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刀財經 朱末
“用貝殼勺子挖一勺放在虎口處,再放進口中用舌尖和上顎碾碎,圓潤的冰鎮魚子逐一爆破,那口感,好像海浪在嘴里跳舞”。
享有黑金美譽的“魚子醬”,向來是世界各地食家饕餮們的“座上賓”,為了這夢寐以求的美味,多少人甘愿一擲千金,沉醉其中。
物以稀為貴,魚子醬售價不菲,通常按克、粒計價。僅一條能生產昂貴品種魚子醬的鱘魚,肚子里的魚卵價值就高達200萬元,相當于一輛法拉利的價格。
長久以來,魚子醬的原始產地和故鄉都在歐洲。而現在,事態發生了改變,世界上最大的魚子醬生產地,變成了中國。
尤其是來自浙江千島湖出品的魚子醬,不僅產量世界第一,品質更是冠絕全球。無論是五星級航空公司頭等艙,還是米其林三星餐廳,亦或名流遍布的奧斯卡晚宴,都能看到其身影。
價格就更不用說了,作為國產之光,為了讓平民百姓也能嘗到這種極致鮮美,連價格也壓到了至低。難怪美國媒體曾在報道中發出感嘆:“全世界至好的魚子醬,已經不在俄羅斯了,而在中國。”
從無到有,再到打破有色眼鏡,與其說中國制造需要走向世界,不如說世界離不開中國制造。
01 一舉打破國外壟斷,掌握核心養殖技術
魚子醬的食用歷史,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波斯人(今伊朗)最早出現了食用鱘魚卵的記錄。
進入18世紀,在俄國著名女王葉卡捷琳娜大帝的推崇下,魚子醬很快成為風靡歐洲宮廷的奢侈食品,成為身份和財富的象征。
不是所有的魚子都配成為魚子醬,嚴格來說,魚子醬專指用食鹽腌制過的鱘魚魚卵。作為古老物種,鱘魚多生活在高寒高緯度地區,正因如此,全球頂級魚子醬一直被俄羅斯和伊朗這兩個海邊上的國家所壟斷。
直到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對打漁施行的管控政策也隨之瓦解,導致鱘魚捕撈泛濫,黑市交易崛起,不到10年間,野生鱘魚的數量大大減少。
1998年,國際瀕危物種管理委員會將鱘魚列入了珍惜瀕危物種行列。不久后,官方明令禁止捕撈野生鱘魚,這使得商業養殖開始冒頭。
除了竭澤而漁帶來的破壞性惡果,魚子醬稀少的另一個原因在于,鱘魚生長極為緩慢。從一條幼魚到成熟產卵,需要十幾年的時間,并且鱘魚只有到3歲才可以鑒別雌雄,重重難關加上養殖周期,稍有閃失就是滿盤皆輸。
所以,破解魚子醬產量的關鍵,就在于人工養殖技術的突破。供需的巨大缺口,讓當時中國農業部最年輕的處級干部王斌捕捉到了機會,一頭扎進了鱘魚的全工人繁育技術研究中。
2002年,王斌開始尋找合適的水源,準備進行規模化養殖,最終選定了浙江千島湖、衢州,建立起當時中國最大的鱘魚養殖基地。次年,杭州千島湖鱘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鱘魚對生活的水質和水溫要求苛刻。曾有人嘗試利用地下水來圈養鱘魚,產出的魚子醬帶著泥土腐敗的味道和腥味,從而宣告失敗。
而千島湖的水域有573平方公里,至今依舊保持著原有的生態環境,周邊無任何工農業的污染,水質清澈度高達9~12米,條件可謂得天獨厚。
既有天時,又有地利,看上去已經成功大半,但意外卻不期而至。2003年夏天,千島湖遇到罕見的高溫天氣,水溫漲到了36度,難以適應的鱘魚很快產生應激反應,“紅嘴病”爆發,基地里的鱘魚死了一半。這對于準備收獲的眾人無異于毀滅性打擊,技術總監和團隊骨干相繼辭職離開。
頂住壓力,王斌試著將千島湖里的養殖網箱加深到了15米,再通過灌注自行挖掘的地下水以及低溫液態氨的方式,終于解決了水溫問題,鱘魚的存活率提高到了97%。
然而,到這里,萬里長征不過走了個開頭。接下來的制作工藝,才是決定魚子醬優劣高下的關鍵。
魚子醬的加工,可謂分秒必爭。在屠宰前,工作人員必須瞬間將鱘魚擊暈,避免魚分泌的腎上腺素破壞魚子的味道。
由于剛取出的魚子還呈團狀,需要被細心地篩出,篩魚子的力度要剛柔并濟,輕了魚子難以分離,重了就會被擊破。16道殺魚取卵工序,必須在15分鐘內一氣呵成,才能讓魚子處于最新鮮的狀態。
接下來,腌制魚卵更是個精細活。由于鱘魚的品種不同,魚子直徑大小存在零點幾毫米的差距,鹽的分量和手法自然也就各不相同,難度可想而知。如果腌制不充分,魚卵的香味就出不來,反之,魚卵會失去彈性,電光火石間一錘定音。
2006年,在生產出第一批“卡露伽”(KALUGA QUEEN)魚子醬后,如何打開銷路成了迫在眉睫的新難題。畢竟制成后,即使在零下2-4℃的溫度下,成品魚子醬最多也只可以保存18個月。
帶著對未來的憧憬,背著400公斤樣品的王斌,興沖沖跑到了法國。此時的他還不知道,迎接他的將會是何種待遇。
02 從拒絕到紛紛選用,國產魚子醬終逆襲
費盡周折,王斌找到了當時的魚子醬協會主席。協會主席祖孫三代都從事魚子醬生意,是這行的意見領袖,只要能得到他的認可,就有了立足的底氣。
然而,在品嘗過王斌的樣品后,協會主席連1克都沒有購買便揚長而去。言語中毫不掩飾的傲慢和不屑,不僅沒有讓王斌放棄,反而愈發激起了斗志。
轉機很快來了。2011年,德國漢莎航空原本的意大利魚子醬供應商出現斷貨,得知消息的王斌立馬動身,向漢莎董事會推薦了自己的產品,在座的董事會成員一口未嘗,便斷然拒絕。
