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易生活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此時同樣也是手機廠商集中推出新機的時間節點。不過許多關注手機行業的朋友或許已經發現,今年春春季已有多家主流廠商推遲了旗下部分新機的遲發售時間,并且原因也是驚人的相似,受到了疫情的影響。
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此次疫情的流行使得整個手機供應鏈都受到了極大挑戰,幾乎隔三差五就會出現某區域疫情爆發、導致工廠被迫停產,甚至以供應鏈管理出色著稱的蘋果,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改善脆弱的供應鏈,手機圈“一哥”三星決定行動起來。
日前據韓國ETNews的相關報道顯示,三星電子向智能手機合作企業下達了開發高兼容性通用部件的要求,一改之前將高端產品與中低端機型零部件完全區格開的做法。據悉,這是為了克服因疫情造成的全球零部件供應鏈不穩定、提高生產靈活性而制定的計劃。
沒錯,此次疫情改變的不止是大家的生活,也改變了工業生產的節奏。在疫情前,手機廠商面對供應鏈問題時采用的做法,通常是使用及時生產制 (Just-in-time)來將整條供應鏈通過計算機系統管理,監控銷售渠道的庫存量,并通過高頻低量的生產來降低庫存壓力。而及時生產制強調供應鏈的柔性來實現降本增效和縮短交付周期,其中的典型,就是蘋果的全球需求可視性系統(Global Demand Visibility),這也使得其產品庫存周期得以大幅度壓縮。
然而疫情的到來幾乎改變了一切,柔性供應鏈的劣勢也被凸顯出來。這種供應鏈體系極度缺乏韌性,一旦受疫情沖擊,不僅會導致整個鏈條的中斷,甚至在停產后往往難以快速恢復產能,最終的結果就是幾乎所有的廠商的戰略,都因為各式各樣的黑天鵝而被不斷打亂。
在伊萊·惠特尼提出“可替換零件”和“標準化生產”理念后,標準化工業生產成為了現代工業的基石,而三星此次提出的“零部件標準化”就是用來解決供應鏈韌性不足的方案。看到這里可能有的朋友會問,現在智能手機的零部件不是已經標準化了嗎?但答案其實是,針對某一條或某幾條產品線的零部件確實是已經標準化了,但也就僅此而已了。
如果從整個業界來看,手機零部件其實依舊是客制化程度極高。基本上除了ODM產品的通用性較高外,OEM機型間的兼容性幾乎是不存在的,就比如說iPhone 13的主板、三星Galaxy S22就肯定用不了,小米12的攝像頭模組、OPPO Find X5也肯定不能用。
三星口中的“零部件標準化”,是通過對零件的結構要素、尺寸、材料性能、設計方法、制圖要求等,制定出共同遵守的標準。有了統一的標準后,不同供應商制造出的同一類型產品就有了極高的兼容性,即使供應鏈中的一個環節出現意外,也會有其他供應商迅速填補,以減少對單一供應源的依賴性,并增強風險抵御的能力。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三星的“零部件標準化”其實就與汽車行業的“模塊化平臺”是一回事。如果手機的“零部件標準化”能夠實現,那么未來三星的Galaxy S系列、A系列、M系列都將會使用統一規格的零部件,這無疑將極大降低設計成本,并使得未來的手機設計就變得更像搭積木了,頗有些當年谷歌Project Ara項目的意味。
但為什么是三星來提出“零部件標準化”呢?原因就在于,三星是手機行業中唯一一個擁有全產業鏈能力的廠商。從SoC的設計和代工、顯示面板、相機CMOS、高性能處理器、DRAM存儲芯片、NAND芯片等關鍵性元器件上,三星都有著極為關鍵的地位,并且他們同時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手機廠商,占據了19%的市場份額。身兼手機圈“一哥”以及全產業鏈的優勢,這無疑就是三星的底氣。
俗話說一流企業做標準,三星做“零部件標準化”顯然也有建立更高的行業影響力的“私心”。別看三星本身有著行業中獨一份的全產業鏈、同時也是手機行業的大金主,但手機圈還存在著其他供應鏈企業,未必會對于其確立標準這件事樂見其成,因為這會導致復數的零部件供應商同時生產相似的部件,并降低供應鏈企業的不可替代性。
如果幾個不同的供應商同時生產相似的部件,手機廠商自然就可以根據產量和成本來選擇供應商,而前者為了獲得更多的訂單,價格戰幾乎將不可避免。更何況,蘋果當初是如何對待臺灣宸鴻/勝華、極特先進、歐菲光、GTAT等一批曾經的“果鏈企業”,各供應鏈廠商想必都看在眼里。如果手機行業真的實現了零部件標準化,第一批“倒霉”或許一定是供應鏈廠商,特別是中小供應鏈企業的議價能力,也將會進一步削弱。
不過即便其他供應鏈企業或許不希望看到手機的零部件實現大規模標準化,但標準化的趨勢顯然很難被扭轉。而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為出錢的手機廠商和消費者都希望改變現狀,他們都不愿因為種種意外導致產品被迫延期,希望供應鏈變得更有韌性。有道是誰出錢誰的話語權就大,握有訂單的手機廠商改變當下這種呈現線性供應鏈結構是極為迫切的,當手機廠商的意見空前統一的時候,供應鏈企業或許很難胳膊擰過大腿。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手機零部件變得越來越標準化、通用化的大勢,其實早有端倪。典型的例證,就是當下的智能手機中混用元器件已經非常常見,而這一事實的實現基礎則是元器件的API和接口已基本實現了兼容。
最后的最后,對于消費者來說,手機零部件的標準化其實是件好事。畢竟在實現標準化之后,手機廠商就能像搭積木一樣制造手機,可以更加輕松的在SoC、屏幕、相機、電池等功能上進行排列組合,打造出更多針對細分市場的產品,在某種意義上讓產品實現“千人千面”,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