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互聯網醫行業面臨洗牌,誰去誰留?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互聯網醫行業面臨洗牌,誰去誰留?

互聯網醫療靠賣藥賺錢絕非是長久之計。

文|北京海證

互聯網醫療=賣藥?這是當下外界對這個行業的直觀感受!

能線上賣藥的都跑去賣藥了,賣藥的收入幾乎占據到了整個互聯網醫療健康收入80%以上。據阿里健康(香港中概股:00241)2021年中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收93.58億元,醫藥電商業務的收入更是占到了總營收97%以上。

據京東健康(香港中概股:06618)2021年財報顯示,當年公司銷售藥品和保健品的的營收為262億元,占京東健康總營收306.82億元的85.3%。剩下不到15%的營收,部分業務也和銷售藥品有關。比如,合作企業所投放的廣告費用、京東健康平臺抽取的傭金等。

事實上,并非是線上賣藥的利潤更大,而是賣藥最簡單。相對于互聯網醫療的其他服務更容易變現。但我們不并認為互聯網醫療靠賣藥可以持久地拉動營收持續增長,尤其是在處方藥市場上更是隨便面臨著被下線的情況!為何這么說?

01、一不小心成了“藥神”

為了賣藥,互聯網醫療平臺可謂說是煞費苦心,并逐漸衍生出三種賣藥模式。第一類是以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叮當快藥為代表的醫藥電商。其核心特點是:走平臺模式,以自營為主流。這種模式更多的則是考驗這些企業的供應鏈能力、藥品豐富度、履約成本等。

其中,阿里健康(香港中概股:00241)的核心業務在于醫藥電商,可分為自營業務和電商平臺兩大板塊。借助于阿里健康大藥房、阿里健康海外旗艦店、天貓醫藥平臺以及醫藥020開展全線運營。除布局線上外,阿里健康先后通過入股玉平民大藥房、華人健康、貴州一樹、德生堂等多家線下連鎖藥店,打通線上和線下全渠道場景。

以2021年第一季度為例,阿里健康旗下的天貓醫藥GMW突破1232億元,合作商家超過2.3萬家,年度活躍用戶在2.8億人次。值得關注的是,阿里健康去年中報顯示,公司在凈利潤上由盈轉虧,調整后的利潤虧損為2.8億元,較同期下降163.6%。

京東健康(香港中概股:06618)主要從事藥品、醫療器械以及泛健康商品的批發以及零售,其業務主要通過自營+平臺+全渠道這三種模式。其中,自營主要依托于京東大藥房、京東健康聯盟大藥房、無人智能藥柜等渠道。目前京東健康商品種類有2000多種,合作商家1.2萬家。年底活躍用戶1.23億。

依托于京東的自營物流體系,京東健康可提供30分鐘、當日達、次日達等上門送藥服務,覆蓋城市超過200多個。非國際財報準則下,京東健康2021年盈利14億元,較同期增長91.5%。

第二類是以平安好醫生、圓心科技、智云健康為代表的健康管理與服務類。其核心特點是:聚焦特點人群、和線下藥房進行聯動。但由于醫藥險尚處在起步階段,面臨的挑戰很多。

以圓心科技為例,在醫生端,圓心科技提供院外患者綜合服務。在保險端,圓心科技提供創新醫療健康服務。醫藥端,圓心科技則主要聚焦在處方藥領域,但問題是圓心科技所售賣的處方藥大部分并不在國家醫保范圍內。圓心科技雖是有三大業務,但院外患者綜合服務依舊是圓心科技的大頭。

據圓心科技招股書顯示,院外患者綜合服務在2018年-2020年所占的營收比重分別為98.8%、97.9%及97.5%。其他兩項業務相加,所占的營收也只在2%左右。短時間內,圓心科技很難實現1+1+1>3的效果。

第三類是以百度健康、丁香園為代表的數字化營銷。其核心特點:主要連接患者和醫生兩端,以提高醫藥推廣效率,數字化營銷和運營能力則是考驗企業的核心。

以百度健康為例,當年“血友病貼吧”、“魏則西之死”等事件的相繼爆發,將百度的健康業務毀于一旦。為平息輿論壓力,百度選擇關停了醫療健康業務板塊。2020年3月,百度又重啟這一業務。

