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聲Pro 趙銘
2018年4月26日,一個以《我險些成為金三角的一部分》開篇的系列故事在微信成為爆款,危險、殘酷、失控,親歷者沈星星口中的金三角地帶讓讀者在評論區直呼「帶勁」。
連續更新四晚,上線一周漲粉十萬,金三角系列讓當時冷啟動的新公眾號「天才捕手計劃」一鳴驚人。
天才捕手計劃,內容機構魔宙于2017年開始籌備的非虛構內容平臺。這一年10月,集結了當時中國最頂尖的非虛構作者,存續了僅僅半年的ONE實驗室團隊宣布解散。但市場對非虛構內容的熱情不減,在影視等后端行業對現實題材和犯罪等垂直類型展現出強烈渴求的情況下,非虛構被視為未來IP的重要源頭之一。
如果我們將IP作為非虛構最終的價值定位和商業轉化形式,它原來的問題也顯而易見。首先,故事大多來源社會事件,操作上接近新聞報道使得非虛構在版權上很多時候是模糊的;其次,依靠影視項目的IP轉化鏈路過長,也很容易受到后端政策的影響;同時,過于依賴頭部作者,且多為單點故事,幾乎所有非虛構機構都會面臨內容擴展和持續生產的問題。
近四年時間里,天才捕手計劃團隊一直專注于解決兩件事,一是如何幫助更多人更穩定地創作更多故事,二是怎樣為非虛構IP找到更多的轉化路徑。
稀缺選題和優質產能的規模化被主理人火柴視為天才捕手計劃的核心壁壘。通過培養獨家簽約作者、孵化編輯人才并沉淀寫作方法論,在保持對真實性、真實感和故事性的追求之上,天才捕手計劃不斷拓展自己的產品線并將其相互打通,已經拓展了影視改編、圖書出版、有聲產品、付費收聽、付費閱讀長故事等多種開發模式。
魔宙主筆徐浪曾經在知乎上分享過自己進行「都市傳說」虛構故事創作的原因,他認為「用故事傳達經驗和交流想法,是拓寬人生體驗和理解人性的一種方法。」
在這層意義上,在團隊組成、工作方法甚至是物理意義上都有意與魔宙切割,追求獨立運轉的天才捕手計劃有著相近的底色。
「這些真實的故事有兩方面的意義。一部分提供共情,讓人感覺自己被看到、被理解;一部分呈現看見不同的世界,通過故事中的一個人,了解一群人。」
一、捕捉真實
2017年,魔宙創始人小紅向已在一家非虛構平臺工作、并作為創始團隊成員耕耘多年的火柴發出橄欖枝,提出想要打造一個以真實故事為創作主題的內容平臺。
魔宙自2016年上線,專注于創作系列化虛構故事。公眾號后臺常常會收到來自各行各業的用戶所講述的親身經歷,小紅因此希望通過建立一個完全獨立的新平臺,專注創作非虛構的親歷者故事。
與此同時,在火柴和小紅看來,如果以IP的角度切入,時下指向「真實故事」的內容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垂直內容較少,類型感不強;取材大多來自公開社會事件,在版權上有風險,也很難系列化。
兩個真實故事重度愛好者決定,走系列化、類型化的路線,「做一個可以收會員年費的故事平臺,每天一個帶勁的好故事。」
出于新聞倫理的考慮,小紅主動將魔宙與新平臺做區隔。火柴組建了全新的團隊,并搬到獨立的工作場地。
而新平臺「天才捕手計劃」名字的由來和內容創作機制雛形的誕生,與金三角的故事密切相關。
在沈星星遞交的初稿里,他只用了不到一萬字就寫完了在緬甸四、五年的經歷。天才捕手計劃另一位主理人陳拙曾經回憶,從被勒死的賭客,到被槍殺的志愿者,在第一次聽沈星星講起金三角的這段經歷后,他用了三天時間不斷與對方挖掘事件細節。
面對沈星星有寫作意愿但沒有任何寫作基礎的情況,團隊用超過八個月的時間,通過不斷地面對面采訪、寄書、提供寫作方法論,從0到1的打造出了這個爆款系列和爆款作者。
《逃離金三角》系列故事
這一過程在火柴看來證明了兩個問題:其一,證明寫作是可以被教授的,其二,在電影《天才捕手》中,編輯是作家的經紀人——而他們的工作,也印證了這種工作方式的合理性。于是,「天才捕手計劃」由此而來。
