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拆解華為最新年報,醫療健康布局正加速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拆解華為最新年報,醫療健康布局正加速

消費者業務大幅下滑,運動健康成為華為新增長點之一。

文|動脈網

3月28日,華為2021年年報發布。不出意外,受芯片制裁影響,曾占華為半壁江山的消費者業務收入大幅下滑,2021年收入2434.31億元,同比下降49.6%。這也直接造成了整體收入縮減,2021年總收入為6368.07億元,同比下降28.6%。

年報中,華為用大量篇幅展現了ICT基礎設施業務、云計算業務、數字能源業務、終端業務、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這五大板塊的最新進展。在龐大的業務體系內,醫療健康產品及解決方案也占有一席之地。盡管年報中暫時無法看出醫療健康相關內容的具體業績貢獻,但它們已在四大業務板塊中有所涉及。

華為主要業務中涉及醫療健康的內容,資料來源:華為2021年報,動脈網整理制圖

如上圖所示,華為的ICT 基礎設施業務、云計算業務、數字能源業務和終端業務均有醫療健康相關的內容。從服務對象來看,在C端,有運動健康業務;在B端,有面向醫療健康企業、醫療機構、科研機構和衛生健康部門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面對外部環境帶來的嚴峻形勢,加大研究和創新力度是華為的必經之路。具體到業務層面,在醫療健康科技巨大的市場空間下,華為是否會加大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布局?拆解其年報可看出一二。

消費者業務大幅下滑,運動健康成為新增長點之一

華為在2021年年報醫療健康相關的內容中,用了大比例篇幅來展示運動健康業務的布局和規劃。在終端業務領域,華為正圍繞智慧辦公、運動健康、智能家居、智慧出行和影音娛樂為主的五大場景,為消費者打造全場景智慧生活,運動健康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從消費級到醫療級,多款產品獲醫療器械注冊證

據華為年報顯示,在運動健康領域,已形成完整的軟硬件和服務無縫協同的產業生態。2021年,華為運動健康全棧升級戰略,將突破性的硬件檢測技術、全新升級的軟件算法與更全面的數字健康服務三大競爭優勢整合。

在華為已推出的運動健康產品中,HUAWEI WATCH GT Runner專業跑表采用業界首創懸浮式天線專利設計,GPS天線性能較傳統設計提升135%;HUAWEI WATCH GT3、兒童手表4Pro、手環6等多款智能穿戴設備,可為消費者提供全周期、多樣化的選擇。產品所具備的心率、血氧、血壓、睡眠、壓力、心電圖檢測等功能,可幫助用戶及時了解健康狀況。

年報披露,2021年第三季度,華為手表和手環出貨量全球第一;截至2021年底,華為智能穿戴設備全球累計發貨量已超過1億。在運動健康領域,華為全球累計服務用戶總量超過3.2億。華為運動健康App為用戶提供全面的數據管理、科學的運動訓練和專業健康管理服務,全球月活用戶達8300萬。

2021年華為獲得醫療器械注冊證的產品,資料來源:國家藥監局,動脈網整理制圖

2021年以來,華為還有4個產品獲批醫療器械注冊證。其中,HUAWEI WATCH D腕部心電血壓記錄儀于2021年12月上市。從消費級到醫療級,華為的運動健康產品將滲透至更多應用場景,不只是向用戶展示健康數據,更可成為臨床參考。

? 將在運動健康場景中尋找新機會

2月27日,在華為消費者業務春季發布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強調,全場景智慧生活是華為消費者業務接下來5-10年的長期戰略。可見,運動健康作為全場景智慧生活的一部分,也將是中長期業務戰略。

為了支撐后續產品開發,華為持續加強運動健康方面的醫學與技術研究。年報透露,華為加快與專業機構的合作,共同探索院外疾病篩查、慢病管理等解決方案,一方面大幅提升院外疾病篩查的效率,另一方面幫助用戶更及時地識別健康風險。

