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中國人民銀行周三晚間發布貨幣政策委員會2022年第一季度例會內容,與2021年第四季度相比,分析師認為未來貨幣政策將進一步向穩增長傾斜,4月份存在降準降息可能。
具體來看,在貨幣政策方面,2022年一季度例會將上季度提出的“加大跨周期調節力度,與逆周期調節相結合”,改為“強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刪去了“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而增加了“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的提法。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新增“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的說法,是因為之前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此有明確表述。其主要含義在于,在當前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貨幣政策要在總量和結構兩個維度發力,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接下來,穩增長在政策議程中的位置會進一步前移,二季度降息的概率在增大。”王青對界面新聞說。
他補充道,年初以來票據利率持續下行,顯示當前銀行不缺流動性,而1-2月新增貸款規模和結構都有待進一步改善,核心問題是企業和居民貸款需求亟待提振。
“眼下通過下調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激勵企業和居民貸款需求是當務之急,降息的迫切性大于降準,其中前者最早有可能在4月落地。”王青說,特別是在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居高難下的背景下,降息既是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最有效手段,同時也是遏制樓市下滑勢頭的關鍵所在。
信達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李一爽也認為降息的概率在加大。他指出,跨周期政策的核心是維持社會融資與廣義貨幣M2增速在名義GDP附近,這相當于將經濟增長的狀態內嵌到了貨幣政策的目標之中,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作為支持信貸擴張的手段就是跨周期調節的直接體現。
“但降息與產出缺口高度相關,是典型的逆周期調節手段。2021年12月的中央經濟會議,在時隔1年半后再度提及‘逆周期’,降息也在1月快速落地。因此,(央行)在本次例會上提到強化逆周期調節,實際上也為4月的降息增加了可能性。”他說。
對于本次例會刪去了“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的表述,王青表示,這并不代表接下來貨幣政策存在“大水漫灌”的可能,特別是在“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的基調不變的背景下。
“這意味著在數量方面,接下來信貸、社融、M2增速都有可能出現階段性上揚,但整體增速不會明顯高于名義GDP增速水平。至于價格方面,市場利率下行有底,不會大幅度向下偏離政策利率中樞,其中上半年10年期國債收益率向下突破2.6%的可能性不大。”王青說。
此外,本次例會在提到利率時,新增“著力穩定銀行負債成本”的表述,并從“支持銀行補充資本,增強金融市場的活力和韌性”改為“支持銀行補充資本以共同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
對此,李一爽認為,當前經濟穩定、金融穩定或更為重要,防風險或不是主要矛盾。
王青表示,在當前銀行凈息差持續徘徊在歷史低點附近的背景下,若要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控制銀行負債成本上行是一個重要前提。
他進一步表示,首先要加強存款監管,進一步壓降結構性存款等高息存款規模,遏制中小銀行高息攬存行為;其次是疏通市場利率向存款利率傳導渠道,具體做法是適度下調存款利率基準的加點幅度;最后是保持流動性處于較為充裕狀態,引導市場利率適度下行,這樣可以直接降低銀行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對控制銀行負債成本也有一定積極作用。
廣發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鐘林楠也認為主要是這三個方面,即加強存款監管,進一步壓降高息存款;調整存款基準的加點幅度;總量寬松穩定同業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