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極新
近日,IBM推出一份最新研究,其號稱單一云(即公有云或私有云)在未來的發展中將遇到相當大的風險,而混合云架構將逐漸取得主導地位。
這項研究涉及28個行業和47個國家的7200名高管,結果發現2021年只有3%的決策者使用單一私有或公共云,而這個數字在2019年還為29%。而在電子、制造或電信等特定行業,這一數字甚至下降到1%。
實際上,在數字化進程中,寫代碼的工程師們已經不勝其擾。在一些公司中,技術工人警告說他們要辭職。而另一方面,開發商對于需求的不斷提出,也徹底改變了云計算行業。
以往,公有云市場不外乎被幾大大型科技公司占領,其中前五大供應商占80%的份額。例如,亞馬遜的AWS擁有41%的市場份額,而微軟Azure則占據了近20%的市場份額。
現在,聲稱混合使用多種私有云和公共云的受訪者比例從44%上升到59%。IBM表示,未來,這一趨勢有助于將混合云和多云建立為云服務交付最流行的IT架構,而單一供應商的云計算方法正在慢慢消失。
01、混合云的前途
IBM的調查發現,近69%的受訪者表示,公有云供應商的過分集中是云計算在未來能夠長期發展的一個重大障礙。
而底層企業中的事實也印證了這一點,那就是隨著甲方企業們開始將關鍵流程外包給云,云廠商頭部過于集中的缺陷也暴露了出來。
對于銀行行業來說,市場的集中性意味著,云計算提供商可能會以犧牲金融體系的穩定性為代價,來制定自己的條款。例如,他們可能會拒絕透明化,因為他們無法將技術開放給第三方審查,這意味著,用戶可能不可能知道提供商是否具備足夠的彈性來開展銀行業務。
另外一點,這些年,網絡安全行業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安全攻擊正在變得越來越復雜,而被攻擊的一方很難用標準化的方式來處理這樣的攻擊。
所以,對于執行特別敏感操作的組織來說,將流程外包給少數外部公司的危險更為嚴重。
其實公有云自誕生起,它也并不是為了追求定制化而設立的,定制空間非常小。與其說,公有云是一種技術突破,不如說,公有云講求的是最廣大用戶需求的最大公約數。
所以,沒有法律義務保護用戶數據的機構和組織更適合公有云。另一方面,公有云最大優勢在于成本,只需要云服務的費用,云廠商提供軟件硬件支持,那么就可以應用了。只是,公有云在運行過程中有一定的優勢,比如,很少發生服務器停機。
從成本上來說,對很多企業而言,放棄(或者部分放棄)公有云也是劃算的。比如國外巨頭Dropbox放棄AWS并建立自己的數據中心后,在短短兩年內為公司節省了7500萬美元,這一決定引起了一定的示范效果。
隨著全球公司開始優先考慮降低基礎設施成本,許多公司開始考慮混合模式的優勢。這種方法依賴于prem基礎設施,并使用云來擴展峰值流量,有望達到完美的平衡。
所以這就存在一個市場空白。
02、混合云的巨頭們
基于以上原因,在市場層面,越來越多的關于混合云的需求爆發出來。不過,首先進軍混合云的還是科技巨頭。
Microsoft Azure近年來就推出了許多工具,允許企業使用單一平臺跨云和在自己的數據中心管理虛擬機和容器。對于Microsoft來說,而管理這些功能的主要工具是Azure Arc。
IBM推出了分布式云版本IBM Cloud Satellite,這個產品有其自身的特點,比如不會被某個具體的供應商鎖定,并且在這個產品上搭載了諸多云服務如托管紅帽OpenShift、IBM云數據庫、IBM Watson Studio和IBM Watson機器學習等。
IBM的特色是,其PaaS服務幾乎完全基于開源項目,所有服務都是容器化的,某些其客戶能夠在混合云環境中運行工作負載,同時將其數據保留在企業所在國——這是金融服務、電信和醫療保健等高度監管行業客戶的優先事項。
在混合云的大趨勢下,企業所需要的具體功能被拆解。即一部分縮短加載時長、防丟失的功能被安排至IDC,而為了保證訪問可用的需求用戶就會在AWS和GCP購買AI、ML和特定于云的服務。
在被拆解后,再用一個中心化產品來統一。比如,Cisco才推出了Nexus儀表板產品,想的是,通過提供在整個網絡中提供360°可視性,集中化的展示來管理大規模網絡工作流、服務和應用程序的自動化和協調。
在這款名為Cisco Nexus Dashboard的產品中,還包含了CloudOps、NetOps、SecOps或DevOps等諸多功能,在Nexus Dashboard管理控制臺中,用戶可以深入了解集成到儀表板中的站點、服務、資源、操作和基礎架構端點。
當然了,這些在HPE這樣的公司中也有產品部署。
03、混合云的模式特點
針對目前市面上四種云模型而言(即私有云、公共云、混合云和多云),混合云創建了一個單一的環境,可以在其中運行本地、私有資源和公共云資源,如AWS、Microsoft和Google提供的資源。而多云環境由兩個或多個公共云提供商組成,但不需要私有或本地組件。
值得注意的是,混合云模型和多云模型之間存在著關鍵區別?;旌显苿摻艘粋€單一的環境,可以在其中運行本地、私有資源和公共云資源,如AWS、Microsoft和Google提供的資源。而多云環境由兩個或多個公共云提供商組成,但不需要私有或本地組件。
正如上文所述,混合云需要一個簡單易用的集中式云網絡平臺,該平臺可支持多個運營商角色NetOps、DevOps和CloudOps,以管理不斷變化的服務、數據源和連接群。歷史上,配置新應用程序需要DevOps和NetOps之間進行,NetOps在DevOps部署應用程序之前配置網絡。
DevOps團隊可以在邊緣、異地、數據中心和公共云的基礎設施和工作負載方面依賴一致的自動化模型。混合云計算使企業能夠在本地云中部署其最敏感的工作負載,并在第三方公共云提供商上托管不太關鍵的資源。而且,這種方法允許組織充分利用私有云和公共云模型。
混合云的好處還包括,它有很強大的靈活性,即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處理各種類型的數據,并調整其基礎架構。混合云支持設置使用傳統系統和最新的云技術,而沒有向供應商作出全面的承諾。企業可以在必要時將工作負載遷移到其傳統基礎架構和供應商的公共云。
在成本管理上,使用私有云的話,意味著企業擁有并運營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這需要大量的資本支出和固定成本。但混合云用戶可以選擇在更經濟高效的環境中運行工作負載。
04、混合云的前景
在一些技術行業從業者那里獲知,一般,企業用戶在部署混合云之前,往往會做一番項目評估。這些評估要面臨多方面的問題:
比如:搭建混合液的集成需求是什么?哪些技術組合可以滿足我的集成需求?最適合我的集成樣式或模式是什么?在哪里部署我的集成平臺有意義?
