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導體產業縱橫
中美歐日韓已經發布了振興或發展本國半導體的法案或者政策,而就在三月,又有多國宣布重磅新政,加碼半導體。彼時,加拿大、印度、意大利等并不因為半導體受到世界注目,而現在,三個國家又因為大額投資向世界傳遞出打造“半導體大國”的雄心。
那這次的三個國家,政策有何共通性?誰又更有機會成功呢?
加拿大:30年大計始于今
3月1日,加拿大創新、科學與經濟開發部長Champagne表示,加拿大將向半導體產業投資2.4億加元(約12.19億人民幣) ,支持芯片制造和研究。其中,1.5億加元的半導體基金將用于支持半導體研發和供應,另外9000萬加元將分配給加拿大國家研究委員會下屬的光子學制造中心(Canadian Photonics Fabrication Centre, CPFC)。Champagne表示,此次投資的目的是“加強加拿大在該行業的地位”。
加拿大在光子學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CPFC是加拿大光子學領域的一項重要資產,它是北美唯一一家公開運營并向所有人開放使用的化合物半導體代工廠,為研究和私營部門提供有影響力的光子器件制造服務,其客戶包括電信、環境傳感、汽車、國防和航空航天等行業的企業。
2021年年底,加拿大半導體委員會制定了一個30年大計,截止到2050年加拿大將努力建立一個“健康強大”的半導體產業。
加拿大半導體委員會對此表示,全球芯片短缺繼續對加拿大的供應鏈和經濟造成嚴重破壞,因此加拿大提出了覆蓋短期、中期和長期的建議。其中,短期目標針對2021-2025年,表示加拿大要建立起跨行業半導體買家財團。中期目標則拉長到2035年,其表示將利用加拿大關鍵部門的半導體需求刺激國內芯片生產的行業。到2050年加拿大表示要實現長期目標,打造半導體的全球品牌。
加拿大的30年大計對各國的政策做了廣泛對比
當2050年行動落地時,加拿大計劃將本國打造成為最具創新技術的半導體產品的開發商、制造商和全球供應商,并在電動汽車、醫療設備、消費電子產品、精準農業等做到領先地位。 作為美國的鄰國,加拿大在許多方面與美國保持一致。但是這次,加拿大似乎并不滿足于本國的半導體行業現狀。
意大利:吸引游說再爭取
3月2日,意大利政府新法令生效。其中,意大利政府批準了一項新的資金,計劃在2022年投資1.5億歐元,以及2030年前每年撥款5億歐元用于芯片領域的研究,以達到提高本國半導體自主能力的目的。意大利希望可以幫助車企得到提升。
意大利正在游說國際半導體巨頭,包括英特爾、ST意法半導體、聯電等。比如說,意大利正在勸說英特爾在建設芯片制造廠,并將先進制程帶進意大利。據路透社報道,意大利愿意為英特爾提供的補助預計總共為為80億歐元(約560億人民幣)。
英特爾和意大利已經開始談判,為成熟工藝節點建立制造能力。意大利工廠的潛在投資高達 45 億歐元,計劃于 2025 年至 2027 年期間開始運營,此工廠將成為歐洲地區第一個此類型的工廠,是英特爾收購Tower半導體后在意大利尋求的代工廠創新和增長機會的補充。
意大利保有較為完整的汽車制造鏈條,這也成為其半導體政策優先滿足汽車行業的原因。但總體來說,其在半導體領域僅有在瑞士的ST意法半導體可以提及。不過Tower與意法半導體有著重要的合作伙伴關系,意法半導體在意大利 Agrate Brianza 設有工廠。這也成為意大利吸引英特爾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該立法還表示,意大利政府將支持“微處理器技術研發,以及對創新技術新工業應用的投資”,這也表達了意大利對于除MCU等產品外的奪取雄心。
意大利作為歐盟的一部分,并沒有完全順從于歐盟的芯片法案。德國同樣如此。英特爾在2021年9月宣布,計劃在未來十年內在歐洲投資950 億美元。消息稱,英特爾已經選擇德國東部城市馬格德堡建設新的歐洲芯片工廠。
印度:打不倒的雄心壯志
3月10日,小米、OPPO和vivo遭到爆料,消息稱三家公司正在與印度制造商就在當地生產手機向全球出口展開磋商。其中,OPPO和vivo已經開始與Lava International進行談判,而小米正在接洽Dixon Technologies India。如繼續推進,最快今年計劃由Lava和Dixon來組裝手機并進行出口。
同樣在三月,富士康宣布與印度大型跨國集團韋丹塔(Vedanta)簽署合作備忘錄,計劃成立合資公司,在印度制造半導體。
2021年,印度推出了一個新的激勵計劃,將為在印度本土建立芯片制造中心的企業提供超過100億美元的激勵,這個計劃今年已經開始接受申請。其中,激勵資金涵蓋了企業在印度建立制造中心幾乎一半的成本。印度政府還表示會與各邦合作,建立高科技工業園區,并滿足芯片制造所配備的清潔水源、充足電力以及物流基礎設施等等。
