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獨角金融 付影
一張在區塊鏈中注冊唯一數字證書的電子圖片,能賣多少錢?
答案是,國畫大師齊白石的原作《群蝦圖》首個社交化數字藏品競拍活動,最終以30萬元落槌價成交;影視明星余文樂將NFT(即“非同質化代幣”)頭像藏品總計賣出2800余萬元;導演王家衛將1999年電影《花樣年華》拍攝后未發行的片段制成NFT,賣出428萬港幣……
剎那間,一眾明星與機構的NFT在“不可替代、獨一無二”的概念下獲得價值,這種摸不著的NFT一時間出盡風頭,BAT代表的“大廠”們也紛紛布局這一新興事物。
在國內,NFT也被稱之為“數字藏品”,即在區塊鏈中注冊唯一數字證書,記錄NFT的資產所有權,可以在交易平臺買賣,但目前為止,NFT交易平臺均不能對數字藏品進行二次轉賣。
“萬物皆可NFT”。狂歡之下,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這些屬于網絡虛擬資產的NFT,究竟有何魔力價格炒到如此之高,它們背后的商業模式又是什么?NFT投資的法律邊界又在哪里?
1、12家“大廠”布局數字藏品
近日,在淘寶APP首屏位置,增加了阿里數字拍賣欄目,點擊進入后是一些數字藏品供用戶進行拍賣交易。
截圖來源:淘寶APP
阿里數字藏品類型多為國畫映射、插畫映射、數字頭像以及數字繪畫等產品。
據淘寶APP介紹,阿里數字藏品平臺,是由Conflux樹圖提供區塊鏈技術支持,并在Conflux數圖鏈上有唯一映射,每個數字藏品有不可拆分、不可替代、獨一無二的特點,并具有可溯源的稀缺性,且作品信息會永久記錄在區塊鏈上,任何人無法篡改。
截圖來源:淘寶APP
阿里拍賣的數字藏品,是以中介交易平臺的商業模式撬動產品交易,背靠阿里流量優勢,一個數字藏品交易平臺似乎正蓄勢待發。
NFT熱潮下,國內已有12家互聯網企業布局數字藏品平臺。除了阿里拍賣外,還包括騰訊、網易、螞蟻集團、京東、百度、小紅書、B站等。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至今,短短三個月內,已有6家數字藏品平臺成立。
目前,國內互聯網數字藏品交易平臺,多是以收取平臺服務費和交易撮合費的電商平臺為主。
騰訊于2021年8月初上線的數字藏品平臺“幻核”,螞蟻集團2021年6月初上線的“鯨探”,2021年12月17日,京東上線“靈稀”數字藏品交易平臺。這些數字藏品平臺主要采用定價、限量出售模式。
相較于螞蟻、騰訊等布局稍晚的百度,2022年3月底將上線“超級鏈”數字藏品交易平臺,通過先向用戶免費贈送數字藏品的玩法以此來吸引用戶。
2、NFT的前世今生
2017年,正值虛擬貨幣以太坊火熱之時,原本兩個不在虛擬貨幣圈子的開發者開發了許多外形較酷的數字頭像放到以太坊區塊鏈中,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NFT項目——CryptoPunks,意為“加密朋克”。
兩個月后,一家加拿大風險投資公司使用第一個NFT項目智能合約的元素推出了自己的 NFT 系列。收藏家培育新的生物,這些新生物可以出售和繁殖,憑借其游戲般的性質和盈利的承諾,讓這位加拿大風投公司的NFT項目掀起熱潮。幾天之內,其價格飆升至 10 萬美元以上。
與國內NFT不同的是,國外NFT價格過高,通常與明星代言或知名度較高的人物有關。大部分粉絲對NFT的了解,是從庫里以花費18萬美元買了NFT猿猴頭像開始。另外一個例子是,一家知名NFT類游戲公司以超過2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了詹姆斯·勒布朗扣籃的NFT短片。
NFT的火爆并不止于此,去年3月,在佳士得的一場拍賣會上,數字藝術家Beeple的一件NFT作品以創紀錄的690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NFT交易量不斷高漲。根據NFT數據公司一份報告顯示,2021年NFT交易額達176億美元,比2020年的8200萬美元飆升21400%。
海外排名第一的NFT交易平臺Opensea,交易量更是迅猛增長。截至2021年8月,其交易金額已經超過了10億美元,7個月過去了,截至2022年3月27日,其交易量更是達到235億美元,與之對應的2020年全年數據是不足2000萬美元。
雖然起步晚于國外,但去年以來,國內數字藏品市場百花齊放。除了大廠之外,電影、電競、繪畫、劇院、博物館等文娛行業也紛紛推出數字藏品。
而國內NFT價格保持平穩。以3月1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正式對外發行其首款文創數字藏品“秦陵彩繪銅車馬·一號車”為例,其發行價格29.9元。
但有需求就有市場。不久前,由冬奧會授權并火爆互聯網的“冰墩墩”,以及央視發布的“十二生肖”數字藏品上線被一搶而空,無疑表現出消費者對數字藏品的需求開始激增。
未來智庫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鯨探”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數字藏品交易平臺。從2021年6月23日至2022年1月31日,“鯨探”共發布255款數字藏品、限量銷售302萬份,定價在1.11-39元/份的區間內,對應的總銷售額為4623萬元。
近期,國外多家NFT收藏平臺獲得融資。
據媒體報道,由斯坦福大學校友、前投資銀行家 Anshun Bhambri 2021年創立的FanCraze完成1億美元融資,兩家風險投資公司聯合領投,足球巨星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也參與了本輪融資。另據“火星財經”報道,板球NFT平臺FanCraze完成1億美元A輪融資。
從項目供給擴大、大量巨頭和明星入場、應用場景豐富等維度,足以證明數字藏品市場的火爆。風口已至,熱度未消。數字藏品能否會為文化產業找到出路,還是會淪為一場“割韭菜”鬧劇?