百度健康在醫藥電商領域其業務主要包括在在線購藥、疫苗預約、健康保險、體驗預約等。借助于百度醫療大腦,完成對慢病管理服務領域的深耕。依托于百度強大的搜索功能,提供健康科普內容。

我們說雖然互聯網健康平臺的賣藥模式雖有所差異,但回歸到藥品本身。其售賣的藥可大概分為處方藥、OTC、中成藥、保健品、醫療器械等。看似種類的繁多的背后,其危機也在來臨。

02、處方藥:隨時面臨下線的可能

由于處方藥具有見效快,副作用大的特點,患者必須要在執業藥師的指導下購買并且服用。和其他種類藥品不同的是,處方藥具有很強的剛需性。比如,對很多慢性病的患者來說,他們必須要靠長期服用特殊的藥物進行治療。若處方藥處置不當,則很容易引發醫患關系,給社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正是基于以上考慮,國家對線上處方藥一直處于謹慎態度。雖然去年國家下發了《關于服務“六穩”“六保”,進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關工作的意見》,允許線上平臺售賣處方藥。但我們并不認為處方藥會在線上形成一個很大的增量市場。

首先,線上商品比線下便宜,這是很多人的認知。但在處方藥這里并不適用。4+7帶量采購后,通過以量換價,4+7第一批25個中標品種價格降幅高達52%。很多網友也表示,在處方藥市場上,藥店的價格實際上比網上的還要便宜。

雖然國內的互聯網醫療平臺也發展多年,但仍無法打破傳統線下問診、購藥的就醫模式,45歲的張阿姨表示,哪怕自己去醫院排隊幾個小時,也會去找醫生看病,購藥。互聯網醫療平臺上難道說就靠幾張圖片,和醫生聊上幾句就能知道自己的病情嗎?即使網上所售賣的藥品是真的,自己也不敢買。

事實上,張阿姨的這種擔心正是很多中老年人對互聯網醫療平臺的的最大擔憂。而隨著國內深度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中老年群體對處方藥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多。可互聯網醫療平臺很難討好這部分人群。而隨著互聯網醫療平臺對年輕用戶爭奪地完成,這部分用戶后續也難以突破。

其次,處方藥一直都是和醫保進行掛鉤。國家醫保局雖也明確互聯網醫療互聯網醫療可納入醫保支付。但國內醫保目前具有很強的異地化屬性,可以說當前國內的醫保實則是以省(市)為單位將我國的醫保政策人為的劃分為31個小單位。短期之內,一個全國范圍內的醫保結算平臺很難建立。

此外,根據今年國家對醫保的政策要求來看,我國將逐步取消醫保個人賬戶,將醫保全部納入到統籌賬戶之中,以提高醫保的門診共濟能力。這就意味著患者后續將逐漸轉入到線下醫院,這對互聯網醫療平臺來說將會是一個不小的影響。

最后,我們認為未來國家可能會隨時取消互聯網線上平臺售賣處方藥。一方面,互聯網醫療平臺和線下傳統就醫相比,更容易引發醫患關系。比如,患者對病情的描述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很容易出現誤診、誤判的可能,引發醫療風險的可能性也會直接增加。

另一方面,當下線上處方藥的管理相當混亂。患者從其他地方拿到一個處方藥就可以購買到相應的藥品,這實際上是對患者的不負責。當二者疊加后,未來很有可能會爆發幾起重大的醫療事故。這也會倒逼國家對處方藥管理得越來越嚴格化。而未來的處方藥才是真正的增量市場,但互聯網醫療平臺很難從龐大的蛋糕中分得。

