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北京海證
如果用一輛行駛的汽車來形容汽車股表現的話,那么現在這輛汽車“拋錨”了。板塊距離高點跌幅已超過20%,問題當然很嚴重。在生活中汽車拋錨的原因有很多種,通俗一點理解汽車自身出了故障,而對于汽車股的“拋錨”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首先我們來看看,近幾個月汽車股這幾個月的真實表現:
數據顯示,汽車股在2021年8月13收出最高點2524.71點。2022年4月1日發稿時間最新報1978.22點,跌幅21.65%。從高點回落算起已經超過了7個月。
不少的投資者感嘆炒股的風險,在投入巨大的精力和時間之后換來的依然是賬戶巨額虧損。但是有熟悉技術分析人士指出,從圖形上看,汽車板塊剛剛完成了一個下跌行情中“反抽”,后市或仍將面臨下行的壓力。
當我們看到出現如此的行情中走勢,不禁會問:出現這樣的走勢背后有著怎樣的原因,是新聞里報道的那些個嗎?究竟是什么導致汽車股這次“拋錨”?未來會怎么樣?行情否極泰來會在何時?
01、汽車行業和汽車股,這個關系要理清楚
有人看到汽車股的這一輪下跌,就會以為是不是汽車行業出要出大問題了,其實兩個的關系并不是簡單地線性關聯。在了解汽車股之前,我們有必要梳理一下汽車行業,為什么汽車行業很重要:
首先,汽車產業是國經濟重要支柱產業。汽車行業的產業鏈很長,涵蓋了眾多行業,涉及諸多學科。狹義的汽車行業說的是汽車制造業,從零部件制造到整車制造的的這個環節。實際上汽車行業還包括汽車服務業,包括養護維修、汽車共享、汽車金融等等。再延伸一下,汽車行業的上游涉及能源、原料;下游涉及公路交通運輸、特種用途等國民經濟相關領域。
其次,對于影響汽車行業的基本因素,通過下邊這個圖能夠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汽車的行業發展階段、供需因素、政策因素、技術發展、市場需求等都會對汽車行業產生影響。具體發生作用體現在車企的生產經營活動中。這些車企中上市的那些車企發行的股票才是我們通常說的汽車股。
目前的汽車股在A股、港股、美股均有上市,其中A股汽車類股票有230多家,港股汽車類有40家,美股上市中概股車企也有一些。對于股市,基本面的價值投資方法和以價格趨勢為主的技術分析共同作用引導著市場資金的進出。在我們看到表面股價的漲跌的背后,復雜的因素相互交織,博弈。產業鏈上任何的因素變化在特定時間都可能引發股價的劇烈波動,在價格走勢的特定階段,資金目的性明確參與很容易將這種變動放大,再傳遞到市場情緒上,趨勢性行情可能就會出現。
造成本輪汽車股“拋錨”的復雜性因素都有哪些呢?我們一步一步來分析。
02、本輪汽車股大跌背后,市場在擔憂什么
如果說本輪汽車股大跌是由于市場擔憂,那么對于復雜因素的出現及市場參與各方的表現又是怎樣的?
