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安晶
本周,五年總統任期即將結束的法國總統馬克龍迎來關鍵一戰。
當地時間4月10日,法國將進行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
如果沒有候選人在第一輪中拿下超過半數投票,則得票前兩名的候選人將于4月24日參加第二輪投票。在第二輪投票中獲得50%以上選票的候選人當選法國新總統。
此次大選共有12名候選人參加,分別來自極右翼、極左翼、右翼、中左翼等各政治派別。
截至目前,馬克龍、第三次參加總統大選的極右翼國民聯盟領導人瑪麗娜·勒龐和極左翼候選人梅朗雄在民調中排名前三。
雖然馬克龍在民調中排名第一,但他與勒龐的差距正在縮小。有民調顯示,兩人的差距僅為兩個百分點。
反歐盟、反移民、退出歐元區曾經是勒龐的標志性主張。但在俄烏戰爭刺激下,各國開始主動要求歐盟團結。勒龐也隨之淡化了反歐盟的訴求,轉而主打經濟牌,把重點放在了控制能源價格上。
相比俄烏戰爭,經濟才是法國選民最關心的問題。
微弱領先優勢
法國《世界報》6日公布的民調顯示,在10日的第一輪投票中,馬克龍將以26.5%的支持率領先,勒龐以21.5%排名第二。
而該報3月底的民調中,馬克龍在第一輪投票的支持率為28%,勒龐為17.5%。新公布的民調說明兩人的差距正在縮小。
最新民調還顯示,在24日的第二輪投票中,馬克龍可能以54%的支持率戰勝勒龐的46%。
法國IFOP民調機構公布的統計顯示,馬克龍在第一輪投票中支持率為27%,比此前下降0.5%;勒龐的支持率上升一個百分點,至23%。極左翼候選人梅朗雄則以16.5%的支持率排名第三。
另一家民調機構Kantar-Epoka的調查顯示,勒龐與馬克龍在第一輪投票中的差距只有兩個百分點。馬克龍的支持率為25%,比上一次調查下降四個百分點;勒龐為23%。
在2017年的大選中,也是馬克龍與勒龐進入最后對決。當年,馬克龍在第一輪投票中拿下23.9%的選票,勒龐為21.7%;第二輪投票中,馬克龍以近66%的得票率遠超勒龐的34%。
當時的馬克龍是以跨越左右之分、非建制派局外人的身份參加大選。在第二輪投票中,左翼選民也站到了馬克龍一邊,以共同對抗極右翼代表勒龐。
但這一次,已經成為建制派一員的馬克龍或無法再獲得左翼選民的支持,左翼選民一直指責馬克龍上臺后走右翼路線。2018年,馬克龍廢除富人稅,被左翼人士稱為“有錢人的總統”。
讓投票結果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大的是,今年法國選民的棄投率可能達到歷史新高。有民調顯示本次大選的棄投率可能為28%到30%。
民調機構BVA的統計指出,在準備放棄投票的選民中有40%認為結局已定、投不投票沒有關系。還有41%的棄投選民認為選舉無法改變自己的實際生活狀況。
在上周日的選舉活動中,馬克龍已經動員支持者參加投票,呼吁大家不要相信評論員和民調所說的勒龐不可能當選、大選結果已定。
他警告,英國脫歐也曾被認為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但最終還是發生了”。
馬克龍的經濟答卷
法國的經濟表現是馬克龍最大的競選籌碼。
自2017年上臺以來,馬克龍推出了一系列經濟改革,減輕對投資者和家庭的征稅、放松企業雇用解聘員工的限制,以增強法國經濟活力。
他還試圖改革法國復雜的養老金制度、延長退休年齡以減輕政府負擔,但改革在多輪大規模抗議中暫停。
新冠疫情后,法國政府先后宣布了數千億歐元的扶持方案,幫助企業和勞動者抗擊疫情沖擊。去年,馬克龍公布了價值300億歐元的法國“再工業化”計劃,推廣綠色氫、核能等綠色能源,通過綠色能源發展創造新就業崗位。
到去年秋天,法國的GDP已經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為歐盟中經濟恢復最快的國家。到2021年底,法國的失業率下降到7.4%,甚至低于新冠疫情前水平,為2008年以來最低。
從馬克龍上臺到疫情前,法國家庭的購買力持續上漲。2020年經歷下跌后,去年,法國家庭購買力上漲2.3%。
但隨著物價上漲、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價格飆升,法國目前正處于歷史性通脹高峰。法國官方本月初公布的統計顯示,該國3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增長4.5%,創下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新高。
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歐元區通脹率按年率計算達7.5%,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法國通脹率達到5.1%。

面對高通脹,生活水平成為了法國選民最關心的問題。
民調機構Opinion Way的統計顯示,本次大選中,法國選民最關心的是購買力。其次為社會保障、安全、移民、就業、環境。烏克蘭戰爭僅排名第八位。
市場研究機構Ipsos公布的民調也顯示,58%的法國受訪者認為購買力是最重要的問題,27%認為醫療系統最重要,25%認為最重要的問題是環境,還有24%認為是移民問題。
勒龐的轉變
2017年法國大選時,正是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之后。當時反建制派、民粹主義、極右翼勢力在歐洲崛起。
勒龐也繼承了其父、極右黨派國民陣線領導人讓-瑪麗·勒龐的部分主張,打出反移民、反歐盟、退出歐元區、退出北約、拒絕國際貿易協定的旗幟。
但在這次大選中,勒龐抓住國內外風向的變化調整了策略。俄烏戰爭后,勒龐淡化了反歐盟的訴求,不再把重點放在反移民上,而是承諾進行經濟改革以控制不斷飆升的物價。
勒龐承諾將對燃油、天然氣和供電的增值稅從目前的20%下調到5.5%;免除30歲以下勞動者的個人所得稅;如果企業將員工最低工資提高10%,則可享受稅款減免。
無論這些承諾到底能否兌現,勒龐在本次大選中的策略轉變正好切中了選民最關心的購買力問題。
歐洲政治新聞網還指出,勒龐前往法國各地城鎮和村莊舉行拉票活動,拉近與選民的距離。而忙于處理俄烏戰爭的馬克龍則很少舉行拉票活動,也鮮少參加電視辯論。上周日的演講是他的首個大型拉票活動。
與試圖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斡旋的馬克龍相比,勒龐可能引發選民不滿的是她與俄羅斯和俄總統普京的密切聯系。
勒龐所在的國民聯盟得到了來自俄羅斯的資助,勒龐本人曾在2017年訪問莫斯科并與普京會面。
她支持克里米亞并入俄羅斯,俄烏戰爭前,她也譴責西方各國誤解俄羅斯。俄烏戰爭后,勒龐改變了說法,但依然對歐盟制裁俄羅斯表示了不認可。
對于自己的不認可,勒龐解釋稱自己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法國人”,不愿看到法國人無天然氣可用、能源支出飆升。
目前來看,勒龐對俄羅斯的態度并沒有沖擊其支持率。IFOP民調本周一的調查顯示,88%法國選民對烏克蘭局勢表示擔憂,但只有40%受訪者稱俄烏戰爭將影響自己在大選中的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