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卷王”淘特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卷王”淘特

與拼多多搶地盤,最直接的招數是什么?低價!

文|財經故事薈 小刀

編輯|天南

時至今日,國內電商行業可講的新故事似乎不多了。

淘特是個例外。

今日的阿里正如名門望族,財富名望積累到達頂端。而2歲的淘特,就像這個家族里的少年騎士,攻城拔寨,意氣風發。

然而“閃亮的少年”一邊搶了敵人地盤,另一面也搶了自家的地盤——事實上,淘特的用戶本來就是阿里淘系用戶和拼多多用戶的交集。

剛剛上線的“10元店”和“百元大牌平替”,既是在外部拼殺拼多多,也是在內部和淘寶天貓搶地盤。

一邊外卷,一邊內卷,是淘特的必走之路,卷王淘特,本質上是電商存量市場高度內卷化的產物。

從2020年3月正式上市,一年換臉一次的“淘特”,也是窺視阿里下沉市場謀局落子的窗口。

淘特來“晚”了

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電商平臺,可能直到拼多多上市,阿里也沒有將其視為值得尊敬的競爭對手。

要不然,淘特不會推遲到2020年3月,才正式上線。

淘特上線之初,名為“淘寶特價版”——這并不奇怪,在阿里系的業務版圖仲,淘寶是母體,淘寶商城獨立變身天貓,同樣作為“淘二代”的淘寶特價版,借勢淘寶也不足而怪。

不過,淘寶特價版最初的界面和氣質,像極了拼多多——在淘特剛剛面世時,它的使命是“進攻”,復制、對標拼多多則是“捷徑”。

其實,拼多多借此起家的五環外市場,阿里入場更早——只是,更早出手,卻未更早得手。

在2014年以前,下沉市場和用戶,在阿里處于自然生長的狀態。

2014年,是個關鍵節點,那一年阿里在美國上市,農村市場被定位于三大戰略之一,這是阿里有建制的布局下沉市場的起點。

阿里下沉的1.0時代,始于2014年10月底,首個農村淘寶服務站在浙江桐廬落地,以及農村淘寶APP的上線,大張旗鼓地農村“刷墻”、“淘寶村”、“淘寶鎮”紛紛涌現,此時,拼多多還未正式面世。

不過,上述熱鬧并未持續很久,2017年6月1日,農村淘寶APP下線,成為手機淘寶里的一個子模塊,更像個過渡性產品,存在感不強。

此時的阿里,忽略了城鄉二元市場的差異性,給下沉市場提供一盤棋的無差別的服務——這一策略,顯然并不符合實際,也給了拼多多可乘之機。

對于剛剛學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農村用戶來說,淘寶的使用界面,無疑太過復雜,相比之下,兩年前上市的拼多多,更易上手。

阿里對下沉市場的失守以及失手,不足為怪——2016年,馬云拋出了新零售的概念,阿里電商業務的關注點,也放在了線上線下融合,以及消費升級上,顧此自然失彼。

而2015年上線的拼多多,則趁虛而入。

下沉市場的用戶特點就是有時間沒錢——拼多多供應鏈的充分下沉,幾塊錢包郵的吸引力,請親朋好友幫忙砍一刀的樂趣,借助微信平臺快速裂變等措施,恰好對了下沉市場的胃口。

在最新發布的拼多多財報中,拼多多年度活躍買家已經達到了8.69億。而在淘特出生的時間節點,出就是2020年3月,拼多多2019年的財報披露的活躍用戶數,已經達到5.85億,僅上兩個季度就凈增了1.02億活躍用戶。

2020年的阿里,太需要一個新角色,攻下下沉市場這一仗。

盡管淘寶,聚劃算等都在下沉市場有些積累,但一方面,他們并非為下沉市場而生,不免隔靴搔癢,另一方面,淘寶本身也船大難掉頭。

在供應端,淘寶已經形了既有的規則體系,商家競爭異常激烈,草根工廠或者村鎮賣家,要在淘寶上開新店熬出頭,把這些“廠貨”、村貨呈現在淘寶用戶的搜索列表里,實在太過艱難。

也正是基于這種考量,兩年前上任的淘特身負重任——淘特事業部總經理汪海聲稱,淘特的名字重點在于“特”,首指“特簡單”。

“1元包郵”的“增長”渴望

與拼多多搶地盤,最直接的招數是什么?低價!