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本輪汽車股大跌的一個大背景是市場環境不好,自年初以來,資本市場就充斥著悲觀情緒,上證指數從年初3600點上方開始滑落,本月中3000點差一點被擊穿。投資者信心低迷。但是本輪汽車股的下跌確實還遇到諸多不利因素,我們梳理一下。
1、補貼政策退坡 新能源汽車股吸引力或受影響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從市場熱度、銷售增長速度、資本關注度都明顯超過了燃油車。特別是在2021年,與新能源與智能化相關的汽車股,均出現了股價與市值齊漲,甚至和其有合作關系汽車上市公司股價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但在2021年底,四部門聯合發布了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 2021年基礎上退坡30%,明確2022年12月31日新能源汽車補貼終止,此后上牌的車輛不再給予補貼。這對于高歌猛進的新能源汽車股來說會有較大的影響,構成成本增加直接會影響消費的購買熱情。汽車股對此的反應大家也看到了,這是一個因素。
2、原材料成本上漲 汽車漲價 削弱市場預期
對于燃油車來說,原油價格的持續走高,95號汽油突破了9元的歷史高位。用車成本的提升消費者和對于對燃油車的購買意愿受到壓制。另外,隨著新能源車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并且新能源車在設計以及性能上也更有吸引力。數據顯示,新能源車不斷在蠶食燃油車的市場份額。
另一邊的新能源車也有煩惱,受鋼、鋁、鎳、鋰等金屬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同時電池和芯片等緊缺也推升了新能源車的成本,新能源汽車紛紛漲價。近期特斯拉在短短八天時間已經進行三次調價,累計漲價幅度在1-3萬元。3月18日,小鵬汽車宣布上調部分車型售價。比亞迪、零跑T03、廣汽埃安、上汽榮威、威馬都有不同程度的價格上漲。這對于短期消費者購車意愿是有影響的。
3、汽車供需面臨考驗
受疫情反復的影響,汽車行業的供需面臨考驗。首先,車企生產端可能受限造成供應不足。目前國內的疫情呈現出了散點爆發的狀態,一些疫情區的生產受到了影響,如長春、上海、蘇州等地作為汽車產業集群,已經有部分工廠停產。其次,疫情也影響了部分消費群體的收入,收入不穩定,尤其是按揭買車會受到沖擊。
4、企業自身的問題,長城汽車案例
其實,本輪汽車股大跌最大的受害者是長城汽車。去年10月底長城汽車創下38.64港元的高點,截至2022年4月1日發稿時間,股價報12.14港元,從最高點跌幅高達69.6%。分析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其汽車銷售量的持續下跌。
2月新車銷售同比下滑20.5%,目前跌勢仍未停止。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已是大勢所趨,長城卻依舊“死磕”燃油車。數據顯示,目前長城汽車的新能源車銷量合計不到20萬輛,占比僅為15%左右。
另外,長城汽車的質量問題也被消費者所詬病,數據顯示,自去年10月以來,長城的投訴量一直位居前列,到今年一月時,長城的投訴量更是達到了76起,是國內投訴量最多的車企。除了投訴多之外,長城旗下的多款車型都是“毛病百出”,即便是長城銷量最好的哈佛H6,也被消費者多次投訴過。
5、 估值泡沫,資本離場,汽車股“吃面”
有業內人士指出, 本輪新能源下跌的主要原因是“殺估值”。過去一年新能源賽道增長速度過快,部分企業市值瘋狂上升,導致整個行業出現了“泡沫”,在無序的增長下,這些“泡沫”也會越來越大,風險也會越來越高。
資本對于市場的嗅覺是最靈敏,就像上邊提到的長城汽車,去年機構“精準撤離”。當然也是其股價惡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數據顯示,從2021年中報的517家,減少到2021年報的62家,持股市值從2454億元減少到46億元,持倉比例從92.69%,減少到了1.57%。
這一輪汽車股的下跌是真的意味著汽車行業的危機來了?我們分析這個問題應該要從多個方面來看待。
03、汽車行業危機真的來了嗎?