目前,華為與超過60家專業醫療機構基于HUAWEI Research創新研究平臺開展健康研究合作,包括心臟健康研究、睡眠呼吸暫停研究、呼吸健康研究、血壓健康研究等多元化健康管理研究。其中,心臟健康研究在2021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上發布六項成果,受到國際醫學會認可。截至2021年底,加入心臟健康研究的用戶數達380萬,篩查出高風險人數超過15,000,房顫篩查準確率達94%。

華為也在運動健康技術研發上持續加大投入。2021年,華為運動健康科學實驗室(松山湖)升級,圍繞產品研究、標準制定、檢測認證、展示體驗、產業孵化,打造運動健康產業科技創新平臺。

在此次華為年報發布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表示,美國連續多年的制裁給華為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難。特別是消費者中的手機業務,手機芯片需要有強算力、低功耗和小體積的需求,華為在獲得性上面還有困難。華為在積極與有關各方探討手機的可持續性解決方案時,也在拓展可穿戴、運動健康、全屋智能新領域,并將在這些新場景里面尋找新的發展機會。

促進技術融合,政企端擴大更多細分領域滲透

在B端,華為向各類主體開放技術平臺或提供解決方案。2021年,華為充分將5G、云、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為醫療機構、藥械企業和政府部門等的數字化轉型提質增效,并與醫療科技企業合作,推動創新解決方案研發和落地。

? 為醫療機構打造全場景智慧醫院

針對醫療機構和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華為可提供數字醫院、區域衛生信息化、分級診療等的解決方案。

據年報顯示,2021年,華為ICT技術服務已覆蓋超過1700家醫院。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華為將云、5G、Wi-Fi 6等先進技術應用于醫院的醫、教、研、管等各個領域及流程節點,打造全場景智慧醫院。2021年5月,全場景智慧醫院建設計劃以及初步成果論文已在《Nature》子刊《Nature Medicine》上發表。

論文指出,自2018年起,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將人工智能技術納入醫院管理。由于當時 4G網絡的局限性,人工智能技術并未能發揮最大程度應用。為解決這一問題,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與華為合作,利用5G技術,建設綜合型全場景智能醫院。

5G網絡具有低延時、高容量、高帶寬等特點,能夠幫助醫院提高運營效率,提升患者就醫體驗。在5G網絡支持下,院前救護車急救隨車醫生與院內急救團隊能夠實現“零卡頓”遠程視頻通話會診,共享醫療數據,免去等候時間,讓患者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上車即入院”。醫院的5G智慧病房內,利用智能手環、智能輸液器、智能消毒機器人、物流機器人等設備,實現病房閉環管理、萬物互聯。此外,5G技術還為互聯網醫院提供了更順暢的鏈接。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歷來重視科技力量的應用,曾創辦了全國首家網絡醫院——廣東省網絡醫院,開創了醫療服務新模式。全場景智慧醫院無疑是涉及服務、醫療和管理等更全方位的效率提升。對此,醫院黨委書記、上述文章通訊作者田軍章教授指出,利用5G技術建設的全景智能醫院,為未來醫院在醫療、教學、科研、管理等領域的建設提供了可行的探索方向。

此外,華為還開放自身在云、AI、計算等技術方面的能力,與醫療科技公司合作,研發專業度更高的細分產品,用于臨床工作。

2021年,華為與維卓致遠聯合推出智能醫療影像系統“閱片寶”。系統特點在于,不僅可結合三維智能影像技術實現直觀、精準定位病灶等功能,還能幫助醫生實現遠程會診和實時雙向互動,從而大幅提升病例討論、教學查房、遠程會診和醫患溝通的效率。

這其中,華為發揮了云、AI、計算等技術優勢,其智慧屏終端還以智能化協同和優秀的影音會議功能,為遠程醫療提供了支持。而維卓致遠則發揮了在醫學人工智能、云計算、全息可視化、智能手術導航機器人等技術上的研發經驗。

2021年9月,蘇州微清研發的眼底病灶AI輔助診斷系統推出,系統以華為云計算、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為“智慧大腦”,可提供超廣角及全自動拼接下的高清影像畫質,協助醫生實時查看眼底周邊病灶,并實現針對最小瞳孔低至1.5mm、超弱光照量環境下的精準診療,簡單、快速、無損地還原圖像的真實紋理,為眼科醫生提供更有利于精準診斷的信息,降低漏診、誤診的發生率。

