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野馬財經 白龍
編輯|盧泳志
“一個企業有了較雄厚的實力后,不能自我膨脹,一定要有畏懼感,對市場的畏懼感,對未來的畏懼感,以及對變化的畏懼感,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得以長遠的生存。”
在閩系房企中,信奉“懼者生存”的中駿集團(1966.HK),在董事局主席黃朝陽的帶領下,最初發展速度一直以“佛系”著稱。
1987年成立的中駿集團,直到2013年才突破100億元規模。與其它激進的閩系房企相比,算是一股清流。
不過近年來,中駿一改佛系風格,僅用三年時間就跨入千億房企。今年是中駿進入千億隊伍的第三年,不久前公布了2021年的成績單,繼續以1045.31億元的銷售額,站穩了千億腳跟。
圖片來源:中駿集團2021年財報
從加速,到失速
1984年,年僅18歲的黃朝陽遠赴東北,從經營機械零配件開始走上創業之旅。
三年后,黃朝陽回到泉州創建中駿集團,最初涉足機電行業, 1996年轉戰房地產,并開發了第一個地產項目。
在最初的20年內,出身“閩系”的房企中駿,在黃朝陽領導下,堅定著對市場的畏懼感,穩健發展。
在黃朝陽看來,穩健發展是選擇先舍后得的行為,舍棄在市場快速膨脹過程的利潤,得到一個具備較強抗風險和動蕩的企業,是值得的。
不過這一個平衡,在2017年被打破。那一年,多家房企提出千億規模的夢想,只有拿到了規模后才能搶占生存空間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于是,黃朝陽在2017年提出千億目標“三步走”戰略,計劃在2018年實現500億,2019年實現800億,2020年突破千億。
中駿自此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開始攻城略地,沖擊規模。2017年,中駿集團購入38個項目,總價為321.67億元,為2016年拿地金額的近3倍。
據了解,中駿集團合同銷售額在2017年實現了332.47億元,同比增長了41.3%;2018年實現513.6億元,同比增長54.5%;2019年實現805.01億元,同比增長56.7%。
2020年,雖然中駿集團將目標下降至930億元,不過還是順利達到千億目標,實現了合同銷售額1015.37億元,同比增長26%。
中駿正式跨入“千億房企俱樂部”,不過,突破千億規模之后,中駿的增速明顯放緩。
在2020年的業績會上,中駿將2021年的銷售目標定為1200億元,在2020年1015.37億元的基礎上增加18%,增長速率進一步放緩。
不過,中駿2021年最終銷售額為1045.31億元,僅完成去年目標的87.1%,實際同比增長僅2.6%,增速明顯放緩。
“后千億時代”的挑戰
從提出千億目標,到最終實現,中駿僅用時三年。
目前維持在千億規模的中駿,當前表現相對穩定。值得注意的是,中駿的債務規模快速躍升,其債務風險和償債壓力值得警惕。
正如萬科董事長郁亮所言,行業冬天來的時候誰都冷,安全比增長更重要,能力比規模更重要。
2017年以前,中駿集團總負債一直控制在400億元以下。伴隨著銷售業績不斷增長,中駿的負債總額同樣在不斷增加。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中駿負債總額分別為496.17億元、793.51億元、1190.96億元和1314.62億元。2021年財報顯示,中駿負債總額達到1523.05億元,較去年增長15.85%
相比之下,2021年中駿的債務規模的增速,已經遠遠超過了去年全年的業績規模增長的速度。
除了債務規模不斷高企,中駿的銷售毛利同樣在連續下滑,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其毛利率分別為34.6%、27.6%及24.1%。2021年,中駿的毛利率進一步下滑,降至約21.7%。
除了債務增加外,為了沖規模,中駿的產品質量也受到詬病。
黃朝陽在10年前曾公開對媒體表示,中駿是將“構筑傳世家園”作為宗旨的企業。言下之意,就是要保證品質。
如今,在“后千億時代”,經常可以看到中駿業主的維權消息在互聯網上傳播。
2020年,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通報的2020年第三季度建筑施工安全生產“百差工地”里,排名第一的就是中駿世界城項目。
如何跨過“黑鐵時代”?
近幾年來,房地產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業內人士眼中,地產行業也從“黃金時代”,一路降級為如今的“黑鐵時代”。從萬科的“活下去”,到去年一大批房企債券逾期,地產行業的寒冬,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冷”。
按照國家公布的“三道紅線”要求,2021年的中駿也只是勉強過關。
數據顯示,2021年,中駿非受限現金與短期債務的覆蓋率為1.0倍,剔除預收款項后的資產負債率為67.3%,凈負債率為70.7%,達到“三道紅線”指標要求,屬于“綠檔”行列。
不過與去年相比,中駿除了資產負債率有所下降外,凈負債率增加了11.5個百分點,現金短債比也較1.3倍有所下降,只能剛好覆蓋短期債務需求。
據了解,沖擊千億以來,中駿的現金流也在日漸趨緊,經營活動現金流逐年凈流出。
數據顯示,2019年到2021年,中駿現金流分別流出70.88億元、33.78億元和69.46億元。粗略計算,近三年來,中駿的現金凈流出高達174.12億元。
在實現千億的過程中,中駿的擴張借勢合營聯營,也導致其非控股權益占比不斷走高,千億成色稍顯不足,甚至被業內人士調侃為銷售額“注水”。
對此,黃朝陽在去年中報發布時強調,中駿將會注重權益比例的提升,未來會更注重權益的逐步上升。可以明顯的看到,中駿的權益比例較2020年的66%,進一步提升到了去年的71%。
在權益比例增加的同時,中駿的少數股東權益卻仍在快速增加。
數據顯示,2017年,中駿的少數股東權益為34億元, 2018年到2020年,中駿少數股東權益分別增長至59.57億元、127.07億元和181.54億元。短短3年時間增長了147.54億元。
圖片來源:中駿集團2021年財報
2021年,中駿的少數股東權益進一步增至209.20億元,已經占到所有者權益比例的48.98%。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指出,房企通過合作開發可以解決融資,還可以在推動企業規模增長的同時,運用一定的財務技巧,降低企業的表現負債。
而知名地產分析師嚴躍進也認為,少數股東權益的占比增加可以減少凈負債率。
進入2022年,中駿選擇放慢腳步,縮減投資。黃朝陽對投資者表示,今年中駿考慮安全第一,暫時不會買地,如果有大的組合政策,才會考慮買一些地。
“后千億時代”,中駿會如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