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悅然
中來股份(300393.SZ)日前宣布擬以140億首次進入硅料環節,引發深交所下發關注函。3月25日,該公司進行了回復。
中來股份在回復中承認,相比項目投資規模,該公司實際可支配資金金額較小。
截至2021年9月30日,中來股份賬面貨幣資金為26.18億元,實際可支配貨幣資金為4.1億元。
同期,中來股份的資產負債率約62%,短期借款11.7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3.7億元,預計未來兩年內到期債務共15.33億元。
但中來股份認為,其未來三年經營性活動現金凈增加額預計超過25億元,以自有資金支撐硅料項目2022-2024年的分階段投資具備可行性。
根據項目投資規劃,中來股份計劃2022-2024年,分別使用自有資金1.3億元、5.87億元和3億元;2025年-2027年使用自有資金15.3億元,共計占總投資的18.19%。
其余項目所需資金,將來自太原市政府設立的產業基金、項目貸款融資,以及項目部分投產后的經營所得。
據界面新聞統計,項目擬利用貸款、設備抵押等融資78.6億元,約占總投資額的56.14%。
其中,一期項目中,中來股份計劃以土地、在建廠房及設備進行抵押,向銀行申請貸款18.6億元;二期項目另計劃融資60億元。


根據此前披露的計劃,中來股份與太原市、古交市人民政府達成合作,140億投資年產20萬噸工業硅及1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一期投資額約43億;二期預計2025年啟動,投資約97億元。
中來股份計劃持有項目公司51%股權,太原市人民政府設立的基金持有項目公司49%股權。
截至目前,太原市人民政府擬組建的基金正在推進過程中。
在對深交所的回復中,中來股份還對在硅料生產、人員、設備、技術等情況進行了說明,首次披露了該項目將采購顆粒硅生產技術。
中來股份稱,項目主要技術來源為國內某科技企業。該公司從2017年起逐步完成硅烷生產車間和多晶硅裂解車間的建設,并完成了小試和中試,擁有硅烷流化床法生產顆粒硅發明專利兩項和實用新型專利九項。
今年3月,中來股份與該科技公司簽署了專利授權意向協議。
據界面新聞了解,目前大部分硅料企業采用改良西門子法。國內僅保利協鑫(03800.HK)采用獨創的硅烷流化床法(FBR)批量生產顆粒硅。今年3月,該公司完成國內首個2萬噸級顆粒硅模塊化項目投產。
顆粒硅具有成本較低、技術壁壘強等優勢。但業內也有聲音認為,該技術尚不成熟,項目不確定程度高。
截至3月25日收盤,中來股份大跌7.39%,報18.8元/股,總市值204.8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