? 為新藥研發和基因測序加速

除了醫療機構之外,華為還加快向醫療健康上游的科技領域拓展。

華為年報顯示,昇騰AI基礎軟硬件平臺持續升級,基于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大算力,構建大模型,孵化新應用;2021年,以深圳鵬城云腦Ⅱ為基礎,孵化出“鵬程.盤古”大模型,以及面向生物醫學行業的“鵬程.神農”平臺。

據了解,“鵬程.盤古”是全開源2000億參數中文預訓練語言模型,于2021年5月發布;2021年9月,華為云在此基礎上又發布了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作為專門面向藥物研發領域推出的預訓練大模型,旨在幫助醫藥公司開啟AI輔助藥物研發的新模式。

華為云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共同訓練了華為云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賦能全流程的AI藥物設計。依托華為云一站式醫療研發平臺EIHealth,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學習了17億個藥物分子的化學結構。在藥物生成方面,實現了對小分子化合物的獨特信息的深度表征、對靶點蛋白質的計算與匹配,以及對新分子生化屬性的預測,從而高效生成藥物新分子;在藥物優化方面,實現了對篩選后的先導藥進行定向優化。

據華為年報顯示,2021年,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劉冰教授團隊基于華為云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在廣譜抗菌藥物研發上已取得重要進展。

“鵬程.神農”平臺以人工智能賦能加速新型藥物篩選與創制,包含蛋白質結構預測、小分子生成、靶點與小分子相互作用預測、新抗菌多肽設計與效果評價等模塊。制藥企業和醫學研究機構可以使用“鵬程.神農”提供的AI能力,加速新型藥物的篩選與創制。以抗菌肽為例,借助“鵬程.神農”的氨基酸序列生成能力,結合現有抗菌肽數據集,可在短時間內產生數萬種候選肽的氨基酸序列,再經過生物實驗和臨床驗證,便可極大加速新型抗菌肽的發現。

此外,2021年的西普會上,華為云與中康戰略簽訂合作協議,聯合打造面向醫藥行業的aPAaaS平臺。

在這個賦能平臺中,中康科技開放醫藥行業主數據能力和行業的智能算法,華為云貢獻AI藥物研發平臺,華為終端云提供應用的核心組件HMS Core。其他生態伙伴也可在平臺上共享各自的能力,基于這一產業賦能平臺,開發出更多新場景和高價值的行業應用。

在基因測序領域,華為則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合作,共同實現了重大突破

2021年9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為、賽樂基因聯合發布了多組學數據加速分析平臺,宣布30X人類WGS胚系變異分析時間從24小時縮短至7分鐘。

在三方合作中,華西醫院發揮了在多模態組學數據分析和基因應用等領域的領先學術與產業優勢,華為展現了在高性能數據存儲和先進基因數據管理系統上的技術積累,賽樂基因運用了在GPU加速生物信息數據分析領域的行業經驗。

據了解,這是全球首次將人類全基因組分析推進至分鐘級時代,在多組學數據分析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 助力藥械流通領域數字化轉型

除此之外,華為還將業務拓展至藥械流通領域,促進商業流通公司的數字化轉型。

2021年11月,國藥控股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大健康全產業鏈推進全方位合作,探索數字化轉型、醫藥新零售、醫藥智能制造,以及醫養康養等領域的創新融合。

2021年10月,九州通與華為達成戰略合作,華為將依托自身數字化轉型的優秀實踐經驗,結合九州通企業戰略,充分支持九州通數字化轉型的發展,助力九州通技術革新,樹立行業標桿。同時,雙方將結合醫藥行業運營現狀,探討新商業合作模式,助力九州通提升其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

擴大在醫療健康更多細分領域的滲透,將為華為B端業務帶來更多增長可能。

海外業務已具備一定基礎

華為的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等業務已遍及全球,其中與醫療健康相關的業務也不例外。

