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胡穎君
截至4月1日,六大國有行以及主要股份制銀行年報已全部披露完畢,與此同時,各大理財子公司過去一年的經營情況也隨之浮出水面。
2021年為資管新規過渡期的收官之年。隨著凈值化轉型的大幅提速,理財子公司正式邁向轉型發展的快車道。從盈利能力來看,招銀理財一騎絕塵,憑借32.03億元的凈利潤位居首位;緊隨其后的是興銀理財,2021年凈利潤28億元,較上年同比翻倍。
除了吸金能力外,理財產品規模也成為理財子公司相互比拼的關鍵指標。目前大部分銀行已單獨披露了理財子公司管理規模,統計口徑逐步統一。數據顯示,有3家理財子公司已加入“2萬億俱樂部”,分別為招銀理財、工銀理財以及建信理財。此外,理財產品規模破萬億的理財子公司數量更是達到了9家。
一、4家凈利潤超20億元
與2020年相比,2021年,理財子公司盈利能力均實現大幅增長。界面新聞記者統計發現,已有多家理財子公司2021年凈利潤超20億元。有兩家股份行成領頭羊,盈利能力位居前列。其中,招銀理財凈利潤32.03億元,位居第一;“黑馬”興銀理財凈利潤28億元,暫居第二。國有大行理財子也奮起直追,中銀理財、建信理財去年分別實現凈利潤26.09億元、20.62億元。
此外,信銀理財、農銀理財、平安理財、光大理財、中郵理財、交銀理財等理財子2021年凈利潤均超10億元,分別為18.06億元、17.21億元、16.16億元、15.86億元、12.25億元、11.55億元。
“按照大型理財子公司的規模體量和管理費率水平,取得這樣的利潤水平在意料之中?!辟Y深金融監管研究專家周毅欽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周毅欽表示,究其原因,一方面和理財產品逐漸由母行向理財公司平移有關。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理財公司的業務收入也水漲船高,另外2021年整個銀行理財市場規模漲至歷史新高,達到29萬億,理財公司的整體規模也已超過17萬億,后期獲批的不少理財公司在資管新規過渡期的最后階段逐漸發力,產品體量大幅增加,客觀上也幫助理財公司取得了靚麗的業績。
除了國有行和股份行理財子外,部分城商行以及農商行理財子盈利也較為可觀。其中,青銀理財去年凈利潤4.08億元,渝農理財凈利潤3.56億元。
理財產品規模方面,盈利能力居首的招銀理財理財產品規模也同樣排名第一。財報顯示,招銀理財管理的理財產品余額2.78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3.47%。
此外,理財產品規模邁入兩萬億大關的還有建信理財、工銀理財兩家理財子公司。截至2021年末,建行母行加理財子在內理財產品總規模2.37萬億元,其中母行產品規模1,839.49 億元,建信理財產品規模 2.19萬億元。
截至2021年末,工行集團理財產品余額2.59萬億元,其中,工銀理財理財產品余額2.02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 9,517.31億元,均為凈值型理財產品。
此外,農銀理財、中銀理財距離2萬億大關也僅一步之遙。截至報告期末,農銀理財資產管理規模1.82萬億元;中銀理財受托管理規模突破1.7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23.17%。
資產管理規模破萬億元的還有興銀理財、交銀理財、光大理財、信銀理財。其中,興銀理財產品規模超1.35萬億元,交銀理財產品規模1.22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9.43%。光大理財管理資產總規模約1萬億元。
二、凈值化轉型成績出爐,破凈危機下三家開啟自購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上市銀行均在年報中分別披露了集團資產管理規模和理財子資管規模。其中,理財子旗下產品全部為符合資管新規的凈值化產品。那么,截至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哪些銀行凈值化改造更為徹底?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多家股份行凈值化占比均超90%。其中,招商銀行符合資管新規的新產品占理財產品余額的93.53%。興業銀行符合資管新規凈值型產品1.68萬億元,占比94.13%。光大銀行凈值型理財產品余額1萬億元,占比 93.84%。中信銀行符合資管新規要求的凈值型產品規模1.27萬億元,占比90%。
國有大行方面,從已披露的數據來看,建行凈值型產品占比最高,達92.25%。其次是農業銀行,凈值型產品占比87.9%;交通銀行凈值型產品占比88.47%,郵儲銀行緊隨其后,該行理財業務年末凈值化率83.87%。相較之下,工商銀行凈值化率略低,凈值化產品占比為78%。
而部分農商行和城商行已實現100%凈值化。其中,青島銀行、渝農商行均表示, 理財產品凈值化率達100% ,圓滿完成凈值化轉型、存量資產整改等過渡期整改轉型工作。
隨著保本理財的清零和凈值化改造的基本完成,理財子也將面臨成長的新煩惱。近期受股債市場調整影響,理財產品大面積破凈,除了加大投教工作力度外,部分理財子也行動起來,自購產品來傳遞信心。
3月下旬,光大理財率先打響第一槍,認購5億元。隨后,南銀理財也表示公司已投入自有資金約5億元用于認購/申購。中郵理財亦宣稱已將自有資金約6.5億元申購公司旗下管理的理財產品,并計劃擇機申購旗下管理的混合類(財富鑫鑫向榮、鴻元系列)及固收+(鴻錦系列)理財產品。
在投資端,理財子也紛紛調整策略以應對產品凈值波動。光大理財相關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光大理財一是加強市場分析研判,及時調整投資策略,通過增配存款緩沖波動、合理運用套保工具、調整組合久期、均衡多元資產配置分散投資風險等方式降低產品凈值波動。二是審慎調整權益資產配置,緊密跟蹤市場,對此輪回撤做認真復盤,加強對市場波段的把握,對行業進行均衡配置,對偏弱標的進行防守操作,提升產品收益的穩定性。
交銀理財相關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在投資端,交銀理財一是結合產品具體情況,積極調整債券倉位、杠桿和久期,以降低組合波動。二是積極增配非標資產、低波動資產等,從而提升靜態收益率。三是挖掘部分超跌的債券品種和個券,積極把握投資機會。四是加強投研,嚴控信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