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一個華裔女孩的《青春變形記》:成長就是學會擁抱那只不完美的紅熊貓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一個華裔女孩的《青春變形記》:成長就是學會擁抱那只不完美的紅熊貓

《青春變形記》極大地彌補了好萊塢動畫在呈現女性經驗方面的缺失,第一次讓女性以自己的方式講述她們的感受。

《青春變形記》劇照。圖片來源:豆瓣

記者 | 陳佳靖

編輯 | 黃月

近日,由皮克斯出品、華裔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動畫電影《青春變形記》在Disney+上線,收獲了廣泛好評。該片是皮克斯首部由女性執導的動畫長片,也是第一個以華裔女孩為主角的作品。石之予曾憑借講述中國式家庭的《包寶寶》獲得2019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在《青春變形記》中,她延續了對這一主題的關注,探索了一名加拿大華裔女孩在青春期的成長蛻變以及她與母親之間的情感關系。

皮克斯近年有不少動畫電影都聚焦青少年的成長經歷,比如《勇敢傳說》《尋夢環游記》《夏日友晴天》等,但《青春變形記》卻以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詮釋了青春期的尷尬與混沌。一天,13歲的小美在睡醒后吃驚地發現自己擁有了變身的能力:只要情緒激動,她就會變成一只毛茸茸的紅熊貓。后來她才得知,不僅是她自己,她的母親以及家族中的所有女性都有過相同的經歷,這種從祖先身上繼承而來的神奇魔力既是祝福也可能成為詛咒。在紅月之夜的傳統儀式上,小美必須為自己的命運作出選擇。

紅熊貓無疑是對青春期荷爾蒙的絕妙隱喻。然而,《青春變形記》在播出后也引發了一場小型輿論風波。發表于美國影視評論網站CinemaBlend的一篇文章稱,“影片根植于多倫多的亞裔社區,給人的感覺就像是為了石之予的朋友和直系親屬制作的。這很好——但也有點限制了它的受眾范圍。”文章還認為紅熊貓難以引起觀眾的文化認同,但這些言論很快遭到了觀眾和媒體的反對。鑒于評論作者為白人男性,其文章被認為帶有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之嫌,最終在大量攻擊聲中被撤下。這些聲音足以證明,《青春變形記》絕不只是靠紅熊貓可愛的外表吸引了人們的熱情,而是反映了一種普遍的人生體驗。畢竟,誰不曾擁有過沖動又羞恥的青春期呢?

01 紅熊貓的青春隱喻

第一次發現自己變成紅熊貓時,小美嚇壞了——碩大的體型,毛茸茸的臉和四肢,滿是贅肉的小腹,腋下還散發著一股異味,儼然是一個“惡心的紅色怪物”。就像很多女性的真實體驗一樣,青春期帶來的身體變化有時突兀得仿佛某種詛咒降臨,將自己與“正常人”的差異迅速放大到極致,令人倍感羞恥。一聲尖叫過后,小美慌張地躲進了衛生間的角落,這讓母親意識到女兒可能是月經初潮來了。她一邊努力安撫女兒的情緒,一邊迅速掏出了止疼藥、熱水瓶和各式各樣的衛生巾。

“你現在是個女人了,身體開始有變化了,這沒什么好覺得尷尬的。你現在是美麗茁壯的花朵,必須保護你嬌嫩的花瓣,經常清洗它們。”

《青春變形記》劇照。圖片來源:豆瓣

這恐怕是好萊塢動畫電影中第一次如此公開地談論如何處理月經的話題。它直指女性青春期的核心,卻又巧妙地借由女兒與母親交談內容的錯位化解了這一場景的尷尬氛圍,生動又不失幽默地道出了每個女性的心聲:月經不過是女性必然經歷的正常生理變化,避諱它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尷尬。

不過,《青春變形記》并沒有將話題停留于此。對于小美來說,早在發現身體的變化之前,她就已經察覺到自己內心的動蕩——和這個年紀的其他女孩一樣,她迷上了流行音樂,和朋友們共同深愛著一個偶像男團樂隊,并自然而然地開始對身邊的異性產生興趣。就在變身紅熊貓的前夕,她不由自主地在筆記本上畫起了略帶性感意味的插畫,將她的羅曼蒂克幻想痛快傾瀉了一番,卻不料被母親撞見,引發了一場誤會。事后,小美羞愧難當,她為自己的“變態”舉動感到自責。事實上,就連她也不清楚這些溢出的欲望來自何方,但直覺告訴她必須讓自己回歸“正常”。

