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昨日(3月31日)是化妝品年報提交的最后期限。然而,青眼經多方調查了解到,目前仍有很多“老產品”處于無人認領和未提交年報狀態。而就在今日,廣東藥監局發文稱,未完成年報的產品,備案人可在今年6月30日前完成整改。逾期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依法予以處置。
值得一提的是,不認領即意味著取消備案,認領后又要面臨功效資料補錄。無論選擇哪一種,都將有一大波產品“消失”。
年報只能由委托方提交
根據相關要求,備案人應在2022年3月31日前在新平臺對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信息管理系統(下稱“舊平臺”)完成備案流程的歷史產品進行認領。無人認領的舊平臺相關備案產品,由監管部門予以取消備案。并且,2022年1月1日至3月31日,備案時間滿一年的普通化妝品需提交年度報告(簡稱年報)。
多位行業人士告訴青眼,企業首先需要在新平臺上認領舊平臺上的老產品,然后,再提交產品的年報信息。而年報要求主要針對的也是老產品,因為化妝品注冊/備案新平臺是去年5月1日才正式啟用,在新平臺上備案的產品還未滿一年。
那么,舊平臺上的產品該由誰認領?產品的年報又該由誰提交?
多位行業人士均表示,“只能由委托方來進行。”眾所周知,此前,在舊平臺備案時,是由委托方企業進行備案,并在平臺上和受托方企業進行關聯。也就是說,一個產品可以由委托方企業委托多家工廠(受托方)進行生產,產品的主導權是在委托方手中。并且,大部分的委托方企業也就是品牌方。
多位業內人士介紹,認領老產品的過程并不復雜,只需要在新系統中,點擊“歷史產品確認”項,就會出現公司此前備案的產品,然后進行勾選,一鍵確認即可。

此外,年報提交的操作流程也相對容易。企業只需在新系統中,點選“是否有責令整改”“是否有停產/暫停進口”“是否全面自查且自查結果符合要求”“是否有抽檢不合格的或召回等情況”等選項,如有上述情況,則需進行詳情填寫,然后提交即可。

多位行業資深人士認為,“老產品認領和年報,主要是為了讓之前的老產品的信息過渡到新平臺上。”
沒有新系統賬號,不能提交年報
“難的不是產品認領和年報提交的過程,而是有沒有系統賬號。”多位行業人士紛紛表示。“現在新平臺采取的是備案人制,因此首先就需要老產品的委托方企業在新系統注冊備案人賬號。”
廣東柏亞化妝品有限公司研發總監施昌松介紹,老系統備案的產品必須要在新系統里進行確認,才能關聯過來,否則得不到有效確認。“但是,由于原來很多委托方(品牌方)沒有質量安全負責人,至今沒能申請到新注冊/備案平臺的賬號,也就無法進行對老產品認領和提交年報了。”
某品牌方負責人即告訴青眼,由于質量安全負責人不僅需要有5年的從業經驗,還需要相關的培訓背景,而公司剛剛招到的質量安全負責人正在培訓中,還沒有結業,也就不符合要求,因此至今還沒有申請到賬號。“我們在全國共有300家單品牌門店,如果產品被注銷了,將會受到致命打擊。”他無奈地說道,“如果全部產品重新備案,一則是成本太高;二是現在的備案周期也很長。現在我們處于兩難之中。”
利施(上海)化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勇介紹,正是由于現在品牌方對于質量安全負責人的急迫需求,讓原本“僧多粥少”的質量安全負責人更加吃香,其工資也進一步水漲船高,“現在這一崗位的月薪已達到了2.3萬元”。
正是由于不少品牌卡在了“質量安全負責人”上,所以,很多產品依舊處于無人認領也未提交年報的狀態。
廣州一家工廠的負責人向青眼透露,截至昨天(3月31日)下午,其工廠此前受托生產的產品中還有很多都沒有被認領。而上海一家工廠的負責人也表示, 此前受托生產的老產品中,很多委托方企業都選擇主動注銷老產品的備案,并打算準備重新備案。“因為他們都不準備做備案人,而是由我們工廠作為備案人,重新將這些老產品備案,成本由他們承擔。”
不過,部分老產品也存在著“由ODM工廠全權負責、品牌方作為經銷商運營”的情況,這種模式下,ODM工廠作為委托方企業可以進行產品認領和提交年報。上海一家ODM 企業的負責人即稱,工廠已完成了300多款老產品的認領和年報的提交。他稱,“也還有十余款產品并未進行認領,原因是品牌方不愿繼續做了。”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企業的負責人還表示,公司也剛好趁此次年報提交,主動注銷了十余款沒有功效或是在市場上反饋一般的產品。
由此可見,老產品“做”與“不做”,決定權都在委托方(品牌方)手中。
多了3個月緩沖期
一位資深法規人士稱,提交普通化妝品年報的意義,主要在于為產品后續的市場監管提供數據支撐,“萬一這個產品今后在市場中出現了不合格產品,也能準確地找到責任人。”
不過,由于舊產品數量龐大,企業提交年報會有一定壓力。今日(4月1日),廣東省藥監局發布公告稱,“對3月31日前未完成年報的產品,由地市級藥品監管部門督促備案人于2022年6月30日前完成整改。逾期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依法予以處置”。

