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日前,農業農村部以視頻方式召開2022年全國紅火蟻春季防控推進會。據介紹,2021年紅火蟻在12個省(區、市)的534個縣(市、區)發生632.1萬畝,比上年增加64.1萬畝、增幅11.3%。
農業農村部表示,據各地反映和專家研判,盡管前一階段防控工作取得好成效,但紅火蟻傳播勢頭仍未全面遏制。
紅火蟻(Solenopsisinuicta?Buren)原產于南美洲,是一種危害面廣、危害程度嚴重的外來入侵有害生物,也是全球100種最具破壞性和攻擊性的入侵害蟲之一。自2004年最早報告在中國境內發現至今的17年里,這種“毒蟻”已在中國泛濫成災。
紅火蟻的拉丁名意指“無敵的螞蟻”, 這種極具攻擊性的生物,在中國境內也沒有天敵。(詳見:【深度】危險的紅火蟻沒有天敵 )。其可發生在農耕地、林地邊緣、苗圃地、農村生活區、城市綠化帶等地,一旦入侵定殖成功,繁殖擴散蔓延迅速,且極難根除,對入侵地區的農林生產、人畜安全、公共設施和生物多樣性等構成嚴重威脅。
農業農村部表示,去年,全國新增紅火蟻疫情發生縣級行政區128個,擴散蔓延形勢仍然嚴峻,阻截防控任務仍然繁重,工作推進仍然面臨較多困難。
本次會議聽取了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湖南等12個紅火蟻發生省份2021年紅火蟻防控做法、成效和經驗報告,交流了制約目前紅火蟻防控工作的瓶頸和短板,安排部署2022年春季紅火蟻防控工作。
會議指出,2021年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大防控力度,全年紅火蟻防控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各地加密監測網點,建立部門間信息通報機制,及時發現一批新的疫情發生分布縣級行政區,90%以上的新發縣處于發生初期。在中央生產救災資金和地方財政支持下,全年完成防治面積1130多萬畝,嚴重區域防控3-4次,通過防治廣東、福建紅火蟻發生面積減少20%以上,根除疫情縣級行政區8個。
會議強調,各部門各地方要進一步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識,持續推進九部門防控通知要求,按照“源頭控制、協同聯防、檢防結合”的思路,從壓實防控責任、狠抓檢疫監管、強化監測預警、推進科學防控、加強支持保障等五方面落實,堅決控制紅火蟻蔓延危害。重點抓住春季和秋季關鍵時期,組織紅火蟻集中防控行動,將疫情發生面積再減少、危害程度再降低,切實控制快速擴散勢頭。
農業農村部提出,要力爭通過3-5年的治理,將重發區紅火蟻發生種群密度壓到最低水平,零星發生區疫情逐步根除,減少耕地撂荒和叮咬傷人事件。
對此,云南省生態農業研究所所長那中元此前對界面新聞表示,當務之急是研究紅火蟻的生長習性、繁殖規律,“用生物學方法導致它們自然消亡,是最好的。”那中元建議,春季是紅火蟻遷飛繁殖期,也是防治紅火蟻的最佳時機,可以利用紅火蟻爬出巢穴的時機,在巢穴口采取適當的控制,比如以網捕的方式準確有效地捕捉遷飛的紅火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