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略大參考
編輯 | 程怡
看到媒體報道,眾多App允許用戶,在后臺一鍵關閉“個性化推薦”的消息后,蕾蕾立馬行動起來。
打開小紅書,進入個人主頁,點開右上角的設置按鈕,進入到隱私設置頁面,下拉到底部的個性化選項,點擊關閉。
一番操作之后,她跟小紅書之間的算法糾纏,就此解除,后續她又陸續關閉了多家短視頻平臺的算法推薦。
其實,關閉個性化推薦并不能解決信息泄露的問題,用戶還是得授權平臺使用自己的麥克風、照相機,甚至是通訊錄等功能,還是會被平臺采集到相應的數據。
但是蕾蕾抱著“我不舒服,你也別過的太好的心情”,毅然決定關閉算法推薦。她只在薅羊毛的時候,希望被大數據記住。但唯有此刻,大數據記不住她。
01 同質內容
蕾蕾連著三天,在凌晨刷小紅書,她被一位女性博主迷住了。
一條關于“沉浸式回家”的視頻里,蕾蕾第一次看到博主展示的生活:獨居、26平方米的Loft、貓狗雙全。
博主家中的裝修被精致的設計過,洗手間是日式的推拉門設計,廚房是北歐簡約風,搭配淺色系的廚電,客廳是毛茸茸的小女生風格,柔軟的云朵沙發,花朵形狀的地毯,侘寂風實木茶幾和窗邊可以看街角風景的小圓桌。
還有很多可愛爆棚的元素,點綴在家里:玄關的北極熊鑰匙收納,馬桶蓋上的小鴨子提手,帶有螺旋槳的凈水龍頭,放映機形象的投影儀,裝臟衣服的小推車等等,無一處不透露著精致、可愛。它們就像灰姑娘的水晶鞋一樣,能鎖定大多數女性的審美。
蕾蕾被擊中了,從一條視頻開始,一口氣刷完了博主的所有視頻。發現博主展示的家居生活,就像固定程式的公式:進門放鑰匙,換拖鞋,打開冰箱拿燕窩,窩在沙發追劇,進浴室刷牙、洗澡、喂貓喂狗,以及不定時展開的大清掃。
但是畫面中透露出來的干凈、整潔,每一幀視頻,都傳遞著兩個字:品味。這是絕大多數女生夢想中家的樣子:兼具高顏值和舒適。
蕾蕾按照博主視頻中展示的產品,去電商網站搜索同款,發現內衣洗衣機超1000元,清洗地毯的機器接近1500元,還有將近7000元的洗烘套裝,都是一看顏值很心動,一看價格舍不得的產品。
最讓蕾蕾感到迷惑的,是博主26平方米的Loft,卻能裝下如此多的家用電器。博主有空氣炸鍋,有帶空氣炸鍋功能的電烤箱,有鑄鐵鍋,湯鍋、奶鍋、炒鍋,清洗一體的除塵儀器,手持吸塵器,至少兩個不同用途的小推車,細致到連美妝蛋都有獨立的洗衣機。
小紅書的算法認出了蕾蕾,推送給她越來越多的獨居,住小平米Loft,貓狗雙全的博主。她們的內容千篇一律的相似,小眾且高價的家用電器,高度雷同的家居小工具,從廚房的剩菜收納到衛生間馬桶刷,都長著很雷同的面孔。
無一例外,這些博主都要特別喜歡收納和清掃,時不時發一些100件廚衛神器,沉浸式清掃,沉浸式收納等主題的視頻。她們視頻中,家的樣子,沒有灰塵,沒有臟亂,也沒有多余的物品。
反觀蕾蕾,租了88平米的兩居室,廚房都擁擠不堪,蒸鍋每天在儲物間和灶臺之間搬來搬去,烤箱上面總會擺有裝不進冰箱的剩菜盤子。
博主3㎡的廚房怎么這么干凈、整潔呀。是不是自己的收納能力不行,蕾蕾產生懷疑,開始在小紅書上搜索收納筆記。
這給了算法,又一次“糾纏”自己的機會。
小紅書的平臺算法,給蕾蕾推薦了更多的收納知識。比如,如何高效地利用衣柜,如何整理廚房的下水槽。T恤、衛衣、襯衫、褲子、羽絨服要如何收納。
答案是千篇一律的統一。用伸縮桿加收納盒,或者是軌道加木板或者亞克力盒子。總歸,裝進柜子里的東西,要伸縮、旋轉,可拆卸。
衣服收納也是諸多雞肋,各種疊法最終指向一件事:衣服疊完要能立起來。實在技術不達標,就用衣服折疊板,連板帶衣服的系上。這項功能更雞肋,衣服不穿的時候,費時費力的收納,穿的時候,再一次費時費力的解開折疊版,拿出來,博主也沒交代不用的折疊版放在哪里。而所做的這些,只是為了維系看起來整潔。
少買些衣服不好嗎?衣服掛起來不可以嗎?為什么一定要裝進柜子和抽屜?