《青春變形記》劇照。圖片來源:豆瓣

對于小美而言,想要保持正常,就意味著壓制內心的情緒和欲望。在東亞文化中,女性常常被視為過度情緒化的生物,這種羞恥文化認為女性外放的情緒會帶來負面影響,引起周圍人的注意和反感。因此,很多女性從小就被教導要收斂和克制情緒,不僅是為了展現她們優雅、穩重的一面,也是為了隱藏起她們與眾不同的一面。然而,青春期肆無忌憚的荷爾蒙輕松擊潰了小美表面的平靜,令她長期以來被規訓的部分也跟著松動起來。《青春變形記》有意讓人們看清這一點,它將由此引發的一切混亂——諸如月經、身體變化、對異性的情感騷動以及極端情緒等——透過放大鏡般的目光探照出真實的模樣,并以形象化的方式投射到了一只紅熊貓身上,成功地喚起了人們的注意力。

紅色是突兀的、危險的,也是令人興奮的、充滿活力的,動物的形態宣告著本能與天性的自由釋放。化身紅熊貓的小美發現了一個潛藏在內部的自我,事實證明,這個新鮮又真實的“我”不僅不會招致尷尬與厭惡,反而讓她成為了最受人歡迎的校園明星。有別于大多數青春電影對女性問題的呈現,《青春變形記》既不回避對性的認識,又沒有讓主角因此被性感化。它讓人們意識到青春期對女性的影響絕不僅僅關乎性——即所謂從“女孩”到“女人”的轉變,更關乎如何在一種難以言喻的混沌狀態下確立自我,最終接納一個差異化的自我。

《青春變形記》劇照。圖片來源:豆瓣

02 突破二元對立的成長敘事

《青春變形記》的另一個核心主題是母女關系。從一開始小美就清楚地知道,維系家庭關系最重要的一點是孝順父母。但與《包寶寶》中完全喪失選擇自由的孩子相比,小美絲毫不擔心自己會“過度歸順父母以至于忘記尊重自己”。她自信能夠主導自己的生活,同時自覺承擔著家庭的責任,真心實意地幫助母親打理家族的宗祠事務,在學習和生活上也從不讓母親失望。

小美作為孝順女兒和全優學生的形象或許符合很多好萊塢電影中對亞裔的刻板印象,但她真是如此嗎?事實上,小美從不是一個笨拙、不合群的書呆子;相反,她愛好廣泛,擁有一群忠實的好友,在東西兩種不同文化社群中都能應對自如。她對母親的“有求必應”并非出于對權威的畏懼,而是源自一個女兒對母親的愛與尊重。同樣,小美的母親也不是一個被簡單刻板化的“虎媽”。她從不吝嗇對女兒的鼓勵和贊賞,在發生意外時總是盡其所能給予幫助而非無情的指責,她的“過度保護”一方面來自對女兒剛進入青春期的擔憂,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她深知紅熊貓背后隱藏的巨大風險。通過賦予二人的行動以充分的邏輯和情感支持,觀眾最終看到的是一對更具人性也更加真實的亞裔母女形象。

《青春變形記》劇照。圖片來源:豆瓣

在飽滿的人物的基礎上,《青春變形記》突破了典型好萊塢動畫中個體與家庭、現代與傳統二元對立的成長敘事,揭示了東亞家庭觀念的特殊之處。作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小美相信平衡個體與家庭的利益至關重要,而這種平衡必然建立在愛的基礎上。因此,即使當她發現自我追求與家庭期望相悖時,她也不會將其視為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她屢次嘗試獲得母親的理解,不愿意傷害母親的感情,甚至不惜因此疏遠朋友,都是因為她從未將自身利益置于家庭之外。

然而,從內心釋放出的紅熊貓讓小美察覺到自己與上一代人的不同,她第一次主動站在了母親乃至整個家族的對立面,也將母親長期壓抑的自我——一只如哥斯拉一般的巨型紅熊貓激發了出來。兩只“猛獸”在音樂會現場爆發的災難性沖突將母女之間的矛盾推向了高潮。但隨著母親倒下,家族中的每個人都充滿擔憂,沒有人責怪小美,而是齊心協力幫助她和母親渡過難關,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式家庭內部,特別是女性親人之間的團結與共情。