2018年4月,天才捕手計劃上線,簡介是「捕捉最帶勁兒的親身經歷」。上線之初,團隊就決定將所有內容聚焦在四大垂類:職業、罪案、歷史(包括戰爭)、傳奇(普通人的傳奇經歷),每個垂類都能對標經典的、成功商業化的影視作品案例。其中,傳奇作為國內現實題材中稀缺的內容,是重點挖掘的類型。
相比已經有一定知名度的KOL,天才捕手計劃希望挖掘素人的獨家故事, 「別人在岸邊撿貝殼的時候,我們肯定要下海的。」
閱讀過程中,這些故事往往會帶給人強情節、高沉浸的閱讀體驗,分泌腎上腺素和多巴胺,讓人欲罷不能,記憶猶新。
二、核心壁壘
天才捕手計劃的核心壁壘是稀缺選題和優質產能的規模化,「我們最不缺會講故事的人和好的選題。」火柴說。
現在,天才捕手計劃簽約了約150名的獨家簽約作者。許多讀者會添加主理人陳拙的微信號,在一對一的溝通過程中成為給天才捕手計劃提供周邊故事源的「故事捕手」,數量與獨家簽約作者基本持平。
天才捕手計劃編輯團隊目前有兩種寫作方式。一部分是親歷者口述+寫作者執筆,戰爭題材的故事主要是這種寫作方式;多數則是像《逃離金三角》系列那樣,由編輯輔助親歷者自己寫作。
規模化的優秀產能需要源源不斷的作者。天才捕手計劃的優勢在于,許多編輯將多年積累的寫作方法論教授給作者,有利于幫助其在寫作上不走彎路。其次,平臺與作者的利益長期綁定,每產生一筆知識產權的權益,作者都會收到分成。同時,由于天才捕手計劃有文字、視頻、音頻多種內容形式,所有內容都圍繞四大垂類,這也有助于實現內容上的正循環。
編輯的培養同樣是天才捕手計劃建立自己核心壁壘的重要一環。編輯需要長期服務于作者,不僅需要天賦和文字功底,還要具有利他性。
由于天才捕手計劃所需的故事編輯并非一個傳統行業,市場上沒有存量的人才輸送,天才捕手計劃選擇自己培養孵化編輯人才。團隊會將整個創作環節做詳細的拆解,再將經驗進行文本化梳理,便于編輯快速上手。
在四大垂類內容中,「職業」和「戰爭」是比較特殊的兩個部分。
「真實戰爭故事」記錄戰爭影響下普通人的人生,火柴希望「通過描述戰爭的殘酷性讓人厭戰」。在天才捕手計劃內部,相比商業變現,這一垂類的價值更多是信息留存。「如果不留存,這些老人就過世了,這些事就沒有人知道了。」
「真實戰爭故事」是因主理人羅伯特劉而出現的。2007年,羅伯特劉成為云南信息報的一名訃聞記者,在過去的十四年中,她采訪數百位經歷過戰爭的老人,寫下百余萬字戰爭報道,希望他們能作為具體的人被歷史記住。
從故事的緊迫感出發,經歷過戰爭的老人平均年紀已經超過100歲,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需要專門的人手,于是真實戰爭計劃成為擁有四個全職編輯的精悍團隊。這一工作對采訪能力和耐心都有很高要求。「很難招人,和老人們聊天需要很大的耐心,老人們有時會有口音,或者聽力不好,編輯們打電話喊到外邊都能聽見。」
「天才職業故事」的市場一方面在于強故事性,許多用戶對于不同職業的了解都有盲區。故事的形式可以讓面臨職業選擇的人了解職業的細節,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經驗,而經驗是最難去傳遞的。
運營上,天才捕手計劃也摸索出了自己的風格。「我們所有賬號,都是以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方式運營,我們拿用戶當朋友。」
「鐵」是火柴在提到用戶時經常脫口而出的形容詞。這種「鐵」體現在用戶對內容的高忠實度,也體現在平臺與用戶的交流方式上。
在天才捕手計劃每一條推文的開頭,主理人陳拙都會用第一人稱與用戶打招呼,讓用戶對故事產生信任。「就像朋友一樣,告訴你這個故事為什么有價值。」