據華為2021年報統計,華為ICT技術服務覆蓋的醫院來自中國、土耳其、印尼、德國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德國,華為全閃存助力醫院核心業務系統高效穩定運行,保障醫療數據的全生命周期安全。在法國、新加坡等國家,華為通過提供院區融合網絡解決方案助力醫院提升診療效率和病人就醫體驗。

從華為年報公布的收入來源開,中國以外的主要收入來自歐洲、中東和非洲區域,其次是亞太地區,最后是美洲。在醫療健康行業,2021年,華為重點拓展了亞太地區在泰國的業務。

2021年,華為與泰國醫療服務局(DMS)簽署了一項為期2年的諒解備忘錄,借助華為的科技實力推出增強型智能服務,運用5G、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等集成數字技術,提升當地醫療服務水平。按照備忘錄協議,華為將與DMS旗下的國家癌癥研究所、拉賈維泰醫院開展合作,助力其提高運營效率,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目前,華為已向泰國國家癌癥中心(NCI)醫院提供了IdeaHub慧醫寶,集成泰國衛生部的遠程醫療軟件,醫生可以使用Ideahub和5G網絡,與鄉村社區醫院醫生進行醫生之間的遠程醫療,患者也可以在家里使用衛生部的遠程醫療APP向大城市醫生進行病人和醫生之間的遠程醫療。患者不必長途跋涉到城市醫院檢查,節省了他們的時間和金錢并且也減少了在疫情期間的人員接觸。

“出海”是醫療健康領域內企業發展至一定規模后的選項之一,而華為憑借自身在海外已布局的業務,海外的醫療健康相關業務已具備一定基礎。

巨額研發投入,華為的醫療健康業務將走向何方?

華為的年報中,還出現一組令人關注的數字:2021年,在收入下滑的情況下,研發費用支出卻高達1427億元,約占全年收入的22.4%;金額和比例都創下進十年來的新高;過去十年,華為在研發領域累計投資超過8450億元,近幾年,每年在基礎研究上的投資超過200億元。2021年,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10.7萬名,約占公司總人數的54.8%。

更加注重研發工作,固然有外界客觀環境變化的原因,但從華為內部來說,研究和創新也一直是其最強勁的發展動力。盡管我們無法從年報上看到用于醫療健康領域的研發投入,但可以肯定的是,整體研發能力的進步,將帶動醫療健康等細分領域研發能力的提升。

整體而言,華為的醫療健康相關業務包括了醫療AI、醫療信息化、健康科技等多種公司的業務范疇。華為除了技術力量強大的優勢之外,還在于構建了從政企業務到消費者業務的全覆蓋,并提出“云云協同”的思路,將華為云的基礎設施和華為終端云的移動應用生態進行深度協同。在醫療健康領域,數據孤島普遍存在。就華為涉足的業務來說,可穿戴設備產生的院外數據與智慧醫院產生的院內數據,是否能通過“云云協同”實現更好的連接?若能在實際問題上產生可行的解決方案,也將成為華為的優勢。

從全球范圍來看,科技巨頭布局醫療健康早已不是新鮮事。不過,一些科技巨頭的前車之鑒告訴我們,科技實力雄厚并不等于跨界醫療一定會成功。對醫療科技來說,有技術、無場景,或者技術還無法充分貼近場景的情況,已經枚不勝舉。

醫療健康行業專業門檻高,華為目前已與諸多醫療科技公司合作,將自身的技術優勢與醫療科技公司的專業理解相結合,未來若要有更大作為,華為還會繼續擴大生態圈,拓展更多優質的合作伙伴。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華為

8.7k
  • 盤前機會前瞻| 華為每年投入超60億激勵開發者,鴻蒙系統迎來快速釋放期,這幾家鴻蒙產業鏈企業有望持續受益(附概念股)
  • 9月11日投資早報|延遲退休決定草案提請審議,華為發布全球首款三折疊屏手機,今日一只新股上市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拆解華為最新年報,醫療健康布局正加速