愈挫愈勇,在漢莎公開招標供應商的全球盲評測試會上,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出現了。鱘龍科技的“卡露伽”魚子醬竟然打敗了俄羅斯、法國和伊朗等地出產的20多個產品,名列第一。
大發雷霆的董事局決定暗中除去鱘龍科技的名單,疑竇叢生的漢莎總經理甚至親赴中國考察,想看看究竟“葫蘆里在賣什么藥”。
然而,實地探訪的所見所聞,大大沖擊了漢莎總經理此前的認知,只得如實向總部報告,承認中國出品的魚子醬質量,足以打破高端食材的出身和地理限制。
盡管事實擺在眼前,難以接受的漢莎還是不愿采用鱘龍科技的產品,為了從中阻撓,不惜大費周章開展了第二輪盲測,不料鱘龍科技再次奪得第一,贏得所有人心服口服。
終于,中國生產的“卡露伽”魚子醬進駐了漢莎航空的其中一個站點,第二年便增加到3個站點,再到2017年成為漢莎所有站點的魚子醬獨家供應商。
法國名廚阿蘭·迪卡斯也對“卡露伽”魚子醬贊賞有加,“它的味道幾乎接近當年市面上還有的野生魚子醬——我指的是那種20年前所能找到的最好的野生魚子醬。”
對于大多數中國品牌來說,贏得國外市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況是魚子醬這樣有著深刻地域鄙視鏈的食物。這個反差,不亞于一個西方國家,突然宣布能夠提供茅臺酒,風味極佳且產量極大。
因為動了國外其他生廠商的“蛋糕”,卡露伽魚子醬還一度遭到過抗議和抵制。2018年,美國進口的魚子醬近一半來自中國,這迫使許多美國生產商壓低25%的價格,但即使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10%的關稅,也未能幫助美國魚子醬在價格上占到優勢。
讓對手閉嘴的最好方式,就是用質量說話。鱘龍科技以過硬的實力,成功確立了在國際的高端品牌地位,從2009年到2019年,鱘龍科技的總銷售額從3500萬元上升到超20億元。
逆襲仗打的有多不易,結果就有多大快人心。在國貨的出海之路上,鱘龍科技又添上了華麗一筆。
03 中國產的高級食材,正在世界大放異彩
在國產魚子醬的產業升級之下,當地農民也迎來了收入上前所未有的增長。
鱘龍科技的養殖基地,一方面直接吸納當地農民就業;另一方面,通過“公司+基地+標準化”的訂單農業形式,帶動農戶收入大幅提升。
目前,衢州市柯城區的鱘魚產業示范區已形成了一條產值3億元的鱘魚產業鏈,缸窯村、響春底村、石室村這三個村的鱘魚養殖戶增收4000萬元。
正是這片湖、這些村的鱘魚,讓中國拿下了兩個第一:世界鱘魚養殖第一大國、魚子醬產銷量世界第一。
中國生產的優質魚子醬,不僅要供應到外國人的餐桌,更要讓自己人飽口腹之歡。一項公開數據顯示,預計到2030年,國內魚子醬的消費量將飆升至100噸,有業內人士大膽預測,未來十年內,中國或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魚子醬消費國。
奔著這樣的初心,2015年,卡露伽旗艦店在天貓正式開業,根據取自不同年齡鱘魚的魚子醬,產品價格覆蓋高端到平民消費,從最初的150萬規模,到如今翻了十倍以上。
2020年5月起,卡露伽魚子醬進入李佳琦的直播間,2分半鐘就賣出了88萬的魚子醬;去年天貓年貨節期間,國產魚子醬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700%以上。
為了讓國人更好地接受魚子醬,鱘龍科技又聯合一批知名中式餐飲品牌,共同探索魚子醬與中餐融合的可能性。例如,北京晟永興將魚子醬打造為烤鴨的配菜,深受客人喜歡;杭州麗軒則將蟹肉糜和魚子醬混合在一起,創造出新菜式。
除此之外,卡露伽魚子醬還在盒馬鮮生上架。以杭州盒馬門店為例,門店集中推出的“千島尋鮮”項目中,魚子醬這種新產品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所喜愛。
事實上,魚子醬的成功只是一個縮影。當我們習慣于給外國食物打上高級標簽的時候,殊不知,中國大地上孕育的食材,早就征服了世界。
同樣被西方成為頂級美食的黑松露,云南占據了全球40%以上的產量;日料中必不可少的鰻魚,其所使用的鰻魚幼苗中,有80%都產自中國,毫不夸張地說,整整一代日本人都是吃著中國鰻魚長大的;全球100多個國家,約有40%的番茄加工制品源自新疆。
尼采曾說,凡是殺不死我的,必將使我更強大。究其根本,卡露伽魚子醬的成功,是中國人自主創新的成功,是中國企業匠心精神的成功,雖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卻每一步又都穩扎穩打,最終改寫了格局。
期待更多的“中國制造”,在世界大放異彩。
參考資料:
1.有數DataVision《你吃的俄羅斯魚子醬,戶口很可能在杭州》
2.坐標商業觀察《流動的盛宴:國產魚子醬的逆襲》
3.嘗味無限《沖出國門的千島湖魚子醬,連法國名廚都慕名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