淘特上線當年,就在雙十一前搞了“1元更香節”。《財經故事薈》同事也曾以1.9元包郵買入了50個口罩時,當時大為吃驚。

最初,同事以為這種超低價可能全部來自于平臺補貼。

事實上并不完全如此。

經營化妝品的商家阿海告訴《財經故事薈》。他此前經營著淘寶店、天貓店,2020年上半年,聽聞淘特要上線后,阿海就積極參與了,“為了賺個吆喝”——推高單品銷量,累計評價,提高店鋪等級,提升搜索權重。

彼時,淘特上的銷量和評價還能同步到淘寶店鋪,“投入幾千塊錢,就能獲得上百條真實銷量和評價”,“1元包郵下,用戶幾乎是閉眼買,不需要思考和決策,這樣的購買動作,可以為商家短時間內累積大量銷量和評價”。

而且,淘特開店的保證金也很低,“天貓5萬元,淘寶5000元,淘特只要1000元,試錯門檻特別低”。

當時,阿海把淘寶店鋪的數百個SKU,一鍵鋪貨到淘特,單價從幾元到數百元不等。但用戶買賬的,只有1元包郵和4.99元包郵的男士唇膏。

“這么便宜,當然不是啥好東西,產品出廠成本也就一兩塊,物流成本大概是2.5元,所以賣1塊錢肯定賠錢,但賣4.99元,基本持平”。

數據證明,超低價策略相當有效。淘特用9個月實現用戶過億,21個月用戶突破2.8億。

彼時,第三方機構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淘特用戶中78%與拼多多相重合。

這個數據被淘特內部人士當作搶地盤的“戰績”——從長遠來看,淘特的仗不會比拼多多輕松,拼多多是從0到1,如入無人之境找增量,而淘特則是從對手的地盤里搶存量。在最新公布數據的阿里財季里,淘特凈增年度活躍消費者3900萬,低于曾經一季度凈增5000萬的峰值。

外卷拼多多之余,淘特會內卷淘寶天貓嗎?淘特的用戶,多少用戶與淘寶天貓重合?這涉及到淘特的定位到底是“矛”還是“盾”——一個最完美的淘特,應該盡量外卷對手,盡量少內卷兄弟。

2021年5月,在淘寶特價版升級為 “淘特” 的發布會上,當被媒體連續逼問上述問題時,汪海三緘其口,“重合數據(不能說),因為這個影響到股價嘛。我只能說,從第一天開始就是圍繞下沉人群的,在用戶增長的整個策略上跟淘寶有是差異性的。”

但其實,從阿里最新一個季度的財報數據,不難推測出重合率。

截至2021 年12 月 31 日止12 個月,阿里的中國商業業務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8.82 億,單季凈增長約 2,000 萬,主要由淘特帶來增量。而同期,截至2021 年12 月 31 日止12 個月,淘特擁有 2.80 億年度活躍消費者,較上季度增長3900萬。

不妨做個假設,按照財報中強調,2000萬凈增主要來自淘特,假設其中1500萬來自淘特,這意味著淘特的3900萬用戶中,至少2400萬重合于阿里其他業務,按照這一比例,重合率大概在六成左右。

事實上,上述推測也可以另外印證————早在2018年,阿里就發現,淘寶新增的1.2億用戶中,七成來自低線級地區,這個增量,相當于一線城市和重點新一線城市加起來的人口數量。

