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查沁君
“元宇宙應用最有潛力的方向可能就是教育領域,其沉浸交互性會大幅度改善學習效果,其狀態大概界于在線教育和線下教育中間。未來的元宇宙就是一個大課堂。”
3月22日,在由中國教育創新校企聯盟主辦、慧科集團承辦的元宇宙教育論壇上,中關村教育投資管理合伙人于進勇表達上述觀點。
慧科集團合伙人、首席戰略官陳瀅進一步解釋了“元宇宙+教育”的六大特征,分別是沉浸感、交互性、構想性、教育內涵、知識升華以及智能分析。
陳瀅告訴界面教育:“UGC(用戶創造內容)也是元宇宙的一大核心內容,‘元宇宙第一股’Roblox之所以估值高,是因為里面的用戶能夠創造場景、創造游戲讓別人來玩。在元宇宙里,人人都是消費者,也是創造者。”
此外還有AIGC(人工智能創造內容),就好比電影《失控玩家》里的NPC,是由AI生成的虛擬人,可以進行自我學習和創造。“對應到教育領域,如果AI智能性夠高,甚至不需要老師設計實驗,AI會針對不同學生的薄弱環節,設計不同的實驗。” 陳瀅稱。
如何利用元宇宙在高校進行數字化人才培養?
陳瀅例舉了慧科集團在上海科技大學數字孿生校園、東北大學及濟南職業學院XR實驗室建設、浙江傳媒影像陌生化虛擬仿真實驗、北航空天防御雷達虛擬仿真實驗等院校的落地應用。
例如,在機械的拆裝、汽車的檢修、腦部的構造展示等領域,慧科的元宇宙教育解決方案可以通過三維建模的方式,還原實體模型的構造。
在心理應激反應、虛擬演講訓練等領域,通過外接皮電測試儀等設備,能分析學員在不同情境下的生理狀態。
在雷達原理分析、電視媒體、土木等學科中,則可以構建符合兩性一度要求的虛擬仿真實驗。
論壇當天,慧科集團宣布即日起面向全國征集20所高校,首批共建試點高校為北方工業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建筑與城市文化研究中心、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北京政法職業學院。
“高校在這一領域尋求合作驅動力很強,從以前的慕課到虛擬仿真課,再到共建元宇宙教育,這其實是一個自然升級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快速崛起的市場。” 陳瀅在接受媒體群訪時稱。
陳瀅表示,未來,元宇宙教育的課程范圍將更加廣泛,不再會只限于工科,醫學、體育、藝術等學科。在元宇宙技術到位的前提下,“所有你能想象到的,幾乎都能在數字世界里構建出來。”
關于元宇宙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陳瀅提到,由于職業教育的學生常常需要跟生產工具發生聯系,“元宇宙+教育”能夠更加促進他們在沉浸環境里面的技能獲取,應用空間是非常大的。
“元宇宙是數字化的終局,但并非一蹴而就。它的落地要和需求綁定,做教育的就提供教育完整的解決方案,做仿真的就提供完整的仿真解決方案。總有一些行業會率先擁抱數字化,擁抱元宇宙,教育就是其中一個。“北京諾亦騰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CTO戴若犂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