《青春變形記》劇照。圖片來源:豆瓣

借由紅月之夜的時空轉變,導演巧妙地為母女二人安排了諒解的契機:在祖先的竹林里,小美意外地見到了青春時期的母親正在為自身的不完美悲傷啜泣。代表著年輕一代的小美反而展現出更加勇敢、開闊的一面,勸慰母親接納自己。母親也以變化的視角理解了女兒的欲求,在與之攜手走出竹林、回歸母親身份的過程中轉變了態度。在東西方雙重文化下長大或許不會改變華裔移民孩子對傳統觀念的繼承,但兩種文化注定會在小美這一代人身上尋找到彌合的交點。小美的另類轉向恰恰說明,打破傳統沒有那么可怕,更不意味著要與傳統對立,因為真正需要釋放的“自我”本就根植于家族歷史之中,潛藏在人性深處。

03 特定文化元素不會妨礙人們產生共鳴

導演石之予曾對媒體表示,《青春變形記》的靈感來源于她的個人經歷。影片中有不少細節都反映了這一點,譬如故事背景設定在2002年,那年石之予正值13歲,與主人公小美同齡。電影中還有一幕是小美的母親出于對女兒的擔心,偷偷跑到學校查看她的情況,這也是石之予本人親身經歷的事。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將《青春變形記》視為導演的自傳或一個只與華裔有關的故事。不可否認,電影中小美和母親的很多觀念和行為與其所處的文化背景息息相關,例如對家族的忠誠、對長輩的尊重等,但這些也不局限于東亞文化。

事實上,大部分父母都試圖塑造子女,代際沖突在任何家庭中都普遍存在。傳統的一代總是擔心新興事物會腐蝕年輕人,讓他們走上歧路,而青少年也總是充滿反叛意志,渴望自主掌控人生。皮克斯2017年推出的《尋夢環游記》就講述了類似的故事,其中的墨西哥文化元素并未妨礙人們對故事產生共鳴,反而是為現有的青春敘事補充了新的文化視角。《青春變形記》也是一樣,與其說小美的經歷反映了華裔在東西文化中的搖擺,不如說她與大多數移民的現實經驗吻合,但更具華裔色彩。

《尋夢環游記》劇照。圖片來源:豆瓣

近年來,皮克斯的動畫電影越來越關注個體敘事(而不是非人類主角的奇幻故事),但女性視角仍然十分罕見。自1995年推出第一部《玩具總動員》開始,皮克斯動畫中的大部分主角都是男性,直到2012年的《勇敢傳說》才第一次出現女性主角,這或許從側面反映了好萊塢動畫長期以來的男性中心主義傾向。有關女性青春期感受的描繪通常被視為敏感的話題,即使在《勇敢傳說》中,電影也僅限于呈現女主角沖破家庭束縛追求自我的一面,卻不曾直接探討女性身體和心理上的細微變化,更不必提像月經和性沖動這類“禁忌”之事。這正是為何《青春變形記》得以脫穎而出——它極大地彌補了好萊塢動畫在呈現女性經驗方面的缺失,第一次讓女性以自己的方式講述她們的感受。

如果我們能與以往動畫電影中的玩具、怪獸和動物共情,為什么不會喜歡上這個真誠可愛、會變身紅熊貓的華裔女孩呢?這部電影不僅適合每一個處在青春期的女孩,也適合那些蛻變之后的成人,特別是當一些女性成為母親、面對著下一代的成長變化之時,《青春變形記》帶來的感動將是雙重的。它提醒人們無論是13歲、33歲還是53歲,都不要忘了自己也曾為內心深處的紅熊貓做過一番掙扎。成長就是學會擁抱那只不完美的紅熊貓。

參考資料:

Turning Red is for everyone, cast says after review calls film about Chinese-Canadian girl unrelatable, CBC/Radio-Canada,

https://www.cbc.ca/news/entertainment/turning-red-review-pulled-1.6377614

Puberty, periods and parent problems: How 'Turning Red’ tackles growing up with a cultural spin, USA Today,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entertainment/movies/2022/03/10/turning-red-tackles-female-puberty-asian-cultural-spin/9374718002/

Why Turning Red is the Pixar movie we need right now, A.V.Club,

https://www.avclub.com/turning-red-pixar-disney-plus-1848632390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一個華裔女孩的《青春變形記》:成長就是學會擁抱那只不完美的紅熊貓