換句話說,在淘特之前,淘寶本身的新增量,大部分也來自下沉市場,而淘特的入場,加速了這一進程。

一位自稱消費降級的用戶告訴《財經故事薈》,她過去五年的消費軌跡就是“亞馬遜——唯品會——天貓淘寶——淘特1688”,“留學時用亞馬遜,后來回國后用國內電商,我就是一個消費降級的標準樣本。”

對于淘特的內卷,汪海保持了淡定,“一個用戶既在淘寶買東西,也在淘特買東西也挺好的,整個阿里總體消費金額是往上的,比如說你買手機,就會選華為和蘋果,但是你要買個水果,你用淘特的直供就非常合適;你要買一個吹風機,你不一定要買戴森的,你買一個顏值也好、質量也好,品質各種認證也都通過的中國的廠牌,也都挺好的。”

背后隱含的意思是,淘特雖然撬了部分自家市場,但是總比眼睜睜看著用戶流向對手強多了。

這也符合張勇在投資者溝通會上關于“為數字化用戶群體去創造他們更多在不同品類的消費機會,來擴大我們的錢包份額”的表述。

更何況,抖音電商,快手電商也在環伺左右——一腔熱血來到淘特的阿海,最終發現,中高端價位的商品在淘特賣不動,而且,淘特賬戶獨立后,“好評也累計不到淘寶店了”,所以,他果斷退出了淘特。

如今,他轉而借道快手去縱深下沉市場,最好的一場直播中,銷量達到了30多萬元,“除掉坑位費,還能留一些利潤”。

3月初,快手正式舉刀,淘寶聯盟商品鏈接將無法在快手直播間購物車、短視頻購物車、商詳頁等發布商品及服務鏈接——這意味著,阿里伸向下沉市場的外部觸手,斷了一根。

商業世界沒有永遠的伙伴,只要淘特能帶來增長,就是好的,是“矛”還是“盾”似乎并不重要。

求解商業化

游走淘特數月的阿海,如今已經得出結論,能在淘特得心應手的玩家,“是源頭工廠我們這種外包生產的貼牌品牌,壓根不行,拼低價,你拼得過嗎?靠低價,何時是個頭呢?”

他的觀察,或許是淘特10元店和淘特100上線的“注腳”。淘特此舉,歸根結底,是補上貨品供應的短板。一元包郵利用“占便宜”的普遍人性快速拉新,但參差不齊的商品質量,也引來了用戶端的不少詬病和吐槽。

淘特當下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如何在品質和低價之間,達到一個平衡點——低價平臺,很難吸引大中品牌入駐,親自下場,就成了必選項。

相比于拼多多務“農”的濃厚興趣,淘特差異化的特色在于“工業品”——這也是基于現實考量。

常態下對比即可發現,在農產品整體的豐富度和性價比上,作為后來者的淘特,尚且無法和拼多多一較高下。因此,轉而靠工業品上位,相對可行;更何況,淘特還有大哥1688平臺的助攻——商務部數據顯示,后者覆蓋了172個一級產業帶,約占全國一級產業帶數量的70%。

而在布局工業品上,淘特也經歷了多次調整。

上線之初的淘特,講的故事曾是“全球首個以C2M定制商品為核心供給的新平臺”。“C2M定制”,既能跟阿里系其它業務區分開來,又能在輿論上彰顯個性。

然而,彼時的淘特需要迅速搶占市場,要把流量跑起來,哪里有時間去精耕工廠端?當務之急是先把商家招上來,產品先上線。而且,要在“一元包郵”的現實下,講“個性化按需定制”的故事,也太不現實。

隨后不久,C2M就改道為M2C,雖然只是字母順序的調整。但更反映了淘特真實的業務場景——不再強調個性化,而是凸顯鏈接效率的提升和流通鏈路的縮短,相比于C2M,量級更輕,身段更為靈活。