03、其他業務:未來將會遭遇瓶頸

事實上,除處方藥外,電商醫藥其他所售賣的其他種類藥不穩定性未來也會增大。從OTC藥來看,我們認為未來OTC藥的增幅有限。首先,此前OTC藥品的確是比線下藥店便宜20%-30%。但這個價格,已經對藥企的價格構成嚴重沖突。藥品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屬性,制藥企業往往只會和幾個區域性的代理商長期合作,這是一個非常封閉的圈子。

雖然部分藥企已經在和互聯網平臺合作,但他們擔心網上的價格會打亂線下價格,影響到線下代理商的利益,對互聯網平臺都有著很強的價格要求,這就意味著互聯網醫療平臺前期所依賴的價格優勢也將會逐漸消失。但很多用戶網購OTC藥更多的則是看重網上的價格優勢。

其次,互聯網醫療平臺想要增加OTC類藥品所占的營收的話,則必須要增加OTC藥品的種類。但相對于一些大型連鎖藥店來說,互聯網平臺對藥企的議價能力有限。在有量有價的前提下,互聯網醫療平臺想要拿到更低的價格,則只有加大采購量,但這會導致企業的流動性風險和庫存壓力增加。

另外,藥品和快消品不同,新藥物研發本身較相對較慢。即使新藥品研發成功后,制藥企業是否會選擇在網上售賣,也充滿了很多的未知。畢竟,線下市場才是藥企的核心市場。要知道,目前很多藥企的核心藥品并不會隨意在網上售賣。

而從中成藥領域來看,后續仍會遇到類似的情況。目前傳統中醫藥企業,如固生堂、君和堂、泰坤堂、頤清堂等,依托線下連鎖診所以及醫館,正在積極推動企業互聯網化。而互聯網醫療平臺和傳統中醫企業相比,其優勢并不大。

同時,我們認為網絡上所售賣中成藥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傳統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因人而治,個性化治療。很多人之所以會尋求中醫治療,更多的也就是看重這個。一些資歷較深的老中醫,通過為患者把脈,可以發現患者自身所不知道的疾病。

可在互聯網平臺上,把脈完全不可能實現,其治療效果也難以把控。即使在同等中藥藥方的前提下,不同產地的中藥材、不同的煎制工藝都會影響到中成藥的效果。這必然讓很多人看清楚網上中成藥的本質,進而流入線下。

有人認為線上保健品的市場銷售額會不斷增加,但我們卻持相反的意見。目前國內對線下保健品行業也進入到嚴格監管之中,很多藥店在保健品專區上紛紛貼出保健品不具備治療效果、保健品不等同于藥片。未來線上保健品將會和線下一樣,進入到嚴格監管之中。

同時,目前線上購買保健品的很多都是一些年輕人。但今年的情況大家也都看到了,疫情卷土重來,大廠裁員,年輕人的消費觀念正在逐漸改變。保健品又不是類似于處方藥那樣,有著很強的剛需。在消費持續降級的背景下,年輕人對于保健品的需求也會被進一步抑制。

而未來可能會形成增量的也只有集中在醫療器械領域,畢竟相對于藥品來說,小型醫療器械的價格的可操作空間相對較大。但增量無法抵扣減量,未來互聯網醫療想要靠賣藥實現利潤的持續增長很難維持。

04、把控好和醫生之間的關系

互聯網醫療行業不管是在當下還是在未來,都必須要處理好和醫生之間的關系。我們說社會主義國家優先保護國家資源。若互聯網民企過多的搶奪醫生資源,這就會讓國內的醫療資源變得更加緊張,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更難以解決。

而國家為了保障人民的利益,必定會出臺更為嚴格的政策來打壓互聯網醫療平臺的發展。此前的互聯網教育行業從鼎盛到沒落,不就是因為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了教師資源嗎?

互聯網醫療靠賣藥業務短期之內是能實現盈利,但這絕非是長久之計,行業內必須要提前尋找新的盈利“良藥”!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互聯網醫行業面臨洗牌,誰去誰留?

互聯網醫療靠賣藥賺錢絕非是長久之計。

文|北京海證

互聯網醫療=賣藥?這是當下外界對這個行業的直觀感受!