消費者業務大幅下滑,運動健康成為華為新增長點之一。

文|動脈網

3月28日,華為2021年年報發布。不出意外,受芯片制裁影響,曾占華為半壁江山的消費者業務收入大幅下滑,2021年收入2434.31億元,同比下降49.6%。這也直接造成了整體收入縮減,2021年總收入為6368.07億元,同比下降28.6%。

年報中,華為用大量篇幅展現了ICT基礎設施業務、云計算業務、數字能源業務、終端業務、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這五大板塊的最新進展。在龐大的業務體系內,醫療健康產品及解決方案也占有一席之地。盡管年報中暫時無法看出醫療健康相關內容的具體業績貢獻,但它們已在四大業務板塊中有所涉及。

華為主要業務中涉及醫療健康的內容,資料來源:華為2021年報,動脈網整理制圖

如上圖所示,華為的ICT 基礎設施業務、云計算業務、數字能源業務和終端業務均有醫療健康相關的內容。從服務對象來看,在C端,有運動健康業務;在B端,有面向醫療健康企業、醫療機構、科研機構和衛生健康部門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面對外部環境帶來的嚴峻形勢,加大研究和創新力度是華為的必經之路。具體到業務層面,在醫療健康科技巨大的市場空間下,華為是否會加大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布局?拆解其年報可看出一二。

消費者業務大幅下滑,運動健康成為新增長點之一

華為在2021年年報醫療健康相關的內容中,用了大比例篇幅來展示運動健康業務的布局和規劃。在終端業務領域,華為正圍繞智慧辦公、運動健康、智能家居、智慧出行和影音娛樂為主的五大場景,為消費者打造全場景智慧生活,運動健康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從消費級到醫療級,多款產品獲醫療器械注冊證

據華為年報顯示,在運動健康領域,已形成完整的軟硬件和服務無縫協同的產業生態。2021年,華為運動健康全棧升級戰略,將突破性的硬件檢測技術、全新升級的軟件算法與更全面的數字健康服務三大競爭優勢整合。

在華為已推出的運動健康產品中,HUAWEI WATCH GT Runner專業跑表采用業界首創懸浮式天線專利設計,GPS天線性能較傳統設計提升135%;HUAWEI WATCH GT3、兒童手表4Pro、手環6等多款智能穿戴設備,可為消費者提供全周期、多樣化的選擇。產品所具備的心率、血氧、血壓、睡眠、壓力、心電圖檢測等功能,可幫助用戶及時了解健康狀況。

年報披露,2021年第三季度,華為手表和手環出貨量全球第一;截至2021年底,華為智能穿戴設備全球累計發貨量已超過1億。在運動健康領域,華為全球累計服務用戶總量超過3.2億。華為運動健康App為用戶提供全面的數據管理、科學的運動訓練和專業健康管理服務,全球月活用戶達8300萬。

2021年華為獲得醫療器械注冊證的產品,資料來源:國家藥監局,動脈網整理制圖

2021年以來,華為還有4個產品獲批醫療器械注冊證。其中,HUAWEI WATCH D腕部心電血壓記錄儀于2021年12月上市。從消費級到醫療級,華為的運動健康產品將滲透至更多應用場景,不只是向用戶展示健康數據,更可成為臨床參考。

? 將在運動健康場景中尋找新機會

2月27日,在華為消費者業務春季發布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強調,全場景智慧生活是華為消費者業務接下來5-10年的長期戰略。可見,運動健康作為全場景智慧生活的一部分,也將是中長期業務戰略。

為了支撐后續產品開發,華為持續加強運動健康方面的醫學與技術研究。年報透露,華為加快與專業機構的合作,共同探索院外疾病篩查、慢病管理等解決方案,一方面大幅提升院外疾病篩查的效率,另一方面幫助用戶更及時地識別健康風險。

目前,華為與超過60家專業醫療機構基于HUAWEI Research創新研究平臺開展健康研究合作,包括心臟健康研究、睡眠呼吸暫停研究、呼吸健康研究、血壓健康研究等多元化健康管理研究。其中,心臟健康研究在2021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上發布六項成果,受到國際醫學會認可。截至2021年底,加入心臟健康研究的用戶數達380萬,篩查出高風險人數超過15,000,房顫篩查準確率達94%。

