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喬遇
繼瑞爾集團(06639.HK)破發后,牙博士(全稱:牙博士醫療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
2019年至2021年,牙博士收入分別為8.7億元、8.4億元和10.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611.0萬元、2768.4萬元和1.20億元,各期對應毛利率高達53.8%、55.5%以及54.6%。
上市前,牙博士還面臨諸多問題,包括牙醫數量較少、工作經驗較短,以及大額營銷開支,受困于江蘇等。此外,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全國不同主體均對帶有“牙博士”的商標進行申請,未來牙博士能否守住自己的品牌值得考究。
牙醫短缺,接診人數較少
與口腔醫療服務需求的不斷增長一致,中國牙科畢業生人數由2015年的23800人增至2019年的35800人,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0.8%。根據灼識咨詢報告,2019年,中國牙科醫生人數為24.5萬人,較上年增加超過28000名牙科醫生。
然而,注冊牙醫總數仍低于公立及民營口腔醫療服務機構的需求,導致市場參與者激烈競爭合資格牙醫。2020年,中國每百萬人中的牙醫人數為175人,遠低于其他發達國家或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如2020年,歐洲發達國家或中等發達國家每百萬人中的牙醫人數約為810人,而美國每百萬人中的牙醫人數約為608人。2020年,發展中國家巴西每百萬人中的牙醫人數已達到1200人。
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一方面,數字化發展之下,廠家將方案設計好了,對于醫生技術的要求實際上在不斷下降,但相關部門對于口腔醫生、護士有一定資質的要求。另一方面,無論公立醫院還是私立醫院,主體還是口腔醫生,目前我國口腔醫生的數量嚴重不足。
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牙博士的專業醫療團隊主要由401名牙醫組成,近十年累計服務近1百萬名患者,累計就診人次超逾500萬,其中接受正畸治療的患者總數超過5.2萬人及累計完成近8.4萬例種植牙手術。公司牙醫的平均工作經驗為5.8年,當中近19.0%的牙醫擁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
公司同行業競爭對手瑞爾集團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瑞爾集團在中國15個一二線城市擁有7家口腔醫院及104家口腔診所,882名全職牙醫,牙醫團隊取得資格后平均擁有10.2年的行業經驗,在過去10年間接診近7.4百萬人次。截至2021年9月30日,瑞爾集團超過50.7%的全職牙醫擁有碩士或以上學位。
從牙醫的利用平均業績上看,瑞爾集團截至2021年9月30日每名牙醫的平均創造收入為95.8萬元,而牙博士表示公司2020年每名牙醫的平均創收為240萬元。
可以看到,牙博士的牙醫在數量、平均工作年限、接診人次以及近十年累計服務患者數量上還與瑞爾集團存在或大或小的差異。
另從留存率看,兩家公司統計方法有所區別。截至2021年牙博士中級(學歷為碩士)、高級牙醫(學歷為博士)的留存率為75%,初級牙醫(碩士以下)的留存率為64.8%。瑞爾集團截至2021年9月30日,具有三年以下工作經驗的牙醫留存率為77.6%,具有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工作經驗的牙醫的留存率為95.8%。
依靠營銷,高管薪酬2年翻一倍
成立以來,牙博士的收入主要來自向全年齡段群組客戶提供完整的口腔服務解決方案,涵蓋種植服務、正畸服務和綜合口腔服務。2019年至2021年,牙博士收入分別為8.7億元、8.4億元和10.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611.0萬元、2768.4萬元和1.20億元,各期對應毛利率高達53.8%、55.5%以及54.6%。
需要指出的是,2019年至2021年,牙博士在銷售及分銷上的支出分別為3.00億元、2.43億元和2.93億元,占總收入比分別34.4%、29.1%和27.3%。同期通策醫療(SH600763)銷售費用率占比不足1%。
而瑞爾集團2019年3月31日止12個月至2021年3月31日止12個月的銷售及經銷開支占比分別為9.8%、7.7%和5.2%。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的6個月,瑞爾集團銷售及經銷支出3837.7萬元,占收入的比重為4.6%。
對比之下,牙博士的銷售費用占比較高。其中又主要以廣告及營銷開支、銷售人員開支為主,2019年至2021年這兩項合計占銷售費用的比例在80%-90%區間內。
另一方面,是公司高管薪酬的暴漲。
陳國峰和劉明非二人于2010年11月創辦牙博士,此前2004年9月至2010年10月二人均任職于吳江盛澤東方門診部經理與執行董事。此外劉明非還曾任蘇州優牙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董事,該公司已于2017年停業解散。
截至招股書發行前,陳國鋒與劉明非系公司控股股東,并簽訂了一致行動協議。此外,南通招商持股3.77%,寧波勵鼎持股2.37%,蘇州齒美持股2.07%,順天仁達持股1.68%,光華鼎業持股1.50%,中新創投持股1.13%,蘇州尚齒持股1.12%,順天華盈持股0.69%。
據牙博士招股書披露,2019年牙博士執行董事與最高行政人員陳國峰、游宗明分別領薪46.7萬元。至2021年,公司執行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員陳國峰、游宗明、范世鋒以及劉明非從公司領取薪酬均在92萬元之上,相較于2019年漲了近一倍。