能線上賣藥的都跑去賣藥了,賣藥的收入幾乎占據到了整個互聯網醫療健康收入80%以上。據阿里健康(香港中概股:00241)2021年中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收93.58億元,醫藥電商業務的收入更是占到了總營收97%以上。

據京東健康(香港中概股:06618)2021年財報顯示,當年公司銷售藥品和保健品的的營收為262億元,占京東健康總營收306.82億元的85.3%。剩下不到15%的營收,部分業務也和銷售藥品有關。比如,合作企業所投放的廣告費用、京東健康平臺抽取的傭金等。

事實上,并非是線上賣藥的利潤更大,而是賣藥最簡單。相對于互聯網醫療的其他服務更容易變現。但我們不并認為互聯網醫療靠賣藥可以持久地拉動營收持續增長,尤其是在處方藥市場上更是隨便面臨著被下線的情況!為何這么說?

01、一不小心成了“藥神”

為了賣藥,互聯網醫療平臺可謂說是煞費苦心,并逐漸衍生出三種賣藥模式。第一類是以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叮當快藥為代表的醫藥電商。其核心特點是:走平臺模式,以自營為主流。這種模式更多的則是考驗這些企業的供應鏈能力、藥品豐富度、履約成本等。

其中,阿里健康(香港中概股:00241)的核心業務在于醫藥電商,可分為自營業務和電商平臺兩大板塊。借助于阿里健康大藥房、阿里健康海外旗艦店、天貓醫藥平臺以及醫藥020開展全線運營。除布局線上外,阿里健康先后通過入股玉平民大藥房、華人健康、貴州一樹、德生堂等多家線下連鎖藥店,打通線上和線下全渠道場景。

以2021年第一季度為例,阿里健康旗下的天貓醫藥GMW突破1232億元,合作商家超過2.3萬家,年度活躍用戶在2.8億人次。值得關注的是,阿里健康去年中報顯示,公司在凈利潤上由盈轉虧,調整后的利潤虧損為2.8億元,較同期下降163.6%。

京東健康(香港中概股:06618)主要從事藥品、醫療器械以及泛健康商品的批發以及零售,其業務主要通過自營+平臺+全渠道這三種模式。其中,自營主要依托于京東大藥房、京東健康聯盟大藥房、無人智能藥柜等渠道。目前京東健康商品種類有2000多種,合作商家1.2萬家。年底活躍用戶1.23億。

依托于京東的自營物流體系,京東健康可提供30分鐘、當日達、次日達等上門送藥服務,覆蓋城市超過200多個。非國際財報準則下,京東健康2021年盈利14億元,較同期增長91.5%。

第二類是以平安好醫生、圓心科技、智云健康為代表的健康管理與服務類。其核心特點是:聚焦特點人群、和線下藥房進行聯動。但由于醫藥險尚處在起步階段,面臨的挑戰很多。

以圓心科技為例,在醫生端,圓心科技提供院外患者綜合服務。在保險端,圓心科技提供創新醫療健康服務。醫藥端,圓心科技則主要聚焦在處方藥領域,但問題是圓心科技所售賣的處方藥大部分并不在國家醫保范圍內。圓心科技雖是有三大業務,但院外患者綜合服務依舊是圓心科技的大頭。

據圓心科技招股書顯示,院外患者綜合服務在2018年-2020年所占的營收比重分別為98.8%、97.9%及97.5%。其他兩項業務相加,所占的營收也只在2%左右。短時間內,圓心科技很難實現1+1+1>3的效果。

第三類是以百度健康、丁香園為代表的數字化營銷。其核心特點:主要連接患者和醫生兩端,以提高醫藥推廣效率,數字化營銷和運營能力則是考驗企業的核心。

以百度健康為例,當年“血友病貼吧”、“魏則西之死”等事件的相繼爆發,將百度的健康業務毀于一旦。為平息輿論壓力,百度選擇關停了醫療健康業務板塊。2020年3月,百度又重啟這一業務。