華為也在運動健康技術研發上持續加大投入。2021年,華為運動健康科學實驗室(松山湖)升級,圍繞產品研究、標準制定、檢測認證、展示體驗、產業孵化,打造運動健康產業科技創新平臺。

在此次華為年報發布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表示,美國連續多年的制裁給華為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難。特別是消費者中的手機業務,手機芯片需要有強算力、低功耗和小體積的需求,華為在獲得性上面還有困難。華為在積極與有關各方探討手機的可持續性解決方案時,也在拓展可穿戴、運動健康、全屋智能新領域,并將在這些新場景里面尋找新的發展機會。

促進技術融合,政企端擴大更多細分領域滲透

在B端,華為向各類主體開放技術平臺或提供解決方案。2021年,華為充分將5G、云、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為醫療機構、藥械企業和政府部門等的數字化轉型提質增效,并與醫療科技企業合作,推動創新解決方案研發和落地。

? 為醫療機構打造全場景智慧醫院

針對醫療機構和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華為可提供數字醫院、區域衛生信息化、分級診療等的解決方案。

據年報顯示,2021年,華為ICT技術服務已覆蓋超過1700家醫院。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華為將云、5G、Wi-Fi 6等先進技術應用于醫院的醫、教、研、管等各個領域及流程節點,打造全場景智慧醫院。2021年5月,全場景智慧醫院建設計劃以及初步成果論文已在《Nature》子刊《Nature Medicine》上發表。

論文指出,自2018年起,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將人工智能技術納入醫院管理。由于當時 4G網絡的局限性,人工智能技術并未能發揮最大程度應用。為解決這一問題,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與華為合作,利用5G技術,建設綜合型全場景智能醫院。

5G網絡具有低延時、高容量、高帶寬等特點,能夠幫助醫院提高運營效率,提升患者就醫體驗。在5G網絡支持下,院前救護車急救隨車醫生與院內急救團隊能夠實現“零卡頓”遠程視頻通話會診,共享醫療數據,免去等候時間,讓患者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上車即入院”。醫院的5G智慧病房內,利用智能手環、智能輸液器、智能消毒機器人、物流機器人等設備,實現病房閉環管理、萬物互聯。此外,5G技術還為互聯網醫院提供了更順暢的鏈接。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歷來重視科技力量的應用,曾創辦了全國首家網絡醫院——廣東省網絡醫院,開創了醫療服務新模式。全場景智慧醫院無疑是涉及服務、醫療和管理等更全方位的效率提升。對此,醫院黨委書記、上述文章通訊作者田軍章教授指出,利用5G技術建設的全景智能醫院,為未來醫院在醫療、教學、科研、管理等領域的建設提供了可行的探索方向。

此外,華為還開放自身在云、AI、計算等技術方面的能力,與醫療科技公司合作,研發專業度更高的細分產品,用于臨床工作。

2021年,華為與維卓致遠聯合推出智能醫療影像系統“閱片寶”。系統特點在于,不僅可結合三維智能影像技術實現直觀、精準定位病灶等功能,還能幫助醫生實現遠程會診和實時雙向互動,從而大幅提升病例討論、教學查房、遠程會診和醫患溝通的效率。

這其中,華為發揮了云、AI、計算等技術優勢,其智慧屏終端還以智能化協同和優秀的影音會議功能,為遠程醫療提供了支持。而維卓致遠則發揮了在醫學人工智能、云計算、全息可視化、智能手術導航機器人等技術上的研發經驗。

2021年9月,蘇州微清研發的眼底病灶AI輔助診斷系統推出,系統以華為云計算、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為“智慧大腦”,可提供超廣角及全自動拼接下的高清影像畫質,協助醫生實時查看眼底周邊病灶,并實現針對最小瞳孔低至1.5mm、超弱光照量環境下的精準診療,簡單、快速、無損地還原圖像的真實紋理,為眼科醫生提供更有利于精準診斷的信息,降低漏診、誤診的發生率。