除此之外,印度也在大力支持芯片設計初創企業,并提出激勵政策來培養更多人才。
一直以來,印度因其環境問題和人口問題受到國際詬病。但是,印度在半導體設計領域,仍有一定的建樹,全球幾乎所有的大型半導體公司,都在印度設有辦事處,這一行為為印度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半導體大廠高管也不乏印度籍員工的身影。印度的芯片設計廣泛分布于網絡,微處理器,模擬芯片設計,和存儲器子系統等領域。3月3日,印度總理莫迪公開表示,印度“別無選擇”,只能在半導體等關鍵項目上自力更生。
而在半導體的制造方面,印度份額幾乎為零。
上世紀80年代起,印度也曾有過打造世界級的半導體制造中心的努力,雷聲大雨點小,印度至今還未成功。2007年印度想要引入英特爾在本地建廠,但是在考察后,英特爾放棄了印度,轉而在中國和越南建廠。后來,印度想聯合ST意法半導體和馬來西亞SilTerra成立印度斯坦半導體制造公司,并在古吉拉特邦設立一家芯片廠。然而,該項目從未真正啟動,意向書也于2019年被取消。
芯片制造是一項高度資本密集的業務,更需要完整的產業鏈和附屬支持,但是這些條件在印度很難滿足,印度沒有這樣的基礎設施條件,導致國際大廠幾乎直接放棄印度。
除了吸引外來廠商,印度對本土的芯片產業也十分上心。據路透社報道,印度政府同樣批準了另一項激勵計劃,以扶持100家本土企業從事集成電路和芯片組設計。
多國對擂,各有千秋
根據上文數據,印度的投資是最多的,但在芯片專家步日欣看來,對于印度這樣的國家來說,培養芯片制造能力并不容易。一般而言,基本的芯片生產能力需要進行密集的、巨額的投資,100億美元并不能有足夠的財力支撐。而在技術更新方面,則門檻更高,在人才、投入等方面要求也更高。
根據多家機構表示,印度今年人口規模可能成為世界第一,但是印度的人口紅利還沒到爆發時間。同時,印度是一個長期依賴進口技術商品的國家,國內科學技術基礎相當薄弱,印度政府突然“打雞血”,決定建立自己的大型跨國公司、自己掌握頂尖的科學技術,把進口國變成出口國,但現實情況可能并不足以支撐其夢想的實現。
2021年6月時,印度政府就表示要計劃注資200億美元,以促進本國相關LCD面板供應鏈。專業人士表示,印度想要依靠龐大的內需消費、人口基數,復制一個中國大陸的電子供應鏈。但是,印度仍然有先天不足。資金方面,印度可以效仿當年的中韓兩國,通過現金補貼對本土面板產業予以扶持,但在技術、產業鏈和人才上,印度幾乎是一片空白。盡管LCD行業已經非常成熟,但仍然是一個典型的技術密集、資金密集、上下游產業鏈高度協同的產業。印度此刻想要從零開始,攪動全球顯示面板格局,絕非易事。
而看向意大利和加拿大,與印度不同,加拿大和意大利都瞄準了汽車場景。
目前,意大利的半導體產業主要靠外來建廠。本月16日,環球晶圓宣布在意大利建12吋半導體硅片廠。此外,英特爾和意大利已經開始談判,為成熟工藝節點建立制造能力。意大利本國半導體企業實力較弱,但是仍然有著強大的工業基礎和汽車基礎,這可能成為其發展半導體的重要抓手。
不過,意大利受制于歐盟整體行動的約束,其爭取大廠來意建廠的想法或許會受到相比加拿大更大的掣肘。
相對而言,加拿大除了擁有光子研究這一領先領域,還在半導體IP、半導體設備有企業基礎。去年,加拿大半導體IP供應商Alphawave宣布在倫敦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募股(IPO),估值約為45億美元。該公司2020年營收為4419.7萬美元,毛利率超過95%。本月15日, Alphawave IP 宣布以2.1億美元從SiFive收購OpenFive業務部門。SiFive是RISC-V創始團隊正統出身的商業化公司,Alphawave IP將從SiFive獲得了RISC-V處理器IP的授權。此次交易完成后,Alphawave IP將能夠提供5nm、4nm、3nm制程的服務,并支持Chiplet交付。
而在設備領域,去年9月,日本佳能收購了加拿大的半導體制造商Redlen,收購金額超過3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7.58億元)。后者是一家擁有自主開發的可高效檢測X射線的半導體公司。在《2050年路線圖:加拿大半導體行動計劃》中提到,加拿大AI芯片制造商Untether AI最近籌集了1.25 億美元用于市場推廣和產品開發。報告表示,即使在美國,2016年之前的芯片公司基本沒有機會獲得風險投資,只能長時間內以小額資金運作。然而 ,人工智能已經改變了這一切,5G也將繼續改變這一趨勢,并推動加拿大“ 硅片黃金時代 ”的到來。
多國入局,半導體對壘再升級。“新入局者”能否打贏全球半導體競賽,已經是一個拼智慧和財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