百度健康在醫藥電商領域其業務主要包括在在線購藥、疫苗預約、健康保險、體驗預約等。借助于百度醫療大腦,完成對慢病管理服務領域的深耕。依托于百度強大的搜索功能,提供健康科普內容。

我們說雖然互聯網健康平臺的賣藥模式雖有所差異,但回歸到藥品本身。其售賣的藥可大概分為處方藥、OTC、中成藥、保健品、醫療器械等。看似種類的繁多的背后,其危機也在來臨。

02、處方藥:隨時面臨下線的可能

由于處方藥具有見效快,副作用大的特點,患者必須要在執業藥師的指導下購買并且服用。和其他種類藥品不同的是,處方藥具有很強的剛需性。比如,對很多慢性病的患者來說,他們必須要靠長期服用特殊的藥物進行治療。若處方藥處置不當,則很容易引發醫患關系,給社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正是基于以上考慮,國家對線上處方藥一直處于謹慎態度。雖然去年國家下發了《關于服務“六穩”“六保”,進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關工作的意見》,允許線上平臺售賣處方藥。但我們并不認為處方藥會在線上形成一個很大的增量市場。

首先,線上商品比線下便宜,這是很多人的認知。但在處方藥這里并不適用。4+7帶量采購后,通過以量換價,4+7第一批25個中標品種價格降幅高達52%。很多網友也表示,在處方藥市場上,藥店的價格實際上比網上的還要便宜。

雖然國內的互聯網醫療平臺也發展多年,但仍無法打破傳統線下問診、購藥的就醫模式,45歲的張阿姨表示,哪怕自己去醫院排隊幾個小時,也會去找醫生看病,購藥。互聯網醫療平臺上難道說就靠幾張圖片,和醫生聊上幾句就能知道自己的病情嗎?即使網上所售賣的藥品是真的,自己也不敢買。

事實上,張阿姨的這種擔心正是很多中老年人對互聯網醫療平臺的的最大擔憂。而隨著國內深度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中老年群體對處方藥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多。可互聯網醫療平臺很難討好這部分人群。而隨著互聯網醫療平臺對年輕用戶爭奪地完成,這部分用戶后續也難以突破。

其次,處方藥一直都是和醫保進行掛鉤。國家醫保局雖也明確互聯網醫療互聯網醫療可納入醫保支付。但國內醫保目前具有很強的異地化屬性,可以說當前國內的醫保實則是以省(市)為單位將我國的醫保政策人為的劃分為31個小單位。短期之內,一個全國范圍內的醫保結算平臺很難建立。

此外,根據今年國家對醫保的政策要求來看,我國將逐步取消醫保個人賬戶,將醫保全部納入到統籌賬戶之中,以提高醫保的門診共濟能力。這就意味著患者后續將逐漸轉入到線下醫院,這對互聯網醫療平臺來說將會是一個不小的影響。

最后,我們認為未來國家可能會隨時取消互聯網線上平臺售賣處方藥。一方面,互聯網醫療平臺和線下傳統就醫相比,更容易引發醫患關系。比如,患者對病情的描述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很容易出現誤診、誤判的可能,引發醫療風險的可能性也會直接增加。

另一方面,當下線上處方藥的管理相當混亂。患者從其他地方拿到一個處方藥就可以購買到相應的藥品,這實際上是對患者的不負責。當二者疊加后,未來很有可能會爆發幾起重大的醫療事故。這也會倒逼國家對處方藥管理得越來越嚴格化。而未來的處方藥才是真正的增量市場,但互聯網醫療平臺很難從龐大的蛋糕中分得。

03、其他業務:未來將會遭遇瓶頸

事實上,除處方藥外,電商醫藥其他所售賣的其他種類藥不穩定性未來也會增大。從OTC藥來看,我們認為未來OTC藥的增幅有限。首先,此前OTC藥品的確是比線下藥店便宜20%-30%。但這個價格,已經對藥企的價格構成嚴重沖突。藥品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屬性,制藥企業往往只會和幾個區域性的代理商長期合作,這是一個非常封閉的圈子。