? 為新藥研發和基因測序加速

除了醫療機構之外,華為還加快向醫療健康上游的科技領域拓展。

華為年報顯示,昇騰AI基礎軟硬件平臺持續升級,基于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大算力,構建大模型,孵化新應用;2021年,以深圳鵬城云腦Ⅱ為基礎,孵化出“鵬程.盤古”大模型,以及面向生物醫學行業的“鵬程.神農”平臺。

據了解,“鵬程.盤古”是全開源2000億參數中文預訓練語言模型,于2021年5月發布;2021年9月,華為云在此基礎上又發布了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作為專門面向藥物研發領域推出的預訓練大模型,旨在幫助醫藥公司開啟AI輔助藥物研發的新模式。

華為云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共同訓練了華為云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賦能全流程的AI藥物設計。依托華為云一站式醫療研發平臺EIHealth,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學習了17億個藥物分子的化學結構。在藥物生成方面,實現了對小分子化合物的獨特信息的深度表征、對靶點蛋白質的計算與匹配,以及對新分子生化屬性的預測,從而高效生成藥物新分子;在藥物優化方面,實現了對篩選后的先導藥進行定向優化。

據華為年報顯示,2021年,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劉冰教授團隊基于華為云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在廣譜抗菌藥物研發上已取得重要進展。

“鵬程.神農”平臺以人工智能賦能加速新型藥物篩選與創制,包含蛋白質結構預測、小分子生成、靶點與小分子相互作用預測、新抗菌多肽設計與效果評價等模塊。制藥企業和醫學研究機構可以使用“鵬程.神農”提供的AI能力,加速新型藥物的篩選與創制。以抗菌肽為例,借助“鵬程.神農”的氨基酸序列生成能力,結合現有抗菌肽數據集,可在短時間內產生數萬種候選肽的氨基酸序列,再經過生物實驗和臨床驗證,便可極大加速新型抗菌肽的發現。

此外,2021年的西普會上,華為云與中康戰略簽訂合作協議,聯合打造面向醫藥行業的aPAaaS平臺。

在這個賦能平臺中,中康科技開放醫藥行業主數據能力和行業的智能算法,華為云貢獻AI藥物研發平臺,華為終端云提供應用的核心組件HMS Core。其他生態伙伴也可在平臺上共享各自的能力,基于這一產業賦能平臺,開發出更多新場景和高價值的行業應用。

在基因測序領域,華為則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合作,共同實現了重大突破

2021年9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為、賽樂基因聯合發布了多組學數據加速分析平臺,宣布30X人類WGS胚系變異分析時間從24小時縮短至7分鐘。

在三方合作中,華西醫院發揮了在多模態組學數據分析和基因應用等領域的領先學術與產業優勢,華為展現了在高性能數據存儲和先進基因數據管理系統上的技術積累,賽樂基因運用了在GPU加速生物信息數據分析領域的行業經驗。

據了解,這是全球首次將人類全基因組分析推進至分鐘級時代,在多組學數據分析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 助力藥械流通領域數字化轉型

除此之外,華為還將業務拓展至藥械流通領域,促進商業流通公司的數字化轉型。

2021年11月,國藥控股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大健康全產業鏈推進全方位合作,探索數字化轉型、醫藥新零售、醫藥智能制造,以及醫養康養等領域的創新融合。

2021年10月,九州通與華為達成戰略合作,華為將依托自身數字化轉型的優秀實踐經驗,結合九州通企業戰略,充分支持九州通數字化轉型的發展,助力九州通技術革新,樹立行業標桿。同時,雙方將結合醫藥行業運營現狀,探討新商業合作模式,助力九州通提升其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

擴大在醫療健康更多細分領域的滲透,將為華為B端業務帶來更多增長可能。

海外業務已具備一定基礎

華為的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等業務已遍及全球,其中與醫療健康相關的業務也不例外。