發展或受困江蘇,疫情下23家機構停業
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我國的幾類診所包括莆田系診所,主要依靠廣告宣傳、單店或小連鎖,主要依靠專家引流,還有高質量的口腔醫療和服務機構,主要依靠品牌和口碑,發展過程中相互借鑒,但或受困于南北生活習慣和文化差異、基本上口腔連鎖都是地區連鎖,很難做到全國連鎖。
2012年牙博士在蘇州開設首間口腔服務機構,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牙博士在華東地區擁有31家口腔服務機構,涵蓋蘇州、南京、上海及溫州等華東地區的主要城市。其中19家牙博士位于蘇州,占公司全部口腔機構的六成。另臺州有3家、上海、溫州、南京和嘉興各2家,無錫1家,整體布局仍困于蘇州。

從收入看,按照地區牙博士來自江蘇省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均在75%以上。公司表示未來將擴大江蘇省、浙江省及上海生的業務,并計劃2023年在蘇州市設立蘇州總部醫院
另一方面,疫情影響之下,牙博士在蘇州的19間口腔服務機構自2022年2月中起暫停營業,在南京及溫州的4間口腔服務機構則自2022年3月中起暫停營業。
據招股書披露,3月初至3月中,在上述位于蘇州的19間口腔服務機構中,15間口腔服務機構暫時恢復營業5至13天,并自2022年3月16日起再次停業。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溫州的兩家口腔服務機構已恢復營業。
真假牙博士,商標同質化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全國各地均有牙博士口腔醫院,似乎與公司披露不符。對此,界面新聞記者致電了河北省保定市一家牙博士口腔醫院以及蘇州牙博士口腔連鎖,對方均表示:不是一家。
然而,在青島、陜西、天津等地方均能看到牙博士的相關身影。


界面新聞記者從中國商標網獲悉,截至申請人為牙博士醫療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的商標大約95件,名稱包括牙博士、牙博士口腔、優牙、牙博士兒童青少年口腔等。

針對牙博士的商標單獨檢索則大約能檢索到319件商標,全國各地存在不同的申請人對該商標進行申請。

對此,牙博士在招股書中表示: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公司有75項商標以及8項待批準商標申請。公司的商標或商品名曾經或可能會不時受到質疑、侵犯、規避或被宣布為通用類或被裁定侵犯其他商標。并可能無法保護該等商標及商品名,因此公司必須在其有意向的市場的潛在合作伙伴或客戶之間建立知名度。
有時,競爭對手或其他第三方可能采用與我們相似的商品名或商標,從而妨礙公司建立品牌標識的能力并可能導致市場混亂。目前來看,牙博士似乎也沒有好的應對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