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酒網
連續9年產量下降,中國葡萄酒真的陷入低迷嗎?
寧夏葡萄酒用一串響亮的業績給出否定答案。
日前,寧夏葡萄酒產業工作會議在銀川召開。會議透露,截至2021年年底,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釀酒葡萄種植面積達到55萬畝,產量超過1.3億瓶,出口額同比增長達256%,綜合產值突破300億元。
數據顯示,從2013年以來,中國葡萄酒產量已經連續9年下降。與此同時,我國葡萄酒進口量也經歷了上升和收縮的波動。
在此背景下,寧夏葡萄酒率先克服疫情對產業的影響,在出口額、產值等多方面取得成績,在中國葡萄酒中具有別樣的研究價值。
穿越疫情期,寧夏葡萄酒逆勢上揚
在可查詢的公開資料中,關于寧夏葡萄酒近年來的出口數據相對較少,但依然能夠從一些已披露的信息中找到部分答案。
根據銀川海關統計,2020年,寧夏葡萄酒出口值達265萬元,同比增長46.4%。據此推算,2019年其出口額約為181.01萬元;而根據此次產業工作會議上披露的256%增幅,也可算得2021年其出口額約為943.4萬元。
在疫情帶來的不利外貿環境中,寧夏葡萄酒在近三年均取得了正增長,特別是在受疫情影響較大的2020年仍能實現逆勢增長。
上述產業會議同時披露,寧夏葡萄酒去年銷售額同比增長15%,銷量同比增長8%??梢?,葡萄酒作為寧夏的特色產業,其根基已十分穩固,經濟效益有目共睹。
另外,根據銀川海關的數據,2020年寧夏葡萄酒綜合產值為261億元,種植面積49.2萬畝——占中國釀酒葡萄面積的1/4;而僅僅一年后,其綜合產值就達到了300億元,種植面積增加到了55萬畝——占全國種植面積的約1/3。
截至2021年上半年,銀川海關轄區共有備案出口葡萄酒企業30家,常年開展進出口貿易企業10家。主要出口國家和地區為美國、歐盟、澳大利亞、日本等高端市場。
可以預見,隨著寧夏葡萄酒產業鏈的不斷成熟、品牌知名度的不斷擴大,還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出口企業行列。
而更多的利好也正在鋪就。
今年年初,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的《2022年關稅調整方案》顯示,釀酒用橡木桶進口稅率由12%降至5%,稅率降幅超過50%。進口釀酒用橡木桶是寧夏葡萄酒企業最大的成本支出之一,關稅稅率下調,直接為寧夏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減負增效。
再比如,近期寧夏出臺《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其中明確:
到2025年,寧夏要力爭新增釀酒葡萄種植基地50.8萬畝,規模達到100萬畝;建成酒莊270家以上,年產優質葡萄酒24萬噸(3億瓶)以上;
到2035年,力爭在2025年的基礎上再新增釀酒葡萄種植基地50萬畝,規模達到150萬畝,建成酒莊370家以上,年產優質葡萄酒45萬噸(6億瓶)以上。
市場格局生變,中國葡萄酒的機會?
寧夏葡萄酒自身這種“當驚世界殊”的潛力,如果放到中國葡萄酒目前的大發展環境下去看,則可能更為明顯。
得益于國家政策、消費趨勢以及進出口貿易的逐漸完善等,中國葡萄酒市場在近年來不斷壯大。
但可以從上表中明顯看到,中國葡萄酒已經連續出現產量下降趨勢。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葡萄酒產量近10年來的最高點出現在2012年,為138.2萬千升,同比增長16.9%。盡管直到2017年,產量始終保持在百萬千升水平,但仍處于連續減產當中。
至2021年,已是中國葡萄酒產量連續第9年下降,并創下了近年來的最低值。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顯示,去年中國葡萄酒產量僅為26.8萬千升,不到最高值時的零頭,下降幅度為29.1%。
針對中國葡萄酒近年來的低迷表現,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張裕公司董事長周洪江,全國人大代表、天明集團董事長姜明均表示,中國葡萄酒產業發展正面臨一系列困難,建議加大中國葡萄酒產業扶持力度,做大做強“中國葡萄酒”IP。
一方面是中國葡萄酒產量九連降,而另一方面,我國葡萄酒進口量在經歷上升期后,也進入收縮階段。
海關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7年,我國葡萄酒進口量呈現持續上升趨勢,2017年頂峰為74.6萬千升。中國酒業協會葡萄酒分會制定的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規劃顯示,預計到2025年我國葡萄酒行業產量為70萬千升,追上進口量的年度最高峰,銷售收入達200億元,實現利潤40億元。
進口量的增長和本土產量的下降,在這一時間段形成了互補。但2017年以來,進口量也呈現收緊趨勢,和產量一樣開始連續遞減。
2021年,進口葡萄酒實現進口量42.4萬千升,同比下降1.4%;進口額16.90億美元,同比下降7.39%,其在酒類進口總額中的占比進一步下滑至30.8%。
海關總署發布的2022年1-2月數據也顯示,中國葡萄酒當期進口量僅5.66萬千升。
但有業內人士認為,本土葡萄酒產量和進口葡萄酒體量階段性呈現出的“此消彼長”和“亦步亦趨”的現象,并不能說明葡萄酒市場總體容量到達了瓶頸,實際上我國葡萄酒市場還遠未到“頂峰”,以寧夏葡萄酒為代表的中國葡萄酒品牌正在崛起,或將成為新的“國貨之光”。
*說明:因統計口徑和更正調整等因素,本文部分數據或存在與部分渠道不一致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