《青春變形記》極大地彌補了好萊塢動畫在呈現女性經驗方面的缺失,第一次讓女性以自己的方式講述她們的感受。

《青春變形記》劇照。圖片來源:豆瓣

記者 | 陳佳靖

編輯 | 黃月

近日,由皮克斯出品、華裔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動畫電影《青春變形記》在Disney+上線,收獲了廣泛好評。該片是皮克斯首部由女性執導的動畫長片,也是第一個以華裔女孩為主角的作品。石之予曾憑借講述中國式家庭的《包寶寶》獲得2019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在《青春變形記》中,她延續了對這一主題的關注,探索了一名加拿大華裔女孩在青春期的成長蛻變以及她與母親之間的情感關系。

皮克斯近年有不少動畫電影都聚焦青少年的成長經歷,比如《勇敢傳說》《尋夢環游記》《夏日友晴天》等,但《青春變形記》卻以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詮釋了青春期的尷尬與混沌。一天,13歲的小美在睡醒后吃驚地發現自己擁有了變身的能力:只要情緒激動,她就會變成一只毛茸茸的紅熊貓。后來她才得知,不僅是她自己,她的母親以及家族中的所有女性都有過相同的經歷,這種從祖先身上繼承而來的神奇魔力既是祝福也可能成為詛咒。在紅月之夜的傳統儀式上,小美必須為自己的命運作出選擇。

紅熊貓無疑是對青春期荷爾蒙的絕妙隱喻。然而,《青春變形記》在播出后也引發了一場小型輿論風波。發表于美國影視評論網站CinemaBlend的一篇文章稱,“影片根植于多倫多的亞裔社區,給人的感覺就像是為了石之予的朋友和直系親屬制作的。這很好——但也有點限制了它的受眾范圍。”文章還認為紅熊貓難以引起觀眾的文化認同,但這些言論很快遭到了觀眾和媒體的反對。鑒于評論作者為白人男性,其文章被認為帶有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之嫌,最終在大量攻擊聲中被撤下。這些聲音足以證明,《青春變形記》絕不只是靠紅熊貓可愛的外表吸引了人們的熱情,而是反映了一種普遍的人生體驗。畢竟,誰不曾擁有過沖動又羞恥的青春期呢?

01 紅熊貓的青春隱喻

第一次發現自己變成紅熊貓時,小美嚇壞了——碩大的體型,毛茸茸的臉和四肢,滿是贅肉的小腹,腋下還散發著一股異味,儼然是一個“惡心的紅色怪物”。就像很多女性的真實體驗一樣,青春期帶來的身體變化有時突兀得仿佛某種詛咒降臨,將自己與“正常人”的差異迅速放大到極致,令人倍感羞恥。一聲尖叫過后,小美慌張地躲進了衛生間的角落,這讓母親意識到女兒可能是月經初潮來了。她一邊努力安撫女兒的情緒,一邊迅速掏出了止疼藥、熱水瓶和各式各樣的衛生巾。

“你現在是個女人了,身體開始有變化了,這沒什么好覺得尷尬的。你現在是美麗茁壯的花朵,必須保護你嬌嫩的花瓣,經常清洗它們。”

《青春變形記》劇照。圖片來源:豆瓣

這恐怕是好萊塢動畫電影中第一次如此公開地談論如何處理月經的話題。它直指女性青春期的核心,卻又巧妙地借由女兒與母親交談內容的錯位化解了這一場景的尷尬氛圍,生動又不失幽默地道出了每個女性的心聲:月經不過是女性必然經歷的正常生理變化,避諱它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尷尬。

不過,《青春變形記》并沒有將話題停留于此。對于小美來說,早在發現身體的變化之前,她就已經察覺到自己內心的動蕩——和這個年紀的其他女孩一樣,她迷上了流行音樂,和朋友們共同深愛著一個偶像男團樂隊,并自然而然地開始對身邊的異性產生興趣。就在變身紅熊貓的前夕,她不由自主地在筆記本上畫起了略帶性感意味的插畫,將她的羅曼蒂克幻想痛快傾瀉了一番,卻不料被母親撞見,引發了一場誤會。事后,小美羞愧難當,她為自己的“變態”舉動感到自責。事實上,就連她也不清楚這些溢出的欲望來自何方,但直覺告訴她必須讓自己回歸“正常”。

