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2022年畢業季即將來臨,近段時間來,各地頻頻釋放政策“暖風”給高校畢業生就業提供支持,內容包括搭建平臺,發放補貼,提供指導等。
3月18日,甘肅省召開新聞發布會提出,采取省級財政適當補貼、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方式,支持1萬名未就業普通高校畢業生到甘肅省基層單位就業。其中,省級財政對聘用的畢業生按照每人每月1500元的標準給予生活補貼,補貼期限3年。
3月17日,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印發通知提出,3-5月份組織開展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專場活動,其中,4月份組織開展民營企業招聘月。此外,各地結合5-8月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適時開展針對畢業生的各類小型網絡招聘活動。
3月7日,天津市就業領導小組發布通知,要求各高校在3-5月招聘高峰期,每校每天至少舉辦1場招聘相關活動。
……
這些行動的背后是嚴峻復雜的就業形勢。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11日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表示,2022年,中國需要就業的城鎮新增勞動力達到約1600萬人,其中,高校畢業生達到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
國家統計局上周發布的數據顯示,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其中,16-24歲城鎮青年調查失業率為15.3%,比去年同期高出2.2個百分點。
“今年應屆畢業生數量再創新高,疊加國民經濟面臨的三重壓力,客觀上加劇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境況。”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界面新聞表示。
他指出,在此背景下,各地針對大學生就業給出一系列積極政策可謂正當其時,能夠從工作機會、消息渠道、收入水平等方面全方位地給大學生就業提供幫助,繼而改善就業壓力。
除了發放補貼、牽線搭橋等手段,部分地區還出臺了鼓勵畢業生創業的政策措施,讓大學生放心大膽地去闖、去試。
湖南省人社廳3月8日發布消息稱,今年要進一步引導有創業意愿的高校畢業生參加創業培訓,鼓勵各類創業孵化基地吸納高校畢業生為創業主體的項目和團隊提供孵化服務,同時在貸款、平臺等方面予以支持。
2月21日,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夢泊新江南才聚新家園”計劃,明確對來南潯創業或就業的各類人才在南潯區范圍內首次購買新建商品住宅的,對符合要求的各類人才給予7萬元至315萬元的房票獎勵。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表示,今年的就業壓力主要來自高校畢業生,穩就業短期可以通過政策扶持,但長期來看,要在高校人才培養以及產業結構調整上下功夫。
“各地出臺的就業政策基本上都屬于常規政策,以前也都有這些政策,比如拓寬就業渠道,給學生就業補貼,實習資助,但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需要從救急思維轉向長線思維,否則就業難問題就一直會存在。”他說。
熊丙奇指出,對于大學來說,有沒有與其他高校不同的人才培養定位、有沒有嚴格的教育質量監控體系、有沒有根據市場需要自主調整學科調整專業的機制,這是保障大學生質量,讓大學生順利就業的前提。對政府來說,吸收、容納大學生最多的領域是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如果不提升自主創新與研發能力,社會需要不了那么多大學生,培養難以就業的大學生必然是國家資源與個人資源的雙重浪費。
“政府有必要改變經濟增長方式,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創造對大學生的有效需求。”熊丙奇說。
付一夫認為,應對當前的就業壓力,除了要給畢業生送政策“春風”外,也要給企業尤其是小企業等市場主體發放政策紅利。
作為吸納就業重要力量的小企業形勢不容樂觀。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數據顯示,2月小型企業PMI僅為45.1%,比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相比之下,大、中型企業PMI分別為51.8%和51.4%,比上月上升0.2和0.9個百分點。
付一夫表示,穩就業,最關鍵還是要穩企業,企業是吸納就業的重要載體,特別是小企業,只有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才能更好地發揮在創造和提供就業崗位方面的重要作用。
“接下來可以從減稅降費、發放補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多個方面來穩定小企業運行。與此同時,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致力于提供一個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讓廣大小企業增加對未來的信心。”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