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侃見財經
互聯網降速,已經是一張明牌了。
過去十年里,移動互聯網瘋狂擴張的日子里,每一年的銷售數據、月活、日活都成了考核的重要標準,動輒以億為單位的數據背后,是一代年輕人的青春。
過去的十年,年輕人太累了,無休止的加班換來了每年雙位數增長,物質的增長沒讓靈魂跟上腳步,越來越的收入沒有讓人更快樂,反而焦慮式的成功學讓我們無所遁形,對于年輕人來說人生不止有工作。
作為奮斗的核心——家庭,這才是最終的歸宿,但是我們總是忘記初心。
實際上,資本的無序擴張應該停下來了,我們年輕一代也應該享受享受生活,閑暇時多看看幾本書,聽幾場話劇,談一談美好的戀愛,而不是我在加班、我很忙。
從2021年,我們能很清楚地感覺到國家對于互聯網企業的限制,那些無序擴張的歲月里,一些企業沒有沖擊星辰大海,反而在菜市場中爭的不亦樂乎。
黃奇帆近期接受采訪時曾說過,實體之所以受到沖擊的比較大的一個原因就在于稅收。
所以,當互聯網平臺的稅收規范之后,實體和互聯網之間的關系將會成為平等的關系,不存在哪比哪便宜,因為收稅相等,所以價格也就不會相差很多。
另外,2015年之后,從大出行領域到共享單車從共享空間到互聯網咖啡,實際上雖然資本以及互聯網短期改變了一個行業的模式,但是從根本上并沒有解決多少問題。
以共享空間為例,它真的解決了創業的很多問題嗎?很顯然并沒有,遙想優客工場上市時的場景,然而現在這家企業股價跌去了9成多,股價只剩下了0.3美元/股,市值僅僅剩下了不到3000萬美元。那它解決了什么問題?
還有共享單車,2017年一場爆發在摩拜與ofo之間的“大戰”引發了社會的關注,動輒數十億的融資,讓整個社會看到了資本的力量,瘋狂的“燒錢”,瘋狂的擴張,然后因為管理跟不上,最終ofo給社會留下了巨大的爛攤子,它的倒下導致了大量年輕人的失業,這是一種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并且還有一千多萬用戶的押金到現在還沒有退回。
這是誰的責任?
這種共享的模式究竟給人們帶來了什么?
答案是,越來越疲憊的年輕人,以及越來越瘋狂的資本。
當我們細究那些將創新掛在嘴邊且在傳統行業的“淘金者”,無非就是通過燒錢破壞掉原有的行業結構,初期雖然用戶的確占到了便宜,但是當他們擠垮競爭對手之后,然后有了相當的用戶規模,最終提價就成了常態,為了保證每年的增長,那么每年提價也就成了業績增長的秘訣。
例如,共享充電寶誕生之初,免費以及1元/小時是一種常態,但是這兩年當行業規模達到一個量級之后,競爭不再激烈,于是共享充電寶的單價跟坐了火箭一樣,從2元/小時,漲到了5元/小時,有的地方甚至超過了10元/小時。如此,它就已經脫離了共享的初衷,完全成了資本的游戲。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我們經歷過了快速增長帶來的便利,我們不能讓大部分行業成為資本擴張的犧牲品,因此我們應該靈魂跟上經濟的腳步,讓企業用科技的力量打開未來的大門,而不是年輕人無休止的加班。
未來,加班過勞的現象將會慢慢消失,那些靠年輕人加班換來的增長也會回歸常態,而互聯網加的模式也將不再被瘋狂追捧,其估值也會降到合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