「鐵」還體現在運營人員會回復用戶的每一條私信。天才捕手的運營說,「一條私信在自己的賬號上看是999+分之一,可對于用戶來說就是唯一的。」
三、多線并行
在經歷了約一年多的探索后,天才捕手計劃實現了比較穩定持續的產出——從一周一更變成了一周三更。
達成穩定產出過后,天才捕手計劃也在嘗試文字、視頻、音頻等產品線,每條產品線有自己的選題標準,但共同追求是真實性、真實感和故事性。
真實是整個團隊的核心要求,編輯會對親歷者的身份信息進行核查,涉及到案件或是公開信息會去對照核實。真實感體現在,從信息中挖掘最真實可感的、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細節,如果親歷者記憶有缺失,就會保留這種真實經歷中缺失的空白地帶。
去年,天才捕手計劃為了提高選題的流轉效率,讓好的故事能被充分開發,正式將「選題中臺」投入運作。
選題中臺由資深的內容從業者進行核心負責,其他員工進行配合、同步分發。「選題是我們的核心壁壘,所以要找專人管理發掘好,把壁壘建的更高。」
四大垂類中,「職業」也是視頻、音頻領域的主打內容。
2019年末,天才捕手計劃上線播客天才捕手FM,聚焦于職業故事訪談。
天才捕手FM
那時,編輯部正在思考如何處理那些沒達到長故事標準、卻有知識價值的素材,新興的播客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通過對話,親歷者講述細節,主播代替用戶發問補充盲區,是一個有效的釋放途徑。人人都會在職業中遇到困難,挖掘不同職業遇到的問題,也成為好故事的來源。
火柴說,在播客領域最難的環節是找嘉賓和找好主播,編輯部之前的儲備為播客提供了很多獨家故事源的同時,猛哥作為一個曾經擔當過訪談節目主持人、愛聽故事、有親和力的主播,讓兩個問題都迎刃而解。如今,天才捕手FM已經成為頭部敘事類播客之一,2021年獲得蘋果年度編輯精選大獎及小宇宙年度熱門播客稱號。
由于視頻擁有更大的流量池和更廣泛的人群,2021年,天才捕手計劃上線了視頻業務。這一產品線的增加也讓團隊從2021年的三十余人變成今年的四十余人。
視頻產品線包含「天才職業故事」動畫和火柴作為主持人進行的真人訪談。主要形式是中視頻,火柴表示,中視頻在承載一些深度內容上非常有優勢。
動畫的核心特點在于還原事件,一部分故事可以被轉為影視版權,一部分則直接做成動畫。
自去年6月上線后,「天才職業故事」在B站已經積累了91萬粉絲,在小紅書積累122萬粉絲。獲得B站2021年度特級知識分享官和知識黑馬稱號,還曾與最高檢合作制作人物系列視頻,并多次登上B站、抖音、微博熱門。
火柴提到,動畫產品線能覆蓋到許多年輕用戶,這些故事會向年輕用戶對齊職業信息,不過度浪漫化或矮化某些職業,播放量和互動率都很高。
動畫的制作難度較大,前后需要采訪、編劇、分鏡、繪制、動畫、剪輯等多個流程,按照一條常規動畫的長度,平均需要兩到三周的制作時間。現在團隊正在統一畫風,以便后期在走向漫畫出版時,同一題材能形成一致的畫風。
在策劃人物訪談時,團隊發現,盡管市面上已經有許多人物訪談,但能讓一個人完整講述特定經歷的內容并不多。而天才捕手計劃團隊善于從一個看似普通的人生經歷中挖出獨特的點,通過訪談放大簽約作者和平臺品牌。
真人訪談
現在,視頻團隊也在嘗試做微紀錄片,親歷者講述之余,還可以去故事發生的地點,或是特殊的職業的工作場所。火柴表示,微紀錄片作品預計在年中發布。
「我們認為用戶需要這樣的內容,只是創作成本比較高,大多數人可能扛不住找選題這個環節。我們把壁壘建的非常高,好選題都是實打實規模化出來的。」
四、多元變現
天才捕手計劃的商業模式主要分為IP開發和品牌商務兩個部分。