據華為2021年報統計,華為ICT技術服務覆蓋的醫院來自中國、土耳其、印尼、德國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德國,華為全閃存助力醫院核心業務系統高效穩定運行,保障醫療數據的全生命周期安全。在法國、新加坡等國家,華為通過提供院區融合網絡解決方案助力醫院提升診療效率和病人就醫體驗。

從華為年報公布的收入來源開,中國以外的主要收入來自歐洲、中東和非洲區域,其次是亞太地區,最后是美洲。在醫療健康行業,2021年,華為重點拓展了亞太地區在泰國的業務。

2021年,華為與泰國醫療服務局(DMS)簽署了一項為期2年的諒解備忘錄,借助華為的科技實力推出增強型智能服務,運用5G、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等集成數字技術,提升當地醫療服務水平。按照備忘錄協議,華為將與DMS旗下的國家癌癥研究所、拉賈維泰醫院開展合作,助力其提高運營效率,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目前,華為已向泰國國家癌癥中心(NCI)醫院提供了IdeaHub慧醫寶,集成泰國衛生部的遠程醫療軟件,醫生可以使用Ideahub和5G網絡,與鄉村社區醫院醫生進行醫生之間的遠程醫療,患者也可以在家里使用衛生部的遠程醫療APP向大城市醫生進行病人和醫生之間的遠程醫療。患者不必長途跋涉到城市醫院檢查,節省了他們的時間和金錢并且也減少了在疫情期間的人員接觸。

“出海”是醫療健康領域內企業發展至一定規模后的選項之一,而華為憑借自身在海外已布局的業務,海外的醫療健康相關業務已具備一定基礎。

巨額研發投入,華為的醫療健康業務將走向何方?

華為的年報中,還出現一組令人關注的數字:2021年,在收入下滑的情況下,研發費用支出卻高達1427億元,約占全年收入的22.4%;金額和比例都創下進十年來的新高;過去十年,華為在研發領域累計投資超過8450億元,近幾年,每年在基礎研究上的投資超過200億元。2021年,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10.7萬名,約占公司總人數的54.8%。

更加注重研發工作,固然有外界客觀環境變化的原因,但從華為內部來說,研究和創新也一直是其最強勁的發展動力。盡管我們無法從年報上看到用于醫療健康領域的研發投入,但可以肯定的是,整體研發能力的進步,將帶動醫療健康等細分領域研發能力的提升。

整體而言,華為的醫療健康相關業務包括了醫療AI、醫療信息化、健康科技等多種公司的業務范疇。華為除了技術力量強大的優勢之外,還在于構建了從政企業務到消費者業務的全覆蓋,并提出“云云協同”的思路,將華為云的基礎設施和華為終端云的移動應用生態進行深度協同。在醫療健康領域,數據孤島普遍存在。就華為涉足的業務來說,可穿戴設備產生的院外數據與智慧醫院產生的院內數據,是否能通過“云云協同”實現更好的連接?若能在實際問題上產生可行的解決方案,也將成為華為的優勢。

從全球范圍來看,科技巨頭布局醫療健康早已不是新鮮事。不過,一些科技巨頭的前車之鑒告訴我們,科技實力雄厚并不等于跨界醫療一定會成功。對醫療科技來說,有技術、無場景,或者技術還無法充分貼近場景的情況,已經枚不勝舉。

醫療健康行業專業門檻高,華為目前已與諸多醫療科技公司合作,將自身的技術優勢與醫療科技公司的專業理解相結合,未來若要有更大作為,華為還會繼續擴大生態圈,拓展更多優質的合作伙伴。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中市| 衢州市| 遵化市| 宝兴县| 涪陵区| 霍城县| 宣恩县| 寻甸| 晋城| 奉新县| 邹城市| 自治县| 隆尧县| 天津市| 太湖县| 嫩江县| 浮梁县| 绍兴市| 尉氏县| 兴安县| 获嘉县| 威海市| 婺源县| 通榆县| 洮南市| 元谋县| 上林县| 光山县| 天津市| 海口市| 峡江县| 高邑县| 雅江县| 全椒县| 油尖旺区| 剑河县| 郁南县| 涞源县| 舟曲县| 冕宁县| 响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