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經無忌 嘉寧
油價瘋狂上漲,車主們也紛紛開始了薅羊毛模式。
根據國家發改委消息,2022年3月17日24時,成品油價格再次攀升。全國平均來看,92號汽油每升上調0.59元;95號汽油每升上調0.62元。按一輛油箱容量為50L的家用車推算,加滿92號汽油,將多花30元左右。
圖源:七麥數據
在這個背景下,主打優惠加油的團油也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春天。七麥數據顯示,伴隨著油價的上漲,近一個月以來,團油在Apple Store應用免費排行榜的排名也持續攀升,截止3月17日,團油的排名為119。作為對比,2月9日是,這個數字還僅為577。
雖然團油有理由為這一成績彈冠相慶,但考慮到在排名攀升之前,團油多次身陷虛假宣傳風波,如果不苦練內功,隨著越來越多人的涌入,團油想必還會出現更大的問題。
想成為能源界的“美團”
雖然身處能源行業,但是團油的業務模式和此前火熱的O2O模式類似。一方面,團油通過營銷吸引流量,另一方面,再通過這些流量反向和加油站談合作,說服加油站走薄利多銷的模式。進而再通過低價油吸引新的用戶,形成一個流量與商業的閉環。
比如,此前團油的廣告詞就有“加滿一箱油,用團油支付9.9元”、“消費者參加滿100返100活動,消費200元收100元”、“今明兩天油價下調至3元”等等。
在油價上漲的背景下,低價油對車主有極大的吸引力。在微博平臺,就有很多博主曬出團油的賬單。比如游戲博主“你能別煩我嗎”就表示:“感謝團油讓我省錢”。從賬單來看,“你能別煩我嗎”加了327元的油,團油優惠了46.78元,實付280.22元。
圖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而有了流量,團油也確實可以撬動加油站市場。2021年10月,團油官方宣稱,其合作加油站超2.5萬家。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中國加油站總量為11.9萬座。按此推算,團油已經和中國20%左右的加油站合作。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兩大油并沒有和團油合作。而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來看,兩大油的占中國加油站總數的45%左右。這一方面固然和兩大油有復雜的資本背景以及品牌背書有關,另一方面,或許也與團油“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強勢有聯系。
每日經濟新聞發布的《加油站商家投訴被“綁架”,團油APP被指刷單沖業績》稱,“團油APP存在流水造假和暗自吃掉商家給消費者讓利的情況。”
據悉,團油對業務員有考核績效,要求每個月每個加油站有3000元的流水,因為沒有客流,團油的業務員經常用加油站老板自己的錢刷單完成業績。
此外,由于調價都需要團油審批,“時長甚至要一個月,非常不靈活”,有加油站老板反饋,“在沒有活動補貼時,基本就是虧本賺吆喝”。
這個模式和外賣行業類似。2020年4月,中國基金報報道,因美團收取高昂的傭金,新商家提成甚至高達26%,超過了企業承受極限,多省市餐飲協會發文聲討美團外賣。
事實上,不止團油不止給加油站帶來壓力,甚至還“套路”、“算計”車主。
2021年4月,《都市快報》報道,一位車主看到團油上顯示20公里外的一個加油站95號汽油僅3.68/L,遂驅車前往加油站,加了62.31L油。但是付款時,團油上顯示的金額是441元。此時,該車主發現團油上95號汽油的價格變為了6.93 /L。最終,該車主不光多花了211元加油,還來回空跑了40公里。
這并不是孤例。2021年末,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的信息顯示,因發布的“加滿一箱油,用團油支付9.9元”、“消費者參加滿100返100活動,消費200元收100元”、“92#汽油重回2元時代”、“今明兩天油價下調至3元”等廣告與事實不符,團油被罰款20萬元。
耐人尋味的是,2019年,擁有團油產品的能鏈集團C輪中,我們看到了愉悅資本的身影。該資方此前曾投資瑞幸咖啡。對此,獵云網就表示:“愉悅資本又投了一個加油行業‘瑞幸’”。
考慮到團油極為注重短線的運營數據以及面向消費者端的惡性營銷,因此,與其說團油是通過互聯網的手段賦能時實體經濟,提升資源運轉效率,倒不如說是,通過低價的汽油,吸引流量,講一個盡可能長的故事。
團油未來的隱患不小
不過雖然油價持續上漲,但團油接下來的故事真不好講了。
首先,在能源緊缺、地緣政治加劇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汽車行業可預見的未來。
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98.9萬輛,同比增長169.1%,滲透率為13.77%。2021年末,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表示,“預計2022年,新能源車在中國市場占有率,可以達到20%以上。”
圖源:能鏈
誠然,面對新能源,能鏈也推出了類似團油的快電產品,但是一方面,電價本身很低,快電很難通過資本的力量吸引用戶,另一方面,各智能汽車品牌又有閉環的快充技術。因此,快電或許很難達到團油的高度。
另一方面,以美團為例,其雖然是靠團購起家,但是營收重點早已不是團購。2021年Q3財報顯示,美團營收488.29億元,餐飲外賣收入為264.85億元,到店、酒店及旅游收入為86.21億元,此二者占據了總營收的71.89%。
雖然沒有相關財報數據,但是結合團油App的頁面布局來看,其主營收大概率來自團購油功能,車檢、車險、汽車用品等汽車生態并未有效建立,抗風險能力較差。
沿著這層道理,如果其他平臺也做購油功能,那么團油如何有效反擊,也成為一個問題。事實上,早在2016年,滴滴就上線了加油功能。官方數據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中,滴滴加油已覆蓋全國300余座城市的8000余家加油站。
雖然美團這種無邊界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還未推出購油功能,但考慮到2019年,美團就突然上線網約車業務,并在2021年中滴滴渡劫時加倉該業務,因此,為了給資本市場講長久的故事,美團也很有可能在某個未來的時間節點上線購油功能。
雖然趁著油價上漲的東風,團油切實增長了一番,但是如果不修煉內功,持續性的給車主和加油站帶來價值,那么不論是巨頭入局,還是賽道轉換,都可能讓團油的業績一夜歸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