這也就意味著,行業多了3個月的緩沖期。據知情人士透露,“整改期內產品備案信息上打上標簽(未年報),改后標簽撤下。”
根據此前的要求,逾期未按照規定提交年度報告的,由省級以上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照《化妝品注冊備案管理辦法》第五十八條、第五十九條處置:向企業送達責令改正意見,逾期不改正的,取消備案。

另值得關注的是,根據規定,舊平臺2021年9月15日之后未改正或者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備案產品,由備案人通過新備案平臺主動注銷備案或向所在地監管部門申請取消備案。主動注銷前已上市的產品,銷售至保質期結束前。截至2022年3月31日仍無人認領的舊平臺相關備案產品,由監管部門予以取消備案。
這也就意味著,3月31日前已認領了的老產品,還有3個月的緩沖期去提交年報;但至今仍未認領的舊平臺上的產品則將被取消備案。
一大波產品將“消失”
雖然,增加了3個月的緩沖期,讓不少企業重新看到了希望。但是“產品資料補錄”卻只剩下1個月時間,這讓不少工廠“頭疼”。
根據規定,在舊平臺已經完成備案的普通化妝品,備案人應當通過新平臺,在2022年5月1日前補錄產品資料,包括產品執行標準、產品標簽樣稿、產品配方等信息內容。但多個企業則反映,現在產品補錄遇到很多棘手的問題。
首先就是原料資料前后不一的問題。
據一家化妝品集團的品控經理介紹,該公司有幾十個在售的老產品還未完全補錄,原因是卡在了“以前的配方原料商給的資料跟現在給的資料不一致”。“主要以著色劑、香精等原料的問題居多。比如一款香精的成分是復配的,以前給我們的資料是A+B,現在給的最新的原料安全信息表(附件14),又變成了A+B+C。”她說,“這樣就導致我們不知道到底該不該補錄了。如果補錄,就會存在和之前配方不一致的情況,產品屬于不合規;如果不補錄,產品就被迫注銷了。”
她進一步表示,不僅是2021年5月1日之前的老產品存在這種情況,就連去年5月1日至12月31日生產的產品也存在這種情況。“原料商不承認之前給的資料,也不愿意按之前的出一份附件14。但即使出了,我們實際投產的原料是按他們新的資料做的備案,因此,也會導致我們不按備案配方生產。但是,我們也不想注銷這些產品。”
第二個就是工廠不愿意提供配方信息的情況。
據悉,部分工廠出于配方保密,不愿意將配方提供給品牌方,不配合補錄。因此,品牌方即便認領了產品,也沒有辦法補錄配方資料,依舊要面臨產品注銷的處理。
一位品牌方的負責人向青眼表示,“已完成了34款老產品的認領,但是由于工廠不配合補錄資料,最后只能全部注銷。”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5月1日至12月31日的產品需在今年5月1日前上傳產品功效宣稱依據的摘要。而這間接導致了很多產品主動注銷。
一位業內人士直言,“如果企業到現在都沒有申請到新系統的賬號,真的要掂量下還要不要從事這個行業了。”他建議,如果沒有賬號,不能注銷產品,可向所在地負責審核的部門書面申請協助注銷。這樣,至少已生產的產品還可以銷售到保質期結束前。
由此可見,在年報提交、產品資料補錄、功效驗證“三座大山”之下,“消失”的不僅是一大波化妝品,甚至還有可能是一大波化妝品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