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見財經
財報是看清公司變化的一面鏡子,不管是細微的,還是天翻地覆的,盡在其中。
3月23日,互聯網巨頭騰訊發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報告。和往年相比,變化很大。
從營收看,2021年第四季度是1441.88億,同比增長8%;全年營收為5601.18億,同比增長16%。全年凈利潤2248.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相當于日賺6.16億元。
騰訊仍然是個巨無霸,營收雖然不及阿里巴巴的8364億,但相當于四個半百度(1245億)。
騰訊的賺錢的能力依然很強,員工的收入創新高。截至去年末,騰訊擁有112771名員工,增長31.3%,總酬金為955.23億元,同比增長37.1%。
簡單計算,人均薪金約為85萬元人民幣,月薪超過7萬。騰訊仍然是互聯網行業薪資最高的企業之一。
要知道,目前全中國仍然有6億人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只有騰訊員工月平均工資的七百分之一。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騰訊員工的高收入讓很多人羨慕嫉妒恨。
不過,騰訊這個巨無霸也開始“變慢”。
比如,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剔除一些和經營無關的因素,比如純投資收益),騰訊的凈利潤為1237.88億元,同比僅增長1%,創下近十年來最低增幅。
又比如,從季度財報看,2021年第四季度,騰訊實現凈利潤248.8億元,同比下降25%,這是繼三季度凈利下跌2%后,騰訊連續第二個季度出現單季凈利負增長。
再比如,用戶方面,去年第四季度,微信及Wechat月活躍用戶數為達到12.68億,同比增長3.5%,增長非常緩慢;QQ移動端月活用戶數仍然呈現下滑趨勢,四季度僅為5.52億,較2020年一季度的6.94億已經下降了1.41億。
騰訊變慢,有大環境的影響,也有互聯網行業發展規律使然,更和騰訊的主動調整有很大關系。
從收入結構看,第四季度,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營收480億元,增長25%。騰訊To B業務首次超過網絡游戲,成為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
這對騰訊來說或許是好事,過去幾年,騰訊的游戲業務備受詬病,對騰訊游戲收入貢獻最大的《王者榮耀》曾被媒體形容為“精神鴉片”、“農藥”等。
過去這些年,雖然騰訊是一個業務非常多元化的公司,但一直無法撕掉身上“游戲公司”的標簽。
騰訊還在財報中披露,去年錄得其他收益凈額1495億元,這些收益主要是處置若干投資公司股權而產生的,其中就包括處置京東集團股份所得782億元。
騰訊著急處置被投公司的股份,外界分析稱,這是在“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政策主張下,騰訊做出的退出動作。
對于增長放緩,馬化騰似乎也很坦然,他表示,二零二一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騰訊積極擁抱變化,執行了加強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舉措,但影響收入增速放緩。盡管財務受到影響,騰訊在業務上繼續取得戰略性進展。
馬化騰表示,中國互聯網行業正在結構性地邁向更健康的模式,回歸以用戶價值、科技創新及社會責任為中心的本源。
馬化騰的表態,反映了騰訊過去一年的變化,也是中國互聯網行業“變天”的體現。
在騰訊官方發布的財報解讀中,騰訊說自己變“重”了,背后的用意不言自明,騰訊在努力向實體經濟靠攏。
比如,騰訊將自己定位為“數字化助手”, “助力實體經濟”成為騰訊新的品牌承諾。
此外,2021年4月,騰訊再次啟動戰略升級,提出“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戰略,設立“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投入1000億元,助力共同富裕。
騰訊還表示:“相比于短期利潤,騰訊將更關注長期價值。”
在去年底的騰訊員工大會上,馬化騰說:“騰訊只是國家社會大發展期間的一家普通公司,是國家發展浪潮下的受益者,并不是什么基礎服務,隨時都可以被替換。未來,騰訊在服務國家和社會的時候,要做到不缺位、做到位、不越位,做好助手、做好連接器。”
騰訊的變化看似在意料之外,實際上又在情理之中。“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兩把利劍高懸,騰訊不得不把自己“變小”、變慢。
去年11月,有媒體報道稱,在市場監管總局網站公布的反壟斷案件清單里,屬于“騰訊系”和“阿里系”最多。
環境變了,互聯網也在洗牌,馬化騰和他執掌的騰訊也在不斷調適,從最新的財報看,騰訊的變化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