在已有的播客、視頻、文字、條漫實現全閉環的基礎之上,天才捕手計劃也在圍繞自己核心的IP做全生態的開發。目前已經達成影視開發、圖書出版、有聲產品、付費收聽、付費閱讀長故事等多種IP開發模式。
火柴表示,天才捕手計劃并沒有絕對的IP孵化路徑,一個內容在創作之后,可能會變成多種形式,產品線之間本身路徑相通。開發順序更多取決于內容本身的特性及外界的環境。
以《逃離金三角》系列為例,作為一個強閱讀驅動力、傳奇性的故事,這一題材在影視環境中較為稀缺,篇幅也足夠支撐影視改編。但在走向出版時往往需要調整尺度,因此影視化先于出版進行。
目前,《逃離金三角》系列已經被國內最好的犯罪導演之一擔任編劇并親自執導,還有《罪行》、《俠女事務所》等多部涉及女性成長、親子關系、醫院、律政的影視作品正在開發中。
有些故事在文本端就開始用付費閱讀盈利,天才捕手計劃公眾號如今平均每個月都會有2-3篇付費內容,飽受歡迎的《尋兇手記》系列曾達成單篇故事6元,4萬個微信用戶付費的成績。此外,故事也會在其他平臺付費上線,通過分賬盈利。
與一般內容生產方的出版邏輯不同,天才捕手計劃的圖書出版選題在系列化文章推送之初就已經確定,紙質化水到渠成。
《白色記事簿》封面
其中銷量最好的是醫院題材《白色記事簿》系列。在知乎「北京協和醫院有多牛?」這一問題下,天才捕手計劃編輯的故事獲得了超40萬點贊——超出第二名點贊數的十倍以上。在近2萬條的評論中,有人說「第三回看這篇文章了,今天再讀依然感慨。」
天才捕手FM也在嘗試付費播客,在一些與生死命運相關、跌宕起伏的題材上探索;有聲書方面,《逃離金三角》已經在喜馬拉雅達到9.7的高評分。
2021年,天才捕手計劃在版權開發方面盈利超過1500萬元。除此之外,商務也是天才捕手計劃的另一個盈利來源。
火柴表示,互聯網和新消費公司是目前合作較多的品類,「尤其互聯網是連接人的,品牌投放時更多在講述人物故事、品牌故事,特別適合我們。」在互聯網品類,外賣員、商家和買家、創作者,都具有很強的「人」的屬性。
同時,基于與用戶建立的很「鐵」的情感連接,公眾號也可以通過話題征集獲取高價值UGC內容來傳達客戶品牌價值。「用戶參與了內容的共創就更樂于去分享。」
在眾多產品線中,文字端更主打知識產權,視頻和播客在火柴看來是更適合承接品牌合作的渠道。
天才捕手計劃的視頻產品以制作能力見長,火柴表示,品牌看重的不僅僅是流量,還包括策劃、剪輯、包裝能力,借助方法論和質檢把控,才能規模化創作稀缺內容。
動畫在「講故事」的基礎之上,每一期都會標注「根據真實經歷改編」,對故事做細微的調整,便于控制時常和節奏,也便于做品牌植入。因此雖然上線時間較晚,但商業訂單并不少。
真人訪談可以通過講述創始人或是核心員工的人物故事,來為其打造形象,「信任一個平臺很難,而讓你去信任一個人那就很容易。」加上用戶對于作為主持人的主理人的信任,也會為品牌賦能。
播客的特點則在于「新」。由于陪伴屬性較強,播客與聽眾之間的關系天然更近,加之播客市場尚未下沉,整體聽眾群體消費能力較高,善于做品牌露出。同時具有一定出圈屬性,用戶樂于將高質量播客內容轉發到其他平臺。
天才捕手FM已經與字節、阿里以及元氣森林等平臺型、新消費公司有過商務合作,主播猛哥還擔任元氣森林能量飲料品牌「外星人」的品牌大使——猛哥與品牌希望傳遞的精神價值契合,職業也幾乎能容納所有的話題,于是雙方定制了五期播客內容,傳遞品牌價值。
「捕手」延伸「觸角」的邊界在于是否為故事性的敘事。天才捕手計劃現階段的核心業務仍然是作者的開發,知識產權的沉淀。接下來的探索將從平臺和開發流程上展開,比如嘗試在視頻號這樣新的平臺去做內容,以及嘗試之前比較弱項的開發形式。
「為什么我們不怕嘗試?因為我們核心優勢跟核心壁壘比較獨特,而且我們并沒有脫離自己。在長期耕耘的領域,我們不是赤手空拳的去打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