雖然部分藥企已經在和互聯網平臺合作,但他們擔心網上的價格會打亂線下價格,影響到線下代理商的利益,對互聯網平臺都有著很強的價格要求,這就意味著互聯網醫療平臺前期所依賴的價格優勢也將會逐漸消失。但很多用戶網購OTC藥更多的則是看重網上的價格優勢。

其次,互聯網醫療平臺想要增加OTC類藥品所占的營收的話,則必須要增加OTC藥品的種類。但相對于一些大型連鎖藥店來說,互聯網平臺對藥企的議價能力有限。在有量有價的前提下,互聯網醫療平臺想要拿到更低的價格,則只有加大采購量,但這會導致企業的流動性風險和庫存壓力增加。

另外,藥品和快消品不同,新藥物研發本身較相對較慢。即使新藥品研發成功后,制藥企業是否會選擇在網上售賣,也充滿了很多的未知。畢竟,線下市場才是藥企的核心市場。要知道,目前很多藥企的核心藥品并不會隨意在網上售賣。

而從中成藥領域來看,后續仍會遇到類似的情況。目前傳統中醫藥企業,如固生堂、君和堂、泰坤堂、頤清堂等,依托線下連鎖診所以及醫館,正在積極推動企業互聯網化。而互聯網醫療平臺和傳統中醫企業相比,其優勢并不大。

同時,我們認為網絡上所售賣中成藥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傳統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因人而治,個性化治療。很多人之所以會尋求中醫治療,更多的也就是看重這個。一些資歷較深的老中醫,通過為患者把脈,可以發現患者自身所不知道的疾病。

可在互聯網平臺上,把脈完全不可能實現,其治療效果也難以把控。即使在同等中藥藥方的前提下,不同產地的中藥材、不同的煎制工藝都會影響到中成藥的效果。這必然讓很多人看清楚網上中成藥的本質,進而流入線下。

有人認為線上保健品的市場銷售額會不斷增加,但我們卻持相反的意見。目前國內對線下保健品行業也進入到嚴格監管之中,很多藥店在保健品專區上紛紛貼出保健品不具備治療效果、保健品不等同于藥片。未來線上保健品將會和線下一樣,進入到嚴格監管之中。

同時,目前線上購買保健品的很多都是一些年輕人。但今年的情況大家也都看到了,疫情卷土重來,大廠裁員,年輕人的消費觀念正在逐漸改變。保健品又不是類似于處方藥那樣,有著很強的剛需。在消費持續降級的背景下,年輕人對于保健品的需求也會被進一步抑制。

而未來可能會形成增量的也只有集中在醫療器械領域,畢竟相對于藥品來說,小型醫療器械的價格的可操作空間相對較大。但增量無法抵扣減量,未來互聯網醫療想要靠賣藥實現利潤的持續增長很難維持。

04、把控好和醫生之間的關系

互聯網醫療行業不管是在當下還是在未來,都必須要處理好和醫生之間的關系。我們說社會主義國家優先保護國家資源。若互聯網民企過多的搶奪醫生資源,這就會讓國內的醫療資源變得更加緊張,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更難以解決。

而國家為了保障人民的利益,必定會出臺更為嚴格的政策來打壓互聯網醫療平臺的發展。此前的互聯網教育行業從鼎盛到沒落,不就是因為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了教師資源嗎?

互聯網醫療靠賣藥業務短期之內是能實現盈利,但這絕非是長久之計,行業內必須要提前尋找新的盈利“良藥”!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茌平县| 香格里拉县| 边坝县| 庄河市| 天气| 楚雄市| 通道| 乐业县| 东兰县| 神农架林区| 永嘉县| 大悟县| 东平县| 蓬莱市| 军事| 龙游县| 高平市| 日土县| 商水县| 辽中县| 屏东县| 武清区| 包头市| 余庆县| 枝江市| 政和县| 陈巴尔虎旗| 杭锦后旗| 新闻| 武夷山市| 内丘县| 滨海县| 绩溪县| 邵东县| 咸丰县| 岚皋县| 阿合奇县| 耿马| 体育| 论坛| 黑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