等等。
不得不說,混合云實際上是企業在公有云和私有云發展過后的一個時代產物。雖然混合云有一定的進步,但這并不意味著,駕馭混合云也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首先,在企業公有云上,至少在國外的公司,需要有Amazon Web Services、Microsoft Azure或Google云平臺的支持;而在私有云上,又要有內部IDC。
搭建混合云后,還要保證公有云和私有云有充分的網絡連接,結合廣域網或專用網絡服務,要同時保證二者的安全性。如果考慮到連接到企業數據中心和VPN之外的云資源,那么其架構就更加復雜。
由于公有云架構并不是企業方所確定的,所以還要保證混合云要與公有云資源、服務和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兼容。為了實現有效的混合安排,這些本地資源和環境必須能夠與公共云服務和API集成并互操作。
所以目前,混合云集成主要有兩種方法:即使用云作為前端應用程序托管點,或者創建數據中心和云功能的統一彈性資源池。
一般意義上的混合云架構是在本地資源之上構建虛擬化層或虛擬機監控程序,以創建和支持虛擬機以及越來越多的基于容器的工作負載。
這樣一來,IT團隊要安裝一個私有云軟件層,如VMware或OpenStack,它提供各種云功能:對計算或數據庫實例等服務的自助訪問、自動化和協調、恢復能力和計費,并將該層集成到公共云提供商提供的服務和API中。
目前,市面上出現的一種較新的混合云的架構方法,這些方法源自一些公有云廠商。
混合云雖然難,但或許正是未來云計算行業的發展方向。至少它為用戶提供了多種方便:
災難恢復——混合云幫助企業復制本地工作負載并在云中備份數據。如果數據中心出現中斷,工作負載將故障轉移到云環境,并通過云資源正常運行。有效的實施是避免混合云備份出現問題(如帶寬消耗和管理復雜性)所必需的。
開發和測試。把開發測試需求安排在公共云中,可以讓應用程序更便宜、更快,因為不需要購買和設置本地物理硬件。
數據處理?;旌显谱尮臼褂脧姶蟮墓苍品眨詫Ρ镜卮鎯Φ臄祿\行進行定期分析查詢。
高度可變的工作負載?;旌显茖τ趧討B或高度可變的工作負載特別有價值。例如,雙十一這種有著顯著季節性需求高峰的使用場景,它對一家企業的交易訂單輸入系統是一個巨大挑戰。
05、混合云的挑戰
盡管有這些好處,混合云也有缺陷。
首先是兼容性。由于采用了混合云,導致企業內部部署的資源和公有云資源往往出現不兼容或是不同步的情況。例如,混合云應用程序的后端數據中心組件無法像前端公共云組件那樣快速響應。在用戶側,就會感覺非常卡頓和延遲。
第二是數據處理問題。在混合云中不當的數據放置和移動會帶來安全和成本方面的挑戰。要保護傳輸中的數據,就要加密所有通信。這對于企業中的數據工程師來說,要時刻保證能在正確的環境中填充數據,以避免跨云環境移動數據并觸發云網絡和出口費用。
訪問管理更加復雜。身份驗證和授權是最大的混合云安全最大的挑戰之一。這要求企業必須采用集中式協議來訪問私有和公共云環境中的數據。
技能差距。采用混合云需要用戶和IT員工具備一套特定的技術技能。公共云基礎設施和服務所涉及的專業知識不同于私有數據中心的專業知識,彌補這一技能差距的學習曲線可能會導致人為錯誤。
私有云維護。混合云的內部部署或私有云組件需要大量投資、維護和專業知識。如果要實施額外的軟件,如數據庫、幫助臺系統和其他工具,可能會使私有云更加復雜。
所以,從根本上來說,混合云所提供的云服務實際上是企業中效率和成本之間的再平衡。
不過,很顯然,這種平衡已經得到了市場認可。
實際上,就市場規模而言,混合云正在承擔起云計算未來市場增量部分的重擔。有數據表明,2020年,整體市場的云計算收入達到2190億美元,而分析師預計到2028年,該行業將進一步增長至7910億美元。
就具體行業而言,目前,只有大約25%的工作負載在云中,而一些行業,如金融業,只將更少的工作負載——大約15%的工作負載在云中。而隨著混合云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想必,這些需求和市場空間將被進一步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