《青春變形記》劇照。圖片來源:豆瓣

對于小美而言,想要保持正常,就意味著壓制內心的情緒和欲望。在東亞文化中,女性常常被視為過度情緒化的生物,這種羞恥文化認為女性外放的情緒會帶來負面影響,引起周圍人的注意和反感。因此,很多女性從小就被教導要收斂和克制情緒,不僅是為了展現她們優雅、穩重的一面,也是為了隱藏起她們與眾不同的一面。然而,青春期肆無忌憚的荷爾蒙輕松擊潰了小美表面的平靜,令她長期以來被規訓的部分也跟著松動起來。《青春變形記》有意讓人們看清這一點,它將由此引發的一切混亂——諸如月經、身體變化、對異性的情感騷動以及極端情緒等——透過放大鏡般的目光探照出真實的模樣,并以形象化的方式投射到了一只紅熊貓身上,成功地喚起了人們的注意力。

紅色是突兀的、危險的,也是令人興奮的、充滿活力的,動物的形態宣告著本能與天性的自由釋放。化身紅熊貓的小美發現了一個潛藏在內部的自我,事實證明,這個新鮮又真實的“我”不僅不會招致尷尬與厭惡,反而讓她成為了最受人歡迎的校園明星。有別于大多數青春電影對女性問題的呈現,《青春變形記》既不回避對性的認識,又沒有讓主角因此被性感化。它讓人們意識到青春期對女性的影響絕不僅僅關乎性——即所謂從“女孩”到“女人”的轉變,更關乎如何在一種難以言喻的混沌狀態下確立自我,最終接納一個差異化的自我。

《青春變形記》劇照。圖片來源:豆瓣

02 突破二元對立的成長敘事

《青春變形記》的另一個核心主題是母女關系。從一開始小美就清楚地知道,維系家庭關系最重要的一點是孝順父母。但與《包寶寶》中完全喪失選擇自由的孩子相比,小美絲毫不擔心自己會“過度歸順父母以至于忘記尊重自己”。她自信能夠主導自己的生活,同時自覺承擔著家庭的責任,真心實意地幫助母親打理家族的宗祠事務,在學習和生活上也從不讓母親失望。

小美作為孝順女兒和全優學生的形象或許符合很多好萊塢電影中對亞裔的刻板印象,但她真是如此嗎?事實上,小美從不是一個笨拙、不合群的書呆子;相反,她愛好廣泛,擁有一群忠實的好友,在東西兩種不同文化社群中都能應對自如。她對母親的“有求必應”并非出于對權威的畏懼,而是源自一個女兒對母親的愛與尊重。同樣,小美的母親也不是一個被簡單刻板化的“虎媽”。她從不吝嗇對女兒的鼓勵和贊賞,在發生意外時總是盡其所能給予幫助而非無情的指責,她的“過度保護”一方面來自對女兒剛進入青春期的擔憂,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她深知紅熊貓背后隱藏的巨大風險。通過賦予二人的行動以充分的邏輯和情感支持,觀眾最終看到的是一對更具人性也更加真實的亞裔母女形象。

《青春變形記》劇照。圖片來源:豆瓣

在飽滿的人物的基礎上,《青春變形記》突破了典型好萊塢動畫中個體與家庭、現代與傳統二元對立的成長敘事,揭示了東亞家庭觀念的特殊之處。作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小美相信平衡個體與家庭的利益至關重要,而這種平衡必然建立在愛的基礎上。因此,即使當她發現自我追求與家庭期望相悖時,她也不會將其視為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她屢次嘗試獲得母親的理解,不愿意傷害母親的感情,甚至不惜因此疏遠朋友,都是因為她從未將自身利益置于家庭之外。

然而,從內心釋放出的紅熊貓讓小美察覺到自己與上一代人的不同,她第一次主動站在了母親乃至整個家族的對立面,也將母親長期壓抑的自我——一只如哥斯拉一般的巨型紅熊貓激發了出來。兩只“猛獸”在音樂會現場爆發的災難性沖突將母女之間的矛盾推向了高潮。但隨著母親倒下,家族中的每個人都充滿擔憂,沒有人責怪小美,而是齊心協力幫助她和母親渡過難關,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式家庭內部,特別是女性親人之間的團結與共情。

《青春變形記》劇照。圖片來源:豆瓣

借由紅月之夜的時空轉變,導演巧妙地為母女二人安排了諒解的契機:在祖先的竹林里,小美意外地見到了青春時期的母親正在為自身的不完美悲傷啜泣。代表著年輕一代的小美反而展現出更加勇敢、開闊的一面,勸慰母親接納自己。母親也以變化的視角理解了女兒的欲求,在與之攜手走出竹林、回歸母親身份的過程中轉變了態度。在東西方雙重文化下長大或許不會改變華裔移民孩子對傳統觀念的繼承,但兩種文化注定會在小美這一代人身上尋找到彌合的交點。小美的另類轉向恰恰說明,打破傳統沒有那么可怕,更不意味著要與傳統對立,因為真正需要釋放的“自我”本就根植于家族歷史之中,潛藏在人性深處。

