方面,2021全年該公司實現營收91.65億元,2020年同期為96.02億元,同比下降4.55%;凈虧損為6.20億元,2020年同期凈利潤為4.05億元。
直播業務占據虎牙、斗魚營收的90%左右,但隨著各自的付費用戶減少,過去一年直播營收都出現了下滑。目前斗魚已經減少了賽事版權的購買,這或將進一步影響用戶的付費意愿。
此前,國家網信辦公布2022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計劃,游戲業和直播業均被列入此項計劃中。
有分析師認為,打賞上限及打賞冷靜期等新措施,以及防沉迷新規下游戲用戶的減少,都會導致游戲直播行業的增長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