而如今號稱“超低實惠”的10元店,以及“大牌平替”的淘特100,本質上,則是淘特對于可持續商業模式的求解。

其一,無論是10元還是100元產品,都是無品牌的工廠貨定位,試圖和天貓、淘寶的產品拉開差距,以此減少內卷。

“連我們這樣價位比較低廉的品牌,都在淘特玩不下去,大品牌不可能入駐淘特的”,阿海曾和不少化妝品品牌商家有過交流,得出了這個幾輪。

其二,淘特的“工廠直供、入倉全檢、一站式購齊、一個包裹發貨”,是對準自營模式的探索,從以往經驗來看,過去無論是京東、網易嚴選等平臺的實踐看,自營模式對品質提出了較高要求,劣質貨品面臨的風險較高,一定是適合相對高客單價的產品,在成本上更有騰挪的余地——從這個維度來看,10元、100元的定位,相比于之前的1元包郵的賠錢賣吆喝,其實是淘特對商業本質的回歸。

其三,如前文所述,淘特最新財季里的增速已經有所下滑,淘特要繼續保持增長,光靠拉人頭不夠,必須提升人均GMV。

按照汪海的說法,10元店定位于覆蓋各個生活場景的小物件小商品,可實現N元N件、工廠直供、入倉全檢、一站式購齊、一個包裹發貨。

《財經故事薈》也體驗了幾單“官方直營”頻道的商品,目前來看,并不全是一個包裹發貨,這證明,淘特對于供應鏈的理順還需時日。

總之,于當下的淘特而言,內卷、外卷都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常態,這是存量競爭下,零和博弈的必走之路。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拼多多

5.7k
  • 中小商家的春天:拼多多普惠千億如何激活“沉默的大多數”
  • 拼多多推出“千億扶持”惠商計劃,三年投1000億加碼電商生態建設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卷王”淘特

與拼多多搶地盤,最直接的招數是什么?低價!

文|財經故事薈 小刀

編輯|天南

時至今日,國內電商行業可講的新故事似乎不多了。

淘特是個例外。

今日的阿里正如名門望族,財富名望積累到達頂端。而2歲的淘特,就像這個家族里的少年騎士,攻城拔寨,意氣風發。

然而“閃亮的少年”一邊搶了敵人地盤,另一面也搶了自家的地盤——事實上,淘特的用戶本來就是阿里淘系用戶和拼多多用戶的交集。

剛剛上線的“10元店”和“百元大牌平替”,既是在外部拼殺拼多多,也是在內部和淘寶天貓搶地盤。

一邊外卷,一邊內卷,是淘特的必走之路,卷王淘特,本質上是電商存量市場高度內卷化的產物。

從2020年3月正式上市,一年換臉一次的“淘特”,也是窺視阿里下沉市場謀局落子的窗口。

淘特來“晚”了

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電商平臺,可能直到拼多多上市,阿里也沒有將其視為值得尊敬的競爭對手。

要不然,淘特不會推遲到2020年3月,才正式上線。

淘特上線之初,名為“淘寶特價版”——這并不奇怪,在阿里系的業務版圖仲,淘寶是母體,淘寶商城獨立變身天貓,同樣作為“淘二代”的淘寶特價版,借勢淘寶也不足而怪。

不過,淘寶特價版最初的界面和氣質,像極了拼多多——在淘特剛剛面世時,它的使命是“進攻”,復制、對標拼多多則是“捷徑”。

其實,拼多多借此起家的五環外市場,阿里入場更早——只是,更早出手,卻未更早得手。

在2014年以前,下沉市場和用戶,在阿里處于自然生長的狀態。

2014年,是個關鍵節點,那一年阿里在美國上市,農村市場被定位于三大戰略之一,這是阿里有建制的布局下沉市場的起點。

阿里下沉的1.0時代,始于2014年10月底,首個農村淘寶服務站在浙江桐廬落地,以及農村淘寶APP的上線,大張旗鼓地農村“刷墻”、“淘寶村”、“淘寶鎮”紛紛涌現,此時,拼多多還未正式面世。

