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龐宇
3月23日,伴隨著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出臺的消息,A股氫能賽道氫能概念股集體飆漲。
截至發稿,東方財富氫能源(BK0864)板塊指數漲超2.5%,創業板股恒光股份(301118.SZ)漲停,昇輝科技(300423.SZ)大漲超18%,致遠新能(300985.SZ)漲超15%,蘭石重裝(603169.SH)、華電重工(601226.SH)、雪人股份(002639.SZ)、粵水電(002060.SZ)、浙江新能(600032.SH)、京城股份(600860.SH)等逾10只個股漲停。
3月23日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 《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規劃》提出,目標到2025年,形成較為完善的氫能產業發展制度政策環境,產業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基本掌握核心技術和制造工藝,初步建立較為完整的供應鏈和產業體系。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萬輛,部署建設一批加氫站。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10-20萬噸/年,成為新增氫能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二氧化碳減排100-200萬噸/年。
《規劃》還提出,再經過5年的發展,到2030年,形成較為完備的氫能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清潔能源制氫及供應體系,產業布局合理有序,可再生能源制氫廣泛應用,有力支撐碳達峰目標實現。到2035年,形成氫能產業體系,構建涵蓋交通、儲能、工業等領域的多元氫能應用生態。可再生能源制氫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明顯提升,對能源綠色轉型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實際上,在“碳中和”目標下,氫能源在新能源發展賽道中受市場重視程度日漸加深。而如今,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的出臺,也將為氫能產業鏈相關公司帶來新一輪催化劑。
中信證券發布研報指出,2022年氫能行業發展有望按下快進鍵。2021年隨著示范應用政策的落地,氫能企業對補貼金額和產品定價更為明確,燃料電池車產業鏈訂單顯著增加。在產業中長期規劃及“雙碳”目標的激勵下,地方政府和國企也有望積極推進氫能項目和“減碳”應用的落地。我們預計燃料電池車2022年新增量有望達到8000~10000輛的水平,其中氫能重卡無論是在補貼金額還是在應用場景上都有明顯的推廣優勢。預計2022年客車/重卡/物流車銷量將分別達到1000/3500/4500輛。
據悉,氫能產業鏈主要分為上游可再生能源制氫,中游氫氣儲運和下游氫燃料電池發電供能。民生證券研報指出,制儲運環節,在“雙碳”戰略指引下,制氫儲氫的頂層設計有望有政策傾斜,綠氫對灰氫替代空間很大。燃料電池車應用環節,“以獎代補”政策下,上海、北京、廣東三大城市群第一批申報已通過,未來還有新城市群加入,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梳理來看,3月23日大漲的氫能概念股中,不少公司在氫能產業鏈中的定位尚不明晰,尚未有氫能源產品,或與氫能相關產品營收貢獻甚微。以開盤即一字漲停的恒光股份為例,該公司氫氣為副產氫,目前產品主要是供園區作為生產雙氧水的原料,鑒于公司氫氣產品主要供園區企業使用,目前尚未建設相關儲氫裝置。
同為創業板的昇輝科技主營業務為高低壓電氣成套設備、LED照明亮化、智慧社區與智慧安防,而氫能業務尚未出現在公司財報的收入構成中。公司表示,將整合氫能儲能產業鏈資源,力爭在關鍵環節推出產品并參與其中。該公司預計去年盈利1.90億元至2.38億元,同期比下滑58.78%至67.09%
同樣被投資者高度關注的致遠新能,也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目前沒有氫能源產品,僅對車用液氫供氣系統及液氫儲罐進行技術儲備。公司去年預計盈利1800 萬元至240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9.32%至91.99%。
此外,當日漲停的公司中,也有已經參與到氫能源產業鏈中,但去年業績暴雷。雪人股份、京城股份在氫能產業鏈中主要從事與儲運設備環節相關業務,而這兩家公司去年均在虧損。
雪人股份目前氫能源板塊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依托熱能動力技術與精密制造基礎,發展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及系統核心零部件(含燃料電池空氣壓縮機、氫氣循環泵等)制造業務。二是將現有壓縮機技術、制冷技術以及換熱技術延伸應用在液氫以及加氫裝備領域。受原材料價格和海運費大幅上漲因素影響,公司預計2021年虧損9800萬元至8000萬元,2020年公司虧損1.81億元。
京城股份主要產品有鋼質無縫氣瓶、纏繞瓶、低溫瓶、低溫儲運裝備等,2021年受國際天然氣價格大幅度上漲、主要原材料如不銹鋼等鋼材、碳纖維等價格波動較大等因素影響,公司業績由盈轉虧,當期虧損0.23億元。而儲氫瓶等相關產品雖已批量供貨,但目前相關產品銷售收入占比較小,對公司業績貢獻度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