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酒網
3月,多地疫情出現反復,受此影響,春節動銷緩慢的酒商焦慮猶如熱鍋上的螞蟻。
河南酒商張彬(化名)曾代理一款貴州三線醬酒,2021年受醬酒熱刺激,出廠價一路上攻到710元/瓶,8月后又下跌到620元,張彬被深套。
2022年3月,有甩貨酒商報出了接貨100箱可以550元/瓶的地板價。4月,業務經理催問張彬是否續簽合同,望著滿滿的庫存和跌跌不休的價格,張彬最后選擇了退群,不再和廠家合作。
張彬的做法并非孤例。河南省酒與人生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國營介紹,2022年受疫情和大環境影響,部分中小酒商紛紛和廠家結束合作,醬酒品牌尤為明顯。同時個別名酒經銷商也因為利潤菲薄,信心有所搖擺,酒商主動和廠家說不,這在酒業比較罕見。
經銷商渠道信心搖擺原因何在?云酒頭條進行了調研。
01 朝令夕改與店大欺客
2021年6月,河南縣級經銷商李總成功攜手某三線醬酒品牌,拿下縣級代理權。
李總在該縣賣酒多年,和名煙名酒店老板非常熟悉,廠家希望他主攻煙酒店渠道,并約定返利25%,打款后廠家直接支付,年度任務500萬元。
6-12月,雙方合作十分愉快,該品牌進入縣城50家名煙名酒店銷售上百萬。
2022年1月,廠方提出新方案,改年度考核為季度考核。合同中新增李總每月必須新開發煙酒店數量,同時提出25%返利只能按照20%執行,李總完成500萬任務后,以獎勵方式支付剩余5%。
李總認為廠家政策朝令夕改,改年度合同為季度考核不合理,同時5%返利和年度任務捆綁不利于終端發揮積極性。
然而,廠家并沒有采納李總的意見。新合同執行后,李總賺錢難度驟然增加,延遲兌現的5%返利,讓煙酒行老板積極性下降,李總認為違背了過去對客戶的承諾,特別是廠家單方面修改合同屬于店大欺客,于是在3月他主動和廠家結束合作。
對于這段合作李總坦言,現在可以合作的醬酒品牌很多,如果廠家過于強勢不顧經銷商利益,酒商只有另起爐灶,尋找新的合作伙伴。
02 夾心的名酒經銷商
看似光鮮的名酒經銷商,當下不少也處于強大的廠家和不愿買單的消費者之間,進退兩難。
2018年,江蘇地級市經銷商張總成為當地某名酒代理商,由于經營名酒資金量大,張總除自有資金還有數百萬借款,年息6%左右。
2019年,該名酒出廠價上漲,2020年由于控價成功終端價上漲,張總一箱酒有300元毛利賺了一把。
2021年該名酒再次提高出廠價,同時開始控量提價,但這次漲價沒有成功,張總遭遇名酒出廠價和市場價倒掛,上年度贏利吐出了一大部分。
2022年,該名酒再次提升終端價,但疫情來襲效果不大。同時廠家為了控量,對經銷商打款只部分發貨,還配給經銷商部分定制酒,張總倉庫被塞得滿滿當當。
張總表示,目前名酒出廠價和批發價基本持平,但進貨借款利息、人員工資、辦公費用等算下來,一箱酒要虧損100元,“從2018年經營該名酒以來,我并沒有賺錢”。
既然不賺錢,酒商為何不放棄?
四川尚好名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建宏分析,白酒向品牌和產區集中后,市場上能夠自然動銷的名酒是稀缺資源,酒商輕易不會放棄。張總也表示,廠家提價太快消費者又不接受,經銷商只能成為夾心餅干,自己還要繼續觀察一下。如果市場價格長期倒掛,自己賠不起肯定走人,現在處于矛盾和觀望階段。
03 廠商關系的困局與新生
酒商淡季甩貨和名酒價格倒掛,酒業并不鮮見,為何在2022年,這一矛盾格外突出?
福建知名酒商吳衛(化名)分析,酒商頻繁甩貨和部分名酒價格倒掛,根本原因都在于市場供需失衡,酒企市場供應量遠遠大于消化量形成庫存“堰塞湖”,是甩貨倒掛重要原因。
進一步分析,每年廠家為了完成增長任務,都給經銷商制定了高增長銷售指標,一旦市場遇冷很容易變成經銷商庫存;從酒商角度看,名酒年年高增長壓力很大,某些酒企在市場趨好時又要提高出廠價,酒商長期不能夠盈利只好甩貨走人。
而2022年疊加了經濟環境變化和醬酒熱退潮,廠商關系承壓十分脆弱,經銷商覺得看不到希望只能“掀桌子”退出,這也是部分酒商敢于向廠家和品牌商說“不”的根本原因。
茅臺鎮御酒坊酒業公司銷售負責人李斌彥認為,從做生意的角度,廠商是合作伙伴,但都希望利益最大化風險到最低。個別醬酒品牌遭遇拋貨,大都因為政策多變、價格體系混亂、漲價過猛市場不接受,那些穩打穩扎,注意合作共贏維護廠商關系的企業,即使出現矛盾廠商容易達成一致,經銷商說“不”也是少數。
由此看來,2022年開年后較為集中出現的中小酒商退群、名酒渠道信心搖擺,折射了酒業市場的嚴峻,同時也讓廠商共同思考:大環境和市場變了,過去的廠商關系還適應嗎?廠商關系不能一成不變,只有破舊才能立新,而一旦真正廠商一體的新秩序建立,酒業又將向前跨出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