不過,上述熱鬧并未持續很久,2017年6月1日,農村淘寶APP下線,成為手機淘寶里的一個子模塊,更像個過渡性產品,存在感不強。

此時的阿里,忽略了城鄉二元市場的差異性,給下沉市場提供一盤棋的無差別的服務——這一策略,顯然并不符合實際,也給了拼多多可乘之機。

對于剛剛學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農村用戶來說,淘寶的使用界面,無疑太過復雜,相比之下,兩年前上市的拼多多,更易上手。

阿里對下沉市場的失守以及失手,不足為怪——2016年,馬云拋出了新零售的概念,阿里電商業務的關注點,也放在了線上線下融合,以及消費升級上,顧此自然失彼。

而2015年上線的拼多多,則趁虛而入。

下沉市場的用戶特點就是有時間沒錢——拼多多供應鏈的充分下沉,幾塊錢包郵的吸引力,請親朋好友幫忙砍一刀的樂趣,借助微信平臺快速裂變等措施,恰好對了下沉市場的胃口。

在最新發布的拼多多財報中,拼多多年度活躍買家已經達到了8.69億。而在淘特出生的時間節點,出就是2020年3月,拼多多2019年的財報披露的活躍用戶數,已經達到5.85億,僅上兩個季度就凈增了1.02億活躍用戶。

2020年的阿里,太需要一個新角色,攻下下沉市場這一仗。

盡管淘寶,聚劃算等都在下沉市場有些積累,但一方面,他們并非為下沉市場而生,不免隔靴搔癢,另一方面,淘寶本身也船大難掉頭。

在供應端,淘寶已經形了既有的規則體系,商家競爭異常激烈,草根工廠或者村鎮賣家,要在淘寶上開新店熬出頭,把這些“廠貨”、村貨呈現在淘寶用戶的搜索列表里,實在太過艱難。

也正是基于這種考量,兩年前上任的淘特身負重任——淘特事業部總經理汪海聲稱,淘特的名字重點在于“特”,首指“特簡單”。

“1元包郵”的“增長”渴望

與拼多多搶地盤,最直接的招數是什么?低價!

淘特上線當年,就在雙十一前搞了“1元更香節”。《財經故事薈》同事也曾以1.9元包郵買入了50個口罩時,當時大為吃驚。

最初,同事以為這種超低價可能全部來自于平臺補貼。

事實上并不完全如此。

經營化妝品的商家阿海告訴《財經故事薈》。他此前經營著淘寶店、天貓店,2020年上半年,聽聞淘特要上線后,阿海就積極參與了,“為了賺個吆喝”——推高單品銷量,累計評價,提高店鋪等級,提升搜索權重。

彼時,淘特上的銷量和評價還能同步到淘寶店鋪,“投入幾千塊錢,就能獲得上百條真實銷量和評價”,“1元包郵下,用戶幾乎是閉眼買,不需要思考和決策,這樣的購買動作,可以為商家短時間內累積大量銷量和評價”。

而且,淘特開店的保證金也很低,“天貓5萬元,淘寶5000元,淘特只要1000元,試錯門檻特別低”。

當時,阿海把淘寶店鋪的數百個SKU,一鍵鋪貨到淘特,單價從幾元到數百元不等。但用戶買賬的,只有1元包郵和4.99元包郵的男士唇膏。

“這么便宜,當然不是啥好東西,產品出廠成本也就一兩塊,物流成本大概是2.5元,所以賣1塊錢肯定賠錢,但賣4.99元,基本持平”。

數據證明,超低價策略相當有效。淘特用9個月實現用戶過億,21個月用戶突破2.8億。

彼時,第三方機構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淘特用戶中78%與拼多多相重合。

這個數據被淘特內部人士當作搶地盤的“戰績”——從長遠來看,淘特的仗不會比拼多多輕松,拼多多是從0到1,如入無人之境找增量,而淘特則是從對手的地盤里搶存量。在最新公布數據的阿里財季里,淘特凈增年度活躍消費者3900萬,低于曾經一季度凈增5000萬的峰值。

