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席菁華
2022年中國能源該怎么發展?規劃路線圖出爐了。
3月29日,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22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下稱《意見》)顯示,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為首要任務,增強能源生產保障能力是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意見》要求,充分考慮可能面臨的風險和極端天氣,適度超前布局能源基礎設施,加大儲備力度,保持合理裕度。
國家能源局提出目標,2022年全國能源生產總量達44.1億噸標準煤左右,原油產量2億噸左右,天然氣產量2140億立方米左右。這較2021年的目標分別調高了5%、2.04%和5.68%。
日前,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印發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下稱《規劃》)強調能源保障安全有力,淡化了總量目標,未對煤炭生產和消費量提出量化指標。
相較于歷年的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此次《意見》也沒有明確煤炭消費比重。
國家能源局2016年發布的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指出,煤炭消費比重應下降到63%以下。此后每年的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均要求煤炭消費比重低于60%。2021年要求煤炭消費比重下降到56%以下。
2016年以來,中國原油產量跌破2億噸。“十四五”期間,產量將重回2億噸水平。
《規劃》明確,到2025年,國內能源年綜合生產能力達到46億噸標準煤以上,原油年產量回升并穩定在2億噸水平,天然氣年產量達到2300億立方米以上,發電裝機總容量達到約30億千瓦。
國家能源局提出,2022年電力裝機將達到26億千瓦左右,同比增長9.24%;發電量達到9.07萬億千瓦時左右,同比增長11.84%。
此外,將新增頂峰發電能力8000萬千瓦以上,“西電東送”輸電能力達到2.9億千瓦左右。
同期,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需提高到17.3%左右,新增電能替代電量1800億千瓦時左右;風電、光伏發電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12.2%左右。
相較于2021年,《意見》并未明確非化石能源發電具體裝機量目標,新增電能替代電量下降200億千瓦時,風電、光伏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占比提高1.2個百分點。
根據《規劃》,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需提高到20%左右,將在今年目標基礎上再提高2.7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受多種因素影響,國際能源供應形勢更加嚴峻復雜,能源價格不斷攀升,同時國內煤炭消耗呈快速增長態勢,對煤炭保供穩價形成新的挑戰。
《意見》明確,加強煤炭煤電兜底保障能力,有序核準一批優質先進產能煤礦。加快推進在建煤礦建設投產,推動符合條件的應急保供產能轉化為常態化產能,在煤炭消費集散地、鐵路運輸樞紐和重點港口布局建設一批煤炭儲備基地。
此外,持續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做好四川盆地頁巖氣田穩產增產,推動頁巖油盡快實現規?;б骈_發,加快煤層氣資源探明和產能建設,穩妥推進煤制油氣戰略基地建設。
《意見》還要求,增強能源供應鏈彈性和韌性,推進中俄東線南段、西三線中段、西四線、川氣東送二線、龍口LNG-文23儲氣庫等重大管網工程建設,鞏固跨境油氣進口通道安全穩定運營水平。
還需加快沿海LNG接收站及儲氣設施,華北、西北等百億方級地下儲氣庫擴容達容等項目建設。加快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建設,提升流域調蓄能力,緩解部分地區枯水期缺電量、汛期缺調峰容量的問題。
在發展非化石能源方面,《意見》指出,加快負荷中心及周邊地區分散式風電和分布式光伏建設,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建設,鼓勵建設海上風電基地,積極發展太陽能熱發電。
還將推動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前期工作,建成投產白鶴灘、兩河口水電站全部機組,加快推動雅礱江孟底溝、黃河羊曲水電站建設,推進旭龍水電站核準,水電裝機達到4.1億千瓦。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將積極有序推動新的沿海核電項目核準建設。
特高壓通道將加快建設,推進重點輸電通道配套的電網、電源工程建設,著力提升輸電通道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電量占比。
此外,需落實“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研究建立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配套儲能建設運行機制。
《意見》還強調,加強各地區能源供需監測預測和風險預判,防止市場供應和價格大起大落,充分發揮大型企業在能源保供中的支撐托底作用,特別是國有企業要帶頭做好保供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