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黑鷹光伏 王亮 劉洋 江南
前所未有的市場預期下,2022年的春天“淡季不淡”,上游硅料價格已是十二連漲,供應鏈博弈依然撲朔迷離。
我們看到,產能瘋狂擴,價格持續漲,各路光伏巨頭依然在追求垂直一體化的大道上一路狂奔。
不只是隆基、通威、晶澳、天合、晶科等老牌龍頭,更多新進入者也一舉瞄定“垂直一體化”,要干全產業鏈。
時下,光伏的競爭格局目前仍處于混沌狀態,舊格局未打破,新格局未成型,老牌企業彼此競局,新勢力虎視眈眈,看未來,垂直一體化能否通吃一切?
本期內容,黑鷹團隊統計和梳理了四個維度的內容,第一,通威、隆基、協鑫、晶科等光伏各大龍頭企業從2020年至今兩年多的時間在制造環節的重大投資項目;第二,光伏供應鏈硅料、硅片和組件等核心環節的產能情況和過剩程度;第三,十大巨頭近年在產業鏈不同環節的產能變化,核心業務收入配比;第四,整個2021年光伏產業在不同環節的重大投資項目與投資金額。
一,2020至今9大垂直一體化巨頭所有投資項目統計:91個光伏重大投資項目,總投資超5400億元,今年以來已公布投資近1000億
2022年開年至今,老牌光伏龍投們宣布投資的項目總金額已達到996.97億元。
就在昨晚(3月31日),通威股份公告,將斥資120億投建32GW高效晶硅電池產能。
3月18日晶科能源公告,擬在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南川工業園區內規劃投資建設30GW單晶拉棒光伏產業項目,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含流動資金);擬在上饒市廣信區投資建設24GW高效光伏組件和10萬噸光伏組件鋁型材項目,項目總投資約108億元(含流動資金)。
再往前,3月13日晚,隆基股份公告,投資195億在內蒙古鄂爾多斯投建20GW硅片+30GW電池+5GW組件項目。
每一個都是大手筆,每一項投資都是百億起底。引人注目的是,不僅是傳統的垂直一體化企業,一些新的進擊企業也一下就瞄準全產業鏈,也是動輒百億甚至千億的投資。
比如,東方希望1500億砸下光伏,3月中旬,年產40萬噸多晶硅、10GW硅片、10GW電池片、25GW組件的一期項目開工。
吉利科技以228億元殺入多晶硅,目標全產業鏈!
清電能源要建設年產40萬噸工業硅、20萬噸多晶硅、60GW的硅片項目!
寶豐集團準備建設35萬噸/年工業硅、30萬噸/年多晶硅、50GW拉晶切片、30GW電池組件,項目一期計劃投資就達到200億元。
若梳理統計從2020年至今,通威、隆基、天合、晶科等龍頭企業在制造環節的投資,我們可以發現,9大光伏龍頭的投資總額超過了5400億元,具體如下表:
二,光伏產業鏈不同環節產能均出現“內卷”,新投資者瘋狂涌入,2022年硅片產能提升至597.5GW,TOP5組件企業產能或達250GW以上
過往兩年,供應鏈的不平衡與博弈成為光伏終端漲價的主要原因。特別是,2021年以來,上游硅料供應一直處于緊平衡的狀態,雖然協鑫、通威、特變、大全等等硅料龍頭紛紛宣布擴產,越來越多的資本跨界投入硅料領域,由于硅料生產的建設周期長達1年半,遠高于其他主要制造環節,加之產業大環境因素,短期內,上下游的博弈還在繼續。
進入2022年后,更多的投資者涌入硅料環節。未來價格如何走,綜合機構與資深觀察人士觀點,2022上半年,產業鏈價格很可能保持高位,下半年才會逐漸下行。而從更長遠的周期看,降價是必然趨勢。
硅料環節,黑鷹光伏曾統計發現,2021年中國多晶硅在建和計劃中的項目已超過25個,若全部投產,2025年中國多晶硅產能將突破330萬噸。330萬噸多晶硅可以生產超過1100GW硅片。伴隨跟多的產能擴張,多晶硅領域雖然目前價格保持高位,但到未來一定時期,固有產能的博弈,新舊勢力的博弈不可避免。
硅片環節的內卷迅速加劇,根據光伏見聞的一份統計,2022年,單晶硅片企業產能將會從2021年的354.5GW進一步提升到597.5GW,單晶產能增長率高達68%,單晶內卷有愈演愈烈之勢。
硅片企業產能內卷嚴重,非硅成本、建設速度、硅片尺寸等等也內卷嚴重,而這些內卷歸根到底是由硅片企業產能內卷衍生出來的,競爭激烈的硅片行業導致中國目前硅片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驚人的97%。
組件環節,根據能源一號的統計預測,隆基、晶科、天合、晶澳、東方日升等龍頭的出貨在2021年達130GW左右;2022年,TOP5組件企業產能或達250GW以上,強者恒強成為必然。
三,各路巨頭不斷夯實垂直一體化,彼此競爭與合作中,不同環節的彼此踩踏和優勝劣汰不可避免
黑鷹光伏曾在過往的文章中指出,過去兩年,供應鏈博弈下,包括晶科、隆基、中環、天合、阿特斯、東方日升、正泰等等光伏巨頭均砸下幾十億數百億,狂奔垂直一體化。一體化無外乎兩大“動力”,一是“補足”,二是在一個環節做到領先,能掙錢。有的“主動”,有的“被動”,但整體而言,一體化成為事實,并深刻影響未來競局。以下是光伏傳統一體化龍頭過往幾年不同環節的產能變化和主營產品的營收變化。
四,2021光伏產業鏈投資超過7200億,其中一體化項目投資近2000億,多晶硅投資近2000億,硅片超800億,電池和組件超2500億,玻璃環節超600億,聯合投資超300億
黑鷹團隊統計發現,2021年,光伏制造環節的總投資規模超過7200億元。這樣的投資力度,幾乎是2020年的兩倍;幾乎是2017、2018和2019三年投資力度的總和。
在年度超過7200億的光伏投資規模中,單個投資規模在億元以上的光伏項目已超130個,10億元以上的項目近100個,100億元以上的項目約有25個。不同環節的投資:
一.全產業鏈一體化項目投資規模近2000億,每個項目投資手筆動不動就是幾百億,這樣的力度在這個產業中前所未有。
二.多晶硅環節涌入不少新玩家,投資規模超2000億元,可能還會有更多資本資本進入這一環節。三.硅片瘋狂“內卷”,大量資本涌入,雙龍頭格局受沖擊,2021投資規模超800億元,2022產能超500GW。
四.電池和組件環節的投資擴張有過之而不及,億元以上的項目超過60個,約7個項目投資預算在100億元以上,總投資預算必然超過2500億元。
五.玻璃環節競局者眾,“雙寡頭”格局下,各路企業也紛紛擴產超600億,未來行業慘烈洗牌成必然。
六.在重資產周期長的領域,企業聯合投資大勢已至,聯合投資規模超300億,此外裝備及研發中心等投資規模為154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