平臺算法推薦的內容,標簽高度雷同,博主的筆記和給出解決辦法也是高度相似。
這讓蕾蕾想起來上學時期,語文老師留的作業——記日記,每天記,每周都要交。在家和學校兩點一線之間的流水線式的日子里,蕾蕾總結出了以月為單位的“循環”,每月總有幾篇日記是關于游戲,上補習班、洗校服以及跟爸媽吵架,自己抄自己,這月抄上月。
02 智障算法
算法捕捉用戶的需求,絕對不是個例。打開主流App,都在強調個性化推薦,宣傳自己千人千面的推薦內容。
能做到這些推薦的背后,是通過多種方式獲取用戶數據,以及平臺拆分信息顆粒度,打標簽的能力。
很多事情沒有辦法被證明有直接關系,比如剛剛跟朋友聊過的事情,轉身打開App,就能收到相關內容的推送。廣大用戶經常能夠感受到,平臺對這種“巧合”的拿捏。
但有一些使用體驗卻能夠直接感受到。比如算法推薦的單薄。
小紅書用戶阿玉,也遇到過蕾蕾同樣問題,點開某個視頻,后續幾天的Feed流都是關于這件事情的筆記。她收藏過1688上的供應商,后續就看到更多品類供應商的推薦筆記。她想要改變家庭布局,增加點新鮮感的時候,看過餐邊柜、床墊、小酒柜等物品的視頻,后續她的小紅書全是這些產品,而且內容高度同質化。
阿玉不禁懷疑,小紅書究竟是種草平臺,還是搜索引擎平臺。算法就不能給推薦些別的內容,調節一些觀看體驗嗎?連續看到同樣的產品,是會疲倦的。
小紅書還會重復推送一些阿玉幾天前看過,但是只有收藏,沒有點贊、關注的視頻內容。所以,小紅書是怕用戶記不住視頻內容,隔幾天讓用戶復習一下?
種草,講究鋪密度。小紅書的內容雷同并不罕見。
王飽飽的創始人曾講過在小紅書推廣的案例,當年,她們挖掘到小紅書的流量紅利,就是跟腰部博主合作,100位腰部博主,價格可能都不到頭部博主的一個廣告合作的報價。但是產品的覆蓋率卻很廣,用戶經常能夠刷到。照片再拍的美一些,精致一些,用戶就對產生好印象。
多家媒體也曾報告過小紅書“種草貼”的事情,部分品牌方會對種草帖的內容作出明確的要求,甚至出現品牌定制“種草帖”的情況。
并非所有廣告都遭人煩,蕾蕾第一次刷到那位貓狗雙全的獨居博主時,即便后來感覺到博主可能涉嫌軟廣,還是看的很起勁。視頻制作精良,配樂舒緩、剪輯的節奏又快,重點是她的“家”是真的美呀。
而且博主對廣告的設置是很場景化的,比如帶閨蜜回家玩的時候會喝什么飲料,清潔墻面會用什么工具,清潔地毯要用到什么,都是知識點呀。
可是平臺連續推薦相似度極高的內容,看起來就很蠢。就像抄作業,抄成績最好的就行了,怎么還要看完第二名抄第一名作業,第三名抄第一、二名的作業之后,才允許用戶抄第一名的答案。
小紅書的算法是真的不聰明,某次,阿玉剛進某博主的頁面,算法提醒她逛了這么久,要不要關注一下,可是她才進頁面看30秒而已。
03 關閉推送
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內容調性和制作習慣。
某次,小紅書用戶北野,發布了一條關于同事間互動的內容。不久后,收到朋友的好心提醒,“你這個內容太不小紅書了,快去刪掉”。北野的朋友是職業博主,進入小紅書不到三個月,就在平臺上擁有了上萬粉絲,還被私信請教過如何漲粉。
出于對腿部主播的尊重,北野順便問了一嘴,要如何調整,朋友進行了1V1教學:要說全北京最神仙的公司被我找到了!!!這樣的內容才夠小紅書。
神仙是什么意思,滿足哪些維度能稱得上是神仙。北野追問,朋友愣了愣回答,你管他呢,夸不就完了,要么使勁夸,要么使勁踩,要么做沉浸式體驗,多加感嘆號,最后套用爆火視頻的模版,小紅書的流量密碼就是這樣呀。
掌握流量密碼,是通向漲粉之路的秘籍。只是大家都用同一套秘籍,招式就不好用了。
內容平臺蓬勃發展幾年后,主要矛盾變成內容同質化和用戶追求新鮮感之間的落差。就像App的彈窗推送,推來推去內容差不多,都給用戶推煩躁了。
一次蕾蕾打游戲的時候,彈出了新聞推送,游戲頁面瞬間被遮擋,蕾蕾被對方殺掉了。還有一次蕾蕾根據新聞推送的消息買股票,被套住了。
在游戲體驗和成為散財童女的雙向打擊下,蕾蕾在一天之內集中關閉了多款App產品的推送,購物、短視頻平臺的都被關閉了。世界清凈了不少。
總有一些平臺不死心,比如小紅書,有一段時間蕾蕾每關注一個博主,都會收到小紅書的提示要不要打開推送。蕾蕾在內心無奈感嘆,就是因為推送太頻繁,才關閉的呀。
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少有人能做到“離線”,用戶就找各種方式減少被平臺“召喚”的幾率吧。