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財報 栗嘉
坐擁萬億市值的招商銀行近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根據年報,招商銀行(03968.HK)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312.53億元,同比增長14.04%,歸屬凈利潤更是同比增長23.2%達1199.22億元,首破千億大關。從數據來看,此次公布的財報的確帶給投資者不少驚喜。
但如果深入分析此次財報,也能發現有不少細節值得揣摩,這些要點或會給未來招行的業績增長帶來隱患。
與不良貸款率的“對抗”
雖然招商銀行業績向好,但其逾期貸款率卻較為“顯眼”。
截至2021年底達2.87%,較2020年上升0.36個百分點。這也導致了招行逾期貸款/不良貸款比值的持續走高。數據顯示,2017年-2021年,招行逾期貸款/不良貸款比值分別為107.8%,115.7%,121.2%,105.5%和112.9%。
其次,從業務的不良貸款率來看,縱使招商銀行資產質量較高,不良貸款率由年初的1.07%降至0.91%,風險指標控制較好。但拆分來分析,截至2021年底,招行消費信貸類業務(含信用卡)的不良率與關注率分別高達1.55%和2.63%。如果不良貸款率不及時調整方向,勢必會加劇壞賬損失風險。
此外《每日財報》關注到,招行前三大貸款行業分別為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房地產以及制造業。前十大單一借款客戶中,有2家屬于房地產業,5家屬于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1家屬于金融業,1家制造業和1家供應業。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不良貸款率為0.66%,同比下降0.19個百分點,制造業同比下降至2.06%,而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卻從2020年的0.3%上升至1.41%,達到56.55億元。其中,2021年上半年與下半年分別上升0.77個百分點和0.34個百分點。
由此可見,招商銀行的房地產業貸款或存風險。而在去年國家收緊銀行房地產業貸款的背景下,招行卻貌似并沒有收緊之意,彼時房地產業在該行的貸款占比達到7.21%。換句話說,招商銀行在房地產業貸款對應的客戶如果質量較低,則存在較大風險,對未來經營狀況產生不利影響。
實際上,雖然存在上述問題,但招行也做了相應的戰略調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像早在2020年,招行就擬定了煤炭、煤化工、煤貿、鋼鐵、鋼貿、機床以及合成材料制造等16個壓縮退出類行業,以此減少不良貸款率給公司帶來的風險。
效果方面,據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招行對16個壓縮退出類行業的全口徑業務融資敞口為1420.27億元,較2020年底增加194.05億元,不良貸款率較年初下降1.83個百分點,降至4.35%。
房地產風險敞口加大
2021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家宏觀經濟調整,房地產行業進一步萎靡,整體表現欠佳。房地產商為“活下去”,紛紛開啟融資并購,而銀行作為其載體,承擔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3月9日,全國房地產并購融資總金額已達1247.5億元,其中包括房企發行或擬發行并購債融資47.5億元,銀行提供并購貸款融資額度920億元,以及金融機構已發行或擬發行的房地產并購主題債券金額28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招商銀行提供的并購貸款融資額度高達540億元,占到了所有銀行提供的該項融資總額的58%以上。進一步看,截至2021年底,招行境內公司房地產廣義口徑風險業務余額5114.89億元,較2020年底增加3.48%。其中,境內公司房地產貸款余額3559.77億元,較2020年底增加136.57億元。
不斷加碼的房地產風險業務余額,勢必會對招行再“增壓”。正如上文所提及,2021年招行經營的最大風險來自于房地產開發貸款的潛在不良。
再從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看,招行屬于第二檔的中資中型銀行,房地產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占比上限分別為27.5%和20%。而且去年招行對公端與零售端房地產貸款占全部貸款的比例分別為7.21%和24.68%,合計達到31.89%,遠超過監管規定。其中,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占比超過4.68個百分點。
對照可比銀行的去年房地產貸款合計占比數據來看,民生銀行占比26.33%,光大銀行為23.88%,華夏銀行20.28%,平安銀行19.99%,均低于監管要求。可見,招行急需壓降此比重。
眼下,房地產行業發展前景仍不明朗,許多房企除了加快融資并購外,還在打折出售資產。而且從監管的層面講也沒有太大的放松。所以可估測,往后兩年銀行業大概率都會面臨處置房地產不良的壓力。因此,如何將地產之外其他方面的資產質量保持良好狀態,形成有效對沖,也將是招商銀行,乃至其他金融機構都需要思考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