03 特定文化元素不會妨礙人們產生共鳴

導演石之予曾對媒體表示,《青春變形記》的靈感來源于她的個人經歷。影片中有不少細節都反映了這一點,譬如故事背景設定在2002年,那年石之予正值13歲,與主人公小美同齡。電影中還有一幕是小美的母親出于對女兒的擔心,偷偷跑到學校查看她的情況,這也是石之予本人親身經歷的事。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將《青春變形記》視為導演的自傳或一個只與華裔有關的故事。不可否認,電影中小美和母親的很多觀念和行為與其所處的文化背景息息相關,例如對家族的忠誠、對長輩的尊重等,但這些也不局限于東亞文化。

事實上,大部分父母都試圖塑造子女,代際沖突在任何家庭中都普遍存在。傳統的一代總是擔心新興事物會腐蝕年輕人,讓他們走上歧路,而青少年也總是充滿反叛意志,渴望自主掌控人生。皮克斯2017年推出的《尋夢環游記》就講述了類似的故事,其中的墨西哥文化元素并未妨礙人們對故事產生共鳴,反而是為現有的青春敘事補充了新的文化視角。《青春變形記》也是一樣,與其說小美的經歷反映了華裔在東西文化中的搖擺,不如說她與大多數移民的現實經驗吻合,但更具華裔色彩。

《尋夢環游記》劇照。圖片來源:豆瓣

近年來,皮克斯的動畫電影越來越關注個體敘事(而不是非人類主角的奇幻故事),但女性視角仍然十分罕見。自1995年推出第一部《玩具總動員》開始,皮克斯動畫中的大部分主角都是男性,直到2012年的《勇敢傳說》才第一次出現女性主角,這或許從側面反映了好萊塢動畫長期以來的男性中心主義傾向。有關女性青春期感受的描繪通常被視為敏感的話題,即使在《勇敢傳說》中,電影也僅限于呈現女主角沖破家庭束縛追求自我的一面,卻不曾直接探討女性身體和心理上的細微變化,更不必提像月經和性沖動這類“禁忌”之事。這正是為何《青春變形記》得以脫穎而出——它極大地彌補了好萊塢動畫在呈現女性經驗方面的缺失,第一次讓女性以自己的方式講述她們的感受。

如果我們能與以往動畫電影中的玩具、怪獸和動物共情,為什么不會喜歡上這個真誠可愛、會變身紅熊貓的華裔女孩呢?這部電影不僅適合每一個處在青春期的女孩,也適合那些蛻變之后的成人,特別是當一些女性成為母親、面對著下一代的成長變化之時,《青春變形記》帶來的感動將是雙重的。它提醒人們無論是13歲、33歲還是53歲,都不要忘了自己也曾為內心深處的紅熊貓做過一番掙扎。成長就是學會擁抱那只不完美的紅熊貓。

參考資料:

Turning Red is for everyone, cast says after review calls film about Chinese-Canadian girl unrelatable, CBC/Radio-Canada,

https://www.cbc.ca/news/entertainment/turning-red-review-pulled-1.6377614

Puberty, periods and parent problems: How 'Turning Red’ tackles growing up with a cultural spin, USA Today,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entertainment/movies/2022/03/10/turning-red-tackles-female-puberty-asian-cultural-spin/9374718002/

Why Turning Red is the Pixar movie we need right now, A.V.Club,

https://www.avclub.com/turning-red-pixar-disney-plus-1848632390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清县| 凤凰县| 邓州市| 葵青区| 改则县| 闽清县| 准格尔旗| 遵义县| 定兴县| 阿坝县| 界首市| 原平市| 全南县| 江油市| 特克斯县| 南城县| 吉木乃县| 辽源市| 泸州市| 临沧市| 武义县| 盐源县| 黔西县| 昆山市| 积石山| 分宜县| 桓仁| 山东省| 广德县| 克山县| 永顺县| 古交市| 延寿县| 罗江县| 张北县| 定安县| 黔西县| 军事| 临沧市| 八宿县| 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