外卷拼多多之余,淘特會內卷淘寶天貓嗎?淘特的用戶,多少用戶與淘寶天貓重合?這涉及到淘特的定位到底是“矛”還是“盾”——一個最完美的淘特,應該盡量外卷對手,盡量少內卷兄弟。

2021年5月,在淘寶特價版升級為 “淘特” 的發布會上,當被媒體連續逼問上述問題時,汪海三緘其口,“重合數據(不能說),因為這個影響到股價嘛。我只能說,從第一天開始就是圍繞下沉人群的,在用戶增長的整個策略上跟淘寶有是差異性的。”

但其實,從阿里最新一個季度的財報數據,不難推測出重合率。

截至2021 年12 月 31 日止12 個月,阿里的中國商業業務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8.82 億,單季凈增長約 2,000 萬,主要由淘特帶來增量。而同期,截至2021 年12 月 31 日止12 個月,淘特擁有 2.80 億年度活躍消費者,較上季度增長3900萬。

不妨做個假設,按照財報中強調,2000萬凈增主要來自淘特,假設其中1500萬來自淘特,這意味著淘特的3900萬用戶中,至少2400萬重合于阿里其他業務,按照這一比例,重合率大概在六成左右。

事實上,上述推測也可以另外印證————早在2018年,阿里就發現,淘寶新增的1.2億用戶中,七成來自低線級地區,這個增量,相當于一線城市和重點新一線城市加起來的人口數量。

換句話說,在淘特之前,淘寶本身的新增量,大部分也來自下沉市場,而淘特的入場,加速了這一進程。

一位自稱消費降級的用戶告訴《財經故事薈》,她過去五年的消費軌跡就是“亞馬遜——唯品會——天貓淘寶——淘特1688”,“留學時用亞馬遜,后來回國后用國內電商,我就是一個消費降級的標準樣本。”

對于淘特的內卷,汪海保持了淡定,“一個用戶既在淘寶買東西,也在淘特買東西也挺好的,整個阿里總體消費金額是往上的,比如說你買手機,就會選華為和蘋果,但是你要買個水果,你用淘特的直供就非常合適;你要買一個吹風機,你不一定要買戴森的,你買一個顏值也好、質量也好,品質各種認證也都通過的中國的廠牌,也都挺好的。”

背后隱含的意思是,淘特雖然撬了部分自家市場,但是總比眼睜睜看著用戶流向對手強多了。

這也符合張勇在投資者溝通會上關于“為數字化用戶群體去創造他們更多在不同品類的消費機會,來擴大我們的錢包份額”的表述。

更何況,抖音電商,快手電商也在環伺左右——一腔熱血來到淘特的阿海,最終發現,中高端價位的商品在淘特賣不動,而且,淘特賬戶獨立后,“好評也累計不到淘寶店了”,所以,他果斷退出了淘特。

如今,他轉而借道快手去縱深下沉市場,最好的一場直播中,銷量達到了30多萬元,“除掉坑位費,還能留一些利潤”。

3月初,快手正式舉刀,淘寶聯盟商品鏈接將無法在快手直播間購物車、短視頻購物車、商詳頁等發布商品及服務鏈接——這意味著,阿里伸向下沉市場的外部觸手,斷了一根。

商業世界沒有永遠的伙伴,只要淘特能帶來增長,就是好的,是“矛”還是“盾”似乎并不重要。

求解商業化

游走淘特數月的阿海,如今已經得出結論,能在淘特得心應手的玩家,“是源頭工廠我們這種外包生產的貼牌品牌,壓根不行,拼低價,你拼得過嗎?靠低價,何時是個頭呢?”