正如我們在第一部分提到的,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鏈又牽涉到上下游眾多的企業,結合當前國內外大環境,不難發現新能源車代表著汽車行業的未來。關于汽車行業的判斷,我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梳理。
1、 政府支持行業發展沒有改變
新能源汽車背后有強烈的政策支持意味,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主要方向,是推動綠色發展、保障能源安全的戰略選擇。2021年10月,國務院根據《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設定到2030年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動力的交通工具比例達到40%的目標。
對于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問題,工信部等四部委在日前組織召開了鋰行業運行和動力電池上游原材料漲價問題座談會,要求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要加強供需對接,協力形成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共同引導鋰鹽價格理性回歸等。在2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在發布會上也強調,今年將適度加快國內鋰、鎳等資源的開發力度,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不正當競爭行為。
2、汽車行業將迎來兩個變化
(1)新能源車滲透率提升,擠壓傳統車企空間
盡管當前傳統燃油車具備技術成熟、價格穩定、使用成本、保值率不會有太多的波動,并且使用體驗成熟可靠。但是新能源汽車還是依靠成本、號牌、產品設計等諸多優勢,一步步完成對市場的滲透。數據顯示,2020年1月- 2022年2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從2.4%提升至19.2%,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從2.6%提升至21.6%,均創下歷史新高。
分析人士指出,本輪漲價對新能源車銷量短期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是新能源車是未來的大趨勢,尤其新能源車還有明顯的優勢,例如新能源汽車正成為智能化的出行空間,提供更人性化的車內空間布局、更優越的駕駛體驗及更低廉的擁車成本。
(2)高端車搶低端車市場份額
本輪漲價的影響,對于特斯拉、理想等高端車來說,因為自身具備的技術以及產品上的優勢,價格上漲對銷量的沖擊較小, 而通過漲價這些企業也能保證有充足的利用率。對于低端車的影響則較為明顯,其消費群體大多對價格較為敏感,價格和銷量的彈性較大。即便是漲價的幅度上也較小的多,底氣不足啊,這還是買的比較好的車型。其他低端車型則會采取限產甚至停產的行為,而這些空出來的份額可能被高端車瓜分。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長城汽車歐拉黑、白貓兩款售價10萬以內的車在去年8月14日上市,今年2月14日宣布停售,僅僅存在半年時間,從側面反映出了低端車的窘境。長城汽車需要面對的問題確實不少。
3、汽車市場未來看好 新能源車有前景
有機構表示,對著國內疫情的穩定,乘用車銷量將迎來一波反彈,給出的理由是消費者為避開乘坐公共交通,而選擇私家車出行。數據顯示,國內客車銷量出現下降,意味著乘坐公共交通的人在變少,這里面一部分有望轉化為私家車購買需求。
從長期看,新能源汽車市場遠未達到飽和,未來五年甚至十年都具有規模以上的增長。據中汽協預測,到2025年,我國汽車市場總銷量或將超過3000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突破600萬輛,相比2021年銷量幾近翻倍。同時,我國擁有完整的汽車產業鏈和相應的生產能力,也可以滿足對外輸出。
4、賽道優勢明顯 新能源汽車持續獲取資本青睞
在資本獲取方面,汽車行業又是如何呢?企查查數據顯示,2016至2018年融資事件連續三年超過160起,2017年是融資事件最多的一年,達185起。2019年相關事件數和披露金額有所回落。2020年新能源汽車賽道融資事件89起,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
2021年新能源汽車賽道融資事件數量為歷年最多,共計239起,披露總額達3639億元,同比大增181.66%,創下歷史新高。新能源汽車賽道年融資披露總額從1000億元到3000億元,只用了一年。新能源汽車賽道未來將持續獲取資本的青睞。
04、汽車股未來展望,否極泰來應有時
通過上邊梳理分析,我們能夠發現汽車行業的預期并沒有那么糟糕,反而看到的還有更多積極的方面。對于汽車股的未來表現,該如何判斷?
因為第二部分所列出的各種因素的疊加,導致市場擔憂情緒加劇,從而出現了汽車股的本次大跌。業內人士指出,現實中市場參與者都是具有思維的人,價格精準體現價值只有理想狀態才會出現。汽車行業和汽車股之間的關聯是必然的,價格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基本面就是價格的“錨”。價格短期出現的偏離,終將回到其合理的位置,至于回歸的時間有時候會比較長。換句話說,汽車行業的廣闊前景也必將引導汽車股回到其應該在的位置。
汽車行業基本面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汽車行業的未來光明可期,專家也表示,2021-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總體趨勢是快速增長,但周期性波動不可避免,預計2022-2023年燃油車銷量將達到峰值,2030年新能源車滲透率將達到50%。
結論也已經很明顯了,汽車行業的未來依然會很美好,汽車股何時否極泰來也是可以預見的,你掌握了知識和方法才更重要,這是一個過程。我們的生活,我們的選擇,往往到最后也被證明是一個過程。當這輛“拋錨”的汽車股重新上路時,我希望到時候能夠看到你坐在車上洋溢著的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