3、數字藏品能出現“擊鼓傳花”式騙局嗎?
不少用戶開始大量的購買與囤積NFT,以期待增值。從現狀看,國內數字藏品跟海外市場最大的不同就是交易方式。海外的數字藏品通常建立在公鏈上,并且可實現二次交易。國內的數字藏品平臺不支持二次交易,雖然有個別平臺陸續開通了轉贈功能,前提是用戶購買數字藏品需要滿足擁有的時間要求外才可轉贈,但不支持任何形式的轉賣行為,也就是交易平臺目前禁售二手NFT,如此一來,其金融屬性較為微弱。
盡管如此,國內監管仍對NFT交易有所警惕。
2022年1月28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該《征求意見稿》第二條規定,“本規定所稱深度合成技術,是指利用以深度學習、虛擬現實為代表的生成合成類算法制作文本、圖像、音頻、視頻、虛擬場景等信息的技術”。
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張永華律師表示,《征求意見稿》一旦成為正式文本,則NFT交易(包括偶發交易和平臺型的經營性交易行為)將逐漸得以規范化。
監管機構是否將對NFT認定為金融屬性?據新華社報道,目前,“虛擬貨幣”相關業務在我國屬于非法金融活動,NFT則游走在灰色地帶。新華社援引律師觀點稱,如果NFT仍然以虛擬財產的形式在市場上流通,則相關合同應當合法有效。如果NFT基于虛擬貨幣的屬性在市場上交易,則交易行為屬于違法。
截至目前,國內互聯網企業的NFT交易平臺已刪除NFT字樣,改為“數字藏品”。一些互聯網巨頭正主動加強監管。
今年2月,微信小程序開始下架數字藏品交易平臺,其中唯一藝術就在被下架之列。微信小程序顯示,小程序唯一藝術NFT由于涉嫌繞開、規避或對抗平臺審核監管,已暫停服務。
騰訊和螞蟻集團也正在收緊數字藏品的服務協議。在服務協議中,“幻核”規定,數字藏品不得用于任何商業用途。“鯨探”則表示,如果發現用戶在平臺之外以構成犯罪活動的方式組織交易,將通知警方并將(細節)移交司法機關。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大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肖颯律師發表文章稱,在NFT平臺的并購過程中,要做好前置性的刑事合規審查,以避免造成“知道或應當知道”業務涉嫌非法經營、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行為的情形下,依然予以追認、縱容或者默許上述行為,深陷“承繼的共同犯罪”之囹圄。
張永華稱,其他的刑事風險還包括,比如洗錢罪,跟虛擬數字貨幣案中一樣,有些交易對手的錢來源不明,有的涉及犯罪,結果出現了大量的洗錢罪、幫助信息犯罪活動罪。還有的經營模式涉及傳銷犯罪。此外,非法經營罪也是平臺的主要刑事風險。凡是平臺型的、經營性行為,這個刑事罪名也是重點防范的風險之一。
如何做好NFT風險防范,則是重中之重,國內監管對NFT市場具體采取了哪些管控措施?張永華律師稱,有人大代表在兩會中提案加強版權保護,建立數字藏品平臺準入制度等,但這些都停留在建議層面,實際操作有很大難度。
新興事物往往伴隨著粗放式發展,正如光明網評論稱,每一次技術變革,總會帶有一點頭腦風暴的眩暈感。如何防止國內數字藏品被過度宣傳和炒作,走出一條有別于海外數字藏品的另一番景象呢?評論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