他的觀察,或許是淘特10元店和淘特100上線的“注腳”。淘特此舉,歸根結底,是補上貨品供應的短板。一元包郵利用“占便宜”的普遍人性快速拉新,但參差不齊的商品質量,也引來了用戶端的不少詬病和吐槽。

淘特當下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如何在品質和低價之間,達到一個平衡點——低價平臺,很難吸引大中品牌入駐,親自下場,就成了必選項。

相比于拼多多務“農”的濃厚興趣,淘特差異化的特色在于“工業品”——這也是基于現實考量。

常態下對比即可發現,在農產品整體的豐富度和性價比上,作為后來者的淘特,尚且無法和拼多多一較高下。因此,轉而靠工業品上位,相對可行;更何況,淘特還有大哥1688平臺的助攻——商務部數據顯示,后者覆蓋了172個一級產業帶,約占全國一級產業帶數量的70%。

而在布局工業品上,淘特也經歷了多次調整。

上線之初的淘特,講的故事曾是“全球首個以C2M定制商品為核心供給的新平臺”。“C2M定制”,既能跟阿里系其它業務區分開來,又能在輿論上彰顯個性。

然而,彼時的淘特需要迅速搶占市場,要把流量跑起來,哪里有時間去精耕工廠端?當務之急是先把商家招上來,產品先上線。而且,要在“一元包郵”的現實下,講“個性化按需定制”的故事,也太不現實。

隨后不久,C2M就改道為M2C,雖然只是字母順序的調整。但更反映了淘特真實的業務場景——不再強調個性化,而是凸顯鏈接效率的提升和流通鏈路的縮短,相比于C2M,量級更輕,身段更為靈活。

而如今號稱“超低實惠”的10元店,以及“大牌平替”的淘特100,本質上,則是淘特對于可持續商業模式的求解。

其一,無論是10元還是100元產品,都是無品牌的工廠貨定位,試圖和天貓、淘寶的產品拉開差距,以此減少內卷。

“連我們這樣價位比較低廉的品牌,都在淘特玩不下去,大品牌不可能入駐淘特的”,阿海曾和不少化妝品品牌商家有過交流,得出了這個幾輪。

其二,淘特的“工廠直供、入倉全檢、一站式購齊、一個包裹發貨”,是對準自營模式的探索,從以往經驗來看,過去無論是京東、網易嚴選等平臺的實踐看,自營模式對品質提出了較高要求,劣質貨品面臨的風險較高,一定是適合相對高客單價的產品,在成本上更有騰挪的余地——從這個維度來看,10元、100元的定位,相比于之前的1元包郵的賠錢賣吆喝,其實是淘特對商業本質的回歸。

其三,如前文所述,淘特最新財季里的增速已經有所下滑,淘特要繼續保持增長,光靠拉人頭不夠,必須提升人均GMV。

按照汪海的說法,10元店定位于覆蓋各個生活場景的小物件小商品,可實現N元N件、工廠直供、入倉全檢、一站式購齊、一個包裹發貨。

《財經故事薈》也體驗了幾單“官方直營”頻道的商品,目前來看,并不全是一個包裹發貨,這證明,淘特對于供應鏈的理順還需時日。

總之,于當下的淘特而言,內卷、外卷都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常態,這是存量競爭下,零和博弈的必走之路。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黎县| 额敏县| 基隆市| 西和县| 康马县| 邵武市| 桃园县| 高雄县| 开原市| 河西区| 柘荣县| 长汀县| 寻乌县| 都匀市| 合水县| 临猗县| 蓬莱市| 新丰县| 宜兰市| 伊吾县| 怀集县| 甘孜县| 扶风县| 长武县| 五指山市| 宁蒗| 广灵县| 洪洞县| 开鲁县| 东平县| 中牟县| 万年县| 三门县| 武强县| 洮南市| 灵丘县| 珠海市| 从江